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种品味语言的方法

几种品味语言的方法

ID:23085406

大小:104.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1-04

几种品味语言的方法_第1页
几种品味语言的方法_第2页
几种品味语言的方法_第3页
几种品味语言的方法_第4页
几种品味语言的方法_第5页
资源描述:

《几种品味语言的方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几种品味语言的方法  【摘要】文学借文字表达思想情感,品味语言是对文字的认真斟酌。在语文课堂上如果不顾学生对语言的认识和品味,直接引领学生赏析课文,学生学完课文之后仍是茫茫然,昏昏然。  【关键词】品味语言;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08【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3089(2013)4-0-01  品味语言是学习语文最基本的任务。每篇课文的“研讨与练习”中都涉及一些揣摩语言的题,起着示范作用。我们平常的考试,高考也有品味语言的试题。语言是文章中有形的东西,文章中有许多无形的东西有待于从有形的东西中提取,正如建筑物必须从地基垒起一样,语言就是支撑文章

2、思想感情的构思布局和艺术网格等综合大厦的基石。在语文课堂上如果不顾学生对语言的认知和品味,直接引导学生攀登形而上的“空中楼阁”――文章的赏析,其结果学生学完课文之后仍是茫茫然,昏昏然。品味语言,要品味语言文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主要是让学生体会语言文字的微妙,养成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精神,以提高阅读和写作的能力,能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5  品味语言的方法很多,因文体,因教师不同而不同。可以大声诵读,在朗读中品味文章语言的音律美和节奏美。可以默读,静静地品味优美隽永的语言背后的情味;可以圈点批注,写下自己的心得。在我的课堂教学中,我觉得以下几种方法较实用,效果

3、好。  一、诵读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很多同学喜欢默读。我觉得默读读不出语言的韵味、节奏。中国的文学韵味十足,有启承转合,有背景,有情感。学生用自己独特的声调大声朗读,虽有时听起来阴阳怪气,但却恰好读出了文章韵味,达到品味语言的目的。《语文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指出“教师应激发学生诵读的兴趣,培养学生诵读的习惯”,“教师的点拨是必要的,但不能以自己的分析讲解代替学生的独立阅读”。因课时有限,我们只能有选择的让学生在课堂上齐读或个别同学朗读重点语段。学生的诵读只能放在课前或课后自行朗读,实际上课前或课后很少有同学大声朗读的。因此,我在上一篇新文章时,在课堂上留

4、出一些时间,鼓励学生大声朗读,教室里又传出了朗朗的读书声。记得学《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一文时,有一位同学铿锵有力又略带夸饰的口气读梁任公外貌描写的句子,引起了同学们的哄堂大笑,课后也常有同学模仿他的朗读,此时,我甚至想用标准的普通话效果反而差些。  二、仿写  学生常抱怨“不会写作文”,有识之士提倡“从读学写,由模仿发展为创造”5,我常常觉得这一点很难。学生的一篇习作让我茅塞顿开。这篇习作是学生写身边大家熟悉的老师,字数不多,但写出了老师不同于他人的特点。这一篇习作明显有模仿《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一文的痕迹。文中有些句子直接引用课文原句,有些是化用的,读起

5、来既觉得亲切又觉得顺口顺耳新颖。模仿是对别人语言的仿写,化用是在仿写基础上创造出的语言。寓以语言以新的内容和生机,是模仿别人语言的高级形式。李白《行路难》中脍炙人口的佳句“长风破浪会有时”是南朝宗悫的“愿乘长风破万里浪”一句的化用;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的“吾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是《论语?微子》楚狂接舆的歌辞“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的化用;毛泽东《沁园春?长沙》中“中流击水”即“中流击楫”的化用。通过化用,达到独特的表达效果。品味语言的过程中,我们不能忽视模仿、化用的方法。模仿、化用是在认真揣摩原句的句式、意义之后创造出来的新的语言。《语文教师培训手册》对

6、《必修1》第三单元的“教学建议”中提出“品味语言是学习语文、学习散文的最基本任务”,“从读写结合方面说,学习散文还有仿写句子,记住词语、句式以便在作文时化而用之”。品味语言的教学中,我们也提倡仿写、化用课文的句子,进而达到学语言、用语言的目的。  三、背诵  博闻强记,成本大套的背诵是学习语文的传统方法,如梁实秋在《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中写梁任公的演讲“先生博闻强记,在笔写的讲稿之外,随时印证许多作品,大部分都能背诵得出。有时候,他背诵到酣畅处忽然记不起下文,他便用手指敲打他的秃头,敲几下之后记忆力便又畅通,成本大套地背诵下去了。”(高中语文必修1《记梁任公先

7、生的一次演讲》)作者对梁任公先生充满了的无限的敬仰之情,欣赏赞美之情,也包含了对梁任公“成本大套地背诵”5的赞美。在我的教学过程中,我也很注意训练学生背诵能力的培养。通过背诵课文片段或全文,达到品味语言的目标。很多学生还没有意识到背诵的重要性,以为只有古诗文才值得背诵,这是一种错误的理解。熟读背诵现代散文,也可以获得强烈的感动和启悟,并获得良好的现代汉语语感和文学语感。在背诵中,常有漏字、加字或改字的现象,虽一字之差,但文章的思想和情感发生了变化。朱光潜在《咬文嚼字》一文中记“但是在文学,无论阅读或写作,我们必须有一字不肯放松的紧严。文学借文字来表现思想感情;文字

8、上面的含糊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