高三化学 铜及其化合物

高三化学 铜及其化合物

ID:23047346

大小:178.74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11-03

高三化学 铜及其化合物_第1页
高三化学 铜及其化合物_第2页
高三化学 铜及其化合物_第3页
高三化学 铜及其化合物_第4页
高三化学 铜及其化合物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三化学 铜及其化合物》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2010届高三化学一轮考点精讲精析考点29铜及其化合物考点聚焦1.知道铜及其化合物的物理性质。2.了解铜及其化合物的化学性质知识梳理一、铜元素的原子结构与自然界的存在铜元素位于周期表__周期__族,其电子排布式为,原子结构示意图为:在自然界中主要以形式存在,如黄铜矿(主要成分为)、辉铜矿(主要成分为),也可以以单质形式存在。二、铜的性质1.物理性质:铜具有色金属光泽,延展性、导电、导热性较好,且导电性在金属中仅次于,其晶体堆积方式属于,不能被磁铁吸引。铜合金种类繁多,主要有青铜(含)、黄铜(含)、白铜(含)。2.化学性质铜是的金属,通常显+2、+3价(1)与非金属单质反应①与O2反

2、应:②与Cl2反应:③与S反应:常温下,铜与在干燥的空气中不发生反应,但潮湿的空气里,表面易形成铜绿。反应方程式为:思考:CuCl2无水固体、浓溶液、稀溶液分别呈什么颜色?写出有关反应式(2)与酸反应①一般不与非氧化性酸(如稀硫酸、盐酸)反应产生氢气②氧化性酸:(a)与稀HNO3反应现象:反应方程式:(b)与浓HNO3反应现象:反应方程式:(c)与浓硫酸共热现象:反应方程式:(3)与盐溶液反应①与Hg(NO3)2反应:②与FeCl3反应:三、铜的重要化合物1.氧化铜⑴氧化铜是色粉末状固体(区别于氧化亚铜色),难溶于水⑵与还原剂(H2、CO、C)反应与H2反应与C反应⑶与酸反应(如H

3、NO3、HCl、H2SO4等)离子方程式2.铜的氢氧化物⑴氢氧化铜是色固体,难溶于水,但可溶于氨水思考:为什么氢氧化铜能溶于氨水?⑵不稳定性(受热易分解)⑶与酸反应(如HNO3、HCl、H2SO4等)离子方程式⑷弱氧化性(如与葡萄糖反应)思考:真正与葡萄糖反应的微粒是什么?3.硫酸铜⑴无水硫酸铜是色固体,能溶于水,水溶液呈色,因此,无水硫酸铜可用于⑵硫酸铜晶体是色,俗称、,化学式为CuSO4·5H2O,实际为硫酸铜晶体受热易分解⑶CuSO4是制铜盐的重要原料,如波尔多液(原料、)思考:为什么硫酸铜可用于游泳池消毒?4.铜的配合物Cu(Ⅱ)一般易形成配位数为4的正方形构型的络离子如[

4、Cu(H2O)4]2+(色)、[CuCl4]2-(色)、[Cu(NH3)4]2+(色)等三、铜的炼制1.粗炼①火法炼铜(以Cu2S为例):②湿法炼铜2.电解精炼电解时,以作电解液,作阴极,作阳极试题枚举【例1】在稀硫酸中加入铜粉,铜粉不溶,再加入下列固体粉末:①FeCl2;②Fe2O3;③Na;④Ca(NO3)2。铜粉可溶解的是()A.①②B.②④C.②③D.①④解析:加入Fe2O3反应生成Fe3+能氧化铜,加入Ca(NO3)2后等于铜和硝酸反应而消耗。答案:B【变式】现有下列试剂:①食盐水②稀H2SO4③氯化铁④盐酸⑤NaOH溶液⑥硝酸银⑦硝酸钾,如将Cu转化为CuCl2,可采用

5、的一组试剂是() A.④⑤⑥ B.③④⑤ C.①②③ D.④⑤⑦【例2】在FeCl3、CuCl2、FeCl2的混合溶液中,Fe3+、Cu2+、Fe2+的物质的量浓度之比为:4:2:1,现加入适量的铁粉,使溶液中的三种离子的物质的量浓度之比为:1:3:9,则投入的铁粉与原溶液中Cu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A.5:4B.4:5C.3:5D.5:6解析:溶液中还存在Fe3+,说明溶液中Cu2+没有反应,加入的铁全部反应,将粒子比例调整为:12:6:3和2:6:18,若溶液中由6molCu2+,就有10molFe3+发生反应,消耗5mol铁。答案:D【变式】将Cu片放入0.lmol/LFe

6、Cl3溶液中,反应一定时间后取出Cu片,溶液中c(Fe3+)∶c(Fe2+)=2∶3,则Cu2+与Fe3+的物质的量之比为A.3∶2B.3∶5C.4∶3D.3∶4【例3】如图,盛有足量水的水槽里放两个烧杯,小烧杯里放有少量铜片和过量浓硝酸,小烧杯外面倒扣一个大烧杯,请回答:(1)铜与浓硝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实验中观察到的主要现象是: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④

7、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用该装置做铜与浓硝酸反应实验的优点:______________;(4)大烧杯内最终所得气体产物的化学式:;若要验证此气体产物,最简便的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分析实验现象要从导致产生实验现象的物质开始分析,如从小烧杯发生的反应到产生气体颜色的变化,再到烧杯内液面高度的改变,逐一分析,才能做到全面分析。答案:(1)Cu+4HNO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