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公教育内部讲义-公共基础知识

中公教育内部讲义-公共基础知识

ID:23086318

大小:1.04 MB

页数:166页

时间:2018-11-04

上传者:U-5734
中公教育内部讲义-公共基础知识_第1页
中公教育内部讲义-公共基础知识_第2页
中公教育内部讲义-公共基础知识_第3页
中公教育内部讲义-公共基础知识_第4页
中公教育内部讲义-公共基础知识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公教育内部讲义-公共基础知识》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公共基础知识讲义公共基础知识主要考查法律(法理、宪法、刑法、民法、行政法、行政诉讼法等)、政治(马克思主义哲学、毛泽东思想概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经济、公共行政管理、公文写作、国情市情、时事政治等方面的内容。第一部分政治类:包含马克思主义哲学、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第二部分经济类:包含政治经济学基本常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微观经济、宏观经济、国际经济学、等内容。第三部分行政管理:公共行政概述、公共行政运行机制、公共行政过程、行政机构改革。第四部分公文写作写作基础知识;写作的主题、材料、结构、表达方式、语言与文体等;第五部分法律基础知识:一、法学基本理论法的基本理论,法的体系,法的制定和实施;法律监督体系等。二、宪法基本概念;我国的国家性质、国家形式、基本制度、国家机构;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三、行政法和行政诉讼法行政法概述;行政主体、行为、救济等;行政诉讼法概述;四、民法民法基本原则、物权、债权等。五、刑法刑法概述、犯罪、刑法等。第六部分附录【附录一】2010年中央政府工作报告【附录二】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附件三】2010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解读【附录四】时事政治(2011.5—2011.9)第一部分政治常识《马克思主义哲学》第一章: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一、哲学1、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哲学又是方法论,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2、哲学与具体科学是共性与个性、一般与特殊的关系。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并随其他科学的变化发展而变化发展;哲学给具体科学以世界观、方法论指导,使之相互作用、相互促进。二、哲学的基本问题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包括两个方面内容:①两者谁为第一性,是划分唯物主义、唯心主义的惟一标准,这是哲学的两大派别。②两者有无同一性,是划分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标准。一切唯物主义者和彻底唯心主义者都是可知论者,不可论者本质上也是唯心主义的一种表现。三、唯心主义的基本类型唯心主义的基本类型包括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1)主观唯心主义主张“人的精神”是世界的本原,世界上的一切事物存在于人的精神之中。主观唯心主义的极端主张是唯我论,认为“我”的感觉是宇宙的本原。(2)客观唯心主义主张“客观精神”是世界的本原,世界上万事万物都是“客观精神”的产物或表现。【真题精选】“他说你行,你不行也行;他说你不行,你行也不行”。在哲学上属于()。A.辩证唯物主义B.唯物辩证法C.客观唯心主义D.主观唯心主义四、唯物主义的历史形态(观点、进步性、局限性)166 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唯物主义在其发展过程中经历了三种形态,即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缺陷:机械性、形而上学性、不彻底性)、现代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五、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1.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1)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条件社会历史条件:资本主义经济的高度发展和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充分暴露。  阶级基础: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上升为社会的主要矛盾,无产阶级开始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自然科学依据与前提:19世纪自然科学的发展,特别是三大发现即细胞学说,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生物进化论。直接理论来源:19世纪德国古典哲学,特别是黑格尔的辩证法哲学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哲学。(2)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意义创立了唯物主义历史观,结束了社会历史领域中唯心史观的统治地位,结束了旧唯物主义缺乏能动原则的状况,为无产阶级解放提供了思想武器。2.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1)马克思主义哲学第一次在实践的基础上实现了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有机统一,它的唯物主义是辩证的唯物主义,它的辩证法是唯物主义的辩证法。(2)马克思主义哲学第一次实现了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与历史观的有机统一,把唯物辩证的观点贯穿到社会历史领域。(3)马克思主义哲学实现了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科学性是指它坚持科学的实践观点,全部理论来自实践又经过实践的反复检验。革命性在于它是“改变世界”的科学,是指导人类解放的科学,是无产阶级的革命的思想体系。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科学性和革命性,是由它的实践性所决定的,也是它的阶级性所要求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理论特征。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首要的基本的观点,是认识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马克思主义哲学区别于其他科学的最主要最根本的特征在于它的实践性。六、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化及其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化的第一大理论成果,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化的第二大理论成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练习一】1.科学发展观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最新成果,日益显示出巨大的指导作用,有力地推动了经济社会又好又快的发展。从哲学上看其根本原因就在于它A.是一个完整的、科学的理论体系B.指导人们提出了实践活动的正确方案C.正确揭示了事物的本质和发展规律D.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练习二】1.我国明代哲学家王守仁认为“心外无物”,月亮、太阳以及世界上的万物都存在于人心之中,都是心之意念的产物。这是的思想。A.客观唯心主义B.主观唯心主义C.机械唯物主义D.庸俗唯物主义2.《坛经》中记载:“时有风吹幡动,一僧曰风动,一僧曰幡动,议论不已。惠能进曰: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这段话表明惠能关于运动的基本观点是A.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B.运动与物质是不可分割的C.精神运动是物质运动的一种形式D.精神是运动的主体166 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第二章唯物论一、物质1、物质:物质是标志客观存在的哲学范畴,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它的客观实在性。【练习】按照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定义,下列哪些现象属于物质现象()。09长春事业单位A.水中月B.生产关系C.影子D.梦中树2、世界是物质的:(1)自然界是物质的。自然界的事物是按照自身固有的规律形成和发展的。(2)人类社会是物质的。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结果,人类社会在本质上是一个客观的物质体系。(3)物质世界先于人类的意识而存在。二、意识(1)意识的产生意识的产生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经由无机物的反应特征进化为低等生物的刺激感应性;低等生物的刺激感应性进化为高等动物的感觉和心理;动物心理进化为人的意识。意识也是社会的产物。首先是劳动,然后是语言与劳动一起,成为意识产生的决定力量。语言是意识的物质外壳。劳动在意识产生的过程中起到决定性作用。(2)意识的本质:意识是人脑特有的机能,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主观反映。(3)意识的作用意识活动具有主动性和创造性;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对人体生理活动具有重要影响作用;通过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4)人工智能与意识的区别人们制造电脑,模拟人脑的部分功能,形成人工智能。本质上:是对人的思维的模拟,并不就是人的智能本身,更不会超过人的智能。人的思维是生理的、心理的过程;人工智能不具有社会性,而人的思维则具有社会性;人工智能只能受人类的支配,而人的意识则具有能动性、创造性。电脑代替不了人脑。三、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同时,意识又具有能动作用,正确的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发展具有促进作用,错误的意识对事物的发展起阻碍作用。四、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的实际应用1、一切从实际出发(1)坚持无神论,反对有神论;(2)想问题办事情从中国国情(实际)出发;(3)客观看待周围的人和事;(4)正确对待和估价自己;(5)反对主观主义:教条主义、经验主义;2、重视发挥主观能动性1.主观能动性的内容(1)人类认识世界的活动及能力(2)人类改造世界的活动及能力(3)人类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具有的心态人的心态对人类改造、认识世界的活动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即意识的反作用:心态对认识、改造世界有导向166 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激励  抑制作用  控制  调节3、如何发挥主观能动性(1)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和基础,只有尊重客观规律,才能更好地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2)要正确发挥意识能动性,就必须把正确的思想付诸实践。(3)意识能动性的发挥,还依赖一定的物质条件和手段。【练习】人类对自然界的全部“统治”力量在于()。A.人类必须依赖自然,因为自然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前提B.人类能征服和改造自然C.人类能维护生态平衡D.人类能认识和利用自然规律四、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世界统一于物质,物质是世界万物的共同本原或本质;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物质世界的反映。这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对哲学基本问题的回答,也是整个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础。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1)马克思主义哲学坚持唯物主义一元论,坚持世界是统一的,即世界的本原是一个,反对二元论;(2)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即世界统一的基础是物质;“除了运动的物质以外,世界上什么也没有。”(3)物质世界既是统一的又是多样的,是多样性的统一,而不是单一的无差别的统一。方法论意义:它是我们从事一切工作的立足点,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思想路线的哲学基础。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是唯物主义一元论的根本要求。【练习】世界统一性原理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石。【练习一】1.爱因斯坦指出:“哲学可以被认为是全部科学之母。”这说明了A、意识能够直接作用于物质B、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人的意识具有目的性,计划性C、意识本身具有创造可观事物的能力D、意识是人脑主观自生的东西2.对于同一颗古树的美,植物学家考察的是它的生理生长习性,把古树顽强的生命力看做是美,木林商考虑的是它的木质、树围,把古树的使用价值看做是美,而画家则惊叹它奇特的外形,把古树的形态看做是美,上述对古树审美感受的差异说明A、人的认识具有主观随意性B、认识对象是由主观意识创造出来的C、理性认识是感知性认识的基础D、人的认识受主体因素制约影响3.“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从哲学上看,这一诗句表明()A不同的人对客观事物的反应存在差别B意识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主观映像C意识是物质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D人脑总是不能如实地反映外界事物4.当前,我们要认真学习和贯彻科学发展观是因为()A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有巨大的促进作用166 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B社会意识决定于社会存在C科学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有预见作用D有什么样的社会存在,就会有什么样的社会意识与其相适应,并为其服务【练习二】1.“宿命论”在物质和意识关系上所犯的错误是()A.夸大人的自觉活动B.否认社会规律的客观性C.强调客观规律性同人的自觉活动的统一D.否认人的自觉能动性2.“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哲学寓意有()(多选)08A.意识是第一性的,物质是第二性的B.物质是第一性的,意识是第二性的C.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必须尊重客观条件D.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3.中国古代哲学家荀子说:“心不在焉,则白黑在前而目不见,雷鼓在侧而耳不闻。”这段话表明人的意识具有A.客观性B.能动性C.对象性D.任意性4.鲁迅说过:“描神画鬼,毫无对证,本可以专靠神思,所谓‘天马行空’地挥写了。然而他们写出来的却是三只眼、长颈子,也就是在正常的人体身上增加了眼睛一只,拉长了颈子二三尺而已。”这段话说明,人们头脑中的鬼神观念是A.头脑中主观自生的B.人脑对客观世界的歪曲反映C.可以从人世间找到它的原型D.人按照自己的形象塑造出来的第三章唯物辩证法一、唯物辩证法的两大特征:世界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1、世界的普遍联系唯物辩证法是关于普遍联系的科学,联系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一个基本观点和总特征。联系是指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以及事物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和相互制约。联系具有普遍性、客观性、条件性、多样性、系统性。世界的普遍联系是世界物质统一性的内在体现。联系与系统:系统的含义:是指由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若干要素构成的具有稳定结构和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系统的基本特征有整体性、结构性、层次性、开放性,最基本的特征或本质属性是整体性。整体由部分构成,但又不同于部分。整体性观点要求人们在观察和处理问题时要着眼于有机整体,整体的功能和效益是认识和解决问题的出发点和归宿,同时在总览全局的前提下,认识和处理好局部性的问题,以实现系统的最佳功能。【真题精选】 “千人同心,则得千人之力;万人异心,则无一人之用。”(《淮南子•兵略训》蕴含的哲理是()A、量的积累必定会引起事物的质变B、局部和整体之间是辩证统一的C、人的价值是在奉献社会中实现的D、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2、世界的永恒发展唯物辩证法也是关于世界永恒发展的科学,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又一个基本观点和总特征。(一)运动1、含义:宇宙中一切事物的变化和过程。2、运动和物质的关系(1)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物质都是运动的;166 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2)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主体、承担者、载体;(3)二者不可分割,离开运动谈物质,离开物质谈运动,都是错误的;3、物质的运动形式机械运动、物理运动、化学运动、生命运动、社会运动4、运动和静止的关系(1)静止:A、事物之间的空间位置保持不变;B、事物某一方面的性质在一定时期内基本不变;C、静止是一种不显著的运动,是运动的特殊状态;(2)运动是普遍的、永恒的、无条件的,因而是绝对的;(3)静止是有条件的、相对的;(4)动中有静,静中有动,世界上所有的事物都是运动与静止的统一;5、承认相对静止的意义(1)相对静止是事物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必要条件;(2)相对静止是人们认识、区别、利用事物的首要条件;(3)相对静止是绝对运动的度量尺度。【真题精选】相对静止是指()。A.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B.运动的一般状态C.与运动完全对立的状态D.在特定的条件下,事物特定的运动停止了【真题精选】我国古代哲学家王夫之认为“静者静动,非不动也”,“静即含动,动不舍静”,这在哲学上表达了()。A.运动和静止都是物质的固有属性B.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是缓慢不显著的运动C.静止是相对的,运动是绝对的D.静止和运动是相互包含的(二)规律1、规律的含义: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本身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2、规律与规则、法律有联系又有区别3、规律的性质可知性:人类可以认识规律。客观性:规律的存在和发挥作用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不可抗拒,不能消灭、创造,违背它,会受到它的惩罚。普遍性:任何事物都有自己的运动规律。可利用性:人在规律面前不是无能为力的,人们可以创造或改变某些条件,认识利用规律,改变规律发挥作用的方式。4、怎样按客观规律办事?(1)首先承认规律的客观性,尊重规律。(2)在运动中把握规律: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三)发展1、发展的含义(1)含义:发展是揭示事物运动、变化的整体趋势和方向性的范畴,发展是具166 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有前进性质的运动,是事物由低级向高级、由简单向复杂、由无序向有序的上升运动。(2)实质:新事物的产生,旧事物的灭亡。新事物是指合乎事物发展规律的、具有远大前途的事物,旧事物则是在事物发展过程中逐渐丧失其存在必然性的、日趋灭亡的事物。新旧事物区别的根本标志在于它们是否同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相符合。(3)新生事物战胜旧事物的必然性。(结合否定之否定规律学习)(4)新生事物是不可战胜的。2、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1)要如实地把事物看成一个变化发展的过程。(2)明确事物在发展变化过程所处的阶段和地位。(3)要坚持与时俱进,培养创新精神,促进新事物的成长。创新:理论创新、体制创新、科技创新等。即在科学理论的基础上,创造前所未有的新原理、新方法、新体制、新科技。(四)时间和空间1、含义:任何物质运动都占有一定的时间和空间。时间是指物质运动过程的持续性、顺序性。特性是一维性、不可逆性;空间是运动着物质的伸张性、广延性。特性是三维性。2、时间空间与物质运动的关系不可分离的。物质运动离不开时间和空间;时间和空间离不开物质的运动。3、时间空间的绝对性与相对性;无限性与有限性。【真题精选】时间和空间“离开物质,当然都是无,都是只在我们头脑中存在的空洞的观念、抽象”。这段话说明了()。A.时间和空间是在头脑之外的客观存在B.时间和空间是在头脑中存在的观念C.时间和空间是物质的存在形式D.时间和空间是有限和无限的统一【真题精选】时间、空间同物质运动不可分表明()。A.时间、空间和物质运动的统一性B.时间、空间的客观实在性C.时间、空间是人类感性直观的先天形式D.时间、空间是感觉系列整理了的体系二、唯物辩证法的三大基本规律1、质量互变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形式和状态)质、量和度:质是一事物成为他自身并区别于其他事物的内在规定性,质和事物的存在是直接同一的。量是指事物的规模、程度、速度以及构成要素在空间上排列组合等可以用数量表示的规定性。量与事物的存在不直接同一。【练习】质与量和事物的存在是直接统一的。量变和质变,是事物变化发展的两种基本状态。(1)量变是事物存在和发展在数量上和程度上的逐渐的、不显著的变化。(2)质变是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真题精选】“重新排列的词句有了不同的意思,重新摆弄的思想产生新的思想。”这表明()。A.量变必然引起质变B.事物结构的变化能够引起质变C.运动、变化就是发展D.质变只是新的排列组合(3)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166 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a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b量变发展到一定程度,必然引起质变(4)事物变化的状态量变-----质变-----新的量变-----新的质变-----,循环往复,由低到高,由简到繁,永不停息,这也就是量变质变互相转化的规律即质量互变规律(5)质量互变规律的方法论意义。a坚持适度原则度是质与量的统一,度是事物保持自己质的量的范围、幅度和限度。事物的度都有其关节点。关节点指的是事物度的上限和下限的两个极限。认识度才能确切地把握事物的质。b不失时机地促成事物的飞跃c重视量的积累它揭示了事物发展过程是连续性(量变)和阶段性(质变)的统一,是我们党的不断革命论与革命发展阶段论相统一、最高纲领与最低纲领相统一的哲学依据;对正确处理社会主义社会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具有指导意义。社会的发展也有量变、部分质变和质变等基本形式。【真题精选】下列成语中与“见微知著”蕴含相同哲理的成语是()。A.一叶知秋B.盲人摸象C.坐井观天D.管中窥豹2、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方向和道路)(1)肯定和否定及其辩证关系任何事物都包含肯定和否定两个方面。肯定方面,是保持事物自身存在和性质稳定的方面。否定方面,则是事物否定自身存在,促使自我否定和质变的方面。关系:两者是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既相互对立、相互排斥,又相互依赖、相互渗透。肯定中包含着否定,在一定意义上肯定就是否定;否定中包含肯定,在一定意义上否定就肯定。马克思指出:“在对现存事物的肯定理解中同时包含对现有事物的否定的理解,即对现存事物的必然灭亡的理解。”(2)辩证的否定观辩证的否定的含义:是事物的自我否定;是发展和联系的环节的统一;辩证的否定的实质是“扬弃”。“扬弃”,是继承和发扬旧事物内部积极的、合理的因素,是抛弃和否定旧事物内部消极的、丧失必然性的因素,是发扬与抛弃的统一,是既克服又保留。否定一切、全盘抛弃,是形而上学的立场和方式。(3)否定之否定事物运动的总体过程,是一个从肯定到否定,从否定到否定之否定的辩证的进程。这个进程,经过两次否定和三个阶段,是一个周期性的进程。只有全部走完这个周期性过程,才能达到矛盾的完全解决,并使新事物日益完善。这个否定之否定的进程,是一个“仿佛回到原来出发点”的过程。第三个阶段的“否定之否定”,和第一个阶段的“肯定”有着现象上的相似。但是,这个相似,并不是第一阶段的简单“重复”,而是在更高阶段发展的新形态。这个新发展又为进一步的发展开辟了新方向、新道路。这一规律表明,事物的变化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总趋势是前进的,道路是曲折的,在曲折中前进。(4)事物发展的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A从发展方向上看,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B从发展道路上看,事物的发展总是迂回曲折的,曲折性是事物发展过程中的显著特征。C事物发展的周期性体现了前进性的曲折性的统一。D坚持事物变化发展的前进性和曲折性的辩证统一要反对循环论和直线论的两种形而上学观点。(5)事物发展趋势原理的方法论意义。166 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a正确对待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遇到的问题。b正确对待自己的人生,提高应对挫折的心理承受能力。3、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运动和发展的源泉和动力)(1)矛盾的含义:一切事物的内部都包含两个方面,这两个方面是对立统一的。矛盾是事物自身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A.矛盾的两个基本属性:矛盾的同一性和矛盾的斗争性a对立(斗争性):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分离的属性。b统一(同一性):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依存,一方的存在以另一方的存在为前提,双方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矛盾的双方,依据一定的条件,各向自己相反的方向发展。B.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①同一性是相对的,是指同一性的存在是有条件的、暂时的。②斗争性是绝对的,是指斗争性的存在是无条件的、不间断的、永恒的。在对立中把握同一,在同一中把握对立。C.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矛盾就是对立统一,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在于事物内部的矛盾性。所以矛盾是新事物产生和旧事物灭亡的内在依据。a.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相结合推动事物的发展矛盾的同一性使对立面相互依存,在相互依存的统一体中得到存在和发展;使对立面相互作用,相互汲取有利于自身的因素,在相互促进中各自得到发展;使对立面相互贯通,规定事物发展的基本趋势——向自己的对立面转化。矛盾的斗争性的作用贯穿于事物发展的量变和质变两种状态中。b.事物发展的内因和外因事物的发展,既离不开事物的内部矛盾,即内因,又离不开事物的外部矛盾,即外因。事物的发展是内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内外因可以相互转化。【真题精选】我国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发展科学技术的战略基点。其哲学依据是()。A.意识决定物质B.量变是质变的必然结果C.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据D.外因是事物发展的决定因素【练习】“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包含的哲理是()。A.矛盾的斗争性B.事物是变化发展的C.新事物一定要代替旧事物D.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2)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a.矛盾的普遍性是指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中,每一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着自始至终的矛盾运动矛盾矛盾普遍性原理的方法论意义:A、敢于承认矛盾,揭露矛盾B、善于分析矛盾,解决矛盾b.矛盾的特殊性是指具体事物在其运动中的矛盾及每一矛盾的各个方面都有其特点.矛盾特殊性原理的方法论意义:具体问题具体分析c.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A.相互区别:矛盾的普遍性是事物的共性,是无条件的即绝对的,矛盾的特殊性是事物的个性,它的存在是暂时的有条件的即相对的;共性比个性深刻,个性比共性丰富。B.相互联系:任何事物都是共性和个性的统一。矛盾的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没有特殊性就没有普遍性。特殊性也离不开普遍性,再特殊的事物也包含着普遍性。C.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在一定条件下(场合的不同)可以相互转化。166 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原理的方法论意义:A、要正确认识事物,深化认识,必须经过从特殊到普遍、再由普遍到特殊的多次反复。B、这一原理是取得革命和建设胜利的哲学理论依据。(3)矛盾的不平衡性矛盾力量的不平衡性,指构成事物的多种矛盾以及每一矛盾的各个方面在事物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不同的,有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a主要矛盾是在一个矛盾体系中居于支配地位、对事物的发展过程起决定作用的矛盾;次要矛盾则是在一个矛盾体系中处于从属地位、对事物的发展过程不起决定性作用的矛盾。关系:主要矛盾规定和影响次要矛盾,解决好主要矛盾,次要矛盾也就比较容易解决;次要矛盾对主要矛盾也有影响,次要矛盾处理得好,有利于主要矛盾的解决;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在一定条件下,其地位可以相互转化b矛盾的主要方面,指在主要矛盾或者次要矛盾中,其对立的双方中一方处于支配地位,起着主导作用的一方;矛盾的次要方面,则是处于被支配地位、不起主导作用的一方。关系:一般说来,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了事物的性质。次要方面对矛盾总体的变化、发展也有不可忽视的影响作用。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也会互相转化。c矛盾力量不平衡原理的方法论意义两点论和重点论结合:两点论就是要同时看到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之间的辩证关系,不能只看一方面而忽视另一方面。重点论就是在看到两个方面的同时,必须分清主次,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因为事物的性质主要地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规定的。反对均衡论和两点论。【练习】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起巨大的推动作用,又可能对国家安全构成威胁,从哲学上分析体现了()。A.事物是矛盾普遍联系的观点B.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观点C.矛盾普遍性的观点D.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的观点(4)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a.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特别是揭示了变化发展的内在动因;b.对立统一规律是贯彻于其他规律和范畴的中心线索;c.矛盾分析法是最根本的认识方法;d.对立统一规律体现了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根本分歧。三、唯物辩证法的五对范畴:现象与本质、必然与偶然、原因与结果、可能与现实、形式与内容必然和偶然:必然和偶然是揭示和反映事物变化发展的确定趋势和不确定趋势之间的关系的一对哲学范畴。(1)含义:必然性是指客观事物联系和发展过程中合乎规律的、一定要发生的、确定不移的趋势。必然性产生于事物内部的主要矛盾、根本矛盾,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居于支配地位,是一定要贯彻下去的趋势,决定事物发展的前途和方向。偶然性是指客观事物联系和发展过程中不一定要发生、可以这样出现也可以那样出现的不确定趋势。偶然性产生于事物次要的和外部的原因,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从属地位,对事物发展的必然过程起着促进或延缓的作用,使发展的趋势具有这样或那样的特点和偏差。(2)关系:是对立统一的关系。首先,必然性和偶然性的区别:(1)产生和形成的原因不同,必然性产生于事物内部的根本矛盾,偶然性产生于非根本矛盾和外部条件;(2)它们的表现形式不同,必然性在事物发展过程中比较稳定、时空上比较确定,是同类事物普遍具有的发展趋势,偶然性则是不稳定的、暂时的、不确定的,是事物发展中的个别表现;(3)它们在事物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不同,必然性在事物发展中居于支配地位,决定着事物发展的方向,偶然性居于从属地位,对发展的必然过程起促进或延缓作用,使发展的确定趋势带有一定的特点和偏差。其次,必然性和偶然性又是统一166 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的。(1)必然性存在于偶然性之中,通过大量的偶然性表现出来,并为自己开辟道路;(2)偶然性背后隐藏着必然性,受必然性的支配,偶然性是必然性的表现形式和补充;(3)必然性和偶然性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3)必然性和偶然性的辩证关系原理的意义a.掌握必然性是科学认识和实践的基础,认识必然和利用必然才能获得自由。b.重视偶然,利用有利的偶然、机遇,避免不利的偶然,通过偶然掌握必然。宣称“偶然性是科学的敌人”是形而上学观点。c.坚持辩证决定论,反对唯心主义非决定论与机械决定论。四、坚持唯物辩证法,防止和反对形而上学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是两种对立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它们的主要分歧是:是否承认事物的内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这是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对立的焦点和实质,也是其他方面分歧的根源。【练习一】1.美国历史学家斯塔夫里亚诺斯总结说:“要确切认识西方的历史或非西方的历史,没有一个包括这两者的全球性观点是不行的;只有运用全球性观点,才能了解各民族在各个时代中相互影响的成都,以及这种相互影响对决定人类历史所起的重大租用。”作者在这里强调()A.从西方的角度认识非西方的历史B.从非西方的角度认识西方的历史C.用比较的方法认识西方和非西方的历史D.用整体性的观点认识西方和非西方的历史2.关注民生、重视民主、保障民生、改善民生,是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要求,是政府的重要职责,也是当前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键所在。这说明A.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地位已经变化B.民主问题作为次要矛盾制约着主要矛盾的解决C.解决民生问题是解决社会主要矛盾的具体体现D.民生问题已成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矛盾3.古人云:“不谋全局者,不足以某一域;不谋万世者,不足以谋一时。”这告诉我们A.事物的联系是普遍的、客观的、无条件的B.事物的发展变化时内、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C.在认识事物和处理问题时,必须学会从整体上把握事物的联系D.在认识事物和处理问题时,必须重视各个局部的作用4.俗话说“一把钥匙开一把锁”,这一说法所包含的哲学道理是A.每一矛盾都有它特定的性质B.矛盾就是对立统一C.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依存,在一定条件下又相互转化D.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练习二】1.在工作中防止“过”或“不及”的关键在于A.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B.认识事物的量C.确定事物的质D.把握事物的度2.下列格言或成语中,体现量变质变规律的有A.九层之台,起于垒土B.有无相生,前后相随C.月晕而风,础润而雨D.千里之堤,溃于蚁穴E.为山九仞,功亏一篑3.中国古代的哲学家公孙龙提出的“白马非马”的命题,其错误是割裂了:166 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A.抽象与具体的关系B.共性与个性的关系C.整体与部分的关系D.普遍与特殊的关系4.唯物辩证法的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A.方向和道路B.形式和状态C结构和功能D.源泉和动力5.辨证施治是中医的灵魂。以“四物汤”为例,熟地黄、白芍、当归、川芎是治疗血虚、头痛、头晕等症的基本方剂。但在临床运用上,若兼有气虚就要增加人参、黄芪;若血虚有寒加炮姜、肉桂;若血虚有热加黄连。“四物汤”的临床运用体现了。A.从特殊性中概括出普遍性B.在共性的指导下研究个性C.从实践到理论的过程D.从主观到客观的过程6.温家宝总理在2010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全面分析我国的社会发展形势,报告对过去五年进行了回顾,指出过去五年取得的成绩的同时,清醒地认识到我国社会目前存在的问题。这体现的哲理是()。A.坚持矛盾的观点,全面地看问题B.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C.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D.任何事物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7.科学发展观强调,实现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统筹兼顾的哲学依据是①正确分析和解决复杂事物中的各种矛盾关系②在解决主要矛盾的同时着重地解决次要矛盾③正确地把握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辩证关系④强调解决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中的突出地位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8.下列命题属于辩证法的有:A.和实生物,同则不继,以他平他谓之和,故能丰长而万物生,若以同裨同,尽乃弃矣B.万物莫不有对C.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D.一切都是必然的,没有什么不是必然的第四章认识论一、实践的观点是认识论的首要的基本的理论观点1、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是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表现在:(1)它把反映论原则贯彻到底,是全面的、彻底的反映论,从而坚持了唯物主义反映论,反对了唯心主义先验论。反映论是认识路线:“从物到感觉和思想”,先验论的认识路线:“从思想和感觉到物”。(2)它把科学的实践观引入认识论,强调社会实践是认识的基础,从而坚持了可知论,反对了不可论。(3)它把辩证法贯彻于反映论,从而坚持了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克服了直观的被动的反映论。二、实践及其基本形式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是认识的来源和发展动力。实践是主体能动的性质和探索现实世界的一切社会性的客观物质活动。1、实践的特征:(1)实践是客观的物质性活动,因为构成实践的要素都是客观的、物质的。(2)实践是有意识、有目的的能动性的活动。(3)实践是社会性历史性的活动。2、实践的形式:实践的作用通过三种形式表现出来:166 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生产实践-最基本的实践活动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科学实验三、实践与认识的辨证关系实践与认识的辨证关系表为: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与认识对实践的指导作用。1、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认识因实践的需要而产生,认识在实践中产生。【练习】马克思说:“搬运夫和哲学家之间的原始差别要比家犬和猎犬之间的差别小的多,他们之间的鸿沟是分工掘成的。”这表明人的才能()。A.与人的先天生理素质没有关联B.主要来源于后天实践C.取决于人的努力程度D.是由人的社会政治地位决定的(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首先,实践的发展不断地开拓认识的新领域,推动认识向前发展。其次,实践为认识发展提供必要的条件。最后,实践锻炼和提高了主体的认识能力。(3)实践是认识的目的。认识的根本任务是透过现象认识本质,抓住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人们不是为了认识而认识,而是为了指导实践而认识,即:为了应用而学习。(4)实践是检验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的唯一标准。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的真理性,这并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实践是认识的起点,也是认识的归宿,是全部认识的基础。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首要的基本的观点。学习马克思主义认识论,首先就要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树立实践的应有权威,尊重实践,一切从实际出发。2、认识对实践的指导作用认识对实践反作用具有两重性:正确的认识对实践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可以指导主体采取正确的方法,自觉的按照客观规律改造世界,从而取得成功;相反,错误的认识则对世界起消极的阻碍作用,深知导致实践的失败。四、认识的本质认识的本质——在实践基础上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摹写性和创造性的统一)五、认识的辩证运动过程认识的产生依赖于实践,认识的发展是在实践基础上的充满矛盾的辩证发展过程。认识的发展过程包括两个发展阶段、两次飞跃。1、认识过程的第一次飞跃——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它们之间的对立性表现在:感性认识是主体对客体表面现象的反映。感性认识包括感觉、知觉和表象三种形式,是认识的低级形式,具有直接性、具体性的特点。理性认识是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主体运用人所特有的抽象思维能力对感性材料进行加工,形成对客体的本质和内在联系的认识。它包括概念、判断、推理三种形式,具有间接性、抽象性的特点,是认识的高级形式。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统一性表现在:(1)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认识论的唯物论)。(2)感性认识有待于上升到理性认识(认识论的辩证法)。因为认识世界的目的是为了改造世界,认识的真正任务是透过事物的现象掌握其本质和规律。(3)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互渗透。感性认识渗透着主体的理性成分,理性认识则包含丰富的感性认识材料。没有感性的理性是空洞的,没有理性的感性是盲目的。【练习】我们看到苹果的形状和颜色,嗅到它的气味,摸到它的光滑,尝到它的滋味,在意识中形成这个苹果的整体感性形象。这种反映形式属于()。A.感觉B.知觉C.表象D.概念2、认识过程的第二次飞跃——从理性认识到实践的飞跃认识过程的第二次飞跃:理性认识回到实践中去,实现从理性认识到实践的飞跃。这次飞跃意义更为重大。(1)发挥认识对实践的能动作用;(2)使认识得到检验、完善、丰富和发展。166 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3、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飞跃的条件(1)要有丰富的感性材料。“只有感觉的材料十分丰富(不是零碎不全)和合于实际(不是错觉),才能根据这样的材料选出正确的概念和论理来。”(2)要经过辩证思维的加工。“要完全地反映整个的事物,反映事物的本质,反映事物的内部规律性,就必须经过思考作用,将丰富的感性材料加以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改造制作工夫,造成概念的理论的系统,就必须从感性认识跃进到理性认识。”4、认识运动的总规律:认识过程的反复性和无限性认识运动的反复性和无限性决定了主观和客观、认识和实践的统一是具体的历史的。5、群众路线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是党的群众路线的工作方法的哲学基础。党的“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真题精选】“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和领导方法同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原理完全一致的是()。A.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B.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C.从理性认识同到实践D.从认识到实践,从实践到认识六、真理与价值1、真理及真理的客观性真理是客观事物及其规律在人的意识中的正确反映。凡是真理都具有客观性,客观性是真理的本质特征。“真理”,作为一个哲学概念,内在地包含着两个基本规定:(1)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2)真理的检验标准实践是客观的。2、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真理是个发展过程,既是绝对的,又是相对的,这时真理问题上的辩证法。(1)含义:真理的绝对性或绝对真理:一是就真理的客观性而言,任何真理都是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认识,承认客观真理,也就必然承认绝对真理;二是就人类认识的本质来说,完全可以正确认识无限发展着的物质世界,每个真理的获得都是对无线发展着的物质世界的接近,这也是无条件的、绝对的,因此,承认世界的可知性,也就必须承认绝对真理;三是从真理的发展来说,无数相对真理的总和构成绝对真理,因此,承认认识发展的无限性,也就必然承认绝对真理。真理的相对性或相对真理是指人们在一定条件下的正确认识是有限度的,也有三层含义:一是从广度上说,它只是对客观世界的一定范围、方面的正确认识,有待于扩展;二是从深度上说,它只是对客观世界的一定程度、层次的近乎正确的认识,有待于深化;三是从进程上说,它只是对事物的一定发展阶段的正确认识,有待于发展。(2)关系: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是统一客观真理的两重属性。任何客观真理都是绝真理和相对真理的统一。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是相互联结、相互包含的。一方面,相对之中有绝对,绝对真理寓于相对真理之中;另一方面绝对之中有相对,绝对真理通过相对真理表现出来。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又是辩证转化的。真理是由相对走向绝对的永无止境的过程,任何真理性的认识都是由相对真理想绝对真理转化过程中的一个环节。(3)这一辩证关系原理的重要意义:首先,树立坚持和发展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科学态度。马克思主义作为真理是绝对性和相对性的统一,因此对它的科学态度就是坚持和发展的统一,在坚持中发展,在发展中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就是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坚持和发展。江泽民指出:“我们一定要适应实践的发展,以实践来检验一切,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其次,反对形而上学的绝对主义和相对主义真理观。绝对主义夸大真理的绝对性,否认真理的相对性,教条主义、经验主义是绝对主义的表现。相对主义否认真理的绝对性,夸大真理的相对性,把真理的相对性夸大为主观随意性,陷入唯心主义的诡辩论。3、真理与谬误的关系。真理和谬误对立统一。二者在一定范围内的对立是绝对的,但是超出一定范围,他们就会相互转化,真理变成谬误,谬误变成真理。4、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惟一标准166 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的真理性,这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这是由真理的本性和实践的特点所决定的。(1)真理的本性是主观和客观的一致、符合(不能在纯粹主观范围内去寻找,也不能在纯粹客观范围内去解决,只能是把主观同客观联系起来加以比较对照)。(2)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物质活动,是沟通主观和客观的“桥梁”。具有直接现实性的特点。实践作为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既是确定的,又是不确定的,是确定性和不确定性的统一。实践标准的确定性包括以下含义:(1)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此外再无别的标准;(2)凡是经过实践证明了的一切认识都是客观真理,都具有不可推翻的性质;(3)实践能够检验一切认识,即使当前的实践还不能加以判定,最终也会被以后的实践作出裁决。实践标准的不确定性:(1)一定历史阶段上的具体实践具有局限性,它往往不能充分证明或驳倒某一认识的真理性;(2)实践检验真理是一个过程,不是一次完成的;(3)已被实践检验过的真理还要继续经受实践的检验。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基本原则。5、真理和价值【练习一】1.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其首要的基本的观点是A.人民群众的观点B.实践的观点C.联系和发展的观点D.革命的批判的观点答案:B2.毛泽东说:“马克思主义的哲学认为十分重要的问题,不在于懂得了客观世界的规律性,因而能够解释世界,而在于拿了这种对于客观规律性的认识去能动地改造世界。”这段话强调的是A.认识的根本任务是透过现象,抓住事物的本质和规律B.认识的最终目的是指导实践,改造世界C.改造世界是第一性的,认识世界时第二性的D.懂得客观事物的规律性,就能在改造世界中获得成功【答案】B根据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观点,认识从实践中来,但认识世界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指导实践,改造世界。【练习二】1、16世界末,伽利略通过在比萨斜塔所做的自由落体试验,推翻了亚里士多德关于物体的降落速度与物体的重量成正比的说法。从认识论的角度看,科学史上的这个事例表明()①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②实践是认识发展的来源、动力和目的③科学实验是人类最根本和主要的实践④实践在认识发展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2、1978年关于真理标准大讨论是一场新的思想解放运动。实践之所以成为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是由()。A.真理的主观性和实践的客观性所要求的B.真理的相对性和实践的决定性所预设的C.真理的属性和实践的功能所规定的D.真理的本性和实践的特点所决定的第五章唯物史观166 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一、历史观的基本问题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也是整个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实践观点的引入,结束了唯心主义在社会历史领域长期占据统治地位的状况,使唯物主义成为彻底的和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观。1、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在社会历史领域中,这个问题表现为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1)社会存在社会存在指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它包括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和生产方式,其中生产方式是社会存在的决定性因素;社会意识是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生产方式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生产方式就是劳动者和劳动资料结合的特殊方式,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它还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决定力量。(1)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前提和基础。(2)生产方式决定着社会的结构、性质和面貌。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不同的生产方式表现为不同性质的社会形态。(3)生产方式的变化决定整个社会历史的变化,决定社会形态的更替。(2)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并能动地反作用于社会存在,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有相对独立性,即意识形态在依赖和反映社会存在的基础上有自己独特的发展规律。其表现有:与社会存在发展变化的不完全同步性;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平衡性;历史继承性;意识形态之间的相互作用性;对社会存在的能动的反作用性,这是意识形态相对独立性最突出的表现。2、两种对立的历史观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是划分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两种对立的历史观的基本依据。凡主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就属于唯物史观;凡主张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就属于唯心史观。唯心史观的根本缺陷:不懂得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总是将思想动机之类社会意识当作社会历史的最终决定力量,否认社会存在的决定作用;不懂得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总是将少数英雄帝王当作社会历史的主人。唯物史观创立的伟大意义:A.实现了整个社会历史观的革命变革,宣告了唯心主义的彻底破产,结束了唯心主义对社会历史领域的长期统治,自然观和历史观第一次在唯物主义基础上实现了统一。B.它是马克思一生的两个伟大发现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之一,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学说奠定了理论基础。C.为社会生活和社会历史的研究提供了科学理论基础和方法论指导。二、社会的实践本质马克思指出: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理由:1.实践是社会关系产生的根源。2.实践构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3.实践构成了社会发展的动力。三、社会的经济结构1、社会经济结构内容:社会经济结构式指同生产力发展的一定阶段相适应的生产关系的总和。2、生产力生产力是人类改造自然、并从自然界获得生存和发展的物质资料的能力。它表示人和自然的关系。生产力要素一般分为两大类:一类为实体性要素,一类为智能性或渗透性要素。生产力是在劳动中形成的,劳动对象、劳动资料和劳动者构成了生产力的基本要素(实体性要素),其中,劳动资料中的生产工具是生产力发展水平的主要标志,劳动者是最活跃的主导因素。166 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科学技术(智能性或渗透性要素),是知识形态的生产力,即一般生产力,它可以渗透到劳动者、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中并引起这些基本要素的变化,转化为直接的生产力。科学技术史第一生产力。3、生产关系生产关系是人们在物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经济关系(物质的社会关系、具有客观性、是一种物质利益关系)。在现实的社会中,往往是多种生产关系同时存在并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社会的经济结构就是指多种生产关系的总和。其中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决定了社会经济结构的性质。我们将生产关系的结构概括为三个方面: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关系;人在生产过程中的地位和相互关系;产品的分配关系。其中,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是生产关系的基础。这是因为: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是人们根本利益的关系;是决定分配、交换、消费的关系;是划分阶级的基础;是区分经济形态性质的标准。而另一方面,其它两个方面又体现和巩固着生产资料所有制。4、经济基础: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的总和又称经济基础。5、阶级:阶级是一个经济范畴,划分阶级的标准是经济标准,阶级的实质是阶级剥削。四、社会的政治结构(政治上层建筑)1、上层建筑是指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上的社会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政治法律制度。它包括政治上层建筑和思想上层建筑两个部分。政治上层建筑,包括国家政治制度、立法司法制度、政府机构、党团、军队、警察、法庭、监狱等制度和设施。思想上层建筑包括政治思想、法律思想、哲学思想、宗教思想、文艺思想等意识形态诸种形式,通称为思想上层建筑。国家政权是上层建筑的核心。【真题精选】下列制度、设施及意识形式属于上层建筑领域的有()。A.清真寺B.《红楼梦》C.森林法D.马克思主义哲学2、国家是一个历史范畴,也是一个阶级范畴,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得的产物,国家的实质是阶级统治的工具。3、国体与政体:是内容和形式的关系。国体决定政体,选择政体,政体为国体服务,使国体得以实现。4、国家的职能:对内和对外职能。五、社会的文化结构1、社会意识形式和社会意识形态从社会意识的高低不同层次角度划分为社会心理和社会意识形式。社会心理是一种低水平的社会意识,是对日常社会生活的一种直接的、不系统的、不定型的、自发的反映形式,表现为感情、风俗、成见、自发的倾向和信念等,以感性因素为主。社会意识形式是高水平的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系统的、自觉的、理论化的间接反映。从对经济基础的关系角度把社会意识形式划分为属于社会上层建筑的社会意识形式即意识形态和不属于上层建筑的社会意识形式即非社会意识形态,后者包括自然科学、思维科学、语言学、逻辑学、某些管理科学。2、社会意识的功能反映社会存在的功能,维护和批判现实的功能,控制社会和人的活动的功能,创新功能。3、文化与文明(1)文化的功能:信息功能;教化、培育和塑造功能;促进社会发展的动力功能;认识功能。(2)文明具有多种形态,包括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此外还有生态文明。(3)社会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与和谐社会建设的协调发展六、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1、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相互关系及其矛盾运动生产关系和生产力是生产方式的两个方面,两者相互制约,相互作用:(1)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力的状况决定胜负关系的性质和形式;生产力的发展决定生产关系的变革。(2)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当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时,对生产力的发展起积极的促进作用;当生产关系不适合生产力时,对生产力的发展则起消极的阻碍作用;当不变更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就不能继续发展时,生产关系对生产力的反作用表现的尤为突出。166 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3)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相互作用构成了生产方式的矛盾运动。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自始至终地存在着矛盾,不是合适时有矛盾,基本适合时也有矛盾,只是矛盾的性质和特点不同。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过程,就是由基本适合到基本不适合再到新的基本适合,川流不息,万古常新。正是称出来和生产关系的这种矛盾运动,推动着人类社会从低级向高级发展。(4)、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规律内容: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及其发展变化的方向;生产关系对生产力的反作用归根到底取决于和服从于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意义:(1)这一规律是我们理解社会历史的钥匙;(2)这一规律揭示了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历史必然性;(3)这一规律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始终保持自己先进性质和制定路线、方针、政策的最根本的客观依据;2、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相互关系及矛盾运动经济基础即经济结构是指同生产力的一定发展阶段相适应的生产关系的总和。上层建筑是指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的社会意识形态和与此相适应的政治法律制度及设施。上层建筑的这两个部分是相互制约的,政治上层建筑是以思想上层建筑为指导建立起来的并与之相适应,思想上层建筑要通过政治上层建筑来体现并保证自己的实现。(1)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经济基础的需要决定上层建筑的产生;经济基础的性质决定上层建筑的性质;经济基础的变化发展决定上层建筑的变化发展及其方向。(2)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这种反作用几种表现在位自己的经济基础服务。从服务的方向上看,上层建筑一方面保护和促进自己的经济基础巩固和发展,另一方面排除反对自己的对立物;从服务的方式上看,上层建筑通过对社会生活的控制和调节来为经济基础服务,调控的手段有法律、经济、思想等手段;从服务的效果上看,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的反作用有两种情况,它既可以起促进作用,又可以起阻碍作用。(3)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发展状况规律内容: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产生、性质和发展变化的方向;上层建筑的反作用取决于和服务于经济基础的性质和要求。这一规律表面,上层建筑的性质和变化发展,上层建筑是否需要改革以及改革的形式和方向,都取决于经济基础的状况。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又一基本规律。这一规律也是我们观察和研究社会历史的一把钥匙,对于每一历史时期的政治法律制度和设施以及宗教的、哲学的和其他的观念形式,都可以从社会的经济基础中得到科学的说明。这一规律是我们党制定路线、方针、政策的重要依据,是我们进行社会主义政治体制改革和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客观依据,对我们深刻理解和自觉实行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方针、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七、社会发展的动力1、社会基本矛盾及其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构成了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这两对矛盾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但地位和作用并不相同。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是更为根本的矛盾,它决定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矛盾的产生和发展;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又受到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矛盾的制约,它的解决有赖于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矛盾的解决。2、生产力在社会基本矛盾运动中,生产力是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人类社会的发展就是先进生产力不断取代落后生产力的历史进程。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进而决定整个社会关系,决定社会生活的基本结构,决定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所以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3、阶级斗争是社会基本矛盾在阶级社会中的直接表现,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阶级斗争推动社会发展的作用,突出的表现在社会形态更替的质变中,也表现在同一社会形态的量变过程中。4、人们群众是历史的创作者。166 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人们群众是历史的主体,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是历史的创造者。表现在人们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八、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1、社会形态社会形态(马克思主义哲学所特有的范)是指同生产力发展的一定阶段相适应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一体,是社会的经济形态、政治形态和观念形态的统一体。2、社会发展过程中的决定性与主体的选择性3、社会发展道路的统一性和多样性4、社会发展过程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社会发展过程中的决定性、统一性表明社会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社会发展进程中的主体选择性、多样性表明社会发展的具体道路不是直线的,而是曲折的。社会进步是一种必然的趋势,它最深刻的根源是由于生产力的发展引起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动;又在于社会发展是一个辩证否定的过程;还在于社会发展符合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要求。社会发展过程的曲折性是指社会前进过程中所出现的反复、停滞和倒退现象。曲折前进是历史的普遍规律。5、坚持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群众观点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观点:坚信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的观点,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观点,一切向群众负责的观点,虚心向群众学习的观点。群众路线是群众观点在实际工作中的贯彻运用,其内容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群众路线是无产阶级政党的根本路线,也是党的根本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九、人的本质和人的价值1、人的本质-社会关系的总和人的属性分为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人的本质在于人的社会性质,从人与动物相区别的层次上说,人的本质在于社会劳动;从人与人相区别的层次上说,人的本质在于社会关系。人的社会性是人的根本属性,它一方面把人跟动物区别开来,另一方面也把不同时代的人区别开来。【练习】马克思回答人的本质问题的立足点是()。A.人的社会关系B.自然属性C.人类的共同利益D.人的自身需要2、人的价值(1)含义:人的价值分为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两个方面。社会价值简单的讲就是个人对社会的贡献;个人价值就是社会对个人的满足。(2)关系:人的价值是社会价值和个人价值的统一,也就是贡献与满足的统一。二者是相互统一,不可分割的。一方面,社会应尽可能的创造条件,满足个人的合理需要;另一方面,个人也必须努力对社会做贡献。二者还有不一致、相冲突的一面,尤其是我国现在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基本国情决定了我们必须把为社会做贡献,为人民服务放在第一位,特别是当个人价值同社会价值发生矛盾时,尤其提倡个人价值自觉服从社会价值,有时甚至还要牺牲个人价值,去维护和实现社会价值。【真题精选】党的十六大指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个重要内容是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人的全面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关系是()。A.人的全面发展是社会发展的必要条件B.人的全面发展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内容C.社会发展促进人向着全面性方向发展D.社会发展丰富着人的全面发展的内容【练习一】1.胡锦涛总书记明确指出:“坚定不移地惩治腐败,是我们党有力量的表现,是全党同志与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愿望。”这里,“党的力量”来源于()166 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A.人民群众B.自身建设C.领导核心D.组织纪律【练习二】1、地理环境对社会发展的作用主要通过()A.对人的心理素质的影响才能实现B.对人的生理结构的影响才能实现C.对生产过程的影响才能实现D.对民族气质的影响才能实现2、“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句话包含的哲理是()A.个人价值融于社会价值中B.人的自由是相对的C.人的发展具有历史阶段性D.社会发展要以人为本3、英雄史观的理论前提是()A.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B.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C.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D.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4、20世纪50年代,北大荒人烟稀少,一片荒凉。由于人口剧增,生产力水平低下,吃饭问题成为中国面临的首要问题,于是人们不得不靠扩大耕地面积增加粮食产量,经过半个世纪的开垦,北大荒成了全国闻名的“北大仓”。然而,由于过度开垦已经造成了许多生态问题。现在,黑龙江垦区全面停止开荒,退耕还“荒”。这说明()A.人与自然的和谐最终以恢复原始生态为归宿B.人们改造自然的一切行为都会遭到“自然界的报复”C.人在自然界面前总是处于被支配的地位D.人们应该合理地调节人与自然界之间的物质交换5、恩格斯指出:每一时代的哲学作为分工的一个特定的领域,都具有由它的先驱传给它而它便由此出发的特定的思想材料作为前提。因此,经济上落后的国家在哲学上仍然能够演奏第一小提琴。这说明()A.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B.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C.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D.社会存在对社会意识的决定作用6、马克思指出:“任何一个民族,如果停止劳动,不用说一年,就是几个星期,也要灭亡。”这说明()A.劳动不仅创造了人和人类社会,而且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B.劳动是人们全部社会关系形成和发展的基础C.整个社会物质、精神生活过程不过是劳动过程的展开和深化D.劳动是社会思想的直接现实和物质外壳7、“人民的卫士,罪犯的克星,敬业的楷模,爱民的标兵。”公安部一级英模任长霞的事迹不仅成为公安局长的楷模,也感动和激励着亿万群众。从人生价值观的角度看,她的事迹给人的启事在于()①人生价值在于对社会的奉献而不在于索取②应在实现社会价值的实践中实现自我价值③能否实现人生价值取决于社会提供的条件④自我价值实现是实现社会价值的基本前提166 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毛泽东思想》第一章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一、毛泽东思想的科学内涵:1938年毛泽东在党的六界六中全会上第一次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命题。1941年3月,党的理论工作者张如心在《论布尔什维克的教育家》一文中,首次使用了“毛泽东同志的思想”这一提法,1943年7月,王稼祥在《中国共产党与中国民族解放的道路》一文中第一次提出“毛泽东思想”这一概念。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决议和十二大通过的党章对毛泽东思想的科学涵义作出了新的概括: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毛泽东思想的形成标志着全党在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上产生了第一次历史性飞跃。二、毛泽东思想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第一,近代中国社会矛盾和革命运动的发展,呼唤新的理论,这是毛泽东思想产生的现实需要;第二,新的社会生产力的增长和工人运动的发展,是毛泽东思想产生的物质基础和阶级条件;第三,马克思列宁主义是毛泽东思想的理论基础,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石毛泽东思想的重要文化来源;第四,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实践是毛泽东思想产生的实践基础;第五,俄国十月革命开辟了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新时代,这是毛泽东思想产生的国际背景。三、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1)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2)关于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3)关于革命军队的建设和军事战略(4)关于政策和策略的理论(5)关于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6)关于党的建设的理论四、毛泽东思想发展的历史过程1、毛泽东思想的萌芽(1921——1927):党的创立和大革命时期标志:毛泽东发表《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等文章,成为毛泽东思想萌芽的标志。代表作:《国民党右派分离的原因及其对于革命前途的影响》、《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国民革命与农民运动》和《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等文章,集中代表了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人力量创造的成果,成为毛泽东思想萌芽的标志。2、毛泽东思想的形成(1927——1935)土地革命战争前中期标志:具有中国革命特点的基本模式,即关于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的革命道路理论以及相关思想、政策的提出,是毛泽东思想形成的最主要最根本的标志。代表作:《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关于纠正党内的错误思想》、《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反对本本主义》、《怎样分析农村的阶级》【练习】毛泽东思想形成的标志是()。A.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开辟和理论上的初步阐述B.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初步提出166 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C.从思想上对党理论的阐述D.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提出3、毛泽东思想的成熟(1935——1945)土地革命后期和抗日战争时期标志:新民主主义理论科学体系的形成;中共七大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4、毛泽东思想的继续发展(1945——1976)解放战争时期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第二章新民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基本纲领一、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和基本特点1、社会性质:近代中国社会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过程:开端:第一次鸦片战争;加速:第二次鸦片战争;大大加深:甲午中日战争《马关条约》的签订;最终形成:《辛丑条约》的签订。2、近代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本特点:毛泽东在《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中作了如下分析:第一,封建时代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基础是被破坏了;但封建剥削制度的根基——地主阶级对农民的剥削,不但依旧保持着,而且同买办资本和高利贷资本的剥削结合在一起,在中国的社会经济生活中占着显然的优势。第二,民族资本主义有了某些发展,并在中国政治的、文化的生活中起了颇大的作用;但是,它没有成为中国社会经济的主要形式,它的力量是很软弱的,它的大部分是与外国帝国主义和国内封建主义都有或多或少的联系。第三,皇帝和贵族的专制政权是被推翻了,代之而起的先是地主阶级的军阀官僚的统治,接着是地主阶级和大资产阶级联盟的专政。第四,帝国主义不但操纵了中国的财政和经济命脉,而且操纵了中国的政治和军事力量。第五,由于中国是在许多帝国主义国家的统治或半统治之下,由于中国实际上处于长期的不统一状态,又由于中国的土地广大,中国的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发展表现出极端的不平衡。第六,由于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中国的广大人民,尤其是农民日益贫困化以至大批地破产,他们过着饥寒交迫和毫无政治权利的生活。中国人民的贫困和不自由的程度,是世界所少见的。3、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4、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的两大历史任务:166 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5、近代中国革命分两个步骤:第一步:改变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社会形态,使之成为一个独立的民主主义的社会;第二步:使革命向前发展,建立一个社会主义社会。6、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及其历史地位(1)性质。中国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族民主革命,从正规意义上说是从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开始的。它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2)纲领。同盟会的纲领(1905年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把它概括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即旧三民主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比较完备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但是,它又是一个不彻底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3)历史地位。尽管辛亥革命最终失败了,但它在中国近代历史上的功绩是不可抹煞的。它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结束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封建君主专制统治;使民主共和思想深入人心;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侵略势力,同时也有力地冲击了帝国主义在东方的殖民统治,对亚洲乃至整个世界都产生了重要影响。它虽然未能改变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和人民的悲惨境遇,但为中国的进步打开了闸门,使反动统治秩序再也无法稳定下来。它成了20世纪中国第一次历史性巨变。(4)经验教训。辛亥革命的失败,除了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外,究其根本原因是由于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先天的软弱性所决定的。具体体现在它没能提出一个明确而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政治纲领,没能把占中国人口最大多数的农民发动起来造成一个农村大变动,没能形成一个坚强有力的革命政党。它表明,中国的民族资产阶级不可能领导中国的民族民主革命取得胜利。它的失败,表明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在中国行不通。7、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1)转变条件:A.辛亥革命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为民主革命性质的转变创造了经济条件。B.中国工人阶级的队伍迅速壮大和工人运动的发展,为民主革命性质的转变奠定了政治基础。C.1915年开始的由陈独秀等发动的新文化运动,启发了人们的民主主义觉悟,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创造了思想文化条件。1915年9月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是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新青年》是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新文化运动的口号是民主和科学,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之后,李大钊在1918年发表了《法俄革命之比较观》《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等文章,成为中国宣传马克思主义的第一人。D.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开创了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新时代,中国革命有了新的国际环境。这是中国革命由旧民主主义向新民主主义转变的国际因素、时代条件。166 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真题精选】在中国共产党建党时期有两位人物影响最大,其中有一位被称“为中国引来天火的人”,此人是()A.李大钊B.陈独秀C.孙中山D.毛泽东8、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及其历史意义中国共产党是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产生的。就国际背景而言,它成立于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胜利之后。就国内条件来看,它的成立不但是近代中国社会政治经济思想发展的必然结果,同时又是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具体地说:①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为党的诞生提供了思想基础;②中国工人阶级的成长和工人运动的发展为党的成立奠定了阶级基础;③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为党的成立作了思想上和干部上的准备。④列宁领导的共产国际从各方面给予的实际帮助,从外部推动了党的成立。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宣告中国共产党成立。中国共产党的成立给灾难深重的中国人民带来光明与希望,成为近代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变,具有划时代的伟大意义:①它标志着中国革命终于有了一个坚强的领导核心;②中国革命从此有了一个科学的指导思想;③沟通了中国革命与世界革命的联系,把中华民族的解放运动同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运动相联结并成为其中一部分。总之,正如毛泽东指出:“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目就焕然一新了。”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1948年4月,毛泽东在《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中,完整提出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这就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1、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目的:取消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特权,消灭地主阶级和官僚资产阶级的剥削和压迫,改变买办的封建的生产关系,获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从根本上解决被束缚的生产力。最根本的目的是解放被束缚的生产力。2、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3、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动力:包括无产阶级、农民、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农民是中国革命的主力军。小资产阶级是基本动力。具有两面性的民族资产阶级也是中国革命的动力之一。4、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力量:无产阶级及其政党——中国共产党。5、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特点:新式的、特殊的资产阶级革命。6、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特点)新民主主义革命具有以下四个基本特点:①新的时代条件,即属于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不再属于旧的资产阶级世界革命的范畴。②新的领导阶级,即由无产阶级(通过它的政党)来领导,不再由资产阶级领导。③新的革命指导思想,即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不再是资产阶级的民主主义思想的指导。④新的革命前途,即经由新民主主义社会进而达到实现社会主义社会的目标,不再是建立资本主义社会。这就是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区别,其中最主要的和最根本的区别是“主要的革命者”(即领导阶级)的不同。7、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前途新民主主义革命前途问题实际上是怎样处理新民主主义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两者的关系问题,中国革命的现在阶段和将来阶段的关系。毛泽东根据中国社会的性质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特点,认为中国革命必须分两步走:第一步是新民主主义革命,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形态,使中国成为一个独立的新民主主义的国家;第二步是社会主义革命。即在新民主主义国家的基础上,使革命继续向前发展,建立社会主义制度,使中国成为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中共党内在革命前途问题上曾经有过两种错误倾向:一是陈独秀的“二次革命论”,二是以王明为代表的“一次革命论”三、新民主主义的基本纲领。1166 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新民主主义政治纲领: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压迫,建立无产阶级领导的各个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民主共和国。国体是-各革命阶级的联合专政;政体-民主集中制。1948年12月30日,毛泽东在《将革命进行到底》一文中,第一次公开使用“人民民主专政”的概念,1949年6月30日,毛泽东发表了《论人民民主专政》这篇重要著作,完整地阐述了人民民主专政的理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已取得基本胜利,也标志着人民民主专政的理论已全面付诸实践。2、新民主主义经济纲领:没收封建地主土地归农民所有;没收四大家族为首的垄断资本归新民主主义国家所有;保护民资工商业。农民问题是中国革命的中心问题,也是实现无产阶级领导权的中心问题。农民问题,首要的是土地问题。没收官僚资本归新民主主义国家所有,这是新民主主义经济纲领的又一项重要内容。它具有双重性质,一方面具有民主革命性质,另一方面又带有社会主义革命的性质。新民主主义的五种经济成分毛泽东在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的报告中对新民主主义经济形态作了分析:“国营经济是社会主义性质的,合作经济是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加上私人资本主义,加上个体经济,加上国家和私人合作的国家资本主义经济,这些就是人民共和国的几种主要的经济成分,这些就是构成新民主主义的经济形态”。新民主主义经济由于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居于主导地位,使它不同于资本主义经济,但新民主主义经济也不是完全的社会主义经济。新民主主义经济只能是一种过渡性的经济,它的发展前途必然是社会主义经济。新民主主义经济建设的方针党的七届二中全会后,制定了“公私兼顾、劳资两利、城乡互助、内外交流”的新民主主义经济政策,简称“四面八方”政策。3、新民主主义文化纲领:建设以无产阶级文化思想即共产主义思想为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文化,即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中华民族的新文化。“无产阶级领导”,是指新民主主义文化由无产阶级思想即共产主义思想领导的,也就是说,新民主主义文化中居于指导地位的是共产主义思想。是否以共产主义思想为指导,这是新民主主义文化同旧民主主义文化相区别的标志。4、最低纲领和最高纲领:中国共产党是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的统一论者。第三章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问题一、统一战线1、中国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和发展(1)国民革命统一战线,时间:1924年1月中国国民党一大——1927年。参加人员:工人、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它是四个革命阶级的政治联盟。主要目标:推翻封建军阀的反动统治,建立民主主义共和国。主要阶段:国民革命时期。(2)工农民主统一战线,时间:1927年——1937年。参加人员:工人、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主要目标:反对封建压迫和国民党新军阀的统治。主要阶段: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3)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时间:1937年——1945年。参加人员:工人、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官僚买办资产阶级。主要目标:取得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主要阶段:抗日战争时期。1937年9月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公布《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和蒋介石发表庐山谈话,实际承认共产党的合法地位,标志着以国共第二次合作为主体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4)人民民主统一战线,时间:1945年——1949年。参加人员:工人、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开明绅士、其他爱国人士、少数民族和海外侨胞在内。主要目标:推翻美帝国主义支持下的蒋介石国民党反动派。主要阶段:解放战争时期。2、实现革命统一战线的主要原则和基本经验。正确处理统一战线中的两个联盟的关系:166 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统一战线,包含着两个联盟。一是工人阶级和其他劳动人民的联盟,主要是无产阶级和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等劳动人民的联盟;二是工人阶级同可以合作的非劳动人民的联盟,主要指无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联盟,也包括特定历史条件下,无产阶级和一部分地主阶级、带买办性的大资产阶级的联盟。在这两个联盟中,第一个联盟是基本的、主要的,是统一战线的基础。在巩固和发展以工农联盟为主体的第一个联盟的同时,也必须注意统一战线的第二个联盟,特别是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尤其是民族资产阶级的联盟。整个说来,统一战线本身就是这两个联盟的对立统一,必须正确处理这两个联盟的关系。具体地说就是:第一,放手发展和加强工农联盟,使它真正成为统一战线的基础和依靠;第二,尽可能扩大第二个联盟,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第三,正确地发挥两个联盟之间的相互作用,使他们互相促进。统一战线基本经验:(1)无产阶级政党必须力争并牢牢掌握统一战线的领导权。(2)必须区分清楚统一战线中的左、中、右三种政治势力,以工农联盟为基础,施行发展进步势力、争取中间势力、孤立顽固势力的政策,最广泛地团结一切可能团结的同盟者,最大限度地鼓励和打击敌人。(3)针对中国资产阶级的两面性实行又联合又斗争的策略。(4)统一战线必须以武装斗争、坚强的人民武装为支柱,才能巩固和发展。二、武装斗争1、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理论。(1)毛泽东在总结井冈山和其它革命根据地实践经验基础上,撰写了《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和《反对本本主义》,从理论上论述了中国革命的道路问题。(2)中国革命能够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①中国是几个帝国主义国家间接统治的政治经济发展极不平衡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大国,这是基本国情,也是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的最根本原因。②有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的影响。③全国革命形势继续向前发展。④相当力量的正式红军存在。⑤共产党组织的有力量和它的政策正确。(3)中国革命必须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①中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不能走议会道路,也不能像俄国的十月革命一样走先占领城市、后进攻农村的革命道路。②中国人口中80%是农民,农民是中国革命的主力军。③1927年革命失败以后敌我力量对比的变化以及由此决定的中国革命的长期性有密切关系。(4)“工农武装割据”是实现农村包围城市的必由之路。2、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主要形式。中国革命必须以长期的武装斗争为主要形式。中国社会和中国革命的性质和条件决定了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主要形式,但武装斗争要和其他形式的斗争配合。无产阶级领导的武装斗争是进步的、正义的战争。毛泽东也做出了“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论断。(1)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社会的基本国情,决定了中国革命只能以长期的武装斗争为主要形式。(2)中国革命的敌人异常强大,也是异常的凶残,不仅拥有强大的反革命武装,而且得到帝国主义经济、军事和技术的援助。(3166 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敌我力量的对比、帝国主义和国内各派的军阀之间的矛盾、国民党反动派统治集团之间的矛盾,以及中国政治经济发展极端不平衡的状态,决定了中国革命的武装斗争将不可避免的要经历一个长期的过程。3、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理论(1)关于红色政权能够长期存在和发展的原因与条件的分析第一,中国是一个政治经济发展极不平衡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大国第二,国民革命的政治影响及良好的群众基础第三,全国革命形势的继续发展第四,相当力量的正式红军的存在第五,共产党组织的有力量和它的政策的不错误(2)“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所谓“工农武装割据”,就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以武装斗争为主要形式,以土地革命为基本内容,以革命根据地为战略阵地,三者紧密结合的红色政权建设的总观念。4、人民军队的建设原则——党指挥枪1929年12月古田会议确立了共产党对红军的绝对领导,这个人民军队建设的根本原则。人民军队建设的基本原则:(1)坚持中国共产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这是根本原则。(2)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是人民军队的唯一宗旨。(3)政治工作是人民军队建设的生命线。5、人民战争及其战略战术。第一、战略与战术的关系。战略上藐视敌人,战术上重视敌人。第二、积极防御的战略思想。第三、十大军事原则。三、党的建设1、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的建设。党的建设对中国革命的成败具有决定性的意义。毛泽东在1939年10月发表的《<共产党人>发刊词》中,把建设一个全国范围内的、广大群众性的、思想上组织上完全巩固的布尔什维克化的中国共产党,称之为一项“伟大的工程”。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长期的斗争中,积累了党的建设的新鲜经验,逐步形成了有中国特色的党的建设理论,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列主义的建党学说。2、党的建设的基本经验。(1)在农村和城市战争环境中,把绝大多数党员来自农民的中国共产党建设成为工人阶级先锋队,保持党的先进性。(2)着重从思想上建设党,保持党的工人阶级先锋队的性质。(3)坚持党的民主集中制原则,这是中国共产党根本的组织原则。(4)保持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第一、党的优良传统之一就是把党的建设同党的政治路线密切联系。第二、注重党的作风建设。毛泽东在《论联合政府》中概括了中国共产党的三大优良作风:理论和实际相结合、密切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5)正确处理党内矛盾和开展党内斗争,开展整风运动进行马克思主义教育。整风运动的方针“惩前毖后,治病救人”,通过团结——批评——团结的方式,达到既弄清思想,又团结同志的目的。1942年进行了延安整风运动。【练习一】1.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武装斗争实质是()A.无产阶级领导的农民战争B.资产阶级领导的人民革命C.资产阶级领导的农民革命D.无产阶级领导的民族革命166 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2.我们党在长期执政时间中,围绕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这个重大课题,不断总结和运用自身建设正反两方面经验,借鉴世界上一些执政党兴衰成败的经验教训,探索形成了我们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加强自身建设的基本经营。其中一条是党的建设必须把__建设放在首位。A思想B政治C组织D作风第四章社会主义改造的理论原则与经验总结一、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的思想1、新民主主义社会的过渡性质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基本胜利。中国进入了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历史时期。新民主主义社会属于过渡性质的社会,而不是一个独立的社会形态。2、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基本特点:(1)在经济上:实行在国营经济领导下包括合作社经济、个体经济、私人资本经济和国家资本主义经济五种经济成分并存的制度。(2)在政治上:实行工人阶级领导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人民民主专政。民族资产阶级作为一个阶级还存在,并在国家政权中占有一定的地位。(3)文化上实行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即新民主主义的文化。3、新民主主义时期的主要矛盾:1949年10月——1952年底,人民大众同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国民党反动派残余的矛盾是国内的主要矛盾。1953——1956年,国内是工人阶级同资产阶级的矛盾是国内的主要矛盾,国外是中国同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二、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内容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过渡时期总路线,是以“一化三改造”为核心内容的总路线,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以发展生产力、实现工业化为主体;二是以解放生产力、实现三大改造为两翼。工业化是社会主义改造的基础和目的;社会主义改造是工业化不可缺少的条件和手段。这两方面互相联系,互相促进,互相制约,体现了发展生产力和变革生产关系的有机统一,形成一个辩证的统一关系。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最显著特点是体现了社会主义建设与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的方针。其实质是要在发展生产力的基础上解决所有制问题。三、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经验(1)国家按照积极领导、稳步前进的方针,遵循自愿互利、典型示范和国家帮助的原则,逐步把个体农民引导到互助合作的道路上来。(2)从中国的实际出发,创造了经过社会主义萌芽性质的互助组,到办社会主义性质的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再到社会主义性质的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的过渡形式。高级社实行土地及生产资料归集体所有,实行按劳分配的原则。实现了由低级向高级的逐步过渡。(3)在合作化的过程中,实行了正确的阶级政策,即依靠贫农,巩固地团结中农,限制并逐步改造富农;对待富农经济,采取了由限制富农剥削到逐步消灭富农经济的政策,把消灭剥削阶级同改造富农分子结合起来。四、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经验(1)采取积极领导、稳步前进的方针;(2)创造了由带有社会主义因素的手工业生产小组,到半社会主义性质的供销合作化,再到社会主义性质的生产合作化的过渡形式;(3)通过耐心说服教育、典型示范和国家援助的办法,提高手工业者的社会主义觉悟,引导他们在自愿的基础上联合起来;166 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4)规定了农业生产服务,为群众生活服务,为出口贸易服务的手工业合作社的生产经营方针。五、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经验(1)采取了和平改造的方针,对民族资本实行利用、限制、改造的政策。国家实行赎买的政策,通过多种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有代价地逐步把资本主义私有制改造为全民所有制。(2)创造了在工业中实行委托加工、计划订货,统购包销,在商业中实行经销代销等低级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再逐步发展到公私合营、全行业公私企业合营等高级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3)把对企业的改造和对资本家的改造结合起来,在改造资本主义私有制的同时,给资本家出路,发挥他们的一技之长,使其为社会主义服务。(4)完成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是我国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这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国家资本主义的学说。六、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1956年我国社会主义改造取得了决定性胜利,标志着中国已经从新民主主义社会进入到社会主义社会,我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第五章社会主义若干重大理论问题的探索成果一、以苏联经验为借鉴,探索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1、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后,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和党的中心任务1956年中共八大的政治决议指出:我们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党和全国人民当前的主要任务,就是要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来解决这个矛盾,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2、调动国内外一切积极因素,建设社会主义强大国家1956年4月,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的讲话中提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必须“围绕着一个中心任务,就是要把国内外一切积极因素调动起来,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毛泽东进一步阐述了这一中心任务,认为我们的根本任务已经由解放生产力变为在新的生产关系下面保护和发展生产力,要团结全国各族人民发展我们的经济,发展我们的文化,建设社会主义强大国家。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建设社会主义伟大国家,是我国在整个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根本指导思想和战略方针。二、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和发展动力1、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2、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同旧社会的基本矛盾具有根本不同的性质和情况。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表现为对抗性质的冲突。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不是对抗性的矛盾,它可以通过社会主义制度本身不断地解决。解决的方法主要是通过调整和改善生产关系同生产力、上层建筑同经济基础不相适应的方面,使社会主义制度不断得到完善和发展。3、社会主义社会两类不同性质的社会矛盾A.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是社会主义社会的两类矛盾。敌我之间的矛盾是对抗性的矛盾,人民内部矛盾是非对抗性的矛盾。B.毛泽东提出了正确处理两类不同性质的社会矛盾的基本方法。敌我之间和人民内部这两类矛盾的性质不同,解决的方法也不同。前者是分清敌我的问题,后者是分清是非的问题。因此,对前者要采用专政的方法,对后者要采用民主的方法。正确处理和解决人民内部矛盾的新方针、新政策。其中主要有:对于政治思想领域的人民内部矛盾,实行“团结—批评—团结”的方针,坚持说服教育、讨论的方法;对于物质利益、分配方面的人民内部矛盾,实行统筹兼顾、适当安排的方针,兼顾国家、集体和个人三方面的利益;对于人民群众和政府机关的矛盾,要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努力克服官僚主义,也要加强对群众的思想教育;对科学文化领域里的矛盾,实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通过自由讨论和科学实践、艺术实践去解决;对于共产党和民主党派的矛盾,实行在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和共产党领导下的“长期共存、互相监督”166 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的方针;对于民族之间的矛盾,实行民族平等、团结互助的方针,等等。三、我国现代化发展战略“四个现代化”的内涵。1954年,周恩来总理在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提出了“四个现代化”的宏伟设想,就是建设现代化的工业、现代化的农业、现代化的交通运输和现代化的国防。四、毛泽东关于中国工业化道路的论述毛泽东所讲的中国工业化道路问题,主要是指重工业、轻工业和农业的关系。五、执政条件下党建设1、加强执政党的建设,提出“两个务必”。1949年3月召开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提醒全党同志:“务必使同志们继续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保持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2、中共八大决定在全党进行反对官僚主义、宗派主义和主观主义的整风运动。3、执政的中国共产党必须接受来自党内和党外的监督。所谓监督,来自三个方面:一是党的监督;二是群众的监督;三是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士的监督。4、加强全党的思想政治工作,思想政治工作是经济工作和其他一切工作的生命线。5、反对官僚主义,密切联系群众。6、培养和造就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的接班人。六、加强党的组织建设和干部队伍建设,努力培养和造成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的接班人。七、思想政治工作是一切工作的生命线。政策和策略是党的生命思想政治工作的根本任务,就是要解决“为什么人的问题。”八、人民民主专政制度(1)人民民主专政理论的形成与主要内容。①形成过程:毛泽东在1945年4月召开的中共七大上作了《论联合政府》的政治报告中指出,建一个绝大多数人为基础的民主联盟国家制度。在1948年12月30发表的《将革命进行到底》一文中,第一次公开使用“人民民主专政”的概念。1946年6月30日,毛泽东发表了《论人民民主专政》一文,完整地提出了“论人民民主专政”的理论,并科学论述了人民民主专政制度的历史必然性和存在的一系列问题。②主要内容:第一、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特征是对人民实行民主,对敌人实行专政。第二、人民民主专政的领导者和阶级基础是工人阶级和工农联盟。第三、人民民主专政的职能任务。对外防止帝国主义和各国反动派的颠覆与破坏,维护国家独立和安全。对内镇压敌对势力,保护人民的权利,组织和管理国家建设。第四、人民民主专政的组织形式是人民代表大会。(2)人民民主专政制度的优点和特点。第一、中国的人民民主专政制度的一个主要特点是在社会主义改造时期把民族资产阶级列入人民的范畴,而不是作为专政的对象。第二、中国的人民民主专政实行的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政党制度。第三、中国的人民民主专政政权的组织形式和政体是实行民主集中制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第四、中国的人民民主专政在解决民族问题上采用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第六章社会主义建设的方针政策一、社会主义经济建设1、既反保守又反冒进,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的方针1956年在中共八大上,根据周恩来、陈云的建议,制定了“既反保守又反冒进,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的经济建设方针。这是一个适合我国国情的正确的经济建设方针。166 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这一方针的执行虽然经历了曲折反复,但在实践中取得了成果和经验。1961年1月中共八届九中全会决定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同样体现了这样的精神。2、适合国情的中国工业化道路(1)中国工业化道路中最重要的问题,就是正确处理重工业、轻工业和农业的发展关系。不能照搬苏联片面地发展重工业的模式,而要从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这种情况出发,正确处理重工业与农业、轻工业的关系,充分重视发展农业和轻工业,走出一条适合我国国情的中国工业化道路。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指出,中国的工业化道路问题,“主要地指重工业、轻工业和农业关系问题”。1962年党中央把毛泽东这一思想概括为“以农业为基础,以工业为主导”的发展国民经济总方针。3、经济体制和管理体制改革的初步探索关于经济体制。陈云在中共八大上提出了“三个主体,三个补充”的重要思想,并为八大决议采纳,60年代初,邓子恢、刘少奇、陈云、邓小平对农村的“包产到户”的责任制也表示赞成,成为我国70年代末以后农村改革的先声。二、社会主义政治建设1、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2、民族区域自治制度。(1)新中国成立以后先后成立了五个省一级的自治区,他们是内蒙古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和西藏自治区。(2)民族区域自治的涵义:在统一的中国境内,以少数民族的聚居区为基础,建立民族自治地方,设置自治机关。基本原则:中华人民共和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它是我国各民族在统一的祖国大家庭里实行平等的联合,共同建设社会主义的适当形式,是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一项重要制度。(3)国家的统一、人民的团结,国内各民族的团结,这是我们事业必定胜利的基本保证。(4)1957年,除个别地区以外,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绝大部分已经基本完成了民主改革和社会主义改造,全国各民族共同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我国各民族之间的关系就是建立在平等、团结、互助基础上的新型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三、社会主义文化建设1、“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2、“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方针四、社会主义对外关系: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1)毛泽东在新中国成立前夕,确定的外交政策。“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等外交政策。(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新中国在20世纪50年代中期提出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处理国际关系的基本原则,是对世界和平事业的重大贡献。主要是: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3)1974年2月,毛泽东同赞比亚总统卡翁达谈话时第一次提出关于“三个世界”划分的理论。“三个世界”划分的思想使世界反霸权主义的力量得到了最大限度的扩大,对维护世界和平具有重大意义。五、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1、实现祖国统一,结束国家分裂,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是中国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2、解决台湾问题的两种方式,即和平方式与非和平方式。1955年5月,周恩来在全国人大常委会第15166 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次会议上明确宣布:中国人民解放台湾有两种可能的方式,即战争方式和和平的方式。中国人民愿意在可能的条件下,争取国共两党的第三次合作。争取和平的方式解放台湾。这是第一次公开提出和平解放台湾的主张。1963年,周恩来将我国对台政策归纳为“一纲四目”。“一纲”即台湾必须统一于中国。“四目”为:(1)台湾统一于祖国后,除外交必须统一于中央外,台湾之军政大权、人事安排等悉委于蒋介石。(2)台湾所有军政及经济建设一切费用不足之数,悉由中央政府拨付。(3)台湾的社会改革可以从缓,必俟条件成熟并尊重蒋介石的意见,协商后进行。(4)双方互不派特务,不做破坏对方团结之举。第七章掌握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坚持和发展毛泽东思想一、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1、毛泽东活思想的活的灵魂主要包含三个方面: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2、实事求是的基本内涵和基本要求。实事求是是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坚持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早在1930年5月,毛泽东针对当时党和红军内部普遍存在的教条主义倾向,撰写了《反对本本主义》一文,第一次使用了党的“思想路线”。1978年关于实践是检验标准的大讨论成了全党的一次思想大解放运动,使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最终在全党重新确立起来。1941年5月,毛泽东在《改造我们的学习》的报告中对实事求是进行了解释,“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去研究。(1)实事求是的基本内涵:一切从实际出发,按照客观规律办事;理论联系实际,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实事求是是中国共产党的思想路线。(2)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三项基本要求: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实践观。(3)实事求是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实事求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思想路线,是毛泽东思想的出发点、根本点,是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三个方面的有机统一中最具特色、最根本的原则,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是我们党的思想路线和最根本的思想方法、工作方法,是我们党的生命线和一切工作的准则,是党领导的革命与建设事业不断前进的根本保证。3、群众路线的基本内涵和基本要求。基本内涵和基本要求:比较早地明确使用“群众路线”这个科学概念的是周恩来,1929年由他主持、陈毅参加起草的《中央给红四军前委的指示信》(即“九月来信”),提出红军筹款等工作要注意“群众路线”这一方式的作用。1943年,毛泽东在为中央起草的《关于领导方法的若干问题》中指出:“在我党的一切实际工作中,凡属正确的领导,必须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如此无限循环,一次比一次地更正确、更生动、更丰富。这就是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第一次从哲学高度对党的群众路线作了理论概括,把党的群众路线与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辩证法和历史唯物论有机地统一了起来。1945年,在中共七大上,毛泽东在《论联合政府》的政治报告中,又从党的性质和宗旨出发,将“和最广大的人民群众取得最密切的联系”,作为党的三大优良作风之一,作为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任何政党的三个显著标志之一。(1)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这是群众路线的核心内容,它是中国共产党的宗旨决定的,是党的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具体包含以下含义和要求:①一切为了群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是无产阶级政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是党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②一切为了群众,就必须对人民负责,善于为人民服务。③一切依靠群众,先要相信群众能够自己解放自己,要尊重和支持人民群众的革命首创精神。④一切依靠群众,就必须倾听群众呼声,善于从群众的议论中发现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方针和政策。⑤一切依靠群众,既要反对命令主义,又要反对尾巴主义。(2)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群众路线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路线和工作路线。166 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它同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的认识过程是完全一致的,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在领导工作中的创造性运用,与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有机地统一在一起。4、独立自主的基本内涵和基本要求。(1)涵义:一个国家的共产党要领导革命和建设取得胜利,必须首先立足于本国,从本国的实际出发,依靠本国的力量和人民群众的努力,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本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践结合起来,走出一条适合本国国情的正确道路,把本国的革命和建设事业搞好。(2)独立自主方针和原则的理论基础:毛泽东关于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内因和外因辩证关系的思想。(3)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是中国革命和建设所必须坚持和遵循的基本原则,是从中国实际出发,依靠群众进行革命和建设的必然结论。坚持独立自主原则是处理国际关系问题的基本方针。【练习】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立足点是()。A.实事求是B.群众路线C.独立自主D.统一战线二、科学认识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1、中共七大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2、1981年6月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和党的十二大对毛泽东思想的科学含义做出了新的概括。3、中共十五大指出: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一次飞跃的理论成果。中共十六大和十七大均有论述。4、毛泽东思想在今天仍然是带领全国人民奋斗的一面旗帜。三、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和发展毛泽东思想1、必须科学地评价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才能坚持和发展毛泽东思想。2、毛泽东思想是中华民族团结和振兴的精神支柱。3、毛泽东思想是邓小平理论的历史渊源和理论先导。【练习一】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的精髓是()A.实事求是B.毛泽东思想C.邓小平理论D.“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第一章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一、邓小平理论形成的时代背景和社会历史条件邓小平理论形成和发展的时代背景、理论基础和社会历史条件邓小平理论是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1)时代背景:邓小平理论是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历史条件下,在对世界形势和时代发展进行科学分析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和发展是时代的需要。在时代主题转换的同时,(2)理论基础: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是邓小平理论形成和发展的理论基础。邓小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把继承、坚持同发展、创新辩证地统一到一起来,使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进入了新的境界,达到了新的高度。(3)历史根据:邓小平理论是在总结我国社会主义发展历史经验并借鉴其他社会主义兴衰成败经验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166 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4)现实依据:邓小平理论是对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的实践经验,进行科学总结的结果。总的说,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当代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二、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1.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这一命题:一方面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另一方面邓小平理论是在当代中国发展了的马克思主义。邓小平理论之所以能够成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是因为:第一,邓小平理论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在新的实践基础上继承前人又突破陈规,开拓了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第二,邓小平理论坚持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基本成果,抓住“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深刻地揭示了社会主义的本质,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新的科学水平。第三,邓小平理论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宽广眼界观察世界,对当今时代特征和总体国际形势,对世界上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成败,发展中国家谋求发展的得失,发达国家的态势和矛盾,进行正确分析,做出了新的科学判断。第四,总起来说,邓小平理论形成了新的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科学体系。2.邓小平理论是指导中国人民胜利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科学理论,是我们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第二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社会历史条件1.当代世界的新变化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2.社会主义兴衰成败的历史经验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历史依据3.国情与党情的新变化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现实依据【真题精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把“两个伟大事业”紧密联系起来。这“两个伟大事业”是指A.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的伟大工程B.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C.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D.人类解放伟大事业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内涵“三个代表”是指中国共产党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集中概况。“三个代表”是统一的整体,相互联系,相互促进,互为因果,统一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发展先进生产力,是发展先进文化,实现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基础条件。人民群众是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创造主体,也是实现自身利益的根本力量。不断发展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归根到底都是为了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不断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键在坚持与时俱进,核心在坚持党的先进性,本质在坚持执政为民。这具体体现为,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必须使全党始终保持与时俱进的精神状态,不断开拓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新境界;必须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不断开创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必须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不断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增添新的力量;必须以改革的精神推进党的建设,不断为党的肌体注入新活力。【真题精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是()。A.立党为公、执政为民B.与时俱进C.解放思想、实事求是D.坚持党的先进性【真题精选】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和根本途径是()。A.相信群众和依靠群众B.坚持和发展人民民主166 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C.坚持和发展无产阶级专政D.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邓小平理论的基础上,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集中起来就是深化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始终做到“三个代表”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最新发展。【练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创造性地回答了()。A.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问题B.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C.什么是小康社会,怎样建设小康社会的问题D.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练习二】1.2000年2月,江泽民同志在广东视察时,提出了"三个代表"的重要论断,指出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中国A.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B.现代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C.先进科学技术的进步趋势D.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E.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2.2001年7月1日,江泽民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看一个政党是否先进,是不是工人阶级先锋队,主要应看党的理论和纲领A.是不是马克思主义的B.是不是规定党员队伍主要由工人组成C.是不是代表社会发展的正确方向D.是不是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E.是不是规定有健全的组织制度与严格的纪律3.中国共产党十六大报告指出,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本质在A.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B.坚持四项基本原则C.坚持改革开放D.坚持执政为民4.中国共产党十六大报告指出,中国共产党坚持先进性和增强创造力的决定性因素是:A.坚持党的思想路线,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B.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以及如何建设社会主义C.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和纲领D.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群众工作,巩固党的执政基础5、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键在A坚持党的先进性B坚持执政为民C坚持党的阶级性D坚持与时俱进6、"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这里的"本"、"基"、"源",说到底就是A发展先进生产力B发展先进文化C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D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7、“三个代表”的要求集中在一点,就是紧紧围绕()来加强党的建设。A.经济建设为中心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C.社会主义现代化D.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事业8、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键在坚持(),核心在坚持(),本质在坚持()。A.继往开来党的根本宗旨执政兴国B.与时俱进党的思想建设执政治国C.继往开来党的政治领导执政富民D.与时俱进党的先进性执政为民9、“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党的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的统一,为我们()。A.166 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在新的时代条件下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认识和把握社会发展规律、更好地推进我国社会主义事业作出了新的理论概括B.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最终奋斗目标、根据实际制定和实施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发展的科学战略提供了新的理论基础C.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点、不断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提出了新的理论要求D.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不断在实践中推进理论创新打开了新的理论视野10、“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它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是一脉相承的统一的科学理论。这种一脉相承具体表现在()。A.都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B.都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C.都提出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并举的原则D.都坚持为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服务的宗旨11、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必须加强和改进党的领导。加强和改进党的领导,一定要以科学理论作指导。“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之所以成为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根本指导思想,是因为()。A.它为如何加强和改进党的领导指明了方向B.它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指明了方向C.它为党的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D.它指出了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衡量标准第三章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一、党的思想路线的重新确立和发展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精髓,也是邓小平理论的精髓,是我们党的思想路线。二、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思想路线的基本要求1、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是内在统一的。解放思想是实事求是的内在要求和前提,只有解放思想,我们才能实事求是。实事求是是解放思想的目的和归宿;2、尊重实践、尊重群众,是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根本体现;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是同一思想过程的两个侧面,是统一的,而不是割裂的,更不是对立的。要做到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统一,在实际工作中必须确立科学的创新精神和求实精神。3、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4、与时俱进就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要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要通过理论创新来推动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的创新。弘扬与时俱进的精神,具体体现在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要随着时代主题的变化而变化;要把握共产党的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的规律、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要在理论上进行创新,并以理论创新为先导,以发展的理论来推动和指导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和各个方面的创新。第四章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1、“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2、要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关键是进一步认清社会主义的本质: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第一,突出了“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传统理论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只是局限于生产关系的层次)社会主义必须把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放在首要的位置。第二,突出了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性质。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是社会主义生产关系性质的体现,是实行公有制和按劳分配的必然结果。这就把社会主义的本质与坚持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统一起来。第三,突出了社会主义最终要达到的目标。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最终要达到的目标,也是社会主义的一个根本原则。166 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总之,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论断,既包括了生产力的问题,又包括了生产关系的问题,同时又包括了社会主义最终要实现的目标,体现了社会主义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统一、社会主义发展过程与最终目标的统一。【练习】邓小平指出“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要消灭贫穷”。这个判断()。A.指出了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B.概括了社会主义建设的目标C.明确了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D.体现了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二、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1、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确立这一根本任务的依据是: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本质的内在要求;是解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的客观要求(生产力水平落后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体现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基本条件。2、发展是硬道理,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发展才是硬道理”,这是邓小平1992年南方谈话中的著名论断,有着丰富的内涵,不仅是强调发展对中国的重要性,而且是强调要抓住时机、加快发展以及发展的艰巨性。他说:“抓住时机,发展自己,关键是发展经济。”十六大报告指出: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必须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不断开创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必须高度重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离开发展,坚持党的先进性、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和实现民富国强都无从谈起。3、三个有利于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这是判断一切工作是非得失的标准。【练习一】1.“发展才是硬道理”、“发展史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发展是解决中国一切问题的总钥匙”,这时对社会主义建设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中国解决所有问题时要靠自己的发展,而发展的根本目的是A增强综合国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B体现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C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D使人民共享发展成果,实现共同富裕2.邓小平提出的“三个有利于”的根本标准,符合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也符合中国的基本国情,对于社会主义事业具有重要意义。在“三个有利于”标准中处于基础地位的是A.生产力标准B.经济体制的改革C.综合国力的增强D.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练习二】1.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首要的基本的理论问题是A.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B.什么是市场经济、怎样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C.解放思想,实事求D.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E.科技是第一生产力2.实现共现富裕是A.社会主义的根本目标B.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C.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D.社会主义优越性的体现E.社会主义本质内容3.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这是因为,发展生产力是A.社会主义本质的内在要求B.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C.解决社会主要矛盾的要求D.巩固社会主义制度的要求E.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要求4.发展之所以成为中国共产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因为A.发展是坚持党的先进性的要求B.发展是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要求166 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C.发展是社会主义本质的要求D.发展决定着中国的前途和命运E.发展是实现民富国强的要求5.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论断体现了A.解放生产力与发展生产力的统一B.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统一C.发展生产力与实现共同富裕的统一D目的与手段的统一E社会主义发展过程与最终目标的统一第五章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党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一、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含义和特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论断包括两层含义:一是我国已经进入社会主义社会,我们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二是我国社会主义社会还处在初级阶段,我们必须从这个实际出发,而不能超越这个阶段。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并不是泛指任何国家走上社会主义道路都要经历的阶段,而是特指我国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特定阶段。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中国这样落后国家发展社会主义所必经的阶段。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最主要特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逐步摆脱不发达状态,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历史阶段。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重要意义中国最大的实际就是目前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认清中国的实际,最重要的是认清我国社会现在所处的历史发展阶段,这也是认清社会主义建设一切基本问题的根据。只有做到了这一点,才能真正把握好一切从实际出发。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我们制定路线、方针、政策的出发点和立足点。【真题精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指()。A.任何国家进入社会主义都要经历的起始阶段B.在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的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特定阶段C.从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的阶段D.从社会主义社会向共产主义社会过渡的阶段3.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1.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内涵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这一基本路线简明概括为“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党的基本路线的实质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就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真题精选】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的关键是()。A.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B.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不动摇C.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不动摇D.坚持改革开放不动摇2.四项基本原则和改革开放两个基本点统一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四项基本原则是我们的立国之本。改革是社会主义发展的动力,改革开放是我们的强国之路。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是改革开放和发展经济的根本保证,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也离不开改革开放,改革开放赋予四项基本原则以新的时代内容。3.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是社会主义发展的直接动力,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自我发展改革开放,是新时期中国最鲜明的特征。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1)改革的性质:既是一场革命,又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自我发展。邓小平说:“166 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改革的性质同过去的革命一样,也是为了扫除发展社会生产力的障碍,使中国摆脱贫穷落后的状态。从这个意义上说,改革也可以叫革命性的变革。”改革作为一次新的革命,不是也不允许否定和抛弃我们建立起来的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它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是解放生产力。(2)改革的作用:改革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马克思主义认为,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是整个人类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在我国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毛泽东正确地认识到社会主义社会仍然存在着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这是社会主义发展的动力。邓小平根据马克思和毛泽东的这些思想,提出了在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以后,我们建立起来的经济关系和上层建筑在某种历史条件下,也可能产生对生产力束缚的观点,因而改革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内容,以更好地推动生产力的发展,是人类社会矛盾运动的具体表现。因此,改革是社会主义发展的直接动力。(3)改革的特点:改革具有根本性、广泛性和深刻性。首先,改革不是对原有体制细枝末节的修补,而是根本性的变革。它的实质和目标,是要从根本上改变束缚我国生产力发展的经济体制,建立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新经济体制,同时相应地改革政治体制和其他方面的体制,以实现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其次,改革涉及到经济关系和上层建筑的各个方面内容的全面改革。再次,从解放生产力、扫除发展生产力的障碍这个意义上来说,从政策的重新选择、体制的重新构建这个转变的深刻性和广泛性来说,从由此而引起的社会生活和人们观念变化的深刻性和广泛性来说,改革是一场新的革命。(4)判断改革的是非得失以“三个有利于”为标准。(5)我国的第一次革命和第二次革命我们的改革是全面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说改革是我们党领导的第二次革命,是相对于第一次革命而言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第一次革命,把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变成了一个社会主义新中国;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第二次革命,将把一个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社会主义中国变成一个富强民主文明的现代化的社会主义中国。革命是解放生产力,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主要是从扫除生产力发展障碍这个意义上说的,要把计划经济体制改变为市场经济体制。同时,改革引起经济生活、社会生活、精神生活等一系列的深刻变化,使我国摆脱贫困落后的状态,是具有革命性的变革。说改革是我们党领导的第二次革命,是从改革的深刻性和广泛性而言的。【练习】邓小平指出:“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这一论断是指()。A.改革与第一次革命具有相同的内容B.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是社会主义发展的动力C.改革是对原有经济体制的根本性变革D.改革引起社会生活各方面的深刻变化4.正确处理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发展是改革的目的,改革是发展的动力,发展和改革是稳定的基础,而稳定又是发展和改革的前提。在正确处理改革、发展和稳定三者关系时,要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以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把不断改善人民生活作为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重要结合点。在改革和发展中产生的新问题与新矛盾,最终还要靠深化改革和继续发展来解决。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经济、政治、文化纲领。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经验:十条经验。【练习一】1.改革开放是以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为目的。邓小平提出‘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是A.从扫除发展生产力障碍这个意义上说的B.从对束缚我们头脑的条条框框说的C.从根本上改变束缚我国生产力发展的政治体制上说的D.从根本上改变束缚我国生产力发展的经济体制上说的【练习二】166 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1.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的关键是A.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B.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不动摇C.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不动摇D.坚持改革开放不动摇2.1979年3月,邓小平在中共中央召开的理论工作务实会上讲话的中心内容是A.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B.实事求是地评价毛泽东的历史地位C.党和国家领导人制度的改革D.坚持四项基本原则3.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其性质应该是A.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变革 B.社会主义经济运行方式的改变C.社会主义原的体制的修补D.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4.一切从实际出发,是我们制定路线、方针的基本原则,现阶段中国最大的实际是A.生产力水平低,经济发展落后B.人口数量多,素质不高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还不完善D.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5.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指A.任何国家进入社会主义都会经历的起始阶段B.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阶段C.我国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阶段D.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阶段6.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核心是A.坚持社会主义道路B.坚持人民民主专政C.坚持共产党的领导D.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7.邓小平提出,在改革中我们必须始终坚持的根本原则是A.坚持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B.坚持按劳分配与按要素分配相结合C.坚持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的结合D.坚持共同富裕E.坚持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第六章科学发展观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战略一、全面理解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1、科学发展观的内涵2003年10月,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完整地提出了“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这是党的文件第一次提出科学发展观。2007年10月,胡锦涛在十七大报告中进一步深刻阐述了科学发展观的时代背景、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和根本要求。并把科学发展观写入党章。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涵是: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1)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务是发展——“实现什么样的发展”坚持第一要务:必须坚持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要坚持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扭住一个中心:要牢牢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坚持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实施三大战略:更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着力把握发展规律、创新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破解发展难题,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实现又好又快发展,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打下坚实基础。实现三个发展:166 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努力实现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实现各方面事业有机统一、社会成员团结和睦的和谐发展,实现既通过维护世界和平发展自己、又通过自身发展维护世界和平的和平发展。牢记战略思想: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解放生产发展生产力,要时刻牢记发展是硬道理的战略思想。(2)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为什么发展”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把握一个核心:坚持以人为本,就是坚持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本。贯彻根本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党的一切奋斗和工作都是为了造福人民。做到三好三民:要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保障人民各项权益,走共同富裕道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三发展四一切: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一切属于人民,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一切归功于人民。”明确了发展的目的是为了人,发展的动力在于人。【练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是()。A.为实现共产主义创造条件B.充分发挥社会主义优越性C.以社会主义发展中国、振兴中华D.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3)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怎样发展”全面发展:要按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协调发展:就是要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促进现代化建设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促进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协调。可持续发展:就是要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保证一代接一代地永续发展。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速度和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使人民在良好生态环境中生产生活,实现经济社会永续发展。【练习】我国的可持续发展战略是()。A.以计划生育为中心B.以社会发展为中心C.以环境建设为中心D.以经济建设为中心(4)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如何发展”关键:坚持统筹兼顾,关键是坚持科学的思想路线和思想方法,用发展的而不是静止的、联系的而不是孤立的、全面的而不是片面的观点看问题、抓发展。统筹兼顾:旧“五统筹”: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按照“五个统筹”的要求,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强有力的体制保障。①按照统筹城乡发展:逐步改变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充分发挥城市对农村的辐射和带动作用,发挥工业对农业的支持和反哺作用,促进城乡良性互动,协调发展。②统筹区域发展:逐步缩小区域发展差距,形成东中西互动,实现优势互补,相互促进,共同发展;166 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③统筹经济社会发展:在大力推进经济发展的同时,要更加注重加快社会发展,包括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社会事业的发展,也包括社会就业、社会保障、社会公正、社会秩序、社会和谐等,还包括社会结构、社会领域体制和机制的完善等;④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处理好经济建设、人口增长与资源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增强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⑤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在新的发展阶段,必须适应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和我国加入世贸组织的新形势,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和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和竞争,提高对外开发水平。按照“五个统筹”的要求,进一步推进改革开放,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强有力的体制保证。新“三统筹”:统筹中央和地方关系,统筹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树立世界眼光,加强战略思维,善于从国际形势发展变化中把握发展机遇、应对风险挑战,营造良好国际环境。总体要求:既要总揽全局、统筹规划,又要抓住牵动全局的主要工作、事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着力推进、重点突破。科学发展观的实质是要实现经济社会更好更快的发展。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离开发展,就无所谓发展观。科学发展观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现代化的根本指针。【练习】科学发展观的实质是()。A.速度至关重要B.以人为本C.要实现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地发展D.全面、协调、可持续2、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1)要求始终坚持党的基本路线。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始终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基本路线是生命线、政治保证:党的基本路线是党和国家的生命线,是实现科学发展的政治保证。坚持一个中心是兴国之要、根本要求: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是我们党、我们国家兴旺发达和长治久安的根本要求;坚持四项原则是立国之本、政治基石: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是我们党、我们国家生存发展的政治基石;坚持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活力源泉: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是我们党、我们国家发展进步的活力源泉。坚持基本路线不动摇:要坚持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同四项基本原则、改革开放这两个基本点统一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任何时候都决不能动摇。   (2)要求积极构建和谐社会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2005年2月19日,胡锦涛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上强调: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民主法治就是社会主义民主得到充分发扬,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切实落实,各方面积极因素得到广泛调动;公平正义就是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得到妥善协调,人民内部矛盾和其他矛盾得到正确处理,社会公平和正义得到切实维护和实现;诚信友爱就是全社会互帮互助、诚实守信,全体人民平等友爱、融洽相处;充满活力就是能够使一切有利于社会进步的创造愿望得到尊重,创造活动得到支持,创造才能得到发挥,创造成果得到肯定;安定有序就是社会组织机制健全,社会管理完善,社会秩序良好,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社会保持安定团结;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就是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科学发展社会和谐内在统一:166 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科学发展和社会和谐是内在统一的。没有科学发展就没有社会和谐,没有社会和谐也难以实现科学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贯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过程的长期历史任务,是在发展的基础上正确处理各种社会矛盾的历史过程和社会结果。  通过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实现社会公平正义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一贯主张,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任务。社会和谐的最根本基础是发展。社会和谐提供良好发展环境:要按照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总要求和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原则,着力解决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努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为发展提供良好社会环境。  要最大限度地鼓励人们发挥创新、创业、创优的积极性,最大限度地保持社会的平衡、和谐与稳定,坚持在科学发展的基础上促进社会和谐,在促进社会和谐中推动科学发展。【真题精选】作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内涵之一公平正义就是()。 A.弱势群体的基本利益得到切实保障B.社会公平和正义得到实现和维护 C.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其他社会矛盾得到正确处理 D.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得到妥善协调【真题精选】作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内涵之一,诚信友爱就是()。A.全社会互帮互助、诚实守信B.全体人民平等友爱、融洽相处C.全社会形成普遍的团结认同D.人与人之间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真题精选】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指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保证。A.社会和谐B.经济发展C.国力增强D.国家统一(3)要求继续深化改革开放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继续深化改革开放。改革开放是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是强国之路,是我们党、我们国家发展进步的活力源泉,是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必由之路。完善体制机制、坚持一个结合点:要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进各方面体制改革创新,加快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步伐,全面提高开放水平,着力构建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强大动力和体制保障。要坚持把改善人民生活作为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结合点,使改革始终得到人民拥护和支持。  (4)要求切实加强改进党的建设要把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体现到领导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上来,落实到引领中国发展进步、更好地代表和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上来。3、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1)科学发展观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2)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3)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科学发展观进一步回答了实现什么样的发展和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体现了我们党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进一步深化。二、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战略目标和步骤1.邓小平的现代化“三步走”战略与小康社会的提出:小康,是邓小平1979年会见当时的日本首相大平正芳时第一次提出的用于现代化发展战略的一个概念。“所谓小康社会,就是虽不富裕,但日子好过。”166 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为了规划中国现代化发展的蓝图,邓小平设想了著名的现代化发展“三步走”战略,即:第一步,从1981年到1990年,国民生产总值翻一番,实现温饱;第二步,从1991年到20世纪末,再翻一番,达到小康;第三步,到21世纪中叶,再翻两番,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2000年,我们已胜利地实现了“三步走”战略的第一、第二步目标,全国人民的生活总体上达到了小康水平,人均GDP达到848美元,实现了从温饱到小康的历史性跨越。这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下一步将开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即达到中等发达国家程度的现代化发展战略第三步阶段。“新三步走”发展战略。按照这个战略部署,我们从上世纪末进入小康社会后,将分2010年、2020年、2050年三个阶段,逐步达到现代化的目标。2010年前,是第一步。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奋斗目标是: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人民的小康生活更加宽裕,形成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2010年到2020年,是第二步,根据十六大的规划,到2020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两番的目标;从2020年到2050年,是第三步,通过30年的奋斗,基本实现现代化。2.21世纪头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发展经济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首要任务。经济是基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最根本的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要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实现社会的全面进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是:——在优化结构和提高效益的基础上,国内生产总值到2020年力争比2000年翻两番,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明显增强。基本实现工业化,建成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更具活力、更加开放的经济体系。城镇人口的比重较大幅度提高,工农差别、城乡差别和地区差别扩大的趋势逐步扭转。社会保障体系比较健全,社会就业比较充分,家庭财产普遍增加,人民过上更加富足的生活。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在经济上的核心指标是到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两番,即2000年我国的国内生产总值是8.9万亿人民币,到2020年要达到35万亿人民币。——社会主义民主更加完善,社会主义法制更加完备,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全面落实,人民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权益得到切实尊重和保障。基层民主更加健全,社会秩序良好,人民安居乐业。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要把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和民主政治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使人民各方面的权益得到切实保障。完善基层自治组织和民主管理制度,使人民的生活有一个良好的社会秩序,安居乐业有一个良好的环境。——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明显提高,形成比较完善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科技和文化创新体系、全民健身和医疗卫生体系。人民享有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消除文肓。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生态环境得到改善,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综观全局,21世纪头20年,对我国来说,是一个必须紧紧抓住并且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根据十五大提出的到2010年、建党一百年和新中国成立一百年的发展目标,我们要在本世纪头20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这是实现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目标必经的承上启下的发展阶段,也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扩大对外开放的关键阶段。经过这个阶段的建设,再继续奋斗几十年,到本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3.我国发展战略的特点一是这一战略既有雄心壮志,又坚持实事求是。二是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为出发点和归宿点,分“三步走”的发展战略,始终把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作为目的和归宿,每一步都有相应的人民生活水平的标准,即“温饱型”、“小康型”和“比较富裕型”。更好地体现了社会主义的生产目的。三是注重了社会全面协调发展。富强是首要目标,是指经济现代化,建设高度的物质文明。民主是一个国家政治上现代化的标志,我国要创造出比资本主义国家更高的民主。文明是指文化现代化,就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教育科学文化水平,繁荣学术和文艺。166 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四是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在生产力水平十分落后的情况下,只用一百年的时间走完了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通常要用二百年走完的历程。三、推动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走新型工业化道路1.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工业化一般是指传统的农业社会向现代化工业社会转变的过程。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内涵极其丰富。2.邓小平关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战略思想,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大意义邓小平在深刻总结了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在20世纪80年代提出了“两个大局”的思想:沿海地区要加快对外开放,使这个拥有2亿人口的广大地带较快地优先发展起来,从而带动内地更好地发展,这是一个事关大局的问题,内地要顾全这个大局。反过来,发展到一定的时候,又要求沿海拿出更多力量来帮助内地发展,这也是个大局。那时沿海也要服从这个大局。在达到小康的时候,就要突出地提出和解决沿海地区和内地的协调发展问题。邓小平的这一思想反映了区域经济发展的辩证关系,对于解决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具有深远的指导意义。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基本原则是:统筹规划、因地制宜、发挥优势、分工合作、协调发展。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实施区域发展的总体战略是指坚持实施推进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促进中部地区崛起,鼓励东部地区率先发展,健全区域协调互动机制.形成合理的区域发展格局。逐步形成主体功能定位清晰,东中西良性互动,公共服务和人民生活水平差距趋向缩小的区域协调发展格局。3.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全面繁荣农村经济,加快城镇化进程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这是由我国的国情决定的。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解决13亿人口的吃饭问题是我国农业要解决好的首要问题。农业的发展一要靠政策,二要靠科学,这是邓小平关于农业发展的基本思想。邓小平提出的关于中国农业改革和发展的“两个飞跃”的思想是农业发展的根本指导思想。邓小平指出,中国社会主义农业的改革和发展,从长远的观点看,要有两个飞跃。第一个飞跃,是废除人民公社,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第二个飞跃,是适应科学种田和生产社会化的需要,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发展集体经济。【真题精选】中央提出的“三农”里最重要的是?A农村问题    B农业问题C农民问题    D社会问题【真题精选】我国农业剩余劳动力解决的根本出路是()。A.农业内部消化B.区域间大规模转移C.由农村地区向城市地区转移D.非农业,即向非农业部门的流动4.实现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实现速度、结构、效益、质量的统一(1)经济增长:主要指国民生产总值的提高,它以产出量的增加为衡量尺度。经济发展:既包括产出扩大,也包括分配结构的改善、社会的变迁、人与自然的和谐、生活水平和质量的提高,以及自由选择范围的扩大和公平机会的增加。经济增长方式:是指通过不同要素投入和技术组合获得经济增长的方法和模式,强调财富“量”的增加,强调的主要是高经济增长效益。经济发展方式不仅包含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而且包括促进经济结构优化、经济增长与资源环境相协调、发展成果合理分配等内容,强调“质”的提高。(2)要实现我国的经济发展战略目标,必须加快增长方式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一般分为粗放型和集约型两种。粗放型的增长方式是指主要依靠生产要素的数量扩张而实现经济增长的方式,其表现是高投入、高消耗、低产出、低效率。集约型增长方式是指主要依靠生产要素的科学合理配置、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通过提高劳动生产率而实现经济增长的方式。166 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核心是要处理好速度与效益的关系。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关键环节是加速科技进步,提高经济增长的科技含量,要把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作为经济增长最重要的动力。经济发展必须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3)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举措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主要要做到“两个坚持”和“三个转变”,即坚持中国特色工业化道路,坚持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的方针。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4)实现速度、结构、效益、质量的统一速度、结构、效益、质量是辩证的统一,互为条件、互相促进。有效益才有实在的速度,有一定的速度才能有效益。结构合理与提高效益相辅相成、不可分割;持续的经济增长只有在不断提高经济效益和结构合理的基础上才能实现。质量是根本保证,没有质量就不会有效益。四、实施科教兴国和可持续发展和人才强国战略1.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2.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创新人才工作机制1995年,党中央和国务院召开全国科学技术大会,首次正式提出了实施科教兴国发展战略。1996年,八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通过《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科教兴国成为我国的基本国策。实施科教兴国的战略的提出:科技的发展关键是人才,人才的培养决定于教育,教育是科学技术进步的基础,科学技术进步是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实质,就是要通过发展科技和教育,推进经济振兴和国家兴旺发达,促进中国社会的全面进步和协调发展。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必须坚持教育为本。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根本途径是把科技与教育和经济建设紧密地结合起来。尊重知识,尊重人才是贯彻科教兴国战略的关键所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首先要充分认识知识分子在中国现代化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真题精选】()是把我国巨大人口压力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的根本途径。A.加快教育发展B.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C.实施科教兴国战略D.全面普及义务教育3.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友好型社会:第一,发展循环经济;第二,修复自然生态;第三,加大环境保护力度;第四,强化资源管理;第五,合理利用海洋和气候资源。4、创新人才工作机构,培养、吸引和用好各类人才尊重知识、尊重人才,是贯彻科教兴国战略的关键所在。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第一,要建设高素质人才队伍;第二,要创新人才工作机制;【真题精选】实现社会主义的现代化,需要许多因素和条件,但是最根本的还是取决于()。A.引进多少外资B.农业状况C.能源和交通改善情况D.全体劳动者素质的提高和全面发展的人才的大批培养【练习一】1.构建和谐社会最关键、最基础的环节是()A.健全社会主义民主法治B.切实保障人民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权益C.逐步扭转城乡、地区发展差距,使收入、分配更加合理D.推动生产力进一步发展166 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2.2010年1月,中央颁布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__,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若干意见》,对今年乃至今后相当长时间的“三农”工作作出了重要部署。A加强农业基础建设B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业持续增收C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D发展现代农业3.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可以在坚持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稳定和完善本地承包关系,按照__原则,运行农民以转包、出租、互换、股份合作等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A民主集中B民主协商C自愿有偿D自由民主【练习二】1、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从新世纪新阶段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注意把握好的问题是()。A.必须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B.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推动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C.必须着力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努力实现速度和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不断保护和增强发展的可持续性D.必须坚持理论和实际相结合,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地把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贯穿于各方面的工作2、中国的改革开放从优先发展东部沿海地区起步。根据不断变化的形势,党中央又适时提出了西部大开发和振兴东北等老工业基地战略。到2002年,国家在西部开工30多个项目,总投资超过6000亿元。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第一批项目总投资额数百亿元。到2020年,全国地区发展差异系数(根据各地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的离散系数计算)将控制在0.747以下。这段材料所体现的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包括()。A.缩小地区差距,实现共同发展B.鼓励东部地区加快发展C.坚持东中西部平衡发展D.东中西互动、优势互补、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第七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1、市场经济的含义:市场经济是通过市场机制的作用来配置社会资源的一种经济组织形式。它是商品经济充分发展的必然产物。【练习】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属于不同的资源配置方式。A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提出和基本内涵(1)邓小平关于市场经济理论的提出,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突破了完全排除市场调节的大一统的计划经济观念,形成了“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思想;第二阶段:1984年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指出社会主义经济是建立在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突破了把商品经济同计划经济和公有制对立起来的传统观念。166 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第三阶段:邓小平1992年南方讲话中指出,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作为资源配置的一种方式,市场经济不具有社会制度的属性。(2)邓小平对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重大创新第一,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不是区分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标准,它们不属于社会制度的范畴,而是资源配置的不同方式;第二,社会主义实行计划经济是为了更有效地发展社会生产力,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之间不存在根本矛盾;第三,计划和市场都是条件经济的手段,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3、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模式1992年,党的十四大根据邓小平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明确提出把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是要使市场在社会主义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的经济体制。4、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是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的经济体制。因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包含着两方面的规定性。一方面,作为社会资源配置的方式和手段,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具有现代市场经济的一些共同特点。主要是:(1)一起经机会的都直接或间接地处于市场关系之中,市场机制是推动生产要素流动和促进资源优化配置的基本运行机制;(2)企业是市场主体,是面向市场,根据市场需要安排其生产经营、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3)政府部门不直接干预企业生产和经验的具体事务,而是通过财政、税收、价格、金融等政策调节和引导企业的经营活动;(4)生产经营活动都按照一套法规体系来进行,整个经济运行有一个比较健全的法制基础。另一方面,市场经济不属于社会基本制度范畴,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因而,它具有自己的特征。这主要是:(l)在所有制结构上,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长期共同发展,国有企业通过平等竞争发挥主导作用;(2)在分配制度上,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效率优先,兼顾公平,以共同富裕为目标;(3)在宏观调控上,能把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结合起来,更好地发挥计划与市场两种调节手段的长处。5、社会作用市场经济的基本框架(1)建立现代企业制度。(2)培育和发展市场体系。(3)建立健全宏观经济调控体系。(4)建立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收入分配制度。(5)建立多层次的社会保障制度。6、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主要任务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建立有利于逐步改变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体制;形成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机制;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完善宏观调控体系、行政管理体制和经济法律制度;健全就业、收人分配和社会保障制度;建立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机制。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1、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在我国,公有制经济包括国有经济和集体所有制,还包括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公有制的不同形式,只是公有化的范围不同,不存在高级形式和低级形式之分。166 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都是公有制经济,共同构成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这一制度的确立,是由社会主义性质和初级阶段的国情决定的。(1)从根本上说,是由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规律决定的;(2)具体地说,是由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和初级阶段的国情决定的。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必须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只有坚持公有制,才能适应社会化大生产发展的要求;才能逐步消灭剥削,防止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才能保证我国经济发展的社会主义方向,巩固和完善人民民主专政。我国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需要在公有制经济条件下发展多种公有制经济。生产力整体水平低,发展不平衡,呈现多层次;人口多底子薄,人民生活水平不高,还有一部分人民没有摆脱贫困。(3)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而且应该用来为社会主义服务。“三个有利于”是指一切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力、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4)作用: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所有制结构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对于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促进我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起到了积极作用。2、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社会主义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和基本特征,是引导非公有制经济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有力保障。公有制经济在国民经济的主体。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公有资产在社会资产中占有优势,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是由社会主义的性质以及它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决定的。具体说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它适应社会化大生产的要求,代表社会发展方向;第二,它是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和社会主义制度的主要特征;第三,它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主要支柱,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和国家实行宏观调控的基础;第四,它是实现人民在政治上、经济上的主人翁地位和全体社会成员共同富裕的物质保证。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就是坚持社会主义方向,这是我们进行所有制改革的基本前提。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非公有制经济主要包括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外资经济及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非公有制成分。4、必须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毫不动摇的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真题精选】国有企业改革的根本方向和途径是()。A.转换企业经营机制B.使企业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经济实体C.建立现代企业制度D.扩大并落实企业经营自主权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2002年十六大进一步提出“确立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1、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同时并存,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个人收入分配制度。实行这一分配制度具有客观必然性:(1)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长期共同发展的所有制结构,决定了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同时并存的分配结构。166 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2)公有制实现形式的多样化也决定了分配形式的多样化。一切反映社会化生产规律的组织形式和经营形式都可以利用,这样,在客观上决定了与此相应的分配方式的多样性,对由此而带来的各种合法收入必须予以承认和保护。(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内在要求。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必须遵循市场经济的规律,参与商品使用价值创造,为价值形成创造条件的各种生产要素(劳动、土地、资本、管理)都要有相应的市场评价,这些生产要素的所有者把生产要素投入到经济活动过程中,要求取得相应的收益,以在经济上实现其所有权。2、确立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3、其他主要的分配方式(1)个体劳动者和农村专业户的个人收入。(2)按劳动力价值分配的收入。是指在外资经济和私人经济企业中工作的劳动者得到的工资收入(3)经营收入。是指公有制企业由于生产、销售等经营状况较好而取得的收入。这种收入除以税、利形式上缴国家和留作企业基金外,一部分分给本企业的劳动者。另外,个体经营者和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农民的收入中也包含经营收入。(4)资产收益。主要是指社会主义公有经济和个体经营者取得的资产收益,劳动者购买债券、股票和在银行存款所取得的利息、股息等收入,也是一种资产收入。(5)按资本取得的收入。主要是指外资经济中资本所有者取得的利润,以及我国私营业主取得的收入等。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是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要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健全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保护合法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扩大转移支付,强化税收调节,打破经营垄断,创造机会公平,整顿分配秩序,逐步扭转收入分配差距扩大趋势。4、正确处理按劳分配为主体和实行多种分配方式的关系,鼓励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注重社会公平,合理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1)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目标和社会主义优越性的最重要表现。但是,共同富裕决不等于也不可能是完全平均和同步富裕。(2)效率优先、兼顾公平鼓励一部人依靠合法经营和诚实劳动先富起来,承认差别,合理拉开个人收入的差距,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促进生产发展,体现效率优先的原则;提倡先富帮后富,防止收入差距过分悬殊,坚持共同富裕,又体现了兼顾公平的原则。十六届五中全会强调,在当前应当更加关注“社会公平”。(3)坚持共同富裕的原则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由于存在着私有制经济和实行市场经济,因而在一定范围内仍然存在产生两极分化的经济基础。邓小平指出,要防止两极分化,社会主义是可以防止两极分化的。只要我们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公有制和按劳分配的主体地位,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规范收入分配制度,就完全可以避免两极分化。从当前来看,主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依法保护合法收入,取缔非法收入,整顿不合理收入,调节过高收入,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5、改革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包括: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社会保障的功能:社会稳定功能;市场运行的保障功能;劳动力再生产功能。【真题精选】我国要建立健全的社会保障制度内容广泛,它包括()。A.社会保险B.社会救助(救济166 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C.社会福利D.社会优抚【练习】.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基本目标是()。A.保证劳动者充分就业B.使劳动者生活水平不断提高C.保证人民最基本的生活需要D.实现共同富裕【练习一】1.经济学所推崇的“橄榄型”收入分配结构,是指低收入和高收入相对较少,中等收入占绝大多数的分配结构。我国正在采取措施,实施“提低、扩中、调高、打非、保困”的方针,使收入分配朝着“橄榄型”方向发展,这主要是为了促进()A.生产的发展B.效率的提高C.社会的公平D.内需的扩大2.温家宝总理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的政府报告中指出:“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要让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让社会更加公正、更加和谐。”为了让“社会更加公正、更加和谐”,我们应A.初次分配中解决好效率问题,再次分配中解决好公平问题B.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形成合理的个人收入分配格局C.统筹城乡发展,将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农村工作上来D.发挥市场在收入分配中的基础作用,合理拉开收入差距3.当前要合理调整收入分配关系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有:A.在初级分配领域主要注重效率B.在再分配领域更加注重公平C.提高劳动报酬在初级分配中的比重D.创造条件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4.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形成所有公有制经干系竞争相互竞争的新格局把公有制经济非公有制经济统一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其“统一’’在于他们A.都是社会主义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B.可以在市场竞争中发挥各自优势相互促进、共同发展C.是我国现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D.能保证我国现代化建设的社会主义方向第八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1、巩固和完善人民民主专政——国体我国的人民民主专政实质上是无产阶级专政。2、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政体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组织形式,是我国的整体,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人们代表大会制度从根本上体现了人民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力。一切权力属于人民是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核心内容。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主要有四项:立法、监督、人事任免、重大事项决定。这也是中国人民通过代表大会制度行使当家作主权利的主要体现。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实行民主集中制的原则。3、坚持和完善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政党制度166 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1)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和统一战线学说与我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我国政治制度的一大特点和优点。我国有八个民主党派。(2)基本内容:①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代表工人阶级掌握人民民主专政,是社会主义事业领导核心。各民主党派是参政党,参加国家政权,参与国家大政方针和国家领导人选的协商,参与国家事务的管理,参与国家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是亲密的友党。②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合作的基本方针是“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③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合作的政治基础是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中国共产党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同时,中国共产党对于民主党派实行政治领导。四项基本原则是我国的立国之本,因此,它们是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合作的政治基础。④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以宪法和法律作为根本活动准则。(3)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①性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简称人民政协)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重要机构,是我国的广泛的统一战线组织,是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②主要职能: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和参政议政。(4)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优越性:4、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自治机关是指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自治地方包括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三级。我国已经形成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5、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二、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1、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2、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紧迫性和长期性3、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根本的是要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要求,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4、尊重和保障人权尊重和保障人权,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内在要求。所谓人权,是指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每个人按其本质和尊严享有或应该享有的基本权利。人权是具体的、相对的,不是抽象的、绝对的,跟一个国家的政治状况、经济发展、历史传统、文化结构和整个社会的发展水平有很大关系。人权是一个国家主权范围内的问题。三、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1、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也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所坚持的基本方针。依法治国有三个要点:第一,依法治国的主体是党领导下的人民群众,也就是党领导人民实行依法治国;第二,依法治国的客体是国家事务、经济文化事业和社会事务;第三,依法治国所依的法,最重要的是宪法和法律。2、实行依法治国有重大历史意义:第一,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第二,依法治国是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本保证;166 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第三,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第四,依法治国是维护社会稳定,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证;3、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第一,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就是要求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第二,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最重要的是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练习一】1.在我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根本保障是()A.坚持以宪治国B.实行人民民主专政C.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D.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2.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坚持依法治国的重点、难点和重要内容是A加强农业基础建设B坚持依法行政C健全司法制度D增强法制观念3.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组织和活动的基本原则是A人民当家作主的原则B民主集中制原则C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的原则D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第九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战略地位1、社会主义文化即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社会主义的重要特征,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表现。2、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保证。3、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辅相成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要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依法治国,同时也要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以德治国。对于一个国家治理来说,法治与德治,从来都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二者缺一不可,也不可偏废。法治属于政治建设、属于政治文明,德治属于思想建设、属于精神文明。二者范畴不同,但其地位和功能都是非常重要的。我们应该始终注意把法制建设与道德建设紧密结合起来,把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紧密结合起来。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和基本内容1、根本任务: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2、基本内容: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本内容包括思想道德建设和教育科学文化建设两个方面:(1)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思想道德建设的基本任务是:坚持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建设,引导人们树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躬体力行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思想道德建设的内容又分为思想建设和道德建设两个方面:①思想建设。思想建设史思想道德建设的核心。②道德建设。道德建设是思想道德建设的主要内容。道德建设要以为人民服务为和谐,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诚实守信为重点,以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为基本要求,开展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166 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教育,在全社会形成团结互助、平等友爱、共同前进的人际关系。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道德的集中体现,在社会主义价值观中站据主导地位。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坚持为人民服务的价值取向,关键是要正确处理好国家、集体、个人三者之间的利益关系。倡导“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爱、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真题精选】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重点是()。A.为人民服务B.集体主义C.诚实守信D.爱国守法(2)社会主义教育科学文化建设。3、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指导思想和基本指导方针(1)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指导思想:必须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社会主义文化建设。(2)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基本指导方针:①“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二为”方向即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这是社会主义文化的本质表现,是社会主义文化和资本主义文化的根本区别,它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特别是文艺工作的性质和方向。“双百”方针即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要求充分发扬学术民主和艺术民主,努力形成生动活泼、团结向上的良好氛围,使文艺工作者的创造精神得以充分发挥,艺术风格和艺术形式得到自由发展。②继承和法院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和革命文化传统,吸收世界文化优秀成果。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构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练习一】1.要大力弘扬爱国主义、整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以增强__为重点,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A民族精神B诚信意识C道德观念D法制意识2.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增强民族凝聚力、提高国家竞争力的迫切需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包括:A.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B.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C.以改革开放创新核心的时代精神D.社会主义荣辱观第十章“一国两制”和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一、“一国两制”的含义“一个国家,两种制度”是我国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基本方针。“一国两制”是指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必须完整,不容分割。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国家,在国际上,代表中国的只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两种制度”是指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这个统一主权的国家内,在祖国统一的前提下,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香港、澳门和台湾实行资本主义制度。二、“一国两制”的基本内容实行“一国两制”166 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的前提和基础是一国,即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主权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统一行使,在国际上代表中国的只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及其中央政府,香港、澳门和台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组成部分;在这一前提下,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而香港、澳门和台湾则保留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两种制度将长期并存、互惠互利;大陆的社会主义制度与香港、澳门及台湾的资本主义制度在国家中的地位不同,社会主义制度是我国的社会政治经济制度主体,在“一国两制”下设立的香港、澳门和台湾特别行政区,是我国的地方行政区域,享有高度的自治权。除了外交和国防事务属于中央人民政府管理以外,享有行政管理权、立法权、独立的司法权和终审权(台湾将享有更多的自治权)。此外,在国务院授权下,可以在经济文化方面处理某些涉外事务。三、“一国两制”的意义“一个国家,两种制度”是我国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基本方针。完成祖国统一大业,是民族根本利益所在,是全体中国人民的共同愿望,也是维护国家领土主权和民族尊严的重大原则问题。实行“一国两制”,有利于实现祖国的统一,有利于促进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利于港澳台的稳定、繁荣和发展。四、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和纲领1、一国两制基本方针2、2005年胡锦涛就新形势下发展两岸关系提出了四点意见:第一,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绝不动摇;第二,争取和平统一的努力决不放弃;第三,贯彻寄希望于台湾人民的方针绝不改变;第四,反对“台独”分裂活动决不妥协。3、2005年《反分裂国家法》,把我们对台的大政方针用立法的形式转化为法律。这是一部促进祖国和平统一、保护台湾同胞根本利益的法律,是反对和遏制“台独”分裂势力的法律。它明确规定: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不可分割。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是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全中国人民的共同义务。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国家决不允许“台独”分裂势力以任何名义、任何方式把台湾从中国分裂出去。4、胡锦涛在纪念《告台湾同胞书》发表三十周年的座谈会上的讲话提出六项主张:(1)恪守一个中国,增进政治互信。(2)推进经济合作,促进共同发展。(3)弘扬中华文化,加强精神纽带。(4)加强人员往来,扩大各界交流。(5)维护国家主权,协调涉外事务。(6)结束敌对状态,达成和平协议。【真题精选】我国设立香港、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的基本出发点是()。A.实行一国两制B.维护祖国统一C.促进台湾回归D.实现港人治港、澳人治澳第十一章我国的外交战略和对外开放一、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二、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中国外交政策的宗旨,是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独立自主是我国对外政策的根本原则维护和平是我国对外政策的基本目标和首要任务。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处理国际关系的基本原则。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遵循睦邻友好原则积极发展与周边国家的友好关系,创造和维护和平友好、长期稳定的周边环境,是我国长期实行的外交方针政策。三、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解决和平与发展问题的有效途径是建立以世界各国共同利益为基础,并有利于和平与发展的国际新秩序。1、国际新秩序的内容:①政治上,各国应相互尊重,共同协商,而不应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人。②经济上,各国应相互促进,共同发展,而不应造成贫富悬殊。③文化上,各国应相互借鉴,共同繁荣,而不应排斥其他民族文化。④166 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安全上,各国应相互信任,共同维护,树立互信、互利、平等和协作的新安全观,通过对话和合作解决争端,而不应诉诸武力相威胁。四、对外开放是我国一项长期的基本国策1、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2、大胆借鉴和吸收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3、坚持对外开放和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统一五、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我国现有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和海南省等五个经济特区。【练习一】1.我国积极开展多变外交,努力发展同发达国家之间的关系,全面深化同周边国家睦邻友好关系,大力加强同发展中国家的团结合作,我国外交政策的宗旨是( )A.独立自主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C.维护世界和平D.维护我国的独立和主权,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2.邓小平1992年南方谈话贯穿的一个中心思想是,抓住有利时机,把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前进。就外部环境而言,“有利时机”指的是()A.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的主题B.经济危机使西方国家实力大减C.世贸组织接纳中国成为新成员D.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已经建立3.在发展对外交往中,我们要高举__旗帜,积极创造有利的外部环境。A.坚持独立自主B.构建和谐世界C.和平发展合作D.互利互惠共赢第十二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依靠力量和领导核心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依靠力量:工人、农民、知识分子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中国共产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核心是坚持党的领导。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根本保证。坚持党对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是由党的性质决定的,是在中国近现代历史的发展、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长期过程中形成的,是历史的必然选择1、只有坚持党的领导,才能保证现代化建设的社会主义正确方向。2、只有坚持党的领导,才能制定和执行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保证现代化建设事业不断取得进步和成功。3、只有坚持党的领导,才能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创造一个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和社会环境。4、只有坚持党的领导,才能正确处理各种复杂的社会矛盾,总揽全局、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关系,有效地组织和领导现代化建设事业的顺利进行。三、按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要求,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1、按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要求,加强党的建设的重要性三个代表使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也是我们在新世纪全面推进党的建设,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和科技创新、不断夺取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胜利的根本要求。2、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不断增强党的阶级基础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不断提高党的社会影响力执政党的党风问题是关系党的生死存亡的问题。坚决开展反腐败斗争,是从严治党的新时期党风建设的重点。166 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3、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先进性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特征,也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生命所系、力量所在。党的先进性建设史马克思主义政党自身建设的根本任务。4、党的建设的主要内容是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1.思想建设加强党的建设,始终要把党的思想建设放在首位。而加强党的思想建设,最根本的是坚持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全体党员。我们党所以坚强有力,就是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作为自己的世界观和行动指南。没有先进理论武装的党,不可能是先进的党;没有先进理论武装的共产党员,就不会有真正的党性,不可能发挥先进战土的作用;拒绝用先进理论武装头脑的人,就没有资格跻身于党的行列。2.组织建设加强党的组织建设,根本的是把党建设成坚强的领导核心,充分发挥党的组织优势。为此,首先必须进一步坚持和健全民主集中制。其次,必须进一步巩固和加强数以百万计的党的基层组织,使之成为能够团结和带领群众进行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战斗堡拿。党的基层组织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担负着直接联系群众、宜传群众、组织群众、团结群众,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落实到基层的重要责任。最后,必须进一步培养和锻炼数以万计的党的中高级领导干部,形成坚定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善于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干练而充满活力的领导层。3.作风建设加强党的作风建设,根本的是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充分发挥党密切联系群众的优势。人民群众是我们的力量源泉和胜利之本。密切联系群众,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是我们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一个显著标志,是我们党克敌制胜、完成一切工作任务的法宝。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关系党的生死存亡。党越是长期执政,反腐倡廉的任务越艰巨,越要坚定不移地反对腐败,越要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的能力。我们党执政以来,三代领导集体高度重视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作出了一系列重大决策和部署,取得了明显成效。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科学总结反腐倡廉的经验,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战略高度,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提出建立健全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这是我们党对执政规律和反腐倡廉工作规律认识的进一步深化,是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和对外开放条件下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新要求,是从源头上预治腐败的根本举措,对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练习一】1我国民族关系中的“三个离不开”是指:A.少数民族的发展离不开自身的努力,离不开发达地区的帮助,离不开国家政策的支持B.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C.民族关系的和谐离不开经济发展,离不开民族政策教育,离不开法制建设D.各民族的团结离不开共同繁荣,离不开共同发展,离不开共同进步附:十七大报告专题【考点预测】1.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A.改革开放B.统筹兼顾C.经济建设D.为人民服务2.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要求是()A.安定团结、稳定和谐B.科学发展、社会和谐C.科教兴国、人才强国D.改革开放、科学发展166 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3.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A.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B.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C.坚持四项基本原则D.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4.十七大报告中指出,我们党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不断探索和回答了()等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A.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B.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C.怎样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D.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5.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虽然形成于不同的历史时期,面对不同的时代课题,但却是一脉相承的科学思想体系。“一脉相承”在()A.都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B.都视人民利益高于一切C.都具有相同的社会理想D.都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作为哲学基础6.下列关于科学发展观的表述中,不适当的一项是:()A.2004年3月10日,胡锦涛同志在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上,系统阐述了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B.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C.科学发展观丰富和完善了新世纪新阶段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发展道路、发展模式和发展战略D.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坚持以人为本为核心7.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要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A.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根本要求B.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C.实践社会主义荣辱观的主要体现D.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思想基础8.把落实科学发展观贯穿于“两个率先”全过程,是历史经验,是现实要求,更是我们在“全面达小康、建设新江苏”新征程上展宏图的精神财富与根本保证。“两个率先”是指()A、率先实现全面工业化、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B、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C、率先建成小康社会、率先实现现代化D、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9.十七大报告明确了党的建设的新的总体布局,以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__建设为主线,加强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A党内民主B基础民主C党内法规D党的先进性10.社会建设与人民幸福安康息息相关,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社会建设要以__为重点。A公共服务B改善民生166 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C促进就业D社会和谐11.社会保障是社会安定的重要保证,加强建立完善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要以__为重点。A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B社会保险、社会救助、最低生活保障C社会保险、商业保险、社会救助D基本养老、基本医疗、最低生活保障12.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我国经济社会领域的一场深刻改革,必须贯穿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提高发展的全面性、和谐性、可持续性。《十二五规划建设》中规定的其主攻方向是A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B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C加强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D保障和改善民生【背景知识】十七大报告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一、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1.报告把“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写到主标题上,鲜明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旗帜,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旗帜。”这是报告的灵魂和标志,也是报告最大的新意和亮点。    2.首次明确指出和深刻阐明“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最根本的就是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3.首次完整概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内涵,即: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4.首次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概念,并首次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理论创新的成果加以整合,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是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体系。    5.在党代会报告中首次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表述改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1982年党的十二大首次明确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命题和任务,2002年党的十六大将这一表述改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十七大将“建设”改为“发展”,表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站在了一个新的起点上,开始了新的伟大征程。    6.首次把“科学发展、社会和谐”写入党代会报告中。突出强调“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指出解放思想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改革开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科学发展、社会和谐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要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党和国家到2020年的奋斗目标。    7.鲜明地、有针对性地评论改革开放的历史作用和重大意义。指出:改革开放作为一场新的伟大革命,不可能一帆风顺,也不可能一蹴而就。最根本的是,改革开放符合党心民心、顺应时代潮流,方向和道路是完全正确的,成效和功绩不容否定,停顿和倒退没有出路。    8.作出“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大论断。    9.全面概括和论述改革开放的目的。指出:改革开放是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带领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目的就是要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现代化,让中国人民富裕起来,振兴伟大的中华民族;就是要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赋予社会主义新的生机活力,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要在引领当代中国发展进步中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确保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真题精选】党的十七大修改了党章,关于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增加的内容是()。166 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A.科学发展观B.和谐C.建设生态文明D.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二、关于科学发展观    10.在党代会报告中首次确立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地位。指出:科学发展观是对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11.在党代会报告中首次完整概括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即: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12.在党代会报告中首次提出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和平发展。指出:努力实现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实现各方面事业有机统一、社会成员团结和睦的和谐发展,实现既通过维护世界和平发展自己、又通过自身发展维护世界和平的和平发展。    13.概括了进入新世纪新阶段我国发展呈现出的一系列新的阶段性特征,强调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    14.在“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中增加“信息化”一词,拓展为“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    15.在党代会报告中首次使用了“尊重人民主体地位”的表述。提出坚持以人为本,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保障人民各项权益,走共同富裕道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16.提出要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重大关系。在继续强调“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五个统筹的同时,增加了“统筹中央和地方关系,统筹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和“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等内容。    17.首次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正式写入党代会的报告之中。报告把“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项重大要求,指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贯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过程的长期历史任务,是在发展的基础上正确处理各种社会矛盾的历史过程和社会结果。    18.把“实现社会公平正义”摆在突出位置。指出实现社会公平正义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一贯主张,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任务。提出要通过发展增加社会物质财富、不断改善人民生活,又要通过发展保障社会公平正义、不断促进社会和谐。    19.明确提出“要坚持把改善人民生活作为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结合点”,强调要“使改革始终得到人民拥护和支持”。这是党的根本宗旨和党的群众路线的根本要求和生动体现。    20.在党代会报告中首次明确要求把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到经济社会发展各个方面。要求全党同志全面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着力转变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思想观念,着力解决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把全社会的发展积极性引导到科学发展上来。三、关于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    21.国内生产总值“翻两番”的目标由“总量”改为“人均”,且增加“降低消耗、保护环境”等前提条件。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在优化结构和提高效益的基础上,国内生产总值到2020年力争比2000年翻两番。十七大报告在此基础上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即:转变发展方式取得重大进展,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降低消耗、保护环境的基础上,实现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到2020年比2000年翻两番。    166 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22.提出一系列新的明确目标:覆盖全社会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本建立,文化产业占国民经济比重明显提高、国际竞争力显著增强;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立,人人享有基本生活保障;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基本形成,中等收入者占多数,绝对贫困现象基本消除;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等等。    23.“生态文明”概念首次写入党的文件中。提出建设生态文明,到2020年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生态文明观念在全社会牢固树立。24.描绘了到20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实现之时的美好前景。指出到2020年时,“我们这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和发展中社会主义大国,将成为工业化基本实现、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国内市场总体规模位居世界前列的国家,成为人民富裕程度普遍提高、生活质量明显改善、生态环境良好的国家,成为人民享有更加充分民主权利、具有更高文明素质和精神追求的国家,成为各方面制度更加完善、社会更加充满活力而又安定团结的国家,成为对外更加开放、更加具有亲和力、为人类文明作出更大贡献的国家。”第二部分经济常识第一章:经济学常识第一节导言(一)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生产关系,即人们在一定生产资料所有制基础上所形成的,在社会生产总过程中发生的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关系。(广义的生产关系)(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任务是揭示经济运行的客观规律,即经济规律。第二节社会经济制度与经济运行的一般规律一、商品(一)商品的科学含义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二)商品的二因素1、商品的使用价值:商品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使用价值的意义:有使用价值,商品才能交换。2、商品的价值: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下列条件下的物没有价值不耗费劳动而得到的东西;虽耗费劳动,但没有凝结在商品中;耗费在无用物上,不被社会承认的劳动。【练习】商品的本质因素是()。A.使用价值B.交换价值C.价值D.使用价值和价值【真题精选】两种商品能按一定的比例相交换,是因为它们()。A.都能满足人们的某种需要B.都是一定量的使用价值C.都凝结了一般人类劳动D.都是具体劳动的产物3、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关系(1)二者相互依存,共处于商品这个统一体中。(2)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价值通过使用价值表现出来,没有合格的使用价值,价值不能得到实现。(3)二者存在对立的一面,相互排斥。(4)二者的最佳结合点是“价廉物美”。4.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166 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马克思批判地继承了古典政治经济学关于劳动创造价值的原理,创立了劳动二重性学说。(1)具体劳动。具体劳动是在各种具体形式下进行的劳动。具体劳动创造商品的使用价值。(2)抽象劳动。抽象劳动是撇开劳动的具体形式的无差别的人类一般劳动。抽象劳动形成商品的价值。(3)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关系。一方面,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同一劳动过程的两个方面,它们在时间和空间上是统一的,并不是两种独立存在的劳动或两次劳动;另一方面,具体劳动反映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抽象劳动反映的是社会生产关系,是劳动的社会属性。(4)劳动二重性与商品二因素的关系。商品二因素是由劳动二重性决定的。具体地说,具体劳动创造商品的使用价值,而抽象劳动形成商品的价值。(5)商品价值的实体是抽象劳动。劳动凝结为商品价值,如同水是冰的实体,冰是水的凝结一样。(6)劳动二重性学说是马克思的重大贡献,是理解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枢纽。二、商品的价值量(一)含义:商品价值的大小(二)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价值---劳动----劳动量---劳动时间---社会必要劳动时间1、个别劳动时间。个别劳动时间是每个商品生产者生产某种商品所实际耗费的劳动时间。在个别劳动时间内支出的劳动叫个别劳动。个别劳动的社会性质通过商品交换来体现。2、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指在社会现有的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3、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价值量的意义。在生产过程中,个别劳动时间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企业才能在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因此,大家都拼命降低个别劳动时间,使得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不断降低,这就是商品经济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内在原因。【真题精选】“物以稀为贵”所含的道理是()。A.供求关系影响商品价格B.使用价值决定价值C.商品稀少价格就高D.价值决定使用价值(三)商品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关系:反比。劳动生产率越高,商品价值量越小。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单位商品的价值量降低,价值总量不变;个别劳动生产率提高,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不变,价值总量增加。(四)简单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1.商品内在的矛盾。商品内在有四对矛盾,即:(1)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2)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矛盾;(3)个别劳动时间和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矛盾;(4)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2.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及其矛盾。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是简单商品生产条件下商品生产者的同一劳动分别从生产资料私有制和社会分工角度分析所获得的属性。两者的矛盾表现在:简单商品经济中,商品生产者的劳动首先表现为私人劳动,它要转化为社会劳动。这一转化要以商品的出售为前提,但商品的顺利出售又充满困难。这样,商品生产者的私人劳动能否转化为社会劳动,以及在多大程度上能转化为社会劳动都充满矛盾。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是简单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这是因为,第一,这一矛盾是商品内在其它矛盾的根源;第二,这一矛盾决定私有制商品经济的产生和发展全过程;第三,这一矛盾决定着商品生产者的命运。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存在表明,商品生产者一定要按照市场需求生产,或者说生产要以市场为导向。【练习】简单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是()。166 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A.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B.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矛盾C.个别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矛盾D.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练习题有家电行业权威人士分析,液晶显示器价格今年年终会价格跳水。原因是液晶显示器行业生产规模扩大,成本降低。假如该行业原先生产一台15寸产品的劳动时间用货币表示为1500元,每天生产10万台,现在该行业劳动生产率提高一倍,问(1)每台显示器的价值量?(2)每天生产的显示器的价值量?小常识: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创始人威廉•配第(WilliamPetty,1623-1687)提出:“劳动是财富之父,土地是财富之母”,最先提出了劳动决定价值的基本原理。三、货币(一)货币的含义货币是固定的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二)货币的产生过程:偶然的物物交换——扩大的物物交换——一般等价物为媒介的交换——货币为媒介的交换。(三)货币的职能:1、基本职能:(1)价值尺度:货币的衡量其他商品价值大小的职能。当商品的价值用货币表现的时候,我们称之为价格。价格由价值决定,受供求关系、宏观调控、货币政策等因素的影响。(2)流通手段:①含义:货币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职能。②流通公式:商品---货币---商品。2、其他职能:支付手段:是指货币在商品赊购赊销过程中的延期支付,以及用于清偿债务或支付赋税、租金、工资等职能。贮藏手段:是指货币退出流通领域,当作独立的价值形态和社会财富的一般代表而保存起来。世界货币:是指货币越出国内流通领域,而在世界市场上执行一般等价物作用的职能。贵金属作为世界货币的职能主要表现在:①作为一般的支付手段,用来支付国际收支的差额。②作为一般的购买手段,用来购进外国商品。③充当财富的绝对社会化身,由一国转移到另一国。【练习】在下列经济行为中,属于货币执行流通手段职能的是()。A.水果店给苹果标价每公斤2元B.顾客购买5公斤苹果,一周后付款10元C.顾客向水果店以每公斤2元的价格预定5公斤苹果D.顾客用10元现金购买5公斤苹果(四)纸币:1、纸币的含义纸币是由国家发行并强制流通的货币符号,它在市场经济中是主要的货币存在形式。2、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纸币流通规律要以金属货币流通规律为基础,纸币的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所需要的金属货币量为限。纸币发行量超过商品流通所需要的金属货币量,叫做通货膨胀。反之,就是通货紧缩。四、价值规律(一)含义:价值规律是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客观规律。(二)基本内容: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这种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166 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商品交换要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只要有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价值规律就一定会发挥作用。(三)表现形式:价值规律是通过价格受供求关系影响围绕价值上下波动表现出来的。【练习】价值规律就是商品价格围绕其价值上下波动的规律。B(四)价格、价值与供求的关系: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价值决定价格,受供求、宏观调控、货币政策等影响。价格与供求相互影响、相互制约。(五)价值规律的作用:第一,配置社会经济资源。第二,自发刺激商品生产者改进技术,促进生产力的发展。第三,引起和促进商品生产者的优胜劣汰。第二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第一节经济制度和经济体制1.经济制度:生产关系的总和。2.经济体制:是一定经济制度下国家组织生产、流通和分配的具体形式,即资源的分配方式。一般说来,在经济领域,资源配置有两种方式:计划和市场。以计划为主要的资源配置方式,叫计划经济;以市场为主要的资源配置方式,叫市场经济。3.经济制度与经济体制的关系经济制度是组织社会经济活动的根本原则,体现社会生产关系性质的基本制度,它在制度系统中是决定性的、第一位的;经济体制则是体现根本原则和实现一定社会经济目标的手段,是指一定经济制度的具体实现形式和运行方式,与经济制度相比,它在制度系统中是从属的、第二位的。我国的经济改革是经济体制改革而不是经济制度变革,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第二节市场经济1.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1、平等性(1)含义:市场活动参加者之间的关系平等,体现在:地位平等,交易平等。(2)决定因素:价值规律,等价交换。(3)否定平等,市场经济就不存在。2、竞争性(1)含义:经济活动参加者之间的广泛竞争,它是商品经济的必然产物。(2)地位:竞争是商品交换得以顺利进行的前提。(3)作用:促进生产力的发展;促进资源的优化配置。负面作用:浪费,垄断。(4)要求:公平竞争。3、法制性4、开放性2.市场经济的存在和正常运行必须具备四个条件①市场主体具有自主性;②完善的市场体系和健全的市场机制;③规范的市场运行规则;④间接的宏观调控体系。第三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166 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1.我国的经济制度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都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组成部分,它们在市场竞争中的地位是平等的。【练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础是()。A.以间接手段为主的完善的宏观调控体系B.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C.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现代企业制度D.合理的个人收入分配和社会保障制度2.生产资料公有制1、公有制主体地位的主要表现①就全国而言,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不仅有量的优势,更要注重质的提高②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2、公有制的内容(1)国有经济:①含义:生产资料归全体人民所有的经济制度,它与社会化大生产相适应。②作用:在国民经济中起主导作用。这种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国有经济必须占支配地位。(2)集体经济①含义:生产资料归部分劳动者所有的公有制。②农村中的农业集体经济是我国农村的主要所有制形式,实行以家庭承包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这种经营方式既适用于分散的小规模经营,又适用于适度的规模经营。发挥了集体、个人的积极性,促进了农村生产力的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3)混合所有制中的国有和集体成分3、公有制的实现形式具有多样性。一切反映社会化生产规律的经营方式和组织形式都可以利用,如股份制、承包、租赁等。3.非公有制1、内容: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外资经济2、地位: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不是社会主义经济的组成部分。【练习一】1.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它的一般特征是()A.市场竞争公平化B.市场行为法制化C.宏观调控间接化D.资源配置市场化E.企业行为自主化【练习二】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机制A.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B.能确保经济总量的平衡C.可实现经济结构的平衡D.可保障社会公平2、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是指A.社会主义的基本经济制度 B.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总和 C.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具体形式及其运行方式D.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的统一166 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3、我国经济运行中,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的应该是A.计划B.金融C.市场D.财政4、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内涵包括A.市场经济是资源配置的一种方式B.市场经济不具有社会制度的属性C.市场调节可以与计划调节相结合D.市场经济更有利于促进生产力的发展E.市场经济可以与公有制相结合5、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非公有制经济是:A.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补充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重要组成部分C.具有公有性质的经济D.逐步向公有制过渡的经济第三章微观经济第一节市场主体1.市场主体的含义市场上从事交易活动的组织和个人2.市场主体分类:企业【真题精选】在市场各主体组成的统一体中最重要的市场主体是()。A.政府B.居民C.企业D.个体户3.企业1、企业的经营形式企业的经营形式有很多,公司制是其中一种重要的形式。(1)公司的含义:依法成立的、由法定数额的股东构成的、以盈利为目的的企业法人。(2)类别:股份有限公司、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又称股份公司。是通过发行股票的方式进行合资经营的企业。有限责任公司:不通过发行股票,而由为数不多的股东共同组成公司。(3)股票a股票是股份公司发给股东的入股凭证,是一种有价证券b购买股票是一种投资行为,有风险c股东从股份公司凭股票定期取得的收入为股息预期股息d股票价格=---------------银行利率【练习】某股票的价格为20元,如果其他条件不变,当利息率下调为原利息率的一半时,这支股票的价格为A.10元B.20元C.30元D.40元(4)股份制的特点:财产占有方式的社会化2、构建以现代产权制度为基础的现代企业制度(1)国有企业的改革方向十五大报告指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2)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途径现代企业制度的形式是多样的,公司制是现代企业制度的主要形式。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是公司制的核心。要按照“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166 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的要求,对国有大中型企业实行规范的公司制改革,使企业成为适应市场的法人实体和竞争主体。是国有企业改革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主要途径。我国的公司制企业主要有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两种组织形式。(3)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特征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3.家庭消费1、家庭消费的内容:按消费内容划分:物质生活消费、精神文化生活消费和劳务消费。按消费目的划分:生存资料、发展资料、享受资料消费2、制约因素:根本因素:经济发展水平。其他因素:收入水平、物价水平、人口数量。3、生产和消费的关系:(1)生产决定消费:生产为消费提供对象;生产决定消费水平和消费方式;为消费创造动力(2)消费是生产的动力和目的:创造新的劳动力、提高劳动者素质、调动劳动之积极性、提高劳动生产率第二节市场竞争1.市场交易原则1、自愿2、平等3、公平4、诚实信用2.反对不正当竞争1、正当竞争:经营者遵规、守法,以提高劳动生产率和技术进步为手段竞争。2、不正当竞争:违法违规,损害其他经营者、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扰乱经济秩序的行为。4.市场机制发展市场经济,实际上就是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这种作用正是通过市场经济中的价格机制、供求机制和竞争机制这三种机制来实现的,价格、竞争、供求等市场要素的相互作用构成市场经济的运行机制,市场机制是价值规律的外在表现。其中核心是以市场为基础的价格形成机制。第四章宏观经济第一节发展经济学1.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的含义与区别。经济增长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的总产出与前期相比所实现的增长。经济增长率的高低体现了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经济总量的增长速度,但并不能全面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的实际状况,没有考虑生态与环境变化的影响。经济发展既包括经济增长,还包括伴随经济增长过程出现的技术进步、结构优化、制度变迁、福利改善及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进一步和谐等方面的内容。标志着人类首次关注环境问题的著作:《寂静的春天》。作者:美国海洋生物学家蕾切尔•卡逊。这本书引发了公众对环境问题的注意,促使环境保护问题提到了各国政府面前,各种环境保护组织纷纷成立,从而促使联合国于1972年6月12日在斯德哥尔摩召开了“人类环境大会”,并由各国签署了《人类环境宣言》,开始了环境保护事业。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思想是在经济发展的同时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必须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生态环境的关系。恩格尔系数。1857年,世界著名的德国统计学家恩思特·恩格尔阐明了一个定律:随着家庭和个人收入增加,收入中用于食品方面的支出比例将逐渐减小,这一定律被称为恩格尔定律,反映这一定律的系数被称为恩格尔系数。166 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一个国家或家庭生活越贫困,恩格尔系数就越大;反之,生活越富裕,恩格尔系数就越小。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提出的标准,恩格尔系数在59%以上为贫困,50-59%为温饱,40-49%为小康,30-39%为富裕,低于30%为最富裕。CPI。指将受气候和季节因素影响较大的产品价格剔除之后的居民消费物价指数,又称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是反映与居民生活有关的产品及劳务价格统计出来的物价变动指标,通常作为观察通货膨胀水平的重要指标。2.宏观经济总量指标主要指标:GDP(国内生产总值)和GNP(国民生产总值)。国内生产总值(GDP)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1年)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简称GDP),即所有常住机构单位或产业部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可供最终使用的产品和劳务的价值。用现行价格计算的GDP可以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规模;用不变价格计算的GDP可以用来计算经济增长速度;但GDP不能衡量经济增长所付出的资源、环境甚至生命代价。党中央提出“绿色GDP”概念是为了强调在经济增长过程中要注意对环境的保护。国民生产总值(GNP)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在国内和国外所生产的最终成果和提供的劳务价值。它等于GDP加上来自国外的净要素收入。【练习】1.下列收入应计入我国GDP的有A.面粉厂出售给面包厂的面粉B.在上海的英国人工资C.面包厂出售给中学生的面包D.在纽约的中国人工资【练习一】1.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指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我国经济社会领域一场深刻变革,必须贯穿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各领域。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是A.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B.科技进步和创新C.保障和改善民生D.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第二节宏观调控1.含义:国家利用各种手段对国民经济进行的调节和控制。2.原因:市场经济有自身的弱点: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3.主要任务:促进经济总量平衡,总需求与总供给基本持平。4.主要目标: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稳定物价、保持收支平衡。5.手段(1)计划手段:是通过政府所制定的长期、中期、短期经济计划,对国民经济的运行和发展进行宏观调控。计划提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目标、任务以及需要配套实施的经济政策。市场经济条件下,计划的形式要是指导性计划,突出其宏观性、战略性和政策性。(2)经济手段:是指政府在自觉依据和运用价值规律的基础上,借助于经济杠杆的调节作用,对国民经济进行宏观调控。经济手段主要包括价格、税收、信贷、工资等。(3)法律手段:这是政府依靠法治力量,通过经济立法和司法,运用经济法规来调节经济关系和经济活动,达到宏观调控目标的一种手段。(4)行政手段:这是依靠政府机构,采取强制性命令、指示、规定等行政方式来调节经济活动。行政手段具有权威性、纵向性无偿性及速效性等特点。6.政府在进行宏观调控时,必须注重经济政策的运用,它更体现宏观性和指导性。宏观经济调控政策,主要包括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产业政策、收入政策等。166 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1)财政政策。财政政策是政府制定的关于财政工作的指导原则和行为准则,又财政收入政策和财政指出政策等组成。财政政策的主要任务在于调节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平衡。(2)货币政策。货币政策是政府为了达到一定的宏观经济目标对货币流通进行管理和调节所确定的指导原则和行为准则,由信贷政策、利率等政策组成。货币政策的基本目标是是稳定币值和发展经济。(3)产业政策。产业政策是政府根据经济发展需要,促进各产业部门均衡发展而采取的政策措施及手段的总和。由产业布局、产业结构、产业技术和产业组织等政策组成。(4)收入分配政策。收入分配政策是政府根据既定目标而规定的个人收入分配总量及结构变动方向,以及政府调节收入分配的基本方针和原则。(5)此外还有投资政策、消费政策、汇率政策等。(6)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综合效应①扩张性财政政策加扩张性货币政策。②紧缩性财政政策加紧缩性货币政策。【练习一】1.2010年1月18日和2月25日,中国人民银行分别上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0.5%,这一政策属于()。A.紧缩性财政政策B.紧缩性货币政策C.扩张性财政政策D.扩张性货币政策2.一国政府为了控制CPI的快速上涨,实行适度从紧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一般情况下,这会导致()A恩格尔系数的上升B就业机会的增加C通货膨胀D经济增长速度的放缓3.2010年12月10日至12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会议指出明年宏观经济政策的基本取向要积极稳健、审慎灵活。要把__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A稳定价格总水平B加大经济结构调整力度C确保农产品有效供给D完善基本公共服务4.2010年11月17日,国家统计局公布,今年三季度中国消费者信心指数为104,比二季度下降了5点,在连续上升5个季度后首次出现回落。专家称,这主要源于对通货膨胀的担忧。因此,在国家出台措施管控物价过快上涨的同时,需要抑制通胀预期。在经济学中,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是两种不同的经济现象,但它们的共同点在于A.都是社会总需求与社会总供给不平衡造成的B.都是货币发行量与流通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不相等引起的C.都使商品价格持续下跌,影响社会经济的正常运行D.都对经济发展起刺激作用,导致物价上涨,纸币贬值5.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指出,要坚持扩大内需战略,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扩大内需的战略重点是A.扩大消费需求B.增加就业创业机会C.扩大投资D.提高人民生活水平6.稳定物价可调节生产效率和变动财政收支等多种手段,以防止物价过快上涨角度看,下列正确的是:A.提高利率—投资下降—生产资料需求减少—商品价格水平下降B.本币升值—商品出口量增加—外汇流入减少—商品价格水平下降C.征收消费税—消费负增加—消费需求减少—商品价格水平下降D.扩大政府投资—生产规模扩大—单位商品价值量下降—商品价格水平下降166 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第三节国民收入、财政、税收1.国民收入及分配1、国民收入=社会总产值—生产资料。2、一部分用于积累:扩大再生产、非生产性基本建设、社会物资储备一部分用于消费:个人消费;公共消费:行政管理、国防、社会保障、科教文卫3、公共消费是实现社会稳定和国家安全,提高劳动者素质,以保证社会再生产顺利进行的必要条件4、正确处理积累和消费的关系。(1)对立统一统一:积累是消费的基础;消费是生产的目的,是促进生产发展的重要措施对立:此消彼长(2)在生产发展、国民收入增加的基础上,积累和消费都有所增长:积累的低限是使生产规模有所扩大;积累的高限是保证人民的消费水平有所提高。5、正确处理国家、企业、个人的关系。2.财政1、含义:国家的收入和支出就是财政。财政是国家凭借政治权力而进行的社会产品分配。2、预算和决算:经过法定程序批准的国家年度收支计划称为国家预算。预算就是国家的基本财政计划,它是国家财政的主要环节。预算=财政收入+财政支出。预算执行的结果就是决算。3、财政收入的来源:税收收入、国有企业上缴的利润收入、债务收入和其他收入。4、财政支出的去处:经济建设支出,科学、教育、文化、卫生事业支出,行政管理和国防支出,债务支出和其他支出。有财政支出,国家的各项职能才能实现。财政支出规定了政府活动的范围和方向,也可以反映政府的政策。5、财政收支平衡:财政收入大于或等于财政支出。6、财政的作用:(1)有效的调节资源配置: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之一。(2)促进经济的发展:财政收入是社会总供给的一部分,财政支出是社会总需求的一部分,国家通过对财政收支数量、方向的控制,有利于实现社会总需求和总供给的平衡及结构的优化,保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协调发展。(3)促进教科文卫事业的发展。(4)促进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5)财政是巩固国家政权的物质保证。3.税收1、含义及特征:税收是国家为实现其职能,凭借政治权力,依法无偿取得财政收入的基本形式。税收具有强制性、无偿性、固定性三个基本特征,三者紧密相连2、违反税法的行为:偷税、欠税、骗税、抗税。3、我国税收的性质、作用:性质:社会主义国家的税收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新型税收。我国税收体现的分配关系是国家、集体、个人根本利益一致基础上,整体利益与局部利益、长远利益与眼前利益的关系。作用:(1)税收是组织财政收入的基本形式。(2)税收是调节经济的重要杠杆。(3)税收是国家实现经济监督的重要手段。4、为什么说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第五章国际经济学166 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第一节开放经济1.世界市场1、含义:世界市场也叫国际市场,是指各个国家和地区之间以商品流通为主要内容的经济交往活动的总和。2、特点:国际贸易方式多样化、商品结构复杂化、区域集团化、跨国公司迅速发展、市场竞争激烈化。2.世界经济的三大支柱性组织(1)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协调国际货币关系,促进国际间的货币合作,维持国际经济的稳定。(2)世界银行:协调对发展中国家的贷款和投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的作用:指导成员国摆脱收支困境;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3)世界贸易组织(WTO)。世贸组织运行机制:部长级会议是WTO的最高决策机构。第二节国际贸易1.含义:对外贸易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与别的国家或地区之间进行的商品、劳务和技术的交换活动。2.对外贸易在一国经济中的基本作用:①利用国际分工和比较优势,增进本国的财富;②促进经济增长,实现充分就业;③增加外汇收入,促进国际收支平衡;④提高开放度,为经济建设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3.政府干预对外贸易的目的是:(1)保护国内产业;(2)维持本国经济增长;(3)实现国内充分就业;(4)实现国际收支平衡。4.对外开放的战略模式选择(1)初级产品出口导向型。这种战略模式强调发展中国家以本国廉价劳动力开发本国盛产的农、矿、特产等初级产品,出口创汇,然后用外汇进口制成品。(2)进口替代型。是指以国内生产的产品替代进口。(3)出口导向型。也称出口主导。其中对原来实行初级产品出口导向模式的国家,则称为出口替代,即用加工的初级产品、半制成品和制成品来替代初级产品的出口,并以此推动本国的工业化。第三节国际金融1.外汇和外币的区别2.汇率含义汇率是指一国货币用另一国货币表示的价格,或以一个国家的货币折算成另一国货币的比率。3.固定汇率制,是指两国货币具有法定兑换比率且基本保持固定,现实汇率只能围绕该比率在很小的范围内上下波动的汇率制度。浮动汇率制,是指现实汇率不受平价的限制,随外汇市场供求状况变动而波动的一种汇率制度。现行的人民币汇率制度是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1.外汇储备:平衡国际收支、稳定汇率、偿还对外债务。外汇储备过多的负面因素。【练习】1.下列对汇率的说法正确的是()A.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上升,不利于中国对美国出口商品166 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B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上升,有利于中国队美国出口商品C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下降,不利于中国对美国出口商品D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的变化,对于中国进出口没有印象2..截止今年6月末,我国外汇储备余额高达24543亿美元。高额外汇储备存在极大机会成本和潜在风险。比如,美国金融危机对中国外汇安全构成威胁,这种威胁可能来自于中美之间贸易额下降美国超额发行货币美国队中国投资减少④美国国债价格下跌A.B.C.④D.④第四节经济全球化【练习】1、经济全球化的实质是()。A.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占优势、为主导的经济运动B.发展中国家占优势、为主导的经济运动C.对外开放国家占优势、为主导的经济运动D.各国平等互利的经济运动2.经济全球化的根本动力是()。A.生产和交换的全球化B.分配和消费的全球化C.科学技术革命D.生产力的发展第三部分公共行政管理第一章公共行政概述第一节公共行政内涵1.公共行政概念公共行政是指国家行政机构为了公共的利益和目的,以公共权力和法律为基础,对社会公共事物和政府自身内部事物所进行的管理和服务活动。2.公共行政的五大要素:第一,基础是公共行政权力。第二,主体是公共行政组织。所谓公共行政主体,是指执掌公共行政权力、承担公共管理职能的组织。这类组织以实现社会公共利益为目标,以提供社会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为基本职能。其特殊性就于它的公共性。根据产生的依据,主要分为(1)职权性公共行政主体。一般为政府部门,有着结构严密、分级有序、分工协调的组织体系,管理着十分广泛的社会事务;(2)授权性的公共行政主体。授权性行政组织是根据法律法规的授权而具有公共行政主体资格的行政主体。第三,目的是满足公共需要,促进公共利益;第四,核心活动是处理公共事物、履行公共责任;第五,功能是提供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务。第二节行政组织1.行政组织的涵义行政组织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行政组织是指各种从事行政性事务、执行行政职能的组织,既包括政府行政机关,也包括立法机关、司法机关内管理行政事务履行行政职能的机构,同时还包括政府部门以外的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中管理行政事务的机构。狭义的行政组织是指依一定法律程序建立的、行使国家行政权力、管理社会公共事务的政府组织机构实体。在我国专指中央人民政府(国务院)、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及其办事机构。166 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行政组织的构成要素主要包括组织目标、组织人员、物质基础、行政职能、机构设置、制度规范、组织文化以及技术信息等。组织目标。行政目标要素是行政组织的灵魂,是行政组织人员努力所要达到的一种期望状态。组织人员。公共行政人员是由各种不同专业、水平、年龄的人按照行政组织目标和职能组合而成的。组织人员是行政组织的核心和公共行政的主体。物质要素。物质要素主要包括行政经费、物资供应、空间场所、办公设备等。这是行政组织为实现目标而开展组织活动的物质手段。行政职能。职能是组织应有的作用和功能,职能范围是组织目标的具体化,它决定着行政组织规模、内部职位设置等方面的内容。机构设置。机构设置、职位配置、权责划分等关系到整个行政组织的有效性程度,尤其是决定行政效率高低的关键因素。制度规范。制度规范主要是包括活动规章、办事程序或权力运行规则等,这是行政组织履行行政职能的制度化的保障。组织文化。行政组织文化包括行政人员对组织的认同态度、共同信念、共同行为尺度和评价标准等。这是行政组织所必备的文化精神,是长期养成的组织行为,是一种习惯性规范,是实现行政目标的精神动力。技术信息。公共行政人员需要用一定技术对信息进行加工运用。2.行政组织的特征行政组织的法权地位和与之相一致的公共行政管理的广泛性及其对国民承担的责任,决定了国家行政组织的特征:1、政治性。政治性是一切国家组织的共同属性。对国家行政组织而言,政治性主要表现在方面:阶级性;决策性。2、社会性。社会性由国家的社会职能所决定,分两个相互联系的层次:服务性;管理性。3、权威性。因为体现全民意志,并以宪法、法律和国家武装力量为后盾,权威性有两个最突出的特点:约束性,行政组织的行政行为对于社会主体来说是适用者必须遵从;强制性,社会个体行为与相关法律法规相违背的时候,进行行政制裁。4、法制性5、系统性,即结构性。6、发展性,即随内外环境的变化而变化。3.行政组织设置的原则1、精干效能的原则。精干效能则是指国家行政组织的(人)才、(资)财、(物)材力与其工作效绩之间的合理比例。精干与效能组成一个完整的概念,精干促进效能,效能需要精干。精干效能不仅有助于提高行政效率,而且有助减少行政开支。2、依法设置原则。各级行政机构设置的数量、性质、地位、职权、编制、隶属关系、行政程序、行为规范等,都必须由有关法律予以规定,以保证行政机构的权威性。3、按需设置原则。行政机构的设置要因事而设,这是行政组织设置的根本前提。这条原则是行政组织设置走向规范化、法制化的基础,是我国在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过程中,转变政府职能进行政府机构改革的原则。4、职、责、权统一原则。职、责、权统一原则,主要是指行政组织中各级行政人员应当既承担完成本职任务的责任,又享有开展工作所需要的权力,职、责、权要统一。5、适应发展的原则。行政组织作为国家机器的主要部分必须具有一定的稳定性,不能经常地变动,否则社会的稳定和秩序将无法实现。还必须具有适应性、机动性,能在保持相对稳定的基础上,随着国家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科学技术、环境的发展而不断演进和发展。166 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6、为民便民的原则。4.行政组织的类型按照行政组织的职权范围和作用不同可划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领导机关领导机关亦称首脑机关,指国务院和各级地方人民政府。它是各级政府领导的决策核心。领导机关是行政组织的中枢,是各级政府决策和执行的指挥机关,在整个行政组织中起统率作用。2、职能机关职能机关指各级政府中负责组织和管理某一专业方面行政事务的执行机关。职能机关是领导机关的组成部门,执行领导机关制定的方针、政策和指示。它的职权活动具有局部性、专业性特征。3、辅助机关辅助机关是指为了使行政首长或专业职能机关顺利地进行管理活动,在机关内部承担辅助性工作任务的机构。它参与政务、协助决策、沟通关系、协调活动、收集信息和处理纠纷,它的状态直接关系到首脑机关功能的发挥。辅助机关可分为政务性或事务性、综合性或专业性的辅助机关。4、参谋咨询机关参谋咨询机关亦称智囊机构,是一种现代政府的组织形态,通常指汇集专家学者和富有经验的政府官员来专门为政府出谋划策、提供论证政策方案的行政机构。参谋咨询机关具有业务独立的地位,其基本职能是研究咨询、参与决策、协调政策、培训人才。5、派出机关派出机关指一级政府根据政务管理的需要,按管辖地区授权委派的代表机关。派出机关是不构成一级政府的行政机关,其权力是委派机关权力的延伸。主要任务是贯彻执行上级政府机关的决议和指示,完成上级机关交办的行政任务,检查、督促下级机关贯彻上级机关指示和决议的情况。在我国行政组织中所设置的地区行署就是典型的派出机构。6、临时机关临时机关是领导机关为解决某一特定问题,或为调查某一事件,而从各个政府部门抽调人员组成的临时性组织。它的主要任务是接受委托,处理某一特殊事件或突发性事件。任务一完成,临时机构应随之撤销。5.行政组织体制行政组织体制是指行政组织内部各层级、各部门之间权力关系制度化的表现形式。行政组织体制根据不同的划分标准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种类:(一)首长制和委员会制首长制。亦称部长制或独任制,指行政机关权力交由行政首长一人负责,并同时承担全部领导责任的组织体制。【优点】权力集中,指挥高度统一、命令上下贯通,对信息的反应速度和决策的速度都比较快,因而行政效率较高,行政责任也比较明确,因而为多数国家政府所采用。【缺点】可能由于行政首长个人的局限性而贻误决策,或者滥用权力、独断专行、营造私利,而置国民利益于不顾。委员会制。亦称集体制或会议制,指行政权力交由若干人组成的集体共同负责,并集体承担领导责任的组织体制。【优点】委员会制体现民主精神,有利于反映各方面的意见和集思广益,也有助于防止和克服舞弊现象。166 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缺点】可能出现职责不清、争功诿过、决策迟缓、行动不力等现象,并可能由于法不责众而妨碍行政责任的落实和行政纪律的执行。(二)集权制和分权制集权制。亦称独立制,指行政权力集中于上级,下级处于被动服从和严格受控地位,其行政行为基本上取决于上级指令的一种组织体制。集权制:【优点】指挥坚强有力,计划统筹兼顾,同时有利于严明行政纪律,也有助于大型公共建设项目和综合性社会事务的管理。【缺点】权力过分集中不仅会使下级意志消沉,而且一旦权力的行使出现重大失误,就可能严重损害行政组织的社会目的,并抑制组织的持续效绩。分权制。亦称多元制,指将行政权力较多授予下级的一种组织体制。其特征表现为,行政下级在其管辖权范围内名义和实际上都享有主动采取行政措施的自主权,上级除负监督责任外不横加干涉,而由下级根据具体情况自行其是。分权制:【优点】具有灵活性和适应性的特点,因而容易收到因地制宜的功效,同时也有利于培养民主精神、主体意识和工作热情。【缺点】但分权过甚,也可能破坏政令的统一,出现各自为政、政出多门的现象,从而损害国家行政组织的整体目标和功能。一般说来,统中有分、分中有合、统分结合、相得益彰是比较理想的行政组织体制,如何选择一种体制,取决于是否更有利于实现组织的总体战略目标,是否更有利于造福于人民,是否更有利于使组织充满活力,是否更有利于实现组织的进步和发展。(三)层级制和职能制这是根据行政组织内部各机构的职权性质和范围而划分的。层级制,又称直线制或分级制,是行政组织在纵向上分成若干个层级,上下对口,下级对上级负责,但下级管辖范围相对缩小的制度形式。【优点】事权集中,上下统属,指挥统一,行动统一,行政决策易于贯彻执行,秩序严明。【缺点】结构呆板,缺乏弹性,缺少专业分工。无法适应复杂的环境变化。行政首长管辖过多,在组织规模扩大和组织活动内容复杂化时难以胜任。职能制,又称分职制或幕僚职,是行政组织从横向上划分为若干平行的部门,各部门间业务性质不同,但管辖范围相同的权力结构形式。【优点】分工合作明确,权责一致,行政首长从繁重的事务中摆脱出来,管理较重要的工作,从而提高行政效率,适应公共行政复杂化的需要。【缺点】缺乏合作精神,协调困难,容易产生本位主义,导致冲突。分工过细,导致多头领导,削弱了必要的集中统一,不利于统一指挥,也使下属无所适从,从而影响行政效率的提高。一般来讲,行政组织体制中并不存在单纯的层级制和职能制。(四)矩阵组织体制矩阵组织体制,又称项目组织体制或专案组织体制,是一种新的组织体制。它是为解决某项特殊任务或执行特定业务而从不同组织机构选派人员组建的临时性工作组织体制。矩阵组织体制是由纵横两套管理系统组成的长方形组织结构,一套是纵向的职能系统,按照直线——指挥——职能的标准而设立。一套是为完成某项特定任务而组成的横向管理系统,按照规划——目标——项目的标准而设立。横向系统之中专门项目小组或委员会的成员都来自各职能部门,以完成某项特定任务。任务完成后,该成员仍回到原来部门。实际上,小组成员处在双重领导下,一方面受成员本身所在机构行政首长的领导,另一方面受专门项目小组管理者的领导。(五)完整制与分离制根据行政组织中同一层级各行政部门所隶属的领导不同,行政组织体制可分为完整制与分离制。完整制。166 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完整制是指同一层级各个行政机关均受同一行政机构领导的一种行政组织体制。其基本特点是指挥、控制权集中于本层级的行政组织,各级政府的首脑机关对该层级的所有工作部门实行一元化领导。凡是采取分权制的国家大多采用完整制,其地方政府的行政部门一般归属同级政府首脑机关领导。完整制【优点】是:权责集中,指挥统一,可令行禁止,防止迟缓推诿;各部门互相合作,减少摩擦和冲突,避免工作重复。【缺点】权力过分集中于某级政府,易形成一级行政领导的个人专权;易形成地方保护主义,不利上级对整体的宏观调控。分离制。分离制是指同一层级各个行政部门分属两个以上的行政机构领导的行政组织体制。其基本特征是行政组织中各个层级,主要指地方政府的行政部门,既受同级政府首脑机关领导,又受上级政府同类部门的领导。分离制是实行二元化领导的组织体制。【优点】领导权力分散并互相牵制,可防止一级行政首长独裁专断;二元化领导既有利于上级方针政策的贯彻落实,也有利于下级政府因地制宜实施上级的决策。【缺点】权力分散,政出多门,指令冲突,导致下级无所适从或使任何一个领导机关均指挥不灵。【练习一】1.职能受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状况制约,职位是以?A事为中心确定的B人为中心确定的C权为中心确定的D物位中心确定的2.政府成立行政服务中心,把过去“群众围着政府转”转变为“政府围着群众转”坚决克服了“门难进,脸难看,人难找,事难办”的不良现象。这种做法主要体现的政府工作的原则是A.民主集中制B.依法治国C.对人民负责D.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练习二】例:职位受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状况制约,其主要特点是()。A职位是以“事”为中心确定的B.职位是以“人”为中心确定的C.职位的数量有限D.职位具有相对稳定性E.职位上的行政领导人员担任职务与责任的时间长短、职务与责任是否主要,对职位本身产生影响第三节行政职能1.行政职能的内涵行政职能是指政府为实现国家利益和满足社会发展需要而负有的职责和所应发挥的功能。政府职能是国家职能的重要组成部分。2.行政的基本职能从政府职责的领域看,有政治职能、经济职能、文化职能、社会职能等;从政府职责所起作用的属性看,有保卫功能、扶持功能、管理功能、服务功能等;从职能结构的角度看,有政治统治、社会管理、社会服务和社会平衡四大职能。在这里,我们主要从第一个角度加以考察,这样能够更好地理解政府扮演的社会角色。1、政治职能(1)军事保卫职能。(2)社会治安职能。(3)民主职能。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完善人民参政议政和民主监督机制,提高行政机关活动的公开性、透明度和民主性。166 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4)国际交往职能。2、经济职能(1)政策指导职能。我国转型期的政府经济职能具体有指导性、间接性和政策性特征。指导性是指政府通过制订中长期规划来规定经济发展方向、制定经济和社会发展战略、发布经济总量指标、提供主要信息、预测经济发展态势来指导和影响经济发展。间接性表现为政府的经济规划是通过市场机制,运用财政、税收、金融、投资等经济杠杆和经济政策及法律规范来实施的。政策性表现为政府通过制定、出台方针、政策、目标性的规划来协调、调控、影响经济的发展。(2)宏观调控职能。我国目前加强宠观控制的具体方式应为间接调控与直接调控并用,结构调控与总量调控并重,建立计划、财政、金融三大调控系统之间的彼此制约机制,经济、法律、行政手段并用等。(3)培育、完善市场机制职能。运用立法和行政手段来克服垄断和其他妨碍竞争的行为,保证市场竞争的公正性,排除对平等竞争的一切干扰。(4)公共服务职能。政府的服务职能主要有:政府应投资建设和管理企业无法解决的一些投资大、周期长、利润少、风险大的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把教育放在首要位置,增大教育经费的投入。(5)检查监督职能。政府对经济活动的监督可分为宏观经济监督和微观经济监督。宏观经济监督是对国民经济计划执行情况、财政信贷收支情况、产业结构调整情况、社会收入分配、重大项目投资等宏观经济活动所进行的监督和检查。微观监督是对企业、事业单位的财政收入、经济效益和遵守财经法规的情况进行监督。3、文化职能(1)发展科学技术的职能。政府要制订科学技术发展战略重点、方针、政策;组织力量进行研究、试制、鉴定、推广、应用;开展科技情报交流;引进和普及科学知识。(2)发展教育的职能。促进教育同经济、科技的密切结合,为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服务。(3)发展文化事业的职能。完善文化事业的有关政策制度;管理文学、艺术、新闻、出版、报刊、戏剧、电影、电视、广播、文物、图书馆、博物馆等各项文化事业。(4)发展体育的职能。修建各种体育设施,建立各类体育学校、普及群众体育活动。4、社会职能(1)社会福利职能。政府制定福利政策,开展社会福利生产,创办包括社会福利院、儿童福利院在内的各种社会福利事业,管理和维护各种福利社施。(2)社会救济职能。政府对发生洪水、地震、火灾、冰雹、飓风、干旱等自然灾害严重的地区的人民提供救济,对社会上的孤寡老幼、军烈属、残疾人、生活困难户等提供救济。(3)社会保险职能。政府筹建社会保险基金,发展保险事业,建立社会保障体系,从物质上保障人民生有所乐、老有所养、病有所医、死有所葬,免除后顾之忧。(4)环境保护职能。提出防治污染的对策和战略规划,确保生态平衡,为子孙后代留下一个优美的环境。(5)社会服务职能。开展人民调解工作;健全居民委员会和村民委员会的组织并指导其开展工作;开展普法宣传教育等等,为社会提供尽可能多的方便。(6)卫生职能。办好各级各类医院,加强药品质量管理,提高医疗人员的职业道德。【真题精选】12.鼓励市民采取绿色交通方式出行,首先要提供充足和优质的公共交通。这表明国家履行()。A.政治职能B.经济职能C.管理职能D.社会公共服务职能3.现代公共行政的原则1、法制原则。依法行政是现代公共行政最基本的特征之一,也是现代公共行政的要求;2、服务原则。现代政府是由人民公众产生的,政府的本质是为人民服务;166 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3、效率原则。政府活动在任何场合下都要坚持效率的原则;4、责任原则。政府在进行行政管理时既要对社会大众负责,又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练习一】1.行政管理的政治职能包括专政职能和()A管理职能B服务职能C社会职能D民主职能2.我国政务公开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为()A效率优先、兼顾公平B实事求是、让事实说话C保障民主权利,维护群众利益D以人为本3.行政责任的核心内容是,行政人员的主要责任是维护公众的()A经济利益B政治利益C多数人利益D共同利益【练习二】1.社会保障是社会安定的重要保证。加快完善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重点是()。A.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B.基本养老、基本医疗、最低生活保障制度C.慈善事业、商业保险D.优抚安置2.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核心是()A.社会救助B.社会福利C.社会保险D.社会公平3.关于人大代表选举,党的十七大报告建议逐步实行()A.阶层按相同人口比例选举人大代表B.行政区划按相同人口比例选举人大代表C.职业按相同人口比例选举人大代表D.城乡按相同人口比例选举人大代表4.在国家行政职能中,最为核心的基本的职能是()A.政治职能B.领导职能C.经济职能D.教育职能5.“脱贫四五年,一病回从前;得了阑尾炎,白种一年田。”这是一位政协委员在“两会”期间提供的一段描述“看病难、看病贵”的顺口溜。对此,国家正在加强对医药生产和流通领域的监管,积极建设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卫生保健制度。国家的这一举措表明()。①国家在履行管理经济的职能②国家在履行社会公共服务的职能③医药卫生费用属于国家公共财政支出④体现了政协在国家管理中的决策权A.②③B.①③C.①④D.①②6.今年年初,温家宝总理邀请包括建筑工人、乡村医生、出机车司机、农民下岗再就业人员等基层代表,出席国务院征求意见的座谈会。这体现了()。A.公民直接行使国家权力B.公民有向国家权力机关反映意见的权力C.政府坚持依法行政的原则D.政府体察民情、尊重民意【预测试题】1.(多选题)《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描绘了未来五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纲要更加注重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和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宏观调控,凸显行政体制改革和转变政府职能的有关内容。这是因为()166 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A政府是行使国家职能的行政机关B能否实现“十一五”目标与政府职能有密切关系C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弱化政府职能是基本趋势D转变政府职能是更好地履行国家职能的需要2、综合分析题(至少有两项符合题意))建设服务型政府,是我们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局出发提出的一项重要任务,对于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大意义。2007年4月24日,广大社会各界关注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公布,并于2008年5月1日起实施。条例首次从法律的角度对政府信息公开做了明确规定,使广大群众对行政机关的职责权限、办事程序、办事结果、监督方式等信息一目了然,保障了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许多老百姓说,这是“用法律打造透明政府”,是加快推进服务型政府建设的一个重大举措。(1).关于建设服务型政府的必要性,下列论述正确的事()A建设服务型政府根本上是由人民政府的性质决定的B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C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迫切需要D是加强政府自身改革和建设的要求(2)服务型政府应该具有的特征()A服务型政府是以人为本的政府B服务型政府是透明政府C服务型政府是法治政府D服务型政府责任政府(3)下列属于服务型政府表现的是()A政务超市B中央人民政府网站正式开通C行政审批大厅D市长信箱(4)推进服务性政府建设的措施包括()A着力完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B坚持依法行政C加强对基层干部的监督力度D进一步完善公共财政体制和制度(5)建设服务型政府给我国带来的好处包括()A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增强综合国力B党和政府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更加职能化、制度化C有利于建设和谐社会D政府与老百姓会越来越近,干群关系会越来越好第二章公共行政的运行机制第一节行政领导1.行政领导的涵义行政领导是指国家机关及其管理者,依法行使国家权力,为完成行政目标、组织和管理国家行政事务所进行的决策、指挥、协调、控制、监督等行政活动及其过程。行政领导是一种行政行为。行政领导者是整个行政行为过程中的指挥者、组织者、引导者和协调者。2.行政领导者的职位、职权和职责166 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行政领导的三位一体主要是指职位、职权、职责之间结成的有机整体。1、行政领导的职位职位是指具有一定职务、职权、职责的工作岗位。行政领导职位有三个要素:一是职务,二是职责,三是职权。行政领导的职位是行使职权、履行职责的前提,是职权、职责的载体。行政领导的职位是以“事”而不是以“人”为中心设置;根据工作需要而设置;有明确的职责、工作范围、工作量、工作内容等要求;不能任意设置,应视社会发展需要程度依法增减;有明确的宗旨。2、行政领导的职权行政职权与行政职位是相联系的,是为履行其职责而依法赋予的权力。职权是国家根据职务和职责的规定,依照法律赋予职位的权力,以保证实现行政目标和行政计划,真正履行起应负的义务。行政领导是国家行政管理系统中的关键环节,在行政管理的各个方面和全过程中,都处于主导地位,起着重要作用。行政领导的职权主要有:指挥权,即依法所具有的领导和指挥的权力;任命权,即依据有关规定任命或者晋升行政工作人员的权力;奖励权,即按有关规定对行政工作人员实施奖励的权力;报告权,即向上级主管及有关部门全权负责报告工作的权力;编制预算权,即组织的财政经费制定收支计划和支配使用的权力。3、行政领导者的职权与职位的关系一方面,职权是与职位联系在一起的,职权是由职位衍生出来的,职位的性质决定职权的性质;另一方面,行政职权是有限度的权力,它由国家权力机关因社会公共管理分工的不同而进行功能性划分。下列关于行政领导者的职务权力与个人权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有________。A.职务权力同职务具有不可分性,有职就有权,无职就无权B.个人权力是保证组织正常运行的基本要素C.个人权力与职位无关,只取决于个人素质D.领导者的权威是职务权力与个人权力的结合E.领导者的领导活动关键取决于个人权力3.行政领导者的素质与技能1、行政领导者的素质行政领导者的素质是多方面的,主要应具备以下几方面的素质:政治素质、品德素质、知识素质、能力素质、心里素质、身体素质2、行政领导者的技能例题一般来说,领导者所处的层次越低,对领导者________的要求就越高。A.决策技能B.技术技能C.人事技能D.观念技能成功的领导者依赖于合适的行为、技能和行动,领导者的三种主要技能是技术技能、人际技能和概念技能。(1)技术技能技术技能是一个人对某种类型的过程或技术所掌握的知识和能力。(2)人际技能人际技能是有效地与他人共事和建立团队合作的能力。组织中任何层次的领导者都不能逃避人际技能的要求,这是领导行为的重要部分之一。(3)观念技能观念技能是按照模型、框架和广泛关系进行思考的能力。第二节行政沟通1.行政沟通的涵义166 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行政沟通是指行政系统内部各部门之间、层级之间、人员之间借助一定媒介和通道传递思想观点和情感信息,交流情报信息,以期达到相互了解、协同合作的一种管理活动。行政沟通既是行政管理的重要环节,又是一种重要的工作技巧。2.行政沟通的类型一般而言,行政沟通的类型可分为正式沟通与非正式沟通两种。1、正式沟通正式沟通是指通过正式的行政组织程序,沿着正式的组织线路所进行的信息传递和交流。正式沟通是行政沟通的一条主要渠道。根据信息流向的不同可分为下行、上行、平行三种:(1)下行沟通。下行沟通是指行政组织按行政隶属关系自上而下进行的信息传递。比如:对下级明确行政目标;下达有关工作方面的指示;提供关于组织程序和行动情况等。下行沟通要做到的是“上情下达”,这是调动下级积极性的重要手段。(2)上行沟通。是指按照行政隶属关系,由下级向上级反映意见和情况的过程。上行沟通的目的是实现“下情上达”。如下级向上级呈送材料反映情况等。它既是下级对上级指示作出反馈,使上级了解决策执行的程度,又是下级向上级提供新决策的信息资料。这种沟通既可使上级了解下情,又能调动下级参与的积极性。缺点是下级可能报喜不报忧。(3)平行沟通。又叫横向的沟通,是指同一层级的组织或同事之间的相互沟通。它可以增进各部门、各单位之间的了解和合作。经常采用的是协商方式,以此促进互相了解,消除扯皮现象,达到和谐同步地共同完成行政组织的大目标。正式沟通的特点是沟通效果好、约束力强、信息可靠。缺点是沟通速度较慢和缺乏灵活性。正式沟通的主要内容包括:行政机构正式发布的命令、指示、通告、法令、规章、规则、章程等,以及下级向上级通过正式途径传递的请示、建议、申请、报告等。2、非正式沟通非正式沟通是指通过正式规章制度和正式组织程序以外的,以行政人员交往关系为基础进行的信息交流。它是一种社会现象,它的效力有时会超过正式沟通。它的特点是传递速度非常快,但是容易导致信息内容失真。非正式沟通表现为:行政工作人员之间的私人往来、日常社交、个人友谊;非正式的聚会和闲谈;社会上或机构内的各种谣言、传闻等。非正式沟通可以传递正式沟通无法传递的信息,使行政领导了解在正式场合无法获得的重要情况;行政工作人员可以通过非正式沟通私下表达自己的真实看法,非正式沟通还可以减轻正式沟通渠道的负荷量,促使正式沟通提高效率。但是,由于非正式沟通不固定,传递者往往按自己的主观愿望对信息进行裁剪,从而使信息的可靠程度降低。同时,非正式沟通容易传播小道新闻,使谣言四起。正式沟通与非正式沟通是行政沟通中的两种并存的不同渠道,在行政沟通中两者是相互补充的。在行政沟通中,二者都不可偏废,应扬长避短,把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共同发挥它们的积极作用。3.行政沟通的模式行政沟通的模式一般而言包括以下几种:1、轮型。轮型网络类型表现为两个层次的沟通,其特征是存在一个沟通中心,而其他各点则只能与沟通中心发生联系,彼此无相互沟通的渠道。在这种沟通网络中其优点是权力高度集中,领导者是全权的,其部属均置于沟通中心的直接领导下,其沟通速度快,中心信息多,容易控制,容易取得行政高效。其不利之处在于信息垄断会造成行政专断,不利于鼓励行政人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2、链型。链型网络类型表现为三个层次的单线沟通,其特征是上下信息的传递是采取上层与底层无直接联系,通过中间层进行沟通的方式。这种沟通网络的优点是信息进行了分流,由中间层管理者处理一部分信息,从而减轻上层的压力,可改变行政专断现象。其不足是信息传递要经过筛选层,容易使信息失真,也可能使上级不能了解下级的真实情况,下级不能了解上级的真实意图。166 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3、环型。环型网络类型表现为三个层次的沟通。其特征是各个信息沟通点的地位是平等的,成员只能与临近的两个点发生关系,其他各点则相互隔离,无法沟通。这种沟通网络的优点是因各成员在沟通中占有同等地位,故参与感较强,有助于调动成员的积极性,并且这种沟通网络中的沟通幅度易于掌握,也易于操纵和控制。其不足表现为信息沟通十分有限,没有中心,不利于形成行政权威。4、全通道型。在全通道型这种沟通网络中,各沟通点可以和其他所有的点发生关系,各类信息可以相互沟通,没有信息中心。其优点是信息沟通广度与深度比其他沟通网络大,可以让行政人员和一般群众了解决策全过程,增加透明度,吸引行政人员广泛参与,促进民主行政。其缺点是沟通渠道杂乱,信息易流失,各种信息均进入渠道,相互干扰,影响效果,不利于信息管理,易泄露机密。值得强调的是,这种沟通网络只是一种暂时性的结构模式,通常不稳定,在实际行政活动中会发生分化,向分裂和集中的方向发展。掌握了各种沟通网络的优缺点,在实际的沟通过程中就要根据不同的需要来选择不同的沟通网络:如果行政组织强调沟通速度快与容易控制,采用轮型沟通网络比较有效;如果强调组织成员的士气,重视调动组织成员的积极性,则采用环型沟通网络较为理想;如果强调行政组织需要分级授权管理,则采用链型沟通网络;如果强调行政管理的民主气氛,就要采用全通道型沟通网络。4.行政沟通的障碍在行政管理实践中,存在错综复杂的因素,常常出现沟通障碍,影响行政沟通的实现。沟通的障碍来自沟通主体、沟通对象和沟通渠道。1、沟通主体a信息可能表述不清,沟通对象不能正确理解。b惰性,不传递必要的信息。c时间紧迫,事务繁多没有充裕的时间进行沟通d对管理对象不了解甚至根本不信任2、沟通对象a忽视信息,原因可能是注意力不集中或误以为已经知道沟通的内容b理解有误,原因可能是沟通对象的观念、习俗、心理、经验、专业、语言等不同个人特点,导致有选择地接受信息,从而造成误解。c拒绝接受信息原因可能是极端情绪,沟通对象无法进行客观而理性的思维活动,而代之以情绪化的判断,根本接受不了信息;也可能是对沟通主体缺乏信任。3、沟通渠道a选择的沟通媒介不合适b几种媒介相互冲突c组织结构层次过多,信息传递过程中歪曲、走样【练习一】1、某机关存在许多不同的非正式群体,并因为需求不同而发生冲突,以致影响日常工作。作为该机关领导,应()A协调各个非正式群体的分歧,B引导非正式群体的活动,C禁止非正式群体的活动,D满足各个非正式群体的不同需求。第三节行政协调行政协调的涵义行政协调是指协调行政系统与外部环境、行政系统内部的各种关系,使之分工合作、相互配合、协同一致,有效地实现行政目标的一种管理职能。行政协调可消除各部门在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上的浪费,增强效率,从而形成分工负责、各司其职、相互配合、协同行动的运行机制。第四节行政监督1.行政监督的涵义166 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行政监督是行政活动的重要职能之一,是国家行政管理运作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主要通过对决策、执行的整个过程和执行结果进行督促、检查,防止和克服偏差。行政监督是指各类监督主体依法对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行政行为所实施的监督活动,以达到改善行政管理,规范行政行为,从而达到提高行政效率的目的。2.行政监督体系行政监督体系是指由不同类型、不同方式、不同内容及不同效力的行政监督所构成的相对独立的有机统一的监督体系。从行政监督主体与监督对象的关系来看,行政监督系统主要包括行政内部监督系统和行政外部监督系统两个子系统。1、行政内部监督系统行政内部监督系统是指行政机关在国家行政系统内部实施的各种监督所组成的行政监督系统。行政内部监督系统主要以提高行政效率为中心任务,它们主要包括自我行政监督和专门行政监督两种形式。(1)自我行政监督自我行政监督主要包括一般监督、职能监督和主管监督三种情况。一般监督是指国家行政系统内部各行政机关之间按直接隶属关系而产生的自上而下、自下而上的监督和互不隶属的行政机关之间的监督。一是上级行政机关对下级行政机关的监督,这是自上而下的监督。二是下级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对上级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监督,这是自下而上的监督。三是平行的行政机关之间的监督,这是一种横向监督。职能监督是指政府各职能部门就其所主管的工作在自己职权范围内对其他部门所实施的监督。例如,财政部就其所主管的国家财政收支情况对各部委、各地区实施的监督等。主管监督是指上级政府的工作部门对下级政府相应的工作部门所实施的监督。这种监督主要包括国务院各部委和直属机构对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相应的工作部门所进行的监督和上级地方人民政府工作部门对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相应的工作部门所进行的监督。(2)专门行政监督专门行政监督是指国家行政系统内部设立的专门监督机关对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实行的专业性监督。专门行政监督包括各级行政监察机和审计监督。(a)行政监察。行政监察是指我国政府中各级行政监察机关对各级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行政管理活动中是否坚持依法行政和廉洁奉公所实行的监督。行政监察机关在行政监察中主要行使下列职权:第一,检查权。所谓检查权是指监察机关依法享有的对监察对象贯彻执行国家政策和法律、法规的情况以及违反政纪的行为进行监督检查的权力。第二,调查权。所谓调查权是指监察机关对监察对象违反国家政策、法律法规以及政纪的行为享有立案调查的权力。第三,建议权。所谓建议权是指监察机关在检查、调查的基础上,依法对如何处理监察对象违反国家政策、法律法规和政纪的行为和对如何提高行政效能作出的具有一定行政法律效力的建议。第四,行政处分权。所谓行政处分权是指监察机关在立案调查的基础上,对违反政纪的监督对象按照管辖权限给予警告、记过、记大过、降级、降职、开除等六种行政处分的权力。(b)审计监督。审计机关进行审计监督职权:第一,检查权。第二,调查权。第三,建议权。第四,通报权。审计机关有权向政府有关部门通报或向社会公布审计结果。第五,处理权。对于违反财经法纪的被审计单位,审计机关依照法律、法规的规定,有权作出通报批评、警告、暂停拨付有关款项、限期缴纳应当上缴的收入、限期退还违法所得、限期退还被侵占的国有资产以及处罚等处理决定。2、行政外部监督系统166 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行政外部监督系统是指除行政机关以外的监督主体所构成的对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行政行为的遵纪守法情况进行督查、督导的监督体系。行政外部监督系统是由立法监督、司法监督、政党监督、社会监督所构成的统一完整的监督系统。(1)立法监督立法监督也称为国家权力机关的监督,即国家立法机关对行政机关实施的监督。在我国,立法监督主要是指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对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行政管理活动中是否坚持依法办事所实施的监督。(2)司法监督司法监督也称为国家司法机关的监督。司法监督是指司法机关通过司法手段和司法程序对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行政行为的监督与限制。这种监督最大的特点是解决行政机关具体行政行为的违法问题,能直接产生法律后果。人民检察院对国家行政管理活动的监督主要表现为法纪监督,即人民检察院通过行使国家的检察权对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行政管理活动中遵纪守法情况进行监督。人民法院是国家审判机关,它通过行使审判权、审理与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有关的行政诉讼案、处罚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违法行为,保护国家财产和公民的合法权益,以实施对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监督,保障行政管理的顺利进行。(3)政党监督我国实行的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的基本政治制度,党的监督应包括各个政党的监督,这里主要指中国共产党的监督。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主要是通过制定路线、方针、政策以及对担任国家行政职务的所有党员的行为实施监督和制约。其监督方式主要有以下两种:第一,日常监督。党对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日常工作的经常监督,主要是通过各级党委和党组织进行的。第二,专门监督。党的纪律检查委员会是党组织中对党组织及其党员行使党纪监督权的专门机构。(4)社会监督社会监督是人民群众和各种社会团体、群众组织对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行政管理活动过程中是否坚持依法行政所进行的监督。社会监督主体对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行政管理活动所进行的监督,不直接产生相应的法律后果,不具有国家强制力,只有当人民群众的意见被有关国家机关采纳以后,并以行政机关的名义对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实施监督时,才能产生相应的法律后果。在我国,社会监督是来自群众的监督,它的基本方式是对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提出建议、批评、检举、申诉和控告。具体来说,它可以通过下列渠道进行:第一,人民群众的监督。第二,社会团体和群众性自治组织的监督。第三,社会舆论监督。第四,信访制度的监督。【练习一】1.从行政监督的实施时间看,可以将行政监督划分为?A纵向监督、横向监督和双向监督B合法性监督和合理性监督C事前监事中监督和事后监督D内部监督和外部监督2.2007年9月,我国正式成立国家预防腐败局,负责全国预防腐败工作的组织协调、综合规划、政策制定和检查指导等重要工作。这一举措旨在加强行政监督体系中的A.国家司法机关监督B.行政系统外部监督C.行政系统内部监督D.国家权力机关监督3.互联网的发展、网民数量的增加、民主政治的进步,使得互联网已成为党委政府了解民情、听取民声、体察民意、汇聚民智的一个重要平台,网络文正也越来越成为一种要求、一种时尚。这表明,网络发展扩大了公民的政治权利拓展了公民政治参与的渠道有利于党和政府了解国情民意④改变了我国的政治关系ABC.D.④166 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练习二】1、汉代思想家王充在《论衡》中说过:“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这句话表明()。A.政府依法行政的重要性B.建立权威政府的重要性C.政府对人民负责的重要性D.政府接受人民监督的重要性2、我国政府推行的政务公开,就是要把自己掌握的信息以及履行职责的情况向社会公开,增强政府工作的透明度,把自己置于“阳光”之下。实行政务公开是为了()。A.使政府更好地发挥领导核心的作用B.使政府更好地发挥权力机关的作用C.使政府更自觉地接受人民监督D.使政府更有效地塑造权威形象3、下列体现着国家权力机关和全体人民对政府活动制约和监督的是()。①国家预算和决算须经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审批②国务院总理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作政府工作报告③党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查处腐败大案④中共中央征求各民主党派对选任国家领导人的意见A.①②B.②③C.③④D.②④4、我国各级人民政府负责政府采购监督管理的部门是A.监察部门B.财政部门C.审计部门D.工商部门【预测试题】综合分析题(至少有两项符合题意)2003年12月28日,某县委、县政府召开全县群众评议政府机关总结大会。县委副书记、县纪委书记在会上说:从2002年开始,我县正式启动群众评议政府机关活动,万人参与。去年共收到评议书6万3千份,评议意见6千多条。今年收到的评议意见比去年少了2千多条。去年评议中,群众提出的意见都已经一一得到整改、落实和查处。今年4千多条意见的落实情况,明年将在适当的时候向全县人民汇报。”县纪委书记的讲话获得了全场热烈的掌声。目前,群众评议政府机关的活动,末位部门一把手淘汰制,已经成为转变该县政府机关作风的一个重要方式,政府工作人员感到前所未有的压力,也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动力。(1)群众评议政府机关活动的意义是()A这是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举措B这是加强和改进政府机关工作作风建设的好办法C生动体现了人民群众是国家的主人D是社会主义直接民主的一种形式(2)群众评议政府机关活动的形式属于()A群众参与B群众监督C群众审查D群众决定(3)群众评议政府机关的活动说明()A政府是人民的政府B政府公务员是人民公仆C群众有权免除政府部门的领导人D群众和政府合为一体(4)下列提法正确的是()A群众监督是司法监督的重要内容B群众监督是社会监督的一种形式C群众监督增加了对政府部门领导人的压力,也是廉政勤政的动力D群众监督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消除政府的官僚主义,改进找政府的工作作风。第三章公共行政的过程 第一节公共政策166 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1.公共政策的功能1、导向功能公共政策作为规范公众行为的社会准则,其对公众行为具有重要的引导作用,政府可以根据特定的目标,可以通过政策引导人们的行为或事物的发展朝着政策制定者所期望的方向发展。从引导的形式上来看,公共政策既有行为上的引导,又有观念上的引导。从作用结果看,公共政策导向结果既可以是正确的引导,也可以是错误的引导,还可能是双向的。2、管制功能为了避免影响社会良性运行的不利因素的出现,公共政策就要发挥对目标群体的约束和管制职能。这种功能往往通过政策的有关条文规定明确的加以表现,对某种行为加以物质或精神方面的惩罚。3、调控功能公共政策的调控功能是指政府运用政策手段对社会生活中出现的利益冲突进行调节和控制。政策的调控功能有直接和间接两种方式,并且常常表现出特有的倾斜性。原因是政策目标在不同时期侧重点不同,政策要围绕政策的侧重点,鲜明的倾向于政策的某一方面。政策的调控作用主要体现在调控社会各种利益关系,特别是物质利益关系。4、分配功能对社会公共利益进行分配是公共政策的本质特征。每一项具体政策都会涉及把利益分配给谁的问题。2.公共政策的类型1、公共政策的横向分类公共政策在横向上的分类主要是从公共政策所涉及的社会生活领域为标准来划分的,政策之间为并列平行的关系。(1)政治政策。政治政策是由国家政权机关或特定政党所制定的涉及政权的相关准则、规范、法律等。政治政策一般包括政党政策、法制政策、军事政策、公共安全政策、民族政策、外交政策等等。(2)经济政策。经济政策是指一个国家在经济领域方面所规定的政策,是调整人们的经济关系、经济活动的规范和准则。经济政策一般包括农业政策、工业政策、金融政策、财政政策、税收政策、物价政策、贸易政策、房地产政策、区域发展政策等。(3)社会政策。社会政策是为解决社会问题,增进社会利益,谋求社会秩序平衡发展的基本原则和规范。社会政策一般包括劳动政策、医疗卫生政策、社会保障政策、公共救助(社会救济)政策、人口政策、宗教政策、环境保护政策等等。(4)文教政策。文教政策是国家为了发展文化教育事业而做出的统筹规划。文化政策一般包括大众传播(新闻、出版、广播、电视)政策、文学艺术政策、体育政策等等;教育政策一般包括国民义务教育政策、高等教育政策、职业教育政策、继续教育政策、社会教育政策等。(5)科技政策。科技政策是为了促进和调节科学技术的发展而制定的基本准则和规范。科技政策一般包括科技管理政策、高新技术开发政策、科技成果转化政策等等。3.公共政策的主体与客体1、公共政策的主体公共政策的主体涉及到公共政策由谁来制定的问题。它是指在特定政策环境中直接或间接地参与公共政策的制定、实施、评估的个人、团体或组织。(一)立法机关(二)行政机关(三)司法机关(四)政党(五)利益集团(六)智囊团(七)大众传媒(八)公民个人。2、公共政策的客体166 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公共政策客体指的是政策所发生作用的对象,包括政策所要处理的社会问题(事)和所要发生作用的社会成员(人)两个方面。政策最基本的特征就是充当人们处理社会问题,进行社会控制以及调整人们之间关系特别是利益关系的工具或手段。主要包括:社会问题、公共问题或政策问题。社会问题是被人们感知、觉察到的状况,一种社会状况是否能够构成社会问题或政策问题、问题的严重程度如何是与人的主观判断密切相关的。政策发生作用的对象——社会成员。不同的政策发生作用的范围不同,它所影响的社会成员的范围也不同。了解政策涉及的社会成员的需要、利益和心态,有助于制定出能被多数人所理解的政策。4.公共政策制定的原则1、一贯与稳定原则。行政决策前后政策的大目标和基本原则应保持一致,形成有机整体。政策要具有相对稳定性,不能朝令夕改。2、信息准确全面原则。3、系统原则。决策既要处理好系统内部各要素、各层次之间的关系,还要处理好它与周围环境的关系,要有整体观念,要统筹安排,全面衡量利弊得失。4、可行性原则。决策实施要具备实施决策的现实条件,决策要综合考虑社会环境、决策成本、社会大众的接受等多重因素。5、动态性原则。公共政策的制定执行与修改是一个很长的动态过程,社会环境是变化的,公共政策应该要适应环境的变化,保持政策的弹性。第二节行政决策1.行政决策的涵义  行政决策是各种各样决策中的一种,是指行政领导者在处理政务时,从公共利益和公平与公正原则出发,依照法律和有关规定所做出的决定的行政行为。2.行政决策的作用  1、行政决策在行政管理过程中具有决定性作用,处于核心地位;  2、行政决策主导着公共行政管理的全过程;  3、行政决策是行政管理的成功与失败的决定因素;  4、行政决策是贯彻执行国家意志和加强政府合法性的必要途径。3.行政决策的原则  1、科学预测原则;2、信息原则;3、可行性原则;4、满意原则;  5、成本效益原则;6、公平与民主原则;7、法制原则;8、实现公共利益的原则;4.行政决策的类型  1、确定型决策、风险型决策和不确定型决策  (1)确定型决策  确定型决策是指决策者对决策对象的自然状态和客观条件能够确定,决策目标也非常明确,对决策实施的结果也能够确定。  (2)风险型决策  风险型决策是指决策者对决策对象的自然状态和客观条件比较清楚,也有比较明确的决策目标,但是实现决策目标结果必须冒一定风险。  (3)不确定型决策  不确定型决策是指决策者对决策对象的自然状态和客观条件都不清楚,决策目标也不够明确,对决策的结果也不能控制和预测。  2、程序性决策和非程序性决策  (1)程序性决策166 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程序性决策也叫常规性决策,是指决策者对所要决策的问题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有先例可参考的结构性较强,重复性的日常事务所进行的决策。  (2)非程序性决策  非程序性决策也叫非常规性决策,是指决策者对所要决策的问题无法可依,无章可循,无先例可供参考的决策,是非重复性的、非结构性的决策。  程序性决策和非程序性决策并没有明确的界限,大多数决策既不是完全程序化的决策,也不是完全非程序化的决策,而是程序化和非程序化的结合。  3、个人决策和集体决策  (1)个人决策  在进行行政决策时,由行政领导者一个人所做出的决策,叫做个人决策。这是在政府系统内常见的一种决策方式和决策类型。  (2)集体决策集体决策是指在进行行政决策时,由行政领导集体所做出的决策。集体决策往往采取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在政府的决策活动中,有些决策需要领导集体作出。下列属于集体决策的缺点的是________。A.决策的过程比较缓慢B.不利于监督C.决策群体易出现极化现象D.容易导致决策的人为障碍E.容易导致“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现象 4、经验决策和科学决策  (1)经验决策  经验决策是指决策者对决策对象的认识与分析,以及对决策方案的选择,完全凭借决策者在长期工作中所积累的经验和解决问题的惯性思维方式所进行的决策。这是领导者经常用的决策类型,也是最传统、最常见的决策类型。  (2)科学决策  科学决策是指决策者凭借科学思维,利用科学手段和科学技术所进行的决策。尽管科学决策是建立在现代科学技术基础之上的先进决策方法,但是也不能认为经验决策就是落后的方法,是没有价值的方法。科学决策和经验决策各有所长,各有所短,互相不能取代,只能是取长补短。5.行政决策体制  所谓行政决策体制,是指由承担各项任务的行政机关和行政人员所组成的一个组织体系。现代行政决策体制应该包括:领导决策系统、公民磋商与参与系统、专家咨询系统和信息支持系统。  1、领导决策系统  领导决策系统的基本任务是,确定要解决的问题和决策目标,把公民磋商与参与系统、专家咨询系统和信息支持系统组织起来,围绕所要解决的问题和决策目标开展工作;组织专家咨询参谋系统拟定各种不同的决策方案;负责选择决策方案,也就是进行决策,并对立法机关和上级机关与公民负责;负责推行决策,监督决策的执行,在执行过程中可以完善和修正决策,并且对实施决策的结果有完全的责任。领导决策系统是行政决策体制的核心,是实际权力的把持者。2、公民磋商与参与系统  政府决策与公民磋商并吸收公民参与是现代行政决策体制的重要内容,也是行政民主化和政治民主化的重要内容。  公民磋商与参与系统的内容包括:  (1)建立社会信息反馈系统;166 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2)建立政府与社会组织和社会团体的磋商系统;(3)建立公民评价与监督政府系统。【练习】听证制度是指行政机关在作出影响相对人权利义务的决定之前,举行有()参加的会议,听取其意见,接受其提供的证据材料,并可与之辩论、对质,然后根据核实的材料作出行政决定的一种较正式、严格的程序制度。A.相对人B.利害关系人C.行政机关负责人D.证人  3、专家咨询系统  在现代社会,信息爆炸,知识超载,利益多元,社会问题也往往与现代科学技术问题绞在一起,许多社会问题不仅是社会问题,而且还是科学技术问题,不是专家很难予以界定。政府首长没有时间收集和分析各种政务信息,有时面对复杂的各种问题也很难做出决策。他们的能力、知识和时间都有限。专家咨询系统能够弥补领导者能力、智力和时间上的不足,使决策更具有科学性和可行性。  专家咨询系统的主要作用是拟定决策方案。它没有决策权,对政策执行的结果也不负任何责任。  4、信息支持系统  信息支持系统为领导决策系统和专家咨询系统提供各种政务信息。所以,要求信息必须准确、正确与及时。信息支持系统主要由如下机制组成:  (1)建立一个收集各种社会信息和政务信息的网络;  (2)整理、分析和加工各种社会信息和政务信息。行政决策体制的四个组成部分,缺一不可。领导决策系统是核心系统,它决定是否设置其他三个系统,决定它们如何发挥作用,决定它们之间的关系和协作。【练习一】91.2009年4月6日,备受关注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经新华社发布。《意见》在正式发布前曾公开向社会征求意见,这一做法A有利于提高决策的透明度和公众的参与度B是公民通过社会听证制度参与决策的具体体现C其目的是决策利民,提高决策的科学性D有助于公民理解决策内容,便于决策的贯彻落实【答案】ACD【练习二】某市政府为调整冬季采暖费问题召开市民听证会,广大市民踊跃报名参加,这种行政形式属于()A.行政分权B.行政参与C.行政反馈D.行政职能调整 第四章行政机构改革第一节行政机构改革的动因环境的动因。环境的改变是行政组织变革的根本动因。环境主要是包括政治环境、经济环境、文化环境。目标的动因。行政组织的目标反映行政组织的价值观和对客观环境的判断,它是行政组织战略的凝聚点。行政组织目标的重新制订或修正,都将引起行政组织的变革。意识形态动因。意识形态的变化必然将引起认知的变化,从而对组织变革产生强烈的推动作用。人事的动因。行政机构与人事密切相关。人事变动及影响包括两种情况:一是高级行政领导人的变动。二是人员素质高低对行政机构的影响。专家的动因。专家是推动行政组织变革的特殊动力。当今信息时代的社会中,更需要发挥有关专家学者在行政机构改革中的智囊作用。166 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技术进步的动因。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现代办公自动化技术,尤其是网络技术在政府组织广泛普及与应用,电子政府管理的出现,促使行政机构作出相应的变革:组织结构形态趋于扁平网络化,即行政组织结构从金字塔形向扁平形发展;行政组织权力结构走向分权化;行政组织规模趋于小型化;行政组织管理方式趋于民主化;政府组织内部技术和专家系统的功能更为凸显,行政组织本身被看做是“学习型组织”。第二节行政机构改革的阻力一般说来,行政组织变革的阻力主要有:利益的阻力。从实质上说,行政组织的变革意味着利益和资源的调整或再分配,这是反对改革的最根本的原因与阻力。沉没成本的阻力。行政组织的变革都要付出一定的成本,如果成本投资大于收益时,改革与发展就难以继续进行。成本主要指所需用的改革时间、改革中所造成的各种损失和所需用的财政经费等因素。进行组织变革取决于需要变革的各种因素的乘积大于变革所花的成本,否则就得不偿失。心理的阻力。安于现状、对改革过程的成功缺乏信心、观念和态度守旧、改革所带来的不确定性、人们的思维惯性等等。经济、资源等客观条件的限制。例如,工资改革方案可能由于需要投入的经费超出国家现有财力而遭到某些人的反对。【练习一】1.政府机构改革的主要方向为()A大政府、大社会B大政府、小社会C小政府、大社会D小政府、小社会【预测试题】1.行政管理体制和机构改革()A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内容B是推动我国上层建筑更好的适应经济基础的一项重要的制度建设和创新C是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和改进管理方式的关键D是政治体制改革的客观需要2.通常所说的机构编制管理中的“三定”,是指()A定职能定机构定职位B定任务定机构定编制C定职能定机构定编制D定职能定机构定职级第四部分公文部分一、公文的特点与形式1、公文的特点公文,也称公务文件,是在社会活动中直接形成和使用的具有规范体式和法定效用的信息记录,其区别于图书、情报、资料等事物的个性点主要有:①由法定作者制发;②具有法定的现实执行效用;③具有规范的体式;④履行法定的程序2、党政公文规范依据根据中共中央办公厅1996年5月3日发布、自发布之日起施行的《中国GCD机关公文处理条例》规定,党的机关公文种类主要有决议、决定、指示、意见、通知、通报、公报、报告、请示、批复、条例、规定、函、会议纪要14种;166 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国务院2000年8月24日发布、自2001年1月1日起施行的《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规定,国家行政机关公文种类主要有命令(令)、决定、公告、通告、通知、通报、议案、报告、请示、批复、意见、函、会议纪要13种。3、根据不同的标准,公文可从不同角度进行如下分类:(1)根据形成和作用的公务活动领域,公文可分为通用公文和专用公文两类;(2)根据内容涉及国家秘密的程度,公文可分为对外公开、限国内公开、内部使用、秘密、机密、绝密六类;(3)根据行文方向,公文可分为上行文、下行文、平行文三类;(4)根据内容的性质,公文可分为规范性、领导指导性、公布性、陈述呈请性、商洽性、证明性公文;(5)根据处理时限的要求,公文可分为平件、急件、特急件三类;(6)根据来源,在一个机关内部可将公文分为收文、发文两类。二、公文文体与结构常识(一)公文的文体应用文体区别于其他文体的特殊属性主要有直接应用性、全面真实性、结构格式的规范性。公文属于特殊应用文,其区别于一般应用文的特殊性特征表现为:被强制性规定采用白话文形式;兼用议论、说明、叙述三种基本表达方法。(二)公文的格式(结构)公文的基本组成部分有:标题、正文、作者、日期、印章或签署、主题词。公文的其他组成部分有:文头、发文字号、签发人、保密等级、紧急程度、主送机关、附件及其标记、抄送机关、注释、印发说明等。印章或签署均为证实公文作者合法性、真实性及公文效力的标志。1.眉首部分眉首部分又称文头部分在行政机关公文首页,置于红色反线以上的各要素统称眉首。眉首部分通常由公文份数序号、秘密等级和保密期限、紧急程度、发文机关标识、发文字号、签发人等要素构成。(1)公文份数序号。是将同一文稿印刷若干份时每份公文的顺序编号。如需标识公文份数序号,用阿拉伯数码顶格标识在版心左上角第一行。一般适用于比较重要的公文。(2)秘密等级和保密期限。秘密文件要注明密级,不涉及保密内容的普通文件,没有这个项目。公文需要标识秘密等级,用3号黑体字,顶格标识在版心右上角第1行,两字之间空1字;如需同时标识秘密等级和保密期限,用3号黑体字,顶格标识在版心右上角第1行,秘密等级和保密期限之间用“★”隔开。166 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3)紧急程度。紧急程度是对公文送达和办理时间的限度。公文如需标识紧急程度,用3号黑体字,顶格标识在版心右上角第1行,两字之间空1字;如需同时标识秘密等级与紧急程度,秘密等级顶格标识在版心右上角第1行,紧急程度顶格标识在版心右上角第2行。(4)发文机关标识。发文机关标识由发文机关全称或规范化简称后加“文件”组成。如“××省人民政府文件”;对一些特定的公文可只标识发文机关全称或规范化简称。发文机关标识上边缘至版心上边缘有25mm。对于上报的公文,发文机关标识上边缘至版心上边缘为80mm。发文机关标识推荐使用小标宋体字,用红色标识。字号由发文机关以醒目美观为原则酌定,但最大不能等于或大于22mm×15mm。联合行文时应使用主办机关名称在前,“文件”二字置于发文机关名称右侧,上下居中排布;如联合行文机关过多,必须保证公文首页显示正文。(5)发文字号。发文字号又称公文编号,是发文机关同一年度公文排列的顺序号,由发文机关代字、年份和序号组成,如国务院文件“国发〔2004〕3号”中,“国发”是发文机关代字,“2004”是发文年份,“3号”为文件序号,表明这份文件是国务院在2004年度制发的第3号文件。如果一个机关的文件数量较多,还可以在发文字号中加上一个类别标志,反映文件的业务内容或归宿。几个机关联合行文,只注明主办机关的发文字号即可。发文字号应在发文机关标识下空2行,用3号仿宋体字,居中排布;年份、序号用阿拉伯数码标识;年份应标全称,用六角括号“〔〕”插入;序号不编虚位(即1不编为001),不加“第”字。(6)签发人。签发人是指代表机关签发公文意见的领导人姓名。上报的公文需标识签发人姓名,平行排列于发文字号右侧。发文字号居左空1字,签发人姓名居右空1字;签发人用3号仿宋体字,签发人后标全角冒号,冒号后用3号楷体字标识签发人姓名。如有多个签发人,主办单位签发人姓名置于第1行,其他签发人姓名从第2行起在主办单位签发人姓名之下按发文机关顺序依次顺排,下移红色反线,应使发文字号与最后一个签发人姓名处在同一行并使红色反线与之的距离为4mm。上报公文首页版式下行、平行公文首页格式2.主体部分166 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主体部分又称行文部分,这一部分是指红色反线(不含)以下至主题词(不含)之间各要素的统称。主体部分由公文标题、主送机关、公文正文、附件、成文时间、公文生效标识、附注等要素组成。(1)标题。公文标题一般由发文机关名称、事由、文种三部分构成。它位于公文首页红色反线下空2行,用2号小标宋体字,可分一行或多行居中排布;回行时,要做到词意完整,排列对称,间距恰当。公文标题除法规、规章名称等可加书名号外,一般不用标点符号。在撰写公文标题时,发文机关名称要写全称或规范化简称,如果文件首页有发文机关标识,其标题可省略发文机关名称。事由是标题的主题部分,应准确、简炼地概括公文的主要内容。文种是公文的种类名称,用以概括揭示公文的性质与制发的目的。公文的标题通常有四种形式:一是发文机关名称、事由、文种三个要素全部具备的公文标题。二是事由和文种两个要素构成的公文标题。三是发文机关名称和公文文种两个要素构成的公文标题。四是只标明文种的公文标题。【真题精选】公文标题中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不可省略的要素是()。A.文种B.发文单位C.事由D.时间(2)主送机关。主送机关是负有公文主要处理责任的受文机关。主送机关名称应当使用全称或规范化简称、统称。上行文一般只写一个主送机关,如需要同时报送另一上级机关,可用抄送形式。下行文可以有若干机关。有些公文,如周知性公文可以省略此项。主送机关的书写位置是:标题下空1行,左侧顶格用3号仿宋字标识,回行时仍顶格;最后一个主送机关名称后标全角冒号。如主送机关名称过多而使公文首页不能显示正文时,应将主送机关名称移至版记中的主题词之下,抄送之上,标识方法同抄送。(3)正文。正文是公文的核心部分,用来表达公文的具体内容,体现发文机关的意图。正文的结构一般由开头、主体和结尾三部分组成。开头部分用简洁的语言写明发文的依据、目的或原因等。主体部分是正文的核心,主要写明公文的内容或事项,做到重点突出,意见具体、明确,叙述有条理。结尾部分根据文种和行文关系的不同有不同的写法。这一部分后面将结合具体文例加以介绍。公文正文的书写位置是:主送机关名称下一行,每自然段左空2字,回行顶格。数字、年份不能回行。(4)附件。附件是公文的附属材料。有的附件是一些文字材料,有的附件是实物如照片、图表等,应当注明所附材料的名称,件数。附件是为了避免正文过长的内容隔裂而附,对正文起说明、注释、补充、证明和参考作用。有的公文,附件是文件的主体内容,正文仅起批准、发布和按语的作用。许多法规性文件就是这样。公文如有附件,在正文下一行左空2字用3号仿宋体字标识“附件”,后标全角冒号和名称。附件如有序号使用阿拉伯数码(如“附件:1.×××××”);附件名称后不加标点符号。附件应与公文一起装订,并在附件左上角第1行顶格标识“附件”,有序号时标识序号;附件的序号和名称前后标识应一致。如附件与公文正文不能一起装订,应在附件左上角第1行顶格标识公文的发文字号并在其后标识附件(或带序号)。(5)成文日期。公文成文日期一般以机关负责人签发的日期为准;法规、规章类公文以依法批准的时间为准;联合行文,以最后签发机关负责人的签发日期为准。成文日期要用汉字标注,并将年、月、日标全,“零”写为“O”。【真题精选】行政公文的成文时间必须写全年月日,而且要用汉字数字小写书写,而不能用阿拉伯数字书写。166 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6)公文生效标识。公章是公文生效的标志。单一机关制发的公文在落款处不署发文机关名称,只标识成文时间。成文时间右空4字;加盖印章应上距正文2㎜~4㎜,端正、居中下压成文时间,印章用红色。当印章下弧无文字时,采用下套方式,即仅以下弧压在成文时间上;当印章下弧有文字时,采用中套方式,即印章中心线压在成文时间上。当联合行文需加盖两个印章时,应将成文时间拉开,左右各空7字;主办机关印章在前;两个印章均压成文时间,印章用红色。只能采用同种加盖印章方式,以保证印章排列整齐。两印章互不相交或相切,相距不超过3mm。当联合行文需加盖3个以上印章时,为防止出现空白印章,应将各发文机关名称(可用简称)排在发文时间和正文之间。主办机关印章在前,每排最多排3个印章,两端不得超出版心;最后一排如余一个或两个印章,均居中排布;印章之间互不相交或相切;在最后一排印章之下右空2字标识成文时间。(7)附注。附注是指需要附加说明的事项。如需解释的名词术语,或者是公文发送范围和阅读、传达对象等。公文如有附注,用3号仿宋体字,居左空2字加圆括号标识在成文时间下一行。3.版记部分版记部分又称文尾部分,通常由主题词、抄送机关名称、印发机关和印发时间、版记中的反线、版记的位置等要素组成。(1)主题词。主题词是能够反映公文主要内容和类属的、规范化的名词或词组。标引主题词时,顺序是先标类别词,再标类属词。在标类属词时,先标反映文件内容的词,后标反映文件形式的词。当词表中找不出准确反映文件主题内容的类属词时,可在类别词中选择适当的词标引。使用的主题词不得超出主题词表的范围。每份文件的主题词,最多不超过5个词组。上报的文件,应当按照上级机关的要求标注主题词。“主题词”用3号黑体、居左顶格标识,后标全角冒号;词目用3号小标宋体字;词目之间空1字。(2)抄送机关。166 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抄送机关指除主送机关外需要执行或知晓公文的其他机关,应当使用全称或者规范化简称、统称。公文如有抄送,在主题词下一行;左空1字用3号仿宋体字标识“抄送”,后标全角冒号;回行时与冒号后的抄送机关对齐;在最后一个抄送机关后标句号。如主送机关移至主题词之下,标识方法同抄送机关。(3)印发机关和印发时间。位于抄送机关之下(无抄送机关在主题词之下)占1行位置;用3号仿宋体字。印发机关左空1字,印发时间右空1字。印发时间以公文付印的日期为准,用阿拉伯数码标识。(4)版记中的反线。版记中的反线是指版记中各要素之下都要加一条反线,相互隔开,宽度同版心。(5)版记的位置。版记应置于公文最后一页,版记的最后一个要素置于最后一行。(三)、公文的印装规格1、公文用纸的规格公文用纸要采用国际标准A4型纸,其成品幅面尺寸为297mm×210mm(长×宽)。公文用纸的页边(留空处)与版心的具体尺寸为:公文用纸天头(上白边)为:37mm±1mm,公文用纸订口(左白边)为:28mm±1mm,版心尺寸为:156mm×225mm(不含页码)2、公文排版的规格和要求。正文用3号仿宋体字,一般每面排22行(以3号字高度加3号字高度7/8的距离为一基准行),每行排28个字。要做到版面干净无底灰,字迹清楚无断划,尺寸合乎标准,版心不斜,误差不超过1mm。166 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3、印刷要求。公文应双面印刷,页码要套正,两面误差不得超过2mm。黑色油墨应达到色谱所标BL100%,红色油墨应达到色谱所标Y80%,M80%。印品着墨实、均匀;字面不花、不白,无断划。公文中未作特殊说明的图文项目,颜色均为黑色。4、装订要求公文应左侧装订,不掉页。包本公文的封面与书芯不脱落,后背平整、不空。两页页码之间误差不超过4mm。骑马订或平订的订位为两钉钉锯,外订眼距书芯上下各1/4处,允许误差±4mm。平订钉锯与书脊的距离为3mm~5mm(四)公文的稿本文稿与文本合称稿本。文稿即起草文件过程中形成的历次稿子,包括草稿和定稿。文本可分为正本、副本、存本、暂行本(也叫试行本)、各种文字文本。三、常用公文文种及其选用1、命令(令)适用于依照有关法律公布行政法规和规章;宣布施行重大强制性行政措施;嘉奖有关单位及人员。类别有:公布令、任免令、授勋令、嘉奖令、指挥令、否决令、通缉令、特赦令、戒严令、动员令、通令、手令等。命令(令)一般由标题(包括发文机关、事由、文种)、发文字号、正文、签发人、日期等几个主要部分。2、决定适用于对重要事项或者重大行动做出安排,奖惩有关单位及人员,变更或者撤销下级机关不适当的决定事项。决定可以分为:法则性决定、重大事项决定、机构、人事决定、具体工作决定。决定一般由标题(包括发文机关、事由、文种)、受文单位、正文、发文机关、日期等几个主要部分。如:国务院关于授予巴金“人民作家”荣誉称号的决定。3、公告适用于向国内外宣布重要事项或者法定事项。发文机关级别较高(多为省、部级以上机关)。发布的方式一般不张贴,而是通过通讯社、电台、报刊等。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公告2004年第5号4、通告适用于公布社会各有关方面应当遵守或者周知的事项。注意不要把通告写成通知或公告。通告的范围比公告小,各种机关单位都可以发布通告,内容有时具有专门性(如银行、交通方面的),事项可以一般化。发布方式多种多样,可张贴,也可以报刊、电台发布。报纸发布可以省略日期,因报纸有日期。5、通知适用于批转下级机关的公文,转发上级机关和不相隶属机关的公文,传达要求下级机关办理和需要有关单位周知或者执行的事项,任免人员。通知属发布、知照文告,针对的对象有特定范围,一般是限于有关单位有关人员,所以叫它“限知性”公文。它的发布方式,多是内部印发张贴,有的也可以公开张贴或公开发表于电台、报刊。通知的种类有:1.发布性通知。用于发布法规规章。2.批转性通知。用于批转或转发文件。3166 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事项性通知。用于告知某一事项,如会议通知等。重要会议的通知属正式公文,标题写明什么单位召开什么会议的通知,要编发文号。一般会议的通知属日常事务文书,用得最多,标题可以只写“通知“二字,不编发文号。4.任免通知。如:关于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曾荫培等2人职务任免的通知。5.指示性通知。对下级机关有所指示,如认为其内容不宜用命令或指示发布的,可以用“通知”发布。6、通报适用于表彰先进,批评错误,传达重要精神或者情况。通报多限在机关体系内部使用,属于限知性公文。与通知相比,并非都是以上对下,不能有所部署,只能用于批评表扬和通报重要情况。通报有三种:1.表彰性通报。表扬好人好事的,正文应包括事实、意义、表彰决定、希望与要求等内容;表扬先进典型、介绍先进经验的,正文应包括事迹、经验、决定等内容。如:国务院关于表彰国家科委等单位长年深入基层开展扶贫工作的通报。2.批评性通报。批评事故,正文要包括经过情况、原因和决定(包括防止办法);批评坏典型的通报,要有清楚的情况介绍、合理的因果分析和正确的指示决定。一般有附件。如: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浙江省兰溪市非法成立金融机构并引发挤兑事件的通报。3.情况通报。传达重要情况和要各机关知道的事项。以情况为主,可以有分析、提要求。如:中共广东省委、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全省林业大检查的情况通报。7、议案适用于各级人民政府按照法律程序向同级人民代表大会或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提请审议事项。格式包括标题(发文机关、事由、文种都不能省略)、原由、事项、结语(用“提请审议”字样结尾)。如:国务院关于提请审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草案)》的议案。8、报告适用于向上级机关汇报工作,反映情况,答复上级机关的询问。包括情况报告、工作报告、答复报告。格式包括标题、原由、事项、结语(用“特此报告”、“专此报告”字样结尾)。如:关于农村中小学教育收费专项检查情况的报告。9、请示适用于向上级机关请求指示、批准。写作请示必须符合的规则:一文一事、单头请示、不越级请示、不得抄送下级机关、不得用“请示报告”字眼作标题。请示的格式包括标题、原由、事项、要求(结尾)。标题一般由事由和文种构成。原由应有理有据、具体明白。事项应具体,如需要多少钱、多少人等。结尾应写上“以上请示,请批复”、“以上请示,请审批”等专用公文术语。“请示”应当在附注处注明联系人的姓名和电话。【真题精选】下列公文中只能上行的文种有()。A.请示B.报告C.函D.通知10、批复适用于答复下级机关的请示事项。批复必须针对请示予以答复。格式要求:1.标题。写成“关于×××的批复”或者“×××关于×××的批复”。如:国务院关于同意广东省设立茂名市茂港区的批复(国函〔2001〕11号)2.原由。应用类似“你省《关于茂名市设置茂港区的请示》(粤府〔2000〕38号)收悉”、“你局《关于上报信宜市第三中学扩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请示》(信计字〔2003〕132号)收悉”作为原由。3.批复事项。表明批复的态度与意见。关于“批示”:与“批复”相近又直接有关的是“批示”166 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它是机关领导人对文件处理所批的意见。应该写在批示单上,有时批在文头空白处。一般很简单,如:“同意”、“中肯”、“送×××同志阅处”等,不单独行文。内容多的往往据以起草为“批复”或“通知”等公文,但有时也以“批示”发文。“批示”因是随文而发,其写法除了开头不必写是关于何文的批示外,基本与“批复”相同。11、意见适用于对重要问题提出见解和处理办法。“意见”可以用于上行文、下行文和平行文。格式要求:1.标题。一般采用“发文机关+事由+文种”的模式。如: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2001年农业和农村工作的意见。2.原由。讲明发布意见的背景和根据。3.事由。具体对工作指导的办法和措施。4.结尾。一般为提出要求。12、函适用于不相隶属机关之间商洽工作,询问和答复问题,请求批准和答复审批事项。“函”作为主要文种之一,与其他主要文种同样具有由制发机关权限决定的法律效力。函有商洽函、问答函、审批函、答复函。函的格式(在信函式格式中提到)与书信大体相同,因为是郑重的公务,所以要有一定的格式,用语要得体,要讲礼貌,不亢不卑,不能用命令的口吻、粗暴的语气。主要格式:1.函头。印有“名头”的发函纸,单编发函号,“发文字号”中加“函”字。函号在武文线下一行版心右边缘顶格标识。(注意:文号有函字的不一定都是“函”,如国务院的批复用“国函”字样)2.标题。有两种写法:机关+事由+复函对象+文种,事由+文种。文种要写明是函还是复函。标题在函号下空一行居中标识。3.上款。受函机关或领导人。4.正文。“发函”大体是开头提出问题,说明是什么事或针对、根据什么。主体表示要求,商洽什么,告知什么,请求什么,即要对方做什么。结尾要求何时答复及得体的礼貌用语,如“请大力协助为盼”,“望准予××是荷”,“望能同意”,“请即函复”,“盼复”,“望早日函告”等。“复函”与“批复”类似,说明是根据什么函所发的复函,表明态度,结尾一般用“特此函复”作结束语。13、会议纪要适用于记载、传达会议情况和议定事项。会议纪要不加盖印章。会议纪要是把会议整个情况和结果简要地记下,形成文章,作为会议的一种文件,属于议决性公文,也叫会议文件。有些重要会议,可以用决议、决定等公文郑重发布议决的问题。有些较为一般的会议,可以采用会议纪要的形式上呈下达或公诸报端。1.例会、办公会议的纪要这是机关研究日常工作和日常事务的会议。大体有固定的时间,有相对固定的出席者,如市长办公会、局务办公会等。这类会议的纪要,往往办成长期的,类似简报。会议纪要版头标识由“××××××会议纪要”组成。用红色小标宋体字,字号由发文机关酌定。期数在版头下一行中间处标明“第×期”,红色反线上左标编者“××××办公室编”,右标日期。正文内容包括时间、地点、主持人、出席人、列席人、会议议决事项。2.专题性、大型会议的纪要这种会议纪要大体规格是由标题、正文、文尾构成。166 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标题有两种写法:一种是简括标明议决的问题,然后以副题写明什么单位什么性质的会议纪要。另一种是严肃朴实地写下何种会议纪要,让人一目了然,如《西藏工作座谈会纪要》、《广东、福建两省座谈会纪要》等。标题下面注明日期。文尾,除公开发布外,作为文件发布或上送下达,要按公文要求注明主送、抄送、发送的范围。四、公文处理(一)公文处理的基本原则(1)法制原则。指处理方法手段、程序手续、行为准则与方法规化、制度化。(2)实事求是原则;(3)全面及时原则;(4)时效原则;(5)集中统一原则;(6)党政分工原则;(7)保密原则;(8)简化原则(二)收文处理的一般过程(1)公文的收受与分流:签收。指履行规定的确认、清点、核对、检查、签注手续后,收到公文。登记形式有薄式、卡片式、联单式;外收文登记。由外收发人员在完成签收工作后,对收文情况做简要记载;启封。外收文登记完成后,统一交由内收发人员,统一启封或径送有关领导亲启;内收文登记。由内收发人员对收文情况做详细记载;分办。有关人员将公文分送有关领导、有关部门工作人员阅知办理;摘编。文件管理人员对部分准备投入办理过程的重要文件编写文摘、提要、综述、汇集有关数据资料。(2)办理收文:拟办。由部门负责人或有关具体工作人员提出处置意见,供有关领导审核定夺。批办。机关领导者或部门负责人提出处置意见。承办。有关工作人员按意见具体处置公文所针对的事务和问题。注办。由承办人签注公文承办情况,以备忘待查。(3)组织传阅与催办查办:组织传阅。使公文有工作人员中的有效传阅活动。催办。由公文处理管理机构或承办人对公文承办过程实施的催促检查。查办。由公文处理管理机构或其他专门组织对重要公文实际执行情况进行的核查协办工作。(4)处置办毕公文:阅卷归档、清退、暂存、销毁。(三)发文处理程序与方法(1)文稿形成:拟稿。撰拟公文文稿;会商。当公文内容涉及其他有关同级或不相隶属机关或部门的职权范围,需征得其同意和协助;核稿。文稿在送交有关领导签发或会议通过前,由专人进行全面核查;签发。指由机关领导人或被授以专门权限的部门负责人对文稿终审核准之后,批注正式定稿。按签发人身份、地位及工作程序的不同,签发分为正签、代签、核签、会签等数种。(2)公文的制作:注发。定稿形成后,批注缮写印发要求的活动,以使签发意见进一步具体化、技术化:缮印。制作供对外发出的公文:用印或签署。在印毕的公文上盖发文机关公章,或请有关领导签名。(3)公文的对外传递:分装。按规定具体拣配和封装公文。发出。将分装完毕的公文以适当的方式发给受文者。(4)处置办毕公文:包括:阅卷归档、暂存、销毁。166 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四)公文销毁的方式和范围销毁的主要方式有:焚毁、重新制成纸浆、粉碎、清洗消磁(磁盘、磁鼓、磁带)以各种方式销毁公文均应履行如下程序手续:由文书部门组织对公文进行鉴定;确认应销毁后逐文逐件核定造册;呈请本机关或上级机关有关领导审定批准;获准后再行销毁。任何个人均不得私自销毁公文。重点预测题目一.单选1.根据公文作用的活动领域,公文可分为()。A.上行文、下行文、平行文B.通用公文、专用公文C.规范性公文、领导指导性公文、公布性公文、陈述呈请性公文、商洽性公文、证明性公文D.收文、发文2.根据内容涉及国家秘密的程度,含有重要的国家秘密,泄露会使国家的安全和利益遭受严重损害的文件属于()。A.内部使用文件B.秘密文件C.机密文件D.绝密文件3.公文的语言应该是()。A.庄重严谨B.华丽流畅C.威严有力D.古朴典雅4.在下行文中提出执行要求时,要使受文者不折不扣执行文件,应写作()。A.参照执行B.遵照执行C.参酌执行D.按照执行5.批复是答复下级请示的文件,是(   )。A.被动发文B.主动发文C.是对报告的批件D.下级没有请示,用来指导工作的6.联合行文标注发文机关时,标在前面的机关是()。A.上级的B.组织序列表中靠前的C.主办的D.其他系统的7.为了维护正常的领导关系,具有隶属关系或业务指导关系的机关之间应基本采取()。A.逐级行文B.多级行文C.越级行文D.直接行文8.行政公文作者是指()。A.制发该公文的机关或机关的法定领导人B.草拟该公文的秘书人员C.参与该公文形成过程的有关处(科)室D.审核该公文的办公室负责人9.以下标题哪一个符合通报的撰写要求?()A.《关于打击盗掘和走私文物活动的通报》B.《国务院关于进行第三次全国人口普查的通报》C.《国务院关于打击假冒伪劣商品的通报》D.《国务院关于部分地区违反国家购销政策的通报》10.发文处理程序具有很强的确定性与不可逆性,以下各阶段的先后排序应为()。166 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A.会商→核稿→注发→发出B.核稿→用印→缮印→发出C.核稿→会商→用印→缮印D.拟稿→注发→签发→发出11.某市公交指挥中心向社会公布,要把某条道路改为单向行驶,最恰当使用的文种是()A.通报B.通知C.公告D.通告12.下列不属于“通报”文种适用范围的是()A.表彰先进B.批评错误C.人事任免D.传达重要精神或情况13.下列属于行政公文格式必备要素的是()A.附注B.附件C.签发人姓名D.成文日期14.《××广播局关于向××县土地局申请划拨建设电视转播台用地的请示》,该标题主要的错误是()A.违反报告不得夹带请示的规定B.违反应协商同意后再发文的规定C.错误使用文种,应使用函D.错误使用文种,应使用报告15.下列关于公文格式的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是()A.发文机关标识一般由发文机关全称或规范化简称后加“文件”两字组成,套红印刷B.主送机关又称抬头、上款,书写在标题之下靠左顶格位置C.附件是公文的重要组成部分,附件名称一般需加书名号D.印章是制发机关对公文生效负责的凭证。通常,联合上报的公文,由主办机关加盖印章;联合下发的公文,发文机关都应加盖印章16.以下不属于公文的发文办理的环节是()A.审核B.用印C.拟办D.签发17.向同级机关和不相隶属机关请求批准某事项的公文是()A.请示B.报告C.请示报告D.函18.应当标注签发人姓名的公文是()A、平行文B、下行文C、外发文D、上行文19.任免人员应使用的文种是()A、通报B、批复C、通知D、通告20.公文的秘密等级应标于文头的()A、左上角B、右上角C、左下角D、右下角21.不属于通报适用范围的是()A、表彰先进B、传达情况C、申请批准D、批评错误22.不属于报告的适用范围的是()A、汇报工作B、反映情况C、传达重要精神D、答复上级机关的询问23.市政府把省政府文件以通知的形式发至县政府,这种形式叫()A、印发B、批转C、翻印D、转发二、多选1.下列公文不属于国家行政机关公文的是()A.会议记录B.议案C.办法D.计划2.下列关于公文格式的表述不正确的是()166 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A.如需联合行文,应将主办机关排列在最后B.需会议讨论通过的公文,其成文日期以会议通过日期为准C.如有附注,应在成文日期左上方标识D.秘密等级和紧急程度如需同时标识,则前者的位置应位于后者之下3.下列关于公文格式表述不正确的是()A.联合行文时,只标明主办机关发文字号B.凡是公文,都必须加盖公章C.需会议讨论通过的公文,其成文日期以会议通过日期为准D.发文机关必须用全称,不能用简称第五部分法律常识第一章法理第一节法的特征和作用一、法的概念及特征(一)概念法是由特定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的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它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行为规范的总和。(二)特征1、法是调整人们的行为和社会关系的规范,具有规范性。2、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体现国家对人们行为的评价。3、法是由国家强制力为最后保证手段的规范体系,具有国家强制性。4、法在国家管辖范围内普遍有效。5、法是有严格的程序规定的规范,具有程序性。【真题回顾】法律是一种特殊的行为规则,其最主要的特征是:A.由国家制定或认可B.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C.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D.以规定权利和义务为内容(三)法的作用作用定义对象分类指引法律作为一种行为规范,为人们提供某种行为模式,指引人们可以这样行为、必须这样行为或不得这样行为,从而对行为者本人的行为产生影响。本人的行为(自律)确定的指引:人们必须根据法律规范的指示而行为。(作为或不作为);有选择的指引:人们的行为有选择的余地可以这样行为或不这样行为。评价法律对人们的行为是否合法或违法及其程度,具有判断、衡量的作用。他人的行为(他律)专门的评价:经法律专门授权的机关、组织及其成员对他人的行为所作的评价(产生法律拘束力;一般的评价:普通主体对他人行为所作的评价(不产生法律拘束力)教育通过法律的实施,法律规范对人们今后的行为发生直接或间接的诱导影响。一般人的行为反面教育:通过对违法行为实施制裁,起到警示和警戒的作用;正面教育166 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通过对合法行为加以保护、赞许或奖励,起到表率、示范作用。预测人们可以根据法律规范的规定可事先估计到当事人双方将如何行为及行为的法律后果,从而对自己的行为作出合理的安排。人们相互之间的行为对如何行为的预测对行为后果的预测强制法律为保障自己得以充分实现,运用国家强制力制裁、惩罚违法行为。法律的强制作用是法律的其他作用的保证。违法犯罪行为【考点预测】“杀鸡给猴看”体现了法的( )作用。A.法律的指引作用B.法律的评价作用C.法律的预测作用D.法律的教育作用法的作用的局限性:法律不是无所不能的,法的作用也有局限性,这种作用的局限性反映在人的因素、社会因素和法律自身因素三个方面。1、人的因素:(1)法律只是人的行为和社会关系的调整手段之一。(2)法律只能调整人的外在行为,无法对人之所以作出该行为的动机、思想、观念、认识、信仰等发生作用,而且法律只能调整人的所有行为中的一部分;(3)法律由人制定、实施受人的认识水平和相应的道德、文化素养等都会制约和影响。2、社会因素:(1)法律的创制形成依赖于客观经济关系以及相应的社会条件;(2)法律的运行受到其他社会规范以及相应的社会条件和环境的制约。3、法律的自身因素:法律的概括性有时会导致合法而不合理的情况;法律需要权威性、稳定性,又会导致滞后性;法律是一种以语言为工具和载体的规范体系,语言表达力的局限也是法律作用的局限性所在。【真题回顾】1、法的本质是:A.法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B.法是人们的行为规范C.法具有约束力D.法具有普遍效力2、现代社会不仅需要法律这种社会规范,而且还需要道德、习俗等其他社会规范。这表明:  A.法律的起源与道德有关  B.有些法律规范是由社会习俗演化而来的  C.法律规范和其他社会规范的表现形式不同  D.法律不是唯一的调整人们行为的社会规范第二节法的渊源一、法的渊源法的渊源是指法作为行为规则的具体表现形式。26.当代中国法的正式法源当代中国法的渊源主要为以宪法为核心的各种制定法,包括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经济特区的规范性文件、特别行政区的法律法规、规章、国际条约、国际惯例等。这是由我国国家和法的本质所决定的。166 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1.宪法宪法是每一民主国家最根本的法的渊源,其法律地位和效力是最高的。它是国家最高权力的象征或标志,宪法的权威直接来源于人民。宪法是由我国最高权力机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和修改的,宪法的地位决定了其制定和修改的程序极其严格。宪法具有最高的法的效力,一切法律、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都不得同宪法相抵触。在中国,全国人大监督宪法的实施,全国人大常委会解释并监督宪法的实施,对违反宪法的行为予以追究。2.法律法律有广义、狭义两种理解。广义上讲,法律泛指一切规范性文件;狭义上讲,仅指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的规范性文件。我们这里仅用狭义的法律。在当代中国法的渊源中,法律的地位和效力仅次于宪法。法律由于制定机关的不同可分为两大类:一类为基本法律,即由全国人大制定和修改的刑事、民事、国家机构和其他方面的规范性文件,如刑法、刑事诉讼法等;另一类为基本法律以外的其他法律,即由全国人大常委会制定和修改的规范性文件,如文物保护法、商标法等。在全国人大闭会期间,全国人大常委会也有权对全国人大制定的法律在不同该法律基本原则相抵触的条件下进行部分补充和修改。我国的立法法规定,下列事项只能制定法律:国家主权的事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人民政府、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的产生、组织和职权;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特别行政区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犯罪和刑罚;对公民政治权利的剥夺、限制人身自由的强制措施和处罚;对非国有财产的征收;民事基本制度;基本经济制度以及财政、税收、海关、金融和外贸的基本制度;诉讼和仲裁制度等。以上事项尚未制定法律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有权作出决定,授权国务院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对其中的部分事项先制定行政法规,但是有关犯罪和刑罚、对公民政治权利的剥夺和限制人身自由的强制措施和处罚、司法制度等事项除外。3.行政法规行政法规是指国家最高行政机关即国务院所制定的规范性文件,其法律地位和效力仅次于宪法和法律。国务院所发布的决定和命令,凡属于规范性的,也属于法的渊源之列。目前我国行政法规的数量远远超过全国人大和全国人大常委会制定的法律的数量。国务院制定的行政法规,不得与宪法和法律相抵触。因此,全国人大常委会有权撤销国务院制定的同宪法、法律相抵触的行政法规、决定和命令。4.地方性法规、民族自治法规这三类都是由地方国家机关制定的规范性文件。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根据本行政区域的具体情况和实际需要,在不同宪法、法律、行政法规相抵触的前提下,可以制定地方性法规。  较大的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根据本市的具体情况和实际需要,在不同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和本省、自治区的地方性法规相抵触的前提下,可以制定地方性法规,报省、自治区的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批准后施行。  较大的市是指省、自治区的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经济特区所在地的市和经国务院批准的较大的市。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有权依照当地民族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特点,制定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自治区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批准后生效。自治州、自治县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报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批准后生效。自治条例是一种综合性法规,内容比较广泛。单行条例是有关某一方面事务的规范性文件,一般采用“条例”、“规定”、“变通规定”、“变通办法”等名称。民族自治法规只在本自治区域内有效。166 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4.特别行政区的法律宪法规定,国全国家在必要时得设立特别行政区,在特别行政区内实行的制度按照具体情况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以法律规定。这是“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构想在宪法上的体现。特别行政区实行不同于全国其他地区的经济、政治、法律制度,即在若干年内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因而在立法权限和法律形式上也有特殊性,特别行政区的法律、法规在当代中国法的渊源中成为单独的一类。人民代表大会已于1990年4月和1993年3月先后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澳门特别行政区基本法》。6.规章规章是行政性法律规范文件,从其制定机关而言可分为两种:一种是由国务院各部、委员会、中国人民银行、审计署和具有行政管理职能的直属机构,根据法律和国务院的行政法规、决定、命令,在本部门的权限范围内,制定的规章;另一种是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较大的市的人民政府,可以根据法律、行政法规和本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地方性法规,制定规章。7.国际条约、国际惯例国际条约是指我国作为国际法主体同外国缔结的双边、多边协议和其他具有条约、协定性质的文件。条约生效后,根据“条约必须遵守”的国际惯例,对缔约国的国家机关、团体和公民就具有法律上的约束力,因而国际条约也是当代中国法的渊源之一。国际惯例是指以国际法院等各种国际裁决机构的判例所体现或确认的国际法规则和国际交往中形成的共同遵守的不成文的习惯。国际惯例是国际条约的补充。(二)正式的法的渊源的效力原则1.宪法——效力最高,一切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规章都不得同宪法相抵触。2.法律——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效力次之,效力高于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规章。 3.行政法规——国务院制定,效力高于地方性法规、规章。 4.地方性法规——地方性法规与部门规章之间对同一事项的规定不一致,不能确定如何适用时,由国务院提出意见,国务院认为应当适用地方性法规的,应当决定在该地方适用地方性法规的规定;认为应当适用部门规章的,应当提请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裁决。5.部门规章和地方规章——部门规章之间、部门规章与地方政府规章之间具有同等效力,在各自的权限范围内施行。省、自治区的人民政府制定的规章的效力高于本行政区域内的较大的市的人民政府制定的规章。部门规章之间、部门规章与地方政府规章之间对同一事项的规定不一致时,由国务院裁决。6.国际条约要看在我国的适用情况,只有其规定转化为我国国内法以后,才能和相关的规范性文件的效力进行比较。如民法通则第142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缔结或者参加的国际条约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民事法律有不同规定的,适用国际条约的规定,但中华人民共和国声明保留的条款除外。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缔结或者参加的国际条约没有规定的,可以适用国际惯例。” 7.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依法对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作变通规定的,在本自治地方适用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的规定。此外,法律之间对同一事项的新的一般规定与旧的特定规定不一致,不能确定如何适用时,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裁决。行政法规之间对同一事项的新的一般规定与旧的特别规定不一致,不能确定如何适用时,由国务院裁决。【考点预测】166 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1、某地法院在审理案件过程中发现,该省人民代表大会所制定的地方性法规规定与国家某部委制定的规章规定不一致,不能确定如何适用。在此情形下,根据我国《宪法》和《立法法》,下列哪种处理办法是正确的(  )?A.由国务院决定在该地方适用部门规章B.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决定在该地方是适用地方性法规还是适用部门规章C.由最高人民法院通过司法解释加以决定D.由国务院决定在该地方适用地方性法规,或者由国务院提请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裁决在该地方适用部门规章2、依据我国法律的规定,限制人身自由的行政处罚()。A.可以由法律、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设定B.可以由法律和行政法规设定C.只能由法律设定D.只能由行政法规设定(三)当代中国法的非正式法源非正式渊源指不具有明文规定的法律效力,但却具有法律意义并可能构成法官审理案件之依据的准则来源。1.习惯。习惯的含义很宽泛,既指个人习惯,也指社会习惯。能够作为法的非正式渊源的习惯只是指社会习惯,特别是那些与重要的社会事务即为了确保令人满意的集体社会而必须完成的各种相关的习惯,因为后者往往与人们的一些具体义务和责任相关。习惯之所以能够成为法的非正式渊源是因为它是特定共同体的人们在长久的生产生活实践中自然而然形成的,是该共同体的人们事实上的共同情感和要求的体现,也是他们的共同理性的体现。  2.判例。判例在英美法系属于法的正式渊源。在当今的大陆法系,判例的重要性,至少它的事实重要性,已被大家所承认。在中国,判例的重要性也被人们普遍承认。例如2000年6月,最高人民法院决定定期向社会公布部分裁判文书,在各卷的案例汇编向社会公布部分裁判文书,在各卷的案例汇编的前言中指出:“最高人民法院的裁判文书,由于具有最高的司法效力,因而对各级人民法院的审判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同时还可以为法律、法规的制定和修改提供参考,也是法律专家和学者开展法律教学和研究的宝贵素材。”  3.政策。在我国,中国共产党的政策属于法的非正式渊源。我国的《民法通则》第6条明确规定:“民事活动必须遵守法律,法律没有规定的,应当遵守国家政策。”中国共产党是我国的执政党,宪法以及各种法律、法规中规定的诸多原则是国家政策的体现,有的内容甚至为宪法、法律和法规本身的有机组成部分。因此,党的政策对法律的制定或实施都有指导作用。第三节法的实施166 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真题回顾】 1、在法律运行中,对“守法”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守法是依照法律规定行使权利以及履行职责和义务的活动B:守法是指依法履行法律义务,不包括依法享有并行驶权利C:守法是严格办事的活动和状态D:守法的主题最为广泛2、法制与法治的区别表现在()。A.有国家就有法制,也就有了法治B.有国家就有法治,而不一定有法制C.有了法制而不一定实现了法治D.有了法制就一定实现了法治A.法律关系法律关系的构成,包括三个要素:法律关系主体、法律关系客体、法律关系内容。(一)法律关系主体1.公民(自然人)。 2.机构和组织(法人)。3.国家。(二)法律关系的内容   法律关系的内容就是法律关系主体之间的法律权利和法律义务。(三)法律关系客体   笼统的讲,法律关系客体是指法律关系主体之间的权利和义务所指向的对象。它是构成法律关系的要素之一。 1.物(物权法律关系)第一,应得到法律之认可。第二,应为人类所认识和控制。不可认识和控制之物(如地球以外的天体)不能成为法律关系客体。第三,能够给人们带来某种物质利益,具有经济价值。第四,须具有独立性。不可分离之物(如道路上的沥青、桥梁之构造物、房屋之门窗)一般不能脱离主物,故不能单独作为法律关系的客体存在166 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但有以下几种物不得进入国内商品流通领域,成为私人法律关系的客体:(1)人类公共之物或国家专有之物,如海洋、山川、水流、空气;(2)文物;(3)军事设施、武器(枪支、弹药等);(4)危害人类之物(如毒品、假药、淫秽书籍等)。2给付行为(债权法律关系)3.人身利益(人格权法律关系)人身利益包括生命健康、姓名、名誉、荣誉等等。4.智力成果(知识产权法律关系)【真题回顾】1、下列完全属于著作权保护客体的一组是(  )。A:民歌历法即兴演说 B:地图公式传说故事 C:爵士乐 流行歌曲时事新闻  D:空中飞人民间杂耍法庭辩论2、不属于知识产权的是(  )。A.著作权   B.专利权    C.商标权 D.发现权第二章宪法一、宪法的基本原则宪法的基本原则人民主权原则《宪法》第2条规定:“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人民依照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基本人权原则2004年《宪法修正案》“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法治原则宪法在第5条详细规定了法治原则:(1)国家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2)国家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的统一和尊严;(3)一切法律、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都不得同宪法相抵触;(4)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和各社会团体、各企业事业组织都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5)一切违反宪法和法律的行为,必须予以追究;(6)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分权原则及民主集中制原则《宪法》第3条:“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机构实行民主集中制的原则。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都由民主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国家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都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中央和地方的国家机构职权的划分,遵循在中央的统一领导下,充分发挥地方的主动性、积极性的原则。”166 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二、国家性质及国家制度国家的性质国体“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实质上即无产阶级专政”国家制度政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将长期存在和发展”爱国统一战线“社会主义的建设事业必须依靠工人、农民和知识分子,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过程中,已经结成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有各民主党派和各人民团体参加的,包括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的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这个统一战线将继续巩固和发展。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有广泛代表性的统一战线组织。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将长期存在和发展。”经济制度所有权制度公有制国有经济“国有经济,即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经济,是国民经济中的主导力量。国家保障国有经济的巩固和发展”。集体经济国家保护城乡集体经济组织的合法的权利和利益,鼓励、指导和帮助集体经济的发展。混合所有制混合制国有经济的实现形式主要是通过股份制或股份合作制企业的建立而形成。非公有制在法律规定范围内的个体经济、私营经济等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保护个体经济、私营经济等非公有制经济的合法的权利和利益。国家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并对非公有制经济依法实行监督和管理。分配制度“国家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财产权制度公共财产权社会主义的公共财产神圣不可侵犯。专属于国家所有的:《物权法》矿藏、水流、海域、城市的土地、无线电频谱资源、国防资产。允许土地出租和转让土地的使用权。私有财产权2004年《宪法》修正案规定:“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国家依照法律规定保护公民的私有财产权和继承权。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照法律规定对公民的私有财产实行征收或者征用并给予补偿。”【真题回顾】1、就国家与法的关系而言、能影响以至于决定法的形式的最主要因素是()。A.国家所赖以存在的经济基础B.掌握国家政权的统治阶级的政策C.国家的中心任务D.国家的政权组织形式和结构形式【答案】D。解析:国家的政权组织形式来看,在君主制国家,君主的命令就是法律,各级官吏根据君主的授权执行法律,人民被当作法律调整的客体。在民主制国家,法律主要体现为议会制定的法律,而议会又是民选的代表组成的,所以法律是“公意”166 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的体现。从国家结构形式看,在单一制国家,国家只有一部宪法,只有一套立法、行政、司法机关体系。而在复合制国家,通常国家有联邦一级的宪法,还有成员单位一级的宪法;国家的立法、行政、司法有联邦一级的体系,还有成员单位的独立的体系。在法的渊源上,还表现为联邦法与成员国法并存的局面。因而,国家的政权组织形式和结构形式,影响着法的形式(包括法的渊源形式和法的运行方式),甚至是决定法的形式的最主要的因素。2、人民政协的主要职能是()。A.政治协商和民主监督B.党内合作共事和广交朋友C.广交朋友和自我监督D.党内外合作和相互监督【答案】A。解析:人民政协的主要职能是政治协商和民主监督,组织参加政协的各党派、团体和各族各界人士参政议政。这三项主要职能是各党派团体、各族各界人士在中国政治体制中参与国是、发挥作用的重要内容和基本形式,体现了人民政协的性质和特点,是人民政协区别于其他政治组织的重要标志。3、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的非公有制经济是()。A.社会主义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必要补充C.带有社会主义性质的私有制经济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答案】D。解析: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的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三、历次宪法修正案宪法修正案1988年第1修正案:私营经济是补充,对私营经济实行引导、监督、管理第2修正案:允许出租、转让土地的使用权1993年第3修正案: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坚持改革开放,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国家第4修正案: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第5修正案:“国营经济”改为“国有经济”第6修正案: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第7修正案:国家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加强经济立法,完善宏观调控第11修正案:县级人大任期从三年改为五年1999年第12修正案:我国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邓小平理论。第13修正案: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第14修正案: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第15修正案:家庭联产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第16修正案:非公有制经济是重要组成部分,国家保护个体经济、私营经济的合法的权利和利益,对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实行引导、监督和管理第17修正案:“反革命活动”改为“危害国家安全的犯罪”2004年第18修正案: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引下,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第19修正案:爱国统一战线中增加“社会主义建设者”第20修正案: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征收或征用土地并给与补偿第21修正案:国家保护非公有制经济的合法的权利和利益,对非公有制经济进行鼓励、支持、引导、监督、管理第22修正案:公民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国家保护公民的私有财产权和继承权;征收或征用公民私有财产并给与补偿第23修正案:建立健全同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制度166 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第24修正案: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第25修正案:全国人大中增加特别行政区选出的人大代表第26修正案:“戒严”改为“紧急状态”第28修正案:国家主席代表国家进行国事活动,接受外国使节第30修正案:乡级人大任期从三年改为五年第31修正案:增加国歌【真题回顾】1、将“国家建立健全同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制度”载入现行宪法的是下列哪一宪法修正案?A.1988年宪法修正案B.1993年宪法修正案C.1999年宪法修正案D.2004年宪法修正案2、以下对中央关于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政策理解正确的是: A: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是近几年才允许的。B:《担保法》把土地承包经营权上升为法律。C: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市场 D:2009年全国土地承包经营流转面积达到2亿多亩3、下列关于我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观点中,正确的有A.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中可以改变土地用途B.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中不得改变土地用途C.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中要切实保障农民的流转自主权、受益权D.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只是承包经营权,不得改变土地集体所有性质四、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公民,也称为“国民”,是指具有某个国家国籍的自然人。国籍,在宪法上是指一个人隶属于某个国家的法律上的身份。公民的基本权利平等权“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政治权利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中华人民共和国年满十八周岁的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居住期限,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但是依照法律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除外剥夺政治权利,是指剥夺犯罪人参加国家管理和政治活动权利的刑罚方法。根据我国《刑法》第54条的规定,剥夺政治权利是剥夺犯罪分子下列4项权利:(1)选举权和被选举权;(2)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自由的权利;(3)担任国家机关职务的权利;(4)担任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和人民团体领导职务的权利。根据刑法总则第56条和第57条的规定,附加适用剥夺政治权利的对象,主要是以下三种犯罪分子:(1)危害国家安全的犯罪分子。(2)故意杀人、强奸、放火、爆炸、投毒、抢劫等严重破坏社会秩序的犯罪分子。所谓“严重破坏社会秩序的犯罪”是个概括性的规定,是指出于故意而实施了相当于上列各罪的严重危害社会秩序的其他犯罪。(3)被判处死刑和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刑法规定对该类犯罪分子应当剥夺政治权利终身。”。(34)166 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和自由政治自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35)宗教信仰自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宗教信仰自由”。“任何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不得强制公民信仰宗教或者不信仰宗教,不得歧视信仰宗教的公民和不信仰宗教的公民”。“国家保护正常的宗教活动”,但“任何人不得利用宗教进行破坏社会秩序、损害公民身体健康、妨碍国家教育制度的活动”。“宗教团体和宗教事务不受外国势力的支配”,即宗教团体自主、自办、自传的“三自”原则。诉愿权“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有提出批评和建议的权利;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的违法失职行为,有向有关国家机关提出申诉、控告或者检举的权利,但是不得捏造或者歪曲事实进行诬告陷害”。“对于公民的申诉、控告或者检举,有关国家机关必须查清事实,负责处理。任何人不得压制和打击报复”。(41)人身自由人身自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人身自由不受侵犯”“任何公民,非经人民检察院批准或者决定或者人民法院决定,并由公安机关执行,不受逮捕”。“禁止非法拘禁和以其他方法非法剥夺或者限制公民的人身自由,禁止非法搜查公民的身体”。(37)人格尊严“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禁止用任何方法对公民进行侮辱、诽谤和诬告陷害”。(38)住宅不受侵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住宅不受侵犯。禁止非法搜查或者非法侵入公民的住宅”。(39)通信自由通信秘密“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的保护。除因国家安全或者追查刑事犯罪的需要,由公安机关或者检察机关依照法律规定的程序对通信进行检查外,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任何理由侵犯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40)社会经济和文化方面的权利劳动权“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劳动的权利和义务。”劳动者的休息权“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者有休息的权利”。“国家发展劳动者休息和休养的设施,规定职工的工作时间和休假制度”退休人员的生活保障权“国家依照法律规定实行企业事业组织的职工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退休制度。退休人员的生活受到国家和社会的保障”物质帮助权“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年老、疾病或者丧失劳动能力的情况下目前,我国宪法并未明确规定,公民在遇到地震等自然灾害的情况下可以获得物质帮助。,有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国家培养青年、少年、儿童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文化权利和自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进行科学研究、文学艺术创作和其他文化活动的自由”。“国家对于从事教育、科学、技术、文学、艺术和其他文化事业的公民的有益于人民的创造性工作,给以鼓励和帮助” 公民的基本义务“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维护国家统一和全国各民族团结的义务”。(52)166 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遵守宪法和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保守国家秘密,爱护公共财产,遵守劳动纪律,遵守公共秩序,尊重社会公德”(53)维护祖国的安全、荣誉和利益“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维护祖国的安全、荣誉和利益的义务,不得有危害祖国的安全、荣誉和利益的行为”(54)保卫祖国、抵抗侵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每一个公民的神圣职责。(55.1)服兵役“依照法律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光荣义务。”(55.2)依法纳税“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依照法律纳税的义务”(56)其他基本义务“夫妻双方有实行计划生育的义务”;第3款规定了“父母有抚养教育未成年子女的义务,成年子女有赡养扶助父母的义务”。此外,劳动和受教育也是公民的义务。【真题回顾】【真题回顾】 1.根据我国宪法关于公民基本权利的规定,下列哪一说法是正确的( )?A.我国公民在年老、疾病或者遭受自然灾害时有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B.我国公民被剥夺政治权利的,其出版自由也被剥夺C.我国公民有信仰宗教与公开传教的自由D.我国公民有任意休息的权利2.根据我国《宪法》规定,下列关于公民基本权利的说法,正确的有()。A.公民有进行科学研究、文学艺术创作和其他文化活动的自由B.公民有带薪休假的权利C.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的保护D.公民被剥夺政治权利的,其出版自由亦被剥夺3.2009年2月28日,是中国互联网具有特殊意义的日子。温家宝总理在中国政府网和网     友在线交流。有网友问到在剑桥遇到扔鞋事件时候的感想,温家宝回答,我首先想到是要维护国家的尊严,要把演讲继续下去,我有一个信念,即使是危险品,我也不会动一丝一毫。总理的言行对我国公民的启示是()。  A.公民应履行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的义务  B.政府把维护国家形象作为工作的根本出发点  C.公民应行使民主权利  D.应该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4.住宅不受侵犯属于我国公民的()。  A.政治自由权利B.人身自由权利  C.社会经济权利D.人格尊严权利5.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禁止用任何方法对公民进行()。  A.侮辱B.诽谤C.诬告陷害D.以上都对6.在()年宪法修正案中增加了“国家允许私营经济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存在和发展。私营经济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补充。国家保护私营经济的合法权利和利益,对私营经济实行引导、监督和管理”的规定。  A.1988B.1993C.1999D.20047.社会保障是社会安定的重要保证。加快完善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重点是()。  A.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B.基本养老、基本医疗、最低生活保障制度166 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C.慈善事业、商业保险D.优抚安置五、中央国家机关(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职权宪法修改和监督权宪法的修改由全国人大常委会或者1/5以上的全国人大代表提议,并由全国人大以全体代表的2/3以上的多数通过。基本法律的制定权和修改虽然全国人大制定的法律都可由全国人大常委会修改(特别行政区基本法除外),但有两个限制,一是修正案不能与基本法律的基本原则相抵触;二是全国人大有权实施监督,改变或者撤销常委会不适当的修正案。国家重大问题决定权全国人大有权审查和批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以及有关计划执行情况的报告;审查和批准国家预算和预算执行情况的报告;批准省、自治区和直辖市的建置;决定特别行政区的设立及其制度;决定战争与和平问题,等。最高监督权工作监督包括全国人大听取并通过全国人大常委会的工作报告,听取、建议修改和通过国务院的工作报告,听取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的工作报告;中央军委主席也要向全国人大负责。其他职权“应当由最高国家权力机关行使的其他职权”(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职权宪法解释、监督权宪法明确规定了常委会的宪法解释权,是宪法解释法定的最高机关。立法权和法律解释权法律解释权只属于全国人大常委会,当法律需要进一步明确具体含义时或法律制定后出现新情况需要明确其法律依据时,常委会应进行法律解释;法律解释与法律具有同等效力。重大事务的决定权决定特赦;决定全国或者个别省、自治区和直辖市的进入紧急状态等;决定驻外全权代表的任免;决定全国总动员或者局部动员。(三)国务院职权   保护华侨的正当的权利和利益,保护归侨和侨眷的合法的权利和利益改变或者撤销各部、各委员会发布的不适当的命令、指示和规章;改变或者撤销地方各级国家行政机关的不适当的决定和命令;批准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区域划分,批准自治州、县、自治县、市的建置和区域划分;依照法律规定决定省、自治区、直辖市的范围内部分地区进入紧急状态; 六、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民族自治地方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民族乡不是)166 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民族自治机关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的人大和人民政府(法院和检察院不是)自治区主席、自治州州长、自治县县长由实行区域自治的民族的公民担任。民族自治地方的人大常委会中应当有实行区域自治的民族的公民担任主任或者副主任民族自治权(1)立法权。制定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自治地方的人大)。(2)变通权。上级国家机关的决议、决定、命令和指示,如有不适合民族自治地方实际情况的,自治机关可以报经该上级国家机关批准,变通执行或者停止执行;该上级国家机关应当在收到报告之日起60日内给予答复;(3)治安权。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经国务院批准,可以组织本地方维护社会治安的公安部队。【真题回顾】1、我国现行的民族自治地方有(  )。A.自治区、自治州、民族乡B.自治区、自治县、民族乡C.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D.自治州、自治县、民族乡2、下列表述不符合我国《宪法》规定的有()。A.土地所有权可以依照法律的规定转让B.国家禁止破坏民族团结和创造民族分裂的行为C.我国国家机构实行民主集中制原则D.退休人员的生活受到国家和社会的保障第三章民法第一节民事主体之自然人***一、自然人的民事权利能力权利能力所揭示和要求的是主体为一定行为或不为一定行为的资格和前提,没有这个基本的资格,就谈不上具体的法律行为和法律关系。我国《民法通则》第9条规定:“公民从出生时起到死亡时止,具有民事权利能力,依法享有民事权利,承担民事义务。”即自然人的民事权利能力始于自然人出生,并为自然人终身享有。《继承法》第28条规定:“遗产分割时,应当保留胎儿的继承份额。胎儿出生时是死体的,保留的份额按照法定继承办理。”【真题回顾】我国公民从起到死亡时止,具有民事权利能力,依法享有民事权利,承担民事义务。A.年满18岁B.年满16岁C.年满14岁D.出生时****二、自然人的民事行为能力自然人的民事行为能力是自然人以自己的行为设定民事权利义务的资格,即自然人依法独立进行民事活动的资格。我国《民法通则》将自然人的民事行为能力分为三类:1.完全民事行为能力根据我国《民法通则》的规定,年满十八周岁的自然人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此外,年满十六周岁、不满十八周岁,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自然人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2.限制民事行为能力在我国,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包括年满十周岁但不满十八周岁的自然人和不能完全辨认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还包括对比较重要的民事行为缺乏判断能力和自我保护能力,并且不能预见其行为后果的患痴呆症的人。166 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可以独立进行与其年龄、智力相适应的民事活动。此外,根据我国有关司法解释,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可以独立实施接受奖励、赠与及报酬的行为。限制行为能力人独立实施此类被称之为“纯法律上利益”的行为,不需要其法定代理人的同意,相对方行为人也不得以其为限制行为能力人为理由否定行为的法律效力。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如果需要参加重要的民事活动,应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事前征得法定代理人的同意,也可事后征得法定代理人的追认。3.无民事行为能力不满10周岁的未成年人,完全的精神病人是无行为能力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既不能自己独立实施民事行为,也不能经他们的法定代理人的同意而独立实施民事行为。如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需要实施民事行为,只能由他们的法定代理人代理。不过,为保护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的利益,有关司法解释规定,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接受奖励、赠与及报酬的行为有效。【真题回顾】1、我国民法的调整对象包括:A.财产关系B.人际关系C.人身关系D.思想关系2、法律关系参加者能以自己的行为享有权利承担义务的资格在法学上称为:A.权利能力B.行为能力C.法律事实D.法律关系内容**三、民事权利能力与行为能力的关系公民的行为能力和权利能力并非一定同时存在,有时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可以是分离的。第一,有权利能力未必有行为能力。第二,有行为能力则必定有权利能力。***第二节民事行为的效力一、无效民事行为(一)类型经对民法通则与合同法对无效民事行为和无效合同规定的梳理归纳,无效民事行为的类型有:1.行为人不具有行为能力实施的民事行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的行为,因没有意思能力,不发生法律行为之效果意思的效力。法人实施行为能力范围以外的行为,特别是违反禁止性规定的行为,也不生效力。2.意思表示不自由的行为按合同法的规定,一方以欺诈、胁迫、乘人之危的手段订立损害国家利益的合同,则应属无效,不能依照该意思表示的内容发生效力。3.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或者第三人利益的行为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或者第三人的利益的行为,是行为人双方共同合谋进行的,以损害国家、集体或者第三人利益为目的的民事行为。4.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行为。5.违反法律或者社会公共利益的行为【真题回顾】无效合同的确认权属于()。A.人民法院或派出所B.人民法院或仲裁机构C.人民法院或厂商局D.工商局或仲裁机构【答案】B。解析:根据《合同法》有关规定:“合同的无效,由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确认。”故无效合同的确认权属于人民法院或仲裁机构。****二、可变更、可撤销的民事行为166 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根据民法通则第59条以及合同法第54条第1款的规定,可撤销民事行为的类型有:1.重大误解这是指因认识错误实施的行为。基于错误认识的行为,行为人的表意虽然是自愿的,但却是违背本意的,所以该行为属于得撤销行为。2.显失公平显失公平行为是指民事行为效果明显违背公平原则的行为。对于民事行为达到何种程度算显失公平,最高人民法院《民通意见》第72条的解释是:一方当事人利用优势或者利用对方没有经验,致使双方的权利与义务明显违反公平、等价有偿原则的,可以认定为显失公平。3.乘人之危最高人民法院《民通意见》第70条规定:一方当事人乘对方处于危难之机,为牟取不正当利益,迫使对方作出不真实的意思表示,严重损害对方利益的,可以认定为乘人之危。根据合同法规定,乘人之危订立的合同,须是不损害国家利益时,才构成可撤销行为,否则为无效民事行为。4.欺诈、胁迫欺诈、胁迫的要件,前文已述。最高人民法院《民通意见》第68条规定:一方当事人故意告知对方虚假情况,或者故意隐瞒真实情况,诱使对方当事人作出错误意思表示的,可以认定为欺诈行为。第69条规定:以给公民及其亲友的生命健康、荣誉、名誉、财产等造成损害,或者以给法人的荣誉、名誉、财产等造成损害为要挟,迫使对方作出违背真实的意思表示的,可以认定为胁迫行为。欺诈、胁迫行为,也是不损害国家利益时,构成可撤销民事行为,否则,为无效民事行为。【真题回顾】对于存在重大误解或者显失公平的合同,一方当事人有权请求()予以撤销。A.对方当事人B.人民法院C.公证机关D.仲裁机关【答案】BD。解析:依据《合同法》第54条的规定,下列合同,当事人一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变更或者撤销:(1)因重大误解订立的;(2)在订立合同时显失公平的。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的合同,受损害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变更或者撤销。当事人请求变更的,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不得撤销。根据该条规定,具有合同撤销权的机关是人民法院和仲裁机构。本题中,A、C两项都无权撤销合同,因此均不应选。故选B、D。【考点预测】1.张某为给病危的父亲治病急需用款10万元,王某表示愿意借给,但一年后须加倍偿还,否则须以张某某三居室住房代偿,张某表示同意。此行为属于:()A.无效的民事行为B.可撤销的民事行为C.乘人之危的民事行为D.有效的民事行为2.甲对乙新换的手机爱不释手,听丙说是进口高档手机,便主动以4000元购买。但事后确认该手机其实是国产普通手机,市场价仅1000元,若甲反悔,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是甲主动要求购买的,买卖合同有效B.乙欺骗了甲,买卖合同无效C.甲存在重大误解,买卖合同可以辙销D.丙欺骗了甲,买卖合同无效三、效力未定的民事行为1.无权处分行为166 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无权处分行为是指无处分权人以自己名义对他人权利标的所为之处分行为,该行为若经有权利人同意,效力溯自处分之时起有效;若有权利人不同意,则效力确定为无效。合同法第51条规定,无处分权的人处分他人财产,经权利人追认或者无处分权的人订立合同后取得处分权的,该合同有效。2.欠缺代理权的代理行为无代理权人所为之“代理行为”对本人是没有效力的,但若本人事后追认,就成为名正言顺的“代理行为”,对本人发生效力;若本人否认,则该行为对行为人生效。在本人承认与否认前,该行为的效力处于不确定状态。合同法第48条第1款规定,行为人没有代理权、超越代理权或者代理权终止后以被代理人名义订立的合同,未经被代理人追认,对被代理人不发生效力,由行为人承担责任。3.限制行为能力人待追认的行为这是指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超越其民事行为能力范围的行为。这类行为若获法定代理人追认,即变为有效法律行为,反之,则为无效民事行为。合同法第47条第1款规定: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订立的合同,经法定代理人追认后,该合同有效,但纯获利益的合同或者与其年龄、智力、精神健康状况相适应而订立的合同,不必经法定代理人追认。***第三节诉讼时效一、诉讼时效期间(一)普通诉讼时效期间1.一般诉讼时效期间。民法通则第135条规定: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2年,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即民法通则或其他民事法律规范没有特别规定的,均适用2年的一般诉讼时效期间。2.短期诉讼时效期间。民法通则第136条规定,“身体受到伤害要求赔偿的”、“出售质量不合格的商品未声明的”、“延付或者拒付租金的”以及“寄存财物被丢失或者损毁的”四种情形,诉讼时效期间为1年。但是,这四种适用短期诉讼时效的情形,有的已被后公布的单行法修正,按新法优于旧法、特别法优于普通法的原则,应该适用新法律的规定。环境保护法第42条规定:因环境污染损害赔偿提起诉讼的时效期间为3年……即身体伤害因环境污染造成的,应适用特别法规的特殊时效;产品质量法第45条规定,因产品存在缺陷造成损害要求赔偿的诉讼时效期间为2年……即因产品责任的赔偿请求权,应适用特别法规定的2年特殊时效。3.最长诉讼时效期间。民法通则第137条规定,从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超过20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有特殊情况的,人民法院可以延长诉讼时效期间。最长诉讼时效期间与一般和短期诉讼时效期间不同,该期间是从权利被侵害时起计算,即适用于“不知道或不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的“特殊主体”。那些知道或应当知道自己权利被侵害的权利人,只能适用一般时效。二、诉讼时效的中止、中断和延长(一)诉讼时效中止1.概念。诉讼时效中止是指在诉讼时效期间的最后6个月内,因法定事由而使权利人不能行使请求权的,诉讼时效期间的计算暂时停止。民法通则第139条规定,在诉讼时效期间的最后6个月内,因不可抗力或者其他障碍不能行使请求权的,诉讼时效中止。2.发生诉讼时效中止的法定事由:(1)不可抗力,指的是不能预见、不能避免并不能克服的客观情况。包括自然灾害和非出于权利人意思的“人祸”,例如瘟疫、暴乱等。166 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2)法定代理人未确定或丧失民事行为能力。最高人民法院《民通意见》第172条规定:在诉讼时效期间的最后6个月内,权利被侵害的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没有法定代理人,或者法定代理人死亡、丧失代理权,或者法定代理人本人丧失行为能力的,可以认定为因其他障碍不能行使请求权,适用诉讼时效中止。(3)其他。例如继承开始后,继承人或遗产管理人尚未确定时,其时效可中止等等。3.中止时效的发生期间。中止时效的法定事由必须在诉讼时效期间的最后6个月内发生,或法定事由虽发生于6个月前但持续至最后6个月内的,才能发生中止时效的法律效果。(二)诉讼时效中断1.概念。诉讼时效中断是指因有与权利人怠于行使权利相反的事实,使已经过的时效期间失去效力,而须重新起算时效期间的制度。民法通则第140条规定,诉讼时效因提起诉讼、当事人一方提出要求或者同意履行义务而中断。从中断时起,诉讼时效期间重新计算。诉讼时效以权利人消极不行使权利为前提条件,若此状态不存在,诉讼时效即因欠缺要件,其已进行的时效期间应归无效。2.发生诉讼时效中断的事由:(1)权利人之请求。(2)义务人的同意。(3)提起诉讼或仲裁。3.诉讼时效中断的法律效果。诉讼时效中断的事由发生后,已经过的时效期间归于无效,中断事由存续期间,时效不进行,中断事由终止时,重新计算时效期间。(三)诉讼时效期间延长诉讼时效期间延长是指因特殊情况,法院对已经完成的诉讼时效期间给予的延展。期间的延长与中止、中断不同,它只适用于诉讼时效期间已经完成的情形,而且发生时效延长的特殊情况,依最高人民法院《民通意见》第169条的解释,是权利人由于客观的障碍在法定诉讼时效期间不能行使请求权的,属于民法通则第137条规定的“特殊情况”。****第四节民事权利与人身权一、民事权利的分类(一)依客体分类:财产权——物权、债权人身权——人格权、身份权综合性权利——知识产权、继承权、股东权(二)依相互关系分类:主权利与从权利(三)依义务范围分类:绝对权(对世权)、相对权(对人权)二、人身权(一)人格权生命权、健康权、身体权姓名权、名称权、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人身自由权、婚姻自主权(二)身份权身份权:亲权、配偶权、亲属权1.下列属于人格权的是()A.生命健康权B.名誉权C.姓名权D.配偶权2.法人和合伙及其他团体可享有人身权,在法律上表现为_________。A、姓名权和隐私权B、名誉权和经营权C、名称权和肖像权D、名称权和名誉权3.下列选项属于人身权中身份权的是______。166 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A.姓名权B.隐私权C.名誉权D.监护权三、肖像权:——侵权的独特构成要求:营利之目的某电视演员因一儿童电视剧而出名,某公司未经该演员许可将印有其表演形象的宣传海报大量用于玩具、书包、文具等儿童产品的包装和装潢上。对该公司的行为应如何定性?A.侵犯了制片者的发表权B.侵犯了该演员的表演者权C.侵犯了该演员的肖像权D.侵犯了该演员的复制权 A.合同法一、订立合同的形式  1、口头形式。口头形式,是指当事人只用口头语言为意思表示订立合同,而不用文字表达协议内容的形式。口头形式在日常生活中经常被采用。  2、书面形式。书面形式,是指以文字表现当事人所订立的合同的形式。合同书以及任何记载当事人要约、承诺和权利义务内容的文件,都是合同的书面形式的具体表现。《合同法》第11条规定,“书面形式是指合同书、信件和数据电文(包括电报、电传、传真、电子数据交换和电子邮件)等可以有形地表现所载内容的形式。”  3、推定形式  推定形式,是指当事人未用语言、文字表达其意思表示,仅用行为向对方发出要约,对方接受该要约,做出一定或指定的行为作为承诺的,合同成立。例如商店安装自动售货机,顾客将规定的货币投入机器内,买卖合同即成立。二、订立合同的一般程序(—)要约  《合同法》第14条规定:“要约是希望和他人订立合同的意思表示”。可见要约是指一方当事人以缔结合同为目的,向对方当事人所作的意思表示。注意:要约的内容必须具体确定。这一要件称为要约的确定性。“具体”,是指要约的内容必须具有足以使合同成立的主要条款,如标的、数量、履行期限(如果要约中具备了这三项内容,即可认为要约的内容是具体的);“确定”,是指要约的内容必须明确肯定,而不能是商量性、试探性的语言。(二)要约与要约邀请的区别在理解要约的概念和要件时,需要特别注意要约与要约邀请的区别。要约邀请又称为要约引诱,是指希望他人向自己发出要约的意思表示。要约邀请是当事人订立合同的预备行为,在发出要约邀请时,当事人仍处于订约的准备阶段,其目的在于引诱他人向自己发出要约,其内容往往是不明确、不具体的,其相对人是不特定的,所以,要约邀请不具有要约的约束力,发出要约邀请的人不受其约束。根据《合同法》第15条的规定,下列行为属于要约邀请而不属于要约:寄送的价目表、拍卖公告、招标公告、招股说明书、商业广告。但商业广告的内容符合要约规定的,应视为要约。  我国《合同法》第16条规定,“要约到达受要约人时生效”,可见我国法律采纳了到达主义。  (三)承诺  承诺,是指受要约人同意接受要约的条件以缔结合同的意思表示。承诺的法律效力在于一经承诺并送达于要约人,合同便告成立。  1.承诺必须由受要约人向要约人作出。2.承诺必须在规定的期限内到达要约人。3.承诺的内容必须与要约的内容一致。166 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受要约人必须表明其愿意按照要约的全部内容与要约人订立合同。承诺不得对要约的内容作出实质性的修改。但是,如果承诺并未更改要约的实质性内容,而只是对一些细节问题的修改,要约人也未表示反对,则承诺仍然有效。根据《合同法》第31条,“承诺对要约的内容作出非实质性更改的,除要约人及时表示反对或者要约表明承诺不得对要约的内容作出任何变更的以外,该承诺有效,合同的内容以承诺的内容为准”。  4.承诺的方式必须符合要约的要求。承诺原则上应采取通知方式,但根据交易习惯或者要约表明可以通过行为作出承诺的除外。  《合同法》第25条规定:“承诺生效时合同成立”。因此承诺的效果在于使合同成立,即一旦承诺生效,合同便宣告成立。1.北京甲公司与上海乙公司签订了一份书面合同,甲公司签字、盖章后邮寄给乙公司签字、盖章。则该合同成立的时间应为:A.甲、乙公司达成合意时B.甲公司签字盖章时C.乙公司收到甲公司签字盖章的合同时D.乙公司签字盖章时2.受要约人对要约内容作出实质性变更的情形是()A.变更合同履行期限的B.变更合同价款的C.变更争议解决方法的D.变更合同履行地点的3.乙父病逝,从外地赶回的唯一继承人乙继承了其父的一栋房产,并将其父生前常使用的市值4万元的摩托车加以修理,用去1万元,再以5万元出售于丙,后发现该车系乙父之友甲所有,乙父是长期借用这辆摩托车,但乙并不知道实情,认为该车是其父亲所有。售车所获5万元应该由A.甲所有B.乙所有C.甲、乙平均所有D.甲所有4万元,乙所有1万元三、租赁合同租赁合同可考法条——一以下条文引自《合同法》1.关于租赁期限第二百一十二条 租赁合同是出租人将租赁物交付承租人使用、收益,承租人支付租金的合同。  第二百一十三条 租赁合同的内容包括租赁物的名称、数量、用途、租赁期限、租金及其支付期限和方式、租赁物维修等条款。  第二百一十四条 租赁期限不得超过二十年。超过二十年的,超过部分无效。  租赁期间届满,当事人可以续订租赁合同,但约定的租赁期限自续订之日起不得超过二十年。第二百一十五条 租赁期限六个月以上的,应当采用书面形式。当事人未采用书面形式的,视为不定期租赁。第二百三十六条 租赁期间届满,承租人继续使用租赁物,出租人没有提出异议的,原租赁合同继续有效,但租赁期限为不定期。2.关于转租第二百二十四条 承租人经出租人同意,可以将租赁物转租给第三人。承租人转租的,承租人与出租人之间的租赁合同继续有效,第三人对租赁物造成损失的,承租人应当赔偿损失。3.买卖不破租赁第二百二十九条 租赁物在租赁期间发生所有权变动的,不影响租赁合同的效力。  4.承租人的优先购买权166 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第二百三十条 出租人出卖租赁房屋的,应当在出卖之前的合理期限内通知承租人,承租人享有以同等条件优先购买的权利。【真题回顾】1、甲于3月5日向乙出要约,乙于3月7日收到要约,然后于3月20日向甲发出承诺,甲于3月22日收到承诺,该合同于()成立。A.3月5日B.3月7日C.3月20日D.3月22日2.关于承诺的正确表述为:A.承诺不得撤回,但可以反撤销B.受要约人超过承诺期限发出承诺的,除要约人及时通知受要约人该承诺失效的以外,为有效C.承诺可以撤销,撤销承诺的通知应当在承诺通知到达要约人之前或者与承诺通知同时到达要约人D.受要约人超过承诺期限发出承诺的,除要约人及时通知受要约人该承诺有效的以外,为新要约第六节物权法一、物及物权物权法上讲的物,是存在于人体之外,能够为人力所支配并且能满足人类某种需要,具有稀缺性的物质对象,主要指不动产和动产,不动产是指土地以及房屋、林木等土地附着物;动产是指不动产以外的物。《物权法》第2条规定:“本法所称物权,是指权利人依法对特定的物享有直接支配和排他的权利,包括所有权、用益物权和担保物权。”二、物权的效力(一)物权的追及效力物权的追及效力,是指物权的标的物不管辗转流入什么人的手中,物权人都可以依法向物的不法占有人索取,请求其返还原物。(二)物权的优先效力物权的优先效力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当物权与债权并存时,物权优先于债权;第二,在某些情况下,当事人可以在同一物之上设立多个物权。同一物之上有数个物权并存时,应确定物权实现的先后顺序,这就是物权相互间的优先效力。【典型真题】甲、乙各以20%与80%的份额共有一间房屋,出租给丙。现甲欲将自己的份额转让,请问下列表述中哪一说法是正确的?A.乙有优先购买权,丙没有优先购买权B.丙有优先购买权,乙没有优先购买权C.乙、丙都有优先购买权,两人处于平等地位D.乙、丙都有优先购买权,乙的优先购买权优先于丙的优先购买权(三)我国的物权变动模式(1)不动产物权登记第9条规定,“不动产物权的设立、变更、转让和消灭,经依法登记,发生效力;未经登记,不发生效力,但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其中法律另有规定的包括,“依法属于国家所有的自然资源,所有权可以不登记。”第14条规定,“不动产物权的设立、变更、转让和消灭,依照法律规定应当登记的,自记载于不动产登记簿时发生效力。”【真题回顾】2000年甲将自己的3间私房作价2万元转让给乙,乙略加修缮,居住1年后以4万元的价格转让给丙,丙居住1年后以166 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5万元的价格转让给丁。以上几次转让均未办理私房过户手续。在丁居住其间,房屋所在地被该城市规划为对外经济开发区,该房屋价格涨至20万元,甲、乙、丙、丁就房屋所有权发生争议。该房屋所有权应属于()。A.甲B.乙C.丙D.丁 (2)动产交付  不动产物权以登记为公示手段,与此相对应,动产物权以占有和交付为公示手段。《物权法》第23条规定,动产物权的设立和转让,自交付时发生效力,但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同时第24条规定,“船舶、航空器和机动车等物权的设立、变更、转让和消灭,未经登记,不得对抗善意第三人。”(四)所有权财产所有权是指所有人依法对自己的财产享有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  1、继受取得  继受取得,又称传来取得,是指通过一定的法律行为或基于法定的事实从原所有人处取得所有权。根据法律的规定,所有权继受取得的原因主要包括:因一定的法律行为而取得所有权。法律行为具体包括买卖合同、赠与、互易等;因法律行为以外的事实而取得所有权。例如继承遗产,接受他人遗赠等。因其他合法原因取得所有权。如合作经济组织的成员通过合股集资的方式形成新的所有权形式。  2、原始取得  原始取得是指所有权首次产生或不依赖于原所有人的意志而取得物的所有权。  根据法律的规定,原始取得的方式主要有:  第一、生产。这是指民事主体通过自己的劳动创造出新的财产进而取得该财产的所有权的方式。第二、先占。这是指民事主体以所有的意思占有无主动产而取得其所有权的法律事实。先占应具备以下构成要件:标的须为无主物;标的须为动产;行为人须以所有的意思占有无主物。【真题回顾】养牛专业户王某的一头奶牛得了重病,王某恐怕此牛得的是传染病,传染了别的牛而造成更大的损失,于是将此牛拉到野外抛弃。刘某经过时发现,将牛拉回家中,经过刘某的精心喂养,此牛病愈并成为一头高产奶牛。半年后,王某听说此事,向刘某索要此牛。依照法律,王某()。A.有权请求刘某返还此牛,因为刘某拾得牛并据为己有,构成不当得利B.有权请求刘某返还此牛,但应补偿刘某喂养此牛所支出的费用及劳务费C.无权请求刘某返还此牛,因为他的抛弃行为已使其所有权消灭,刘某基于先占而取得牛的所有权D.无权请求刘某返还此牛,但可以请求刘某给予适当补偿  第三、添附。这是指不同所有人的物因一定的行为而结合在一起形成不可分割的物或具有新质的物。添附包括三种情形:混合。即指不同所有人的动产因相互掺杂或融合而难以分开而形成新的财产。附合。即指不同所有人的财产密切结合在一起而形成新的财产。加工。即指一方使用他人的财产加工改造为具有更高价值的财产。  第四、善意取得。【真题回顾】甲与乙于2003年3月1日签订一份书面的房屋买卖合同,但是并未办理房屋过户登记手续。后来因为房价上涨,丙愿意出更高的价钱买下甲所有的房屋,甲于2003年4月1日又和丙签订了房屋买卖合同,并且随即办理了房屋过户登记手续。对该房屋享有所有权的是:    166 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A.甲B.乙C.丙D.乙和丙答案:C。《物权法》第106条规定,无处分权人将不动产或者动产转让给受让人的,所有权人有权追回;除法律另有规定外,符合下列情形的,受让人取得该不动产或者动产的所有权:(1)受让人受让该不动产或者动产时是善意的;(2)以合理的价格转让;(3)转让的不动产或者动产依照法律规定应当登记的已经登记,不需要登记的已经交付给受让人。受让人依照前款规定取得不动产或者动产的所有权的,原所有权人有权向无处分权人请求赔偿损失。《物权法》第108条规定,善意受让人取得动产后,该动产上的原有权利消灭,但善意受让人在受让时知道或者应当知道该权利的除外。第五、发现埋藏物和隐藏物。埋藏物和隐藏物是指埋藏或隐藏于他物之中,其所有权归属不明的动产。根据中国《民法通则》的规定,所有权人不明的埋藏物和隐藏物归国家所有。第六、拾得遗失物。这是指发现他人不慎丧失占有的动产而予以占有的法律事实。根据中国《民法通则》的规定,拾得遗失物应当归还失主,拾得人不能取得遗失物的所有权。  第七、国有化和没收。国家根据法律、法规的强行性规定,采取强制措施将一定的财产收归国有的法律事实。(五)用益物权根据物权法第117条的规定,用益物权是对他人所有的不动产或者动产,依法享有占有、使用和收益的权利。(六)担保物权(1)抵押权抵押权是指为担保债务的履行,债务人或者第三人不转移财产的占有,将该财产抵押给债权人,债务人不履行到期债务或者发生当事人约定的实现抵押权的情形,债权人有权就该财产优先受偿的权利。1、禁止抵押。根据物权法第184条规定,下列财产不得抵押:(1)土地所有权。2)耕地、宅基地、自留地、自留山等集体所有的土地使用权。(3)学校、幼儿园、医院等以公益为目的的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的教育设施、医疗卫生设施和其他社会公益设施(4)所有权、使用权不明或者有争议的财产;(5)依法被查封、扣押、监管的财产;(6)法律、行政法规规定不得抵押的其他财产;2.、抵押的效力(1)不动产登记生效主义:物权法对不动产物权变动采登记生效主义,即不动产物权的设立、变更、转让和消灭应当办理登记,不办理登记,不发生物权效力。(2)动产抵押的效力:物权法对于动产物权变动却采登记对抗主义,即动产物权的设立、变更、转让和消灭不登记不得对抗善意第三人。(3)抵押权和租赁权关系。物权法第190条规定,订立抵押合同前抵押财产已出租的,原租赁关系不受该抵押权的影响。抵押权设立后抵押财产出租的,该租赁关系不得对抗已登记的抵押权。(4)抵押财产的转让。抵押期间,抵押人经抵押权人同意转让抵押财产的,应当将转让所得的价款向抵押权人提前清偿债务或者提存。转让的价款超过债权数额的部分归抵押人所有,不足部分由债务人清偿。抵押期间,抵押人未经抵押权人同意,不得转让抵押财产,但受让人代为清偿债务消灭抵押权的除外。【典型真题】1.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合同担保权的是()。A、抵押权B、质权C、留置权D、违约金2.甲向乙借款20万元做生意,由丙提供价值15万元的房屋抵押,并订立了抵押合同。甲因办理登记手续费过高,经乙同意未办理登记手续。甲又以自己的一辆价值6万元的“夏利”166 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车质押给乙,双方订立了质押合同,乙认为将车放在自家附近不安全,决定仍放在甲处。一年后,甲因亏损无力还债,乙诉至法院要求行使抵押权、质权。本案中抵押和质押的效力如何?()A、抵押、质押均有效B、抵押、质押均无效C、抵押有效、质押无效D、质押有效、抵押无效(2)质权1、动产质权债务人或者第三人将其动产交给债权人占有并实际控制的行为被称之为质押,质权人因质押而取得的权利为质权,质权是担保物权的一种。设立质权,当事人应当采取书面形式订立质权合同。质权人在债务履行期届满前,不得与出质人约定债务人不履行到期债务时质押财产归债权人所有。2、“禁止流质契约”条款。质权人在债务履行期届满前,不得与出质人约定债务人未履行债务时质押财产为债权人所有。3、转质权质权人为担保自己或者他人的债务,在占有的质物上再次设定质权的称为转质,所成立的质权为转质权。因转质而取得质权的人为转质权人。转质既可适用于动产质权,也可适用于权利质权。质权人在质权存续期间,未经出质人同意转质,造成质押财产毁损、灭失的,应当向出质人承担赔偿责任。4、权利质权权利质权是指以出质人提供的财产权利为标的而设定的质权。权利质权具有与动产质权相同的一些特征,都是以担保债务履行和债权实现为目的,性质都是价值权、担保权。物权法第223条规定,债务人或者第三人有权处分的下列权利可以出质:(1)汇票、支票、本票;(2)债券、存款单;(3)仓单、提单;(4)可以转让的基金份额、股权;(5)可以转让的注册商标专用权、专利权、著作权等知识产权中的财产权;(6)应收账款;(7)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可以出质的其他财产权利。  (3)留置权留置权是指在债务人不履行到期债务时,债权人有权依照法律规定留置已经合法占有的债务人的动产,并就该动产优先受偿的权利。这时,债权人便为留置权人,占有的动产便为留置财产。成立留置权,必须具备以下几个要件:l.债权人已经合法占有债务人的动产。2.债权人占有的动产,应当与债权属于同一法律关系,但企业之间留置的除外。除了企业之间留置的以外,留置财产必须与债权的发生处于同一法律关系中。3.债务人不履行到期债务。债权人对已经合法占有的动产,并不能当然成立留置权。留置权的成立还须以债权已届清偿期而债务人未全部履行为要件。(四)留置权与抵押权或者质权关系《物权法》第239条规定,同一动产上已设立抵押权或者质权,该动产又被留置的,留置权人优先受偿。第四章刑法一、刑法的基本原则(一)、罪刑法定原则:“法无明文规定不为罪和法无明文规定不处罚”。《刑法》第3条规定:“法律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的,依照法律定罪处刑;法律没有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的,不得定罪处刑。”(二)刑法面前人人平等原则:《刑法》第4条明确规定:“对任何人犯罪,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不允许任何人有超越法律的特权。”(三)罪刑均衡原则;《刑法》第5条规定:“166 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刑罚的轻重,应当与犯罪分子所犯罪行和承担的刑事责任相适应。”【真题回顾】犯罪最本质的特征是:A.社会危害性B.罚当其罪性C.刑事违法性D.严重社会危害性二、犯罪主体(一)刑事责任年龄我国《刑法》第17条把刑事责任年龄划分为3个阶段:1、已满16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为完全负刑事责任年龄阶段;2、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资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为相对负刑事责任年龄阶段;3、不满14周的人不管实施何种危害社会的行为,都不负刑事责任,为完全不负刑事责任年龄阶段。“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犯罪,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因不满十六周岁不予刑事处罚的,责令他的家长或者监护人加以管教;在必要的时候,也可以由政府收容教养。”(二)刑事责任能力刑事责任能力包括完全刑事责任能力、无刑事责任能力和限制刑事责任能力。根据《刑法》第18条的规定,无刑事责任能力是指,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认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为的时候造成危害结果,经法定程序鉴定确认的,不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责令他的家属或者监护人严加看管和医疗;在必要的时候,由政府强制医疗。但是“间歇性的精神病人在精神正常的时候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醉酒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尚未完全丧失辨认或者控制自己行为能力的精神病人犯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这里的尚未完全丧失辨认或者控制自己行为能力的精神病人,就是指限制刑事责任能力的精神病人。《刑法》第19条规定,“又聋又哑的人或者盲人犯罪,可以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考点预测】某甲是间歇性精神病人。某日,某甲喝醉了酒,把某酒店老板打成重伤,在群众抓捕他时,某甲因惊恐而精神病发作。则某甲()。A、应当负刑事责任,但可以减轻处罚B、应当负刑事责任,但可以从轻处罚C、不负刑事责任,因其是精神病人D、应当负刑事责任三、主观方面(一)、犯罪故意根据《刑法》第14条第1款规定,犯罪故意是指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的一种心理态度。1.直接故意。直接故意是指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这种结果发生的心理态度。2.间接故意。间接故意是指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有意放任,以致发生这种结果的心理态度。直接故意和间接故意的区别如下:(1)在意志因素方面,直接故意对危害结果抱着希望发生的态度,间接故意表现为放任的态度。间接故意虽然不是积极主动地追求危害结果,但也丝毫没有采取措施来防止结果的发生。(2)在意识因素方面,行为人对危害行为发生危害结果的确定性认识有所不同。直接故意既可以包括认识危害结果的必然发生,也可以包括认识危害结果的可能发生;间接故意只能包括认识危害结果的可能发生,不能包括认识危害结果的必然发生。166 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二)犯罪过失根据《刑法》第15条第1款规定,犯罪过失是指行为人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这种结果的心理态度。  1.疏忽大意的过失。疏忽大意的过失,是指行为人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以致发生这种结果的心理态度。疏忽大意的过失具有以下两个特征:(1)行为人没有预见其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2)行为人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2.过于自信的过失。过于自信的过失,是指行为人已经预见到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但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这种结果的心理态度。过于自信的过失具有以下两个特征:(1)行为人已经预见到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2)行为人轻信能够避免危害结果的发生。(三)无罪过事件《刑法》第16第规定:“行为在客观上虽然造成了损害结果,但不是出于故意或者过失,而是由于不能抗拒或者不能预见的原因所引起的,不是犯罪。”四、犯罪客体犯罪构成的要件之一,指刑事法律所保护而为犯罪行为所侵害的社会关系。五、犯罪客观方面(一)作为:作为,即积极的行为,是指以积极的身体举动实施刑法所禁止的行为。(二)不作为。构成不作为犯必须以行为人负有特定义务为前提。1.法律明文规定的义务。这种义务一般指由宪法、法律和其他法规所规定并为刑法所认可的义务,任何符合法律规定条件的人都必须履行这种义务。2.职务或业务上要求承担的义务。3.先行行为引起的义务。4.基于法律行为承担的义务。【考点预测】下列与不作为犯罪相关的表述,哪一选项是正确的?工人孙某休假回村,一日主动携带邻居6岁小孩进入村旁林深路险、豺狼出没的山林中狩猎玩。走人森林约5公里的时候,两人失散。孙某继续独自狩猎,之后既不寻找小孩,也没返村告知小孩家人,便径直回县城工作单位。4日后,邻居在林中发现被野兽咬伤致死的小孩尸体。孙某的行为属于下列哪一种?()A.故意杀人B.意外事件C.过失致人死亡D.不构成犯罪六、正当防卫《刑法》第20条第1款规定:“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对不法侵害人造成损害的,属于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无限防卫权。刑法为了鼓励公民同犯罪行为作斗争,在第20条第3款规定了:“对正在进行行凶、杀人、抢劫、强奸、绑架以及其他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采取防卫行为,造成不法侵害人伤亡的,不属于防卫过当,不负刑事责任。”【考点预测】案情1.张某的次子乙,平时经常因琐事滋事生非,无端打骂张某。一日,乙与其妻发生争吵,张某过来劝说。乙转而辱骂张某并将其蹋倒在地,并掏出身上的水果刀欲刺张某,张某起身逃跑,乙随后紧迫。张某的长子甲见状,随手从门口拿起扁担朝乙的颈部打了一下,将乙打昏在地上。这时甲的行为构成了正当防卫。如果在乙被甲打晕在地后,张某顺手拿起地上的石头转身回来朝乙的头部猛砸数下,致乙死亡。则张某构成了故意杀人罪。案情2.166 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在一个月黑风高的夜晚,一个女子加夜班,下班后该女子骑电动车回家,途径一片树林时,从树丛里窜出一名高大威猛的男子,该男子上前欲实施抢劫。该女子见状异常冷静勇敢,在与男子搏斗中,脱下自己的高跟鞋打了该男子头部几下,结果正中要害部位,将该男子当场打死。此种情景下,该女子实属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单选题:王某持匕首抢劫张某,在争斗中王某头部撞击墙角昏迷倒地,匕首掉在地上。张某见状,捡起匕首往王某心脏部位猛刺数下,导致王某死亡。对于张某用匕首刺死王某的行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属于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B.属于意外事件,不负刑事责任C.属于防卫过当,应当负刑事责任D.属于故意杀人,应当负刑事责任七、紧急避险《刑法》第21条第1款的规定,紧急避险是指在法律所保护的权益遇到危险而不可能采用其他措施加以避免时,不得已而采用的损害另一个较小的权益以保护较大的权益免遭损害的行为。我国刑法规定,紧急避险行为不负刑事责任。《刑法》第21条第3款规定:关于避免本人危险的规定,不适用于职务上、业务上负有特定责任的人。这是因为在发生紧急危险的情况下,这些负有特定责任的人应积极参加抢险救灾,履行其特定义务,而不允许他们以紧急避险为由临阵脱逃,玩忽职守。“紧急避险超过必要限度造成不应有的损害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外罚。”八、犯罪的未完成形态(一)犯罪预备《刑法》第22条第1款规定:“为了犯罪,准备工具、制造条件的,是犯罪预备。”根据我国刑法的这一规定,在理解犯罪预备的概念时,应当从主观和客观两个方面来把握犯罪预备的特征。《刑法》第22条第2款规定:“对于预备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有关犯罪预备,错误的说法是:A.犯罪预备包含着严重的社会危害性B.刑法规定对犯罪预备予以必要的处罚C.犯罪预备已经造成犯罪客体的实际损害D.刑法规定对预备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减轻处罚者免除处罚(二)犯罪未遂《刑法》第23条第1款规定:“已经着手实行犯罪,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的,是犯罪未遂。”《刑法》第23条第2款规定:“对于未遂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或者减轻处罚。”这就是犯罪未遂的处罚原则。(三)犯罪中止《刑法》第24条第1款规定:“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是犯罪中止。”《刑法》第24条第2款修改为:“对于中止犯,没有造成损害的,应当免除处罚;造成损害的,应当减轻处罚”。【考点预测】1.甲深夜潜入乙家行窃,发现留长发穿花布睡衣的乙正在睡觉,意图奸淫,便扑在乙身上强脱其衣。乙惊醒后大声喝问,甲发现乙是男人,慌忙逃跑被抓获。甲的行为:A.属于强奸预备B.属于强奸未遂C.属于强奸中止D.不构成强奸罪2.下列属于犯罪中止的是:166 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A.已经着手实行犯罪但犯罪未发生B.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C.在犯罪过程中,由于行为人意志以外的原因犯罪结果未发生D.行为人为实施犯罪而准备了工具,但没有着手实施犯罪3.甲乘在路上行走的妇女乙不注意之际,将乙价值12000元的项链一把抓走,然后逃跑。跑了50米之后,甲以为乙的项链根本不值钱,就转身回来,跑到乙跟前,打了乙两耳光,并说:"出来混,也不知道戴条好项链",然后将项链扔给乙。对甲的行为,应当如何定性?A.抢夺罪(未遂)B.抢夺罪(中止)C.抢夺罪(既遂)D.抢劫罪(转化型抢劫)九、共同犯罪《刑法》第25条规定了共同犯罪的定义:“共同犯罪是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由此可见,共同犯罪的定罪必须具备以下主、客观条件:1、共同犯罪定罪的客观条件——共同犯罪行为共同犯罪必须具有共同的犯罪行为。共同犯罪行为,除实行犯的行为是由刑法明文规定的以外,其他共同犯罪人的行为,例如,组织行为、教唆行为和帮助行为,都是由刑法总则规定的。2、共同犯罪定罪的主观条件——共同犯罪故意共同犯罪必须具有共同的犯罪故意。一是认识因素。一般来说,认识因素是指共同犯罪人不仅认识到自己在故意地实施犯罪,而且还认识到有其他犯罪人和自己一起共同配合实施犯罪。二是意志因素,指共同犯罪人明知共同犯罪行为会造成某种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危害结果发生。【考点预测】甲、乙夫妇因8岁的儿子严重残疾,生活完全不能自理而非常痛苦。一天,甲往儿子要喝的牛奶里放入"毒鼠强"时被乙看到,乙说:"这是毒药吧,你给他喝呀?"见甲不说话,乙叹了口气后就走开了。毒死儿子后,甲、乙二人一起掩埋尸体并对外人说儿子因病而死。关于甲、乙行为的定性,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A.甲与乙构成故意杀人的共同犯罪B.甲构成故意杀人罪,乙构成包庇罪C.甲构成故意杀人罪,乙构成遗弃罪D.甲构成故意杀人罪,乙无罪十、刑罚种类(一)主刑主刑: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死刑5种主刑。1、死刑的适用对象和不能适用死刑的犯罪主体《刑法》第48条规定,死刑只适用于罪行极其严重的犯罪分子。另外,刑法第49条规定,犯罪的时候不满18周岁的人和审判的时候怀孕的妇女,不适用死刑。2、死刑缓期执行制度对于应当判处死刑的犯罪分子,如果不是必须立即执行的,可以判处死刑同时宣告缓期2年执行。【真题回顾】 在我国的刑罚中,短期剥夺犯罪分子的人身自由,就近执行并实行劳动改造的是: A.管制B.拘役C.有期徒刑D.无期徒刑(二)附加刑根据《刑法》第34条和第35条的规定,附加刑有四种:罚金、剥夺政治权利、没收财产、驱逐出境。剥夺政治权利,是指剥夺犯罪人参加国家管理和政治活动权利的刑罚方法。根据刑法总则第56条和第57条的规定,附加适用剥夺政治权利的对象,主要是以下三种犯罪分子:(1)危害国家安全的犯罪分子。166 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2)故意杀人、强奸、放火、爆炸、投毒、抢劫等严重破坏社会秩序的犯罪分子。(3)被判处死刑和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刑法规定对该类犯罪分子应当剥夺政治权利终身。“驱逐处境”既可以独立适用,也可以附加适用。【考点预测】1.吴某因犯诈骗罪被判处有期徒刑10年,附加剥夺政治权利3年。则他实际被剥夺政治权利的时间应为多少年?()。A、3年B、10年C、13年D、7年2.下列刑罚中属于主刑的是()。A.管制B.拘役C.罚金D.有期徒刑十一、刑法分则主要罪名.【真题回顾】1、司法工作人员故意违背事实和法律,应当依法追究而不追究,不应当追究而追究,或者作出枉法裁判的行为,应判处:A.司法工作人员玩忽职守罪B.司法工作人员徇私舞弊罪C.徇私枉法罪D.行政执法人员循私舞弊罪【答案】C。解析:根据刑法的规定,司法工作人员徇私枉法、徇情枉法,对明知是无罪的人而使他受追诉、对明知是有罪的人而故意包庇不使他受追诉,或者在刑事审判活动中故意违背事实和法律作枉法裁判的,构成徇私枉法罪。2、关于泄露国家秘密罪,下列表述中,正确的有:A.本罪主观上只能是故意B.泄露国家秘密的行为在客观上必须达到情节严重的程度,才能构成犯罪C.非国家工作人员犯本罪的,应根据其情节轻重,适用本罪法定刑进行处罚D.为境外的机构、组织、人员窃取、刺探、非法提供国家秘密的,应依间谍罪处罚,不适用本罪【答案】BC。解析:根据我国刑法第三百九十八条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违反保守国家秘密法的规定,故意或者过失泄露国家秘密,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非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犯前款罪的,依照前款的规定酌情处罚。据此条判断:情节严重的才构成犯罪。《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四百三十一条第二款 为境外的机构、组织、人员窃取、刺探、收买、非法提供军事秘密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判断题:.单位可以成为行贿罪的主体。(B)解析:行贿罪的犯罪主体是一般主体,即行为人是达到刑事责任年龄,具备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单位是单位行贿罪的犯罪主体。3、某县甲某开办的个体小煤窑只开了采煤通道即开始采煤,主管部门检查后发现该煤窑只有送风口,没有排风口,即书面通知其停业整顿,甲某拖延不改继续采矿,终于因瓦斯浓度太高,发生爆炸致9名矿工死亡。甲某的行为构成何种犯罪?()A.重大责任事故罪B.工程重大安全事故罪C.重大劳动安全事故罪D.过失爆炸罪166 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答案】C。解析:重大责任事故罪,是指工厂、矿山、林场、建筑企业或者其他企业、事业单位的职工,由于不服管理、违反规章制度,或者强令工人违章冒险作业,因而发生重大伤亡事故或者造成其他严重后果的行为;工程重大安全事故罪,是指建设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工程监理单位违反国家规定,降低工程质量标准,造成重大安全事故的行为;过失爆炸罪是指行为人出于过失引起爆炸,危害公共安全,造成严重后果的行为;重大劳动安全事故罪,是指工厂、矿山、林场、建筑企业或者其他企业、事业单位的劳动安全设施不符合国家规定,经有关部门或者单位职工提出后,对事故隐患仍不采取措施,因而发生重大伤亡事故或者造成其他严重后果的行为。结合材料可知本题正确答案为C。3、甲某以70元的价格向他人购买非法印刷的发票13本,然后在下午五点半分别向某电机维修中心等四个单位的店员及店主兜售,均未能售出。警察接到举报后,于当日下午7点钟在甲某的住处查获藏匿的发票13本。甲某的行为构成出售伪造发票罪,属于()。A.犯罪既遂B.犯罪中止C.犯罪预备D.犯罪未遂【答案】D。解析:犯罪未遂,指行为人已经着手实行具体犯罪构成的实行行为,由于其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能完成犯罪的一种犯罪停止形态。本题中甲某已经完成了犯罪实行行为:购买了非法印刷的发票十三本、向电机维修中心等单位兜售,只是因为其意志以为的原因没有售出。且出售伪造发票罪是结果犯,须以获得利益为犯罪成立要求,故甲某的行为构成犯罪未遂。第五章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第一节概论一、行政主体行政主体是指,享有公共行政权力,能够以自己的名义独立从事行政管理活动,并能独立承担由此产生的法律责任的组织。在我国,行政主体可以分为两大类:行政机关;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又称为“被授权的组织”)。二、具体行政行为和抽象行政行为(一)抽象行政行为的概念与特征——“呈文件性质!”它是指国家行政机关对不特定的人或事制定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行为规范的活动。如:制定行政法规、行政规章,发布具有普遍约束力的决定、命令等。抽象行政行为具有以下特征:(1)对象的普遍性。即以普遍的、不特定的人或事为行为对象,其针对的是某一类人或事,而非特定的人或事。(2)效力的普遍性和持续性。即抽象行政行为对某一类人或事具有普遍约束力,并且不仅适用于当时的行为或事件,而且适用于将来发生的同类行为或事件。(3)不可诉性。抽象行政行为不能成为行政诉讼的对象。例如:某市政府作出在市区内禁止燃放烟花爆竹的决定(二)具体行政行为具体行政行为是指具有国家行政职权的机关和组织及其工作人员在实施行政管理活动、行使行政职权中就特定事项对特定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权利、义务作出的单方行政职权行为。具体行政行为的特征:突出特征特定性单方性外部性具体含义是针对特定事项与特定人做出的行为基于行政主体单方意志便可成立行政主体对外而非对内实施职权区别对象抽象行政行为行政合同行为内部行政行为(行政处分)【真题回顾】抽象行政行为是指行政机关。A.针对特定的人制定出来的具有特定约束力的行为规则B.针对不特定的事制定出来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行为规则166 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c.针对特定的人或事制定出来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行为规则D.针对不特定的人或事制定出来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行为规则第二节行政处罚一、行政处罚的原则①处罚法定原则②公正公开原则原则③处罚与教育相结合原则④一事不再罚原则【预测考点】某蔬菜食品公司因销售假酒,被工商局处以罚款5000元,停业整顿的行政处罚。工商局的上述处罚:行政处罚法A.是错误的,只能实施停业整顿的处罚B.是错误的,只能实施罚款5000元的处罚C.是正确的,不违反一事不再罚的原则D.是错误的,只能在停业整顿与罚款中选择一种实施处罚二、行政处罚的种类与设定(一)行政处罚的种类1.种类(6+n)①警告②罚款③没收(违法所得、非法财物)④责令停产停业⑤暂扣或吊销许可证、执照⑥行政拘留通报批评n: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种类劳动教养驱逐出境【预测考点】根据《行政处罚法》的规定,下列关于行政拘留的说法正确的是:A.行政法规可以设定行政拘留的处罚B.县级人民政府可以决定对违法的相对人实施行政拘留C.省级人大制定的法规可以设定拘留的行政处罚D.市辖区公安分局有权决定对违反治安管理的相对人实施拘留(二)行政处罚的设定创设权具体规定权法律6+n且对限制人身自由的行政处罚创设享有专属权上位法有设定的,下位法不得再设定,但是可以在上位法设定的范围内作出具体规定行政法规6+n-限制人身自由地方性法规6-限制人身自由(=行政拘留)-吊销企业营业执照部门规章警告、一定数量罚款(国务院规定上限)地方规章警告、一定数量罚款(省级人大常委会规定上限)三、行政处罚的实施机关与适用166 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1.实施机关①行政机关:有处罚权的♂国务院或者经国务院授权的省级政府可以决定一个行政机关行使有关行政机关的行政处罚权,但限制人身自由的行政处罚权只能由公安机关行使。②被授权组织:法律、法规授权的具有管理公共事务职能的组织事业组织&被委托组织,条件技术人员技术条件(如需要)2.适用处罚折抵行政拘留刑期(拘役、有期徒刑)行政罚款罚金四、行政处罚的程序1..决定程序简易程序条件①事实确凿、法律依据;②警告或罚款(公民50元以下组织1000元以下)程序①表明身份;②说明理由;③听取陈述申辩;④作出书面决定(可1人)一般程序条件除简易程序外的情形程序简易程序+①调查/检查(2人);②负责人决定(1个、集体)听证程序条件①责令停产停业;②吊销许可证或执照;③较大数额罚款程序告知→3日内申请→7日前通知→公开进行(涉密除外)→案外人主持→质证→听证笔录(参照,是行政处罚的证据之一)★不说明理由or不听取陈述申辩,行政处罚决定不成立。【真题回顾】听证制度是指行政机关在作出影响相对人权利义务的决定之前,举行有()参加的会议,听取其意见,接受其提供的证据材料,并可与之辩论、对质,然后根据核实的材料作出行政决定的一种较正式、严格的程序制度。A.相对人B.利害关系人C.行政机关负责人D.证人2.执行程序①当场收缴罚款当场收缴罚款简易程序下20元以下罚款不当场收缴事后难以执行的(公民50以下组织1000以下)简易程序、一般程序下边远水上交通不便地区+向指定银行缴纳确有困难+当事人提出执法人员应出具省级财政部门统一制发的罚款收据,否则相对人有权拒绝缴纳。执法人员2日内将罚款交行政机关(水上的抵岸2日内),行政机关2日内交银行。罚款,逾期每日加收3%的罚款②行政强制措施将查封、扣押的财物拍卖或将冻结的存款划拨(法律规定)申请法院强制执行【预测考点】166 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根据《行政处罚法》的规定违法事实确凿且有法定依据,对公民处以()以下罚款的行政处罚的,可以当场作出行政处罚决定。A、l00元B、20元C、200元D、50元第三节行政许可一、概述1.概念:申请→审查→批准(特定权利)特征:①依申请②管理性③外部性④授益性。2.基本原则①依法许可原则②公开公平公正原则③便民原则④程序保障原则⑤信赖保护原则⑥禁止转让原则⑦法律监督原则二、行政许可的设定1。设定许可的主体及规范性文件主体全国人大、常委会国务院省、较大市级人大、常委会省级政府×××规范性文件法律行政法规决定(临时)地方性法规地方政府规章(临时)较大市政府规章部门规章其他规范性文件2.设定程序起草起草单位应当采取听证会、论证会等形式听取意见,并向制定机关作出说明评价①设定机关:应当定期评价→第13条→及时修改废止②实施机关:可以评价,并向设定机关报告意见③相对人:可以向设定机关、实施机关提出意见建议授权停止实施省级政府:对行政法规设定的经济事务行政许可→第13条→报国务院批准→本省停止实施三.行政许可的实施机关①行政机关:有行政许可权的②被授权组织:法律、法规授权的具有管理公共事务职能的组织&被委托组织:行政机关委托其他行政机关四、听证听证事项①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应当听证的事项(依职权)②行政机关认为需要听证的涉及公共利益的重大事项(依职权)③直接涉及申请人与他人之间重大利益关系的事项(依申请)事前告知/5日申请/20日组织听证7日前通知或公告166 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程序公开进行(但涉密除外)案外人主持质证:审查人v申请人、利害关系人听证笔录:案卷排他性原则(根据听证笔录做出行政许可)第四节行政复议§1.行政复议的概念和原则1.行政复议:相对人的申请→上级行政机关对下级行政机关→具体行政行为的合法性、合理性进行审查2.基本原则:合法、公平、公开、及时、便民。§2.行政复议范围#确立方式:混合式=概括式+列举式1.概括式:具体行政行为的合法性、合理性①具体行政行为(包括事实行为)②合法性、合理性③合法权益2.列举式肯定性列举①行政处罚;⑥行政合同;②行政强制措施;⑦违法要求履行义务;③行政许可;⑧不履行保护公民人身权、财产权、受教育权的职责;④行政确认;⑨行政给付。⑤侵犯企业经营自主权;⑩其他具体行政行为否定性列举①内部行为②行政调解③行政仲裁§3.行政复议机关(被申请人的上一级行政机关)国务院┠┈┈┈┈┈┈┈┈┈┈┈┈┈┈┈工作部门省(自治区、直辖市)┠┈┈┈┈┈┈┈┈┈┈┈┈┈┈┈工作部门地区行署→市(自治州、设区的市)166 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工作部门县(自治县、不设区的市、市辖区)┏━━┻━━┓┈┈┈┈┈┈┈┈┈┈┈┈工作部门┃区公所街道办乡(镇、民族乡)居委会村委会一般管辖(一级政府和工作部门作为被申请人)①一级政府→上一级政府业务指导同级政府②工作部门上级部门垂直领导→上级部门(安全、海关、国税、外汇管理、金融)行政诉讼③省级政府、国务院部门→省级政府、国务院部门→国务院终局裁决5.行政复议机构各级政府及工作部门的法制机构【预测考点】1、对山东省政府作出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的,可向()申请复议,对复议决定不服的,可()。A、国务院;提起行政诉讼B、省政府;提起行政诉讼或向国务院申请行政复议C、国务院;终局裁决D、省政府;提起行政诉讼【答案】D。解析:行政复议法第14条对国务院部门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的,向作出该具体行政行为的国务院部门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申请行政复议。对行政复议决定不服的,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也可以向国务院申请裁决,国务院依照本法的规定作出最终裁决。题目中对浙江省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应向浙江省政府提出复议。对行政复议决定不服的,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2.张某对朝阳区国税局的行政处罚决定不服,复议机关应该是(   )A.朝阳区国税局B.朝阳区人民政府C.北京市人民政府D.北京市国税局3.某市某区人民政府决定将区建材工业局管理的国有小砖厂出售,小砖厂的承包人以侵犯其经营自主权为由提出行政复议申请。本案的行政复议机关应当是下列哪个()A.市国有资产管理局B.市经济贸易局C.市人民政府D.区人民政府【答案】C。解析:《行政复议法》第13条第一款规定:“对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的,向上一级地方人民政府申请行政复议”4、对县级以上地方各级政府工作部门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的,申请人()A、应向该部门的本级人民政府申请行政复议B、应向上一级主管部门申请行政复议C、应向该部门申请行政复议D、可以向该部门的本级人民政府或上一级主管部门申请复议【答案】D。解析:《行政复议法》第12条第一款规定:“166 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第十二条 对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工作部门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的,由申请人选择,可以向该部门的本级人民政府申请行政复议,也可以向上一级主管部门申请行政复议。”D项为正确答案。四、行政复议期间【预测考点】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认为具体行政行为侵犯了其合法权益的,可以自知道该具体行政行为之日起()日內提出行政复议申请,但是法律规定的申请期限超过的除外。A、90B、60C、30D、15【答案】B。《行政复议法》第九条规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的,可以自知道该具体行政行为之日起六十日内提出行政复议申请;但是法律规定的申请期限超过六十日的除外。因不可抗力或者其他正当理由耽误法定申请期限的,申请期限自障碍消除之日起继续计算。” 第五节行政诉讼一、行政诉讼法第5条规定:人民法院审理行政案件,对具体行政行为是否合法进行审查。【预测考点】1.人民法院审理行政案件,是审查具体行政行为的()。A、合法性B、合理性C、适当性D、合法性与合理性2.对下列政府行为提起行政诉讼,人民法院依法不能受理的是:A.县公安局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法》规定对某人滥用处罚权B.县政府制作某商品禁售的文件C.专利权未到期限被县政府专利主管部门取消专利权D.县工商局违反法规收取管理费二、行政诉讼的管辖级别管辖基层人民法院第一审行政案件中级人民法院确认发明专利权案件和海关处理的案件对国务院各部门或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具体行政行为提起诉讼的案件本辖区内的重大、复杂案件:(1)被告为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但以县级人民政府名义办理不动产物权登记的案件可以除外;(2)社会影响重大的共同诉讼,集团诉讼案件;(3)重大涉外或者涉及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台湾地区的案件;(4)其他重大、复杂案件。高级人民法院本辖区内重大、复杂的第一审行政案件最高人民法院本辖区内重大、复杂的第一审行政案件地域管辖一般地域管辖最初作出具体行为的行政机关所在地人民法院(原告就被告)特殊地域管辖经复议的选择管辖复议机关改变了原具体行政行为的,(1)作出原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所在地人民法院(2)复议机关所在地的人民法院管辖因不动产提起诉讼不动产所在地人民法院(专属管辖)限制人身自由的行政强制措施(1)被告所在地;(2)原告所在地管辖(原告户籍所在地、经常居住地和被限制人身自由地)166 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预测考点】1、经复议机关复议,复议机关改变原具体行政行为的,()是被告,由()所在地法院管辖。  A.原机关或复议机关  B.复议机关  C.复议机关的上级机关D.原机关【答案】第一空选B。理由:行政诉讼法第17条规定,行政案件由最初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辖。经复议的案件,复议机关改变原具体行政行为的,也可以由复议机关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辖。第二空选A。理由:管辖的一般原则是原告就被告,所以复议机关所在地法院可以管辖;另外由原机关所在地法院管辖是为了方便原告诉讼。2、张某家住北京市东城区,在朝阳区有一处商业用房,市拆迁办(在西城区)决定对其房屋拆迁,张某不服,诉至法院,应由()受理。A.朝阳区法院B.东城区法院C.西城区法院D.以上三个法院都可以【答案】A3、王某户籍所在地是甲市A区,工作单位所在地是甲市B区。2002年1月王某在乙市出差时因涉嫌嫖娼被乙市A区公安分局传唤,后被该公安分局以嫖娼为由处以罚款500元。在被处罚以前,王某被留置于乙市B区两天。经复议王某对罚款和留置措施提起行政诉讼。下列哪一法院对本案没有管辖权?A.甲市A区人民法院B.甲市B区人民法院C.乙市A区人民法院D.乙市B区人民法院【答案】B三、行政诉讼的被告  1.被起诉人必须是被诉具体行政行为的实施者(“谁行为,谁被告”)。2.行为实施者必须具有行政主体资格(“谁主体,谁被告”)。行政主体必须拥有法律、法规或规章授予的行政权力.【预测考点】根据《行政诉讼法》规定,相对人对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应当在知道作出具体行政行为之日起()内提起,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A、15日B、30日C、2个月D、3个月四、行政诉讼证据和举证责任被告原告(第三人)举证责任具体行政行为合法+认为原告超过起诉期限具体行政行为存在①起诉时,应当提供其符合起诉条件的相应的证据材料(初步证明责任)②依申请行为的不作为案件,提出申请的证据。但被告登记制度不完备除外③行政赔偿诉讼,造成损害的事实举证期限①收到起诉状副本10日内提交①开庭前/法院指定的交换证据之日②正当事由-→10日内申请延期,该事由消除后10日内提交②正当事由-→申请延期,在法庭调查中提交【真题回顾】在行政诉讼中,()对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负有举证的主要责任。A.原告B.证人C.被告D.鉴定人五、行政诉讼的法律适用166 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依据法律、法规(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单行条例)无条件适用参照规章(部门规章、地方政府规章)有条件适用,1个参考其他规范性文件类似参照援引最高法院的司法解释类似依据  1.法律、法规是行政审判的依据。所谓行政审判的依据是指人民法院审理行政案件,对具体行政行为合法性进行审查和裁定必须遵循的根据。2.规章的参照适用。规章包括部门规章和地方政府规章两种。【预测考点】行政诉讼中,人民法院审理行政案件,可以参照()。A、法律B、行政法规C、地方性法规D、规章【答案】D。解析:行政诉讼法第53条规定,人民法院审理行政案件,参照国务院部、委根据法律和国务院的行政法规、决定、命令制定、发布的规章以及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省、自治区的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和经国务院批准的较大的市的人民政府根据法律和国务院的行政法规制定、发布的规章。新法速递:(一)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已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于2009年12月26日通过,现予公布,自2010年7月1日起施行。一、亮点:1、第二条 侵害民事权益,应当依照本法承担侵权责任。本法所称民事权益,包括生命权、健康权、姓名权、名誉权、荣誉权、肖像权、隐私权、婚姻自主权、监护权、所有权、用益物权、担保物权、著作权、专利权、商标专用权、发现权、股权、继承权等人身、财产权益。发现权是指发现人因重大科学发现,经评审而获得的荣誉和物质奖励的权利。即发现人对自然现象、特性或规律提出的前所未有的观点依法享有人身权和财产权。发现权是一种民事权利,包括人身权和财产权两方面的内容,根据《自然科学奖励条例》规定,发现权主体可以是公民个人,在特定情况下也可以是集体、华侨、外国人。发现权的客体是科学技术的发展中有重大意义的科学研究成果。2、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同命同价”。侵权责任法规定,“因同一侵权行为造成多人死亡的,可以以相同数额确定死亡赔偿金。”以相同数额确定死亡赔偿金,不考虑城乡间的差异,这是法律对“同命同价”认可和倡导;以相同数额确定死亡赔偿金前提是可以,而非应当、必然,这说明只是有限的同命同价。  3、被侵权人可向受益人要求补偿。侵权责任法规定,“因防止、制止他人民事权益被侵害而使自己受到损害的,由侵权人承担责任。侵权人逃逸或者无力承担责任,被侵权人请求补偿的,受益人应当给予适当补偿。”当被侵权人无法获得救济时,从立法上将“受益人应当给予适当补偿”进行了明确,以尽力避免“英雄流血又流泪”的悲剧出现,但前提是侵权人逃逸或者无力承担,并且被侵权人请求补偿。二、侵权责任法第四章“关于责任主体的特殊规定”对日常生活常见侵权行为的责任主体进行了细化:166 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1)有财产的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致人损害先以本人财产赔偿。根据法律规定,对于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和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造成他人损害的,由监护人承担侵权责任。而对于赔偿费用,对于有财产的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和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从本人财产中支付,不足部分,再由监护人支付。  (2)醉酒人须对自己的侵权行为承担责任。本法第23条的规定,“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对自己的行为暂时没有意识或者失去控制造成他人损害有过错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即使没有过错的,也要“根据行为人的经济状况对受害人适当补偿”。而对于“因醉酒、滥用麻醉药品或者精神药品对自己的行为暂时没有意识或者失去控制造成他人损害的”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不管是否存在过错,都“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3)劳务派遣工的侵权责任主要由用人单位承担。本法第34条第二款的规定,“劳务派遣期间,被派遣的工作人员因执行工作任务造成他人损害的,由接受劳务派遣的用工单位承担侵权责任;劳务派遣单位有过错的,承担相应的补充责任”,明确了劳动派遣工侵权责任的承担问题。而对于个人之间形成的劳务关系,本法第35条进一步规定,“提供劳务一方因劳务造成他人损害的,由接受劳务一方承担侵权责任。提供劳务一方因劳务自己受到损害的,根据双方各自的过错承担相应的责任。”  (4)人肉搜索等行为可能构成侵权。本法第36条对网络侵权行为进行了相对全面的规制,第一款明确指出“网络用户、网络服务提供者利用网络侵害他人民事权益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这为规制目前网络流行的“人肉搜索”提供了法律依据。如果人肉搜索侵害了被搜索人的隐私权、名誉权,被搜索人即可根据该条主张赔偿。另外,如果网络服务提供者知道网络用户利用其网络服务侵害他人民事权益,未采取必要措施的,应当与该网络用户承担连带责任。  (5)教育机构承担民事责任时的举证义务有不同。本法第38、39、40条对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在学校等教育机构中学习、生活期间受到人身损害时,教育机构是否承担责任的举证义务进行了区分。对于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教育机构承担过错推定责任,即教育机构只有在证明了自己已尽到了教育、管理职责的,才不承担责任;而对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承担的是过错责任,即只有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证明了教育机构未尽到教育、管理职责时,教育机构才承担责任。但须注意的是,如果是教育机构以外的人员致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损害,由具体的侵权人承担责任,教育机构未尽到管理职责的,承担相应的补充责任。三、重点法条  第三十八条 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在幼儿园、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学习、生活期间受到人身损害的,幼儿园、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应当承担责任,但能够证明尽到教育、管理职责的,不承担责任。  第三十九条 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在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学习、生活期间受到人身损害,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未尽到教育、管理职责的,应当承担责任。  第四十条 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在幼儿园、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学习、生活期间,受到幼儿园、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以外的人员人身损害的,由侵权人承担侵权责任;幼儿园、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未尽到管理职责的,承担相应的补充责任。  第七十八条 饲养的动物造成他人损害的,动物饲养人或者管理人应当承担侵权责任,但能够证明损害是因被侵权人故意或者重大过失造成的,可以不承担或者减轻责任。  第八十五条 建筑物、构筑物或者其他设施及其搁置物、悬挂物发生脱落、坠落造成他人损害,所有人、管理人或者使用人不能证明自己没有过错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所有人、管理人或者使用人赔偿后,有其他责任人的,有权向其他责任人追偿。【真题回顾】根据我国的侵权责任法,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因交通事故等侵权行为造成死亡人数较多的,可以同一数额定死亡赔偿金B:保姆、装修工人在工作中造成他人损害或者自己受到伤害,雇主将担责166 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C:患者或其近亲属不配合医疗机构进行诊疗造成损害的,医疗机构不担责D:遗弃的动物在遗弃、逃逸期间造成他人损害的,原饲养人不应承担责任(二)选举法2010年3月14日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关于修改选举法的决定,本法自公布之日起施行。这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又向前迈出了历史性的一步。◆亮点一:取消城乡选举差别,实现“同票同权”实行城乡按相同人口比例选举人大代表,是此次选举法修改最吸引人的地方。新修改的选举法第一次将城乡人口比例规定为1∶1,这体现了人人平等、地区平等和民族平等的“三个平等”原则。  ◆亮点二:确保基层代表数量,解决“官多民少”现象新修改的选举法明确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应当具有广泛的代表性,应当有适当数量的基层代表,特别是工人、农民和知识分子代表。”这从制度上保证一线的工人、农民的代表比例,扩大群众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的途径,是对人大制度发展的新探索。◆亮点三:保护选民自由表达意志,选举时应当设有秘密写票处此前选举法规定了无记名投票制度,但在选举实践中,无记名投票并不能完全保证公民权利的自主行使。新修改的选举法明确规定:“选举时应当设有秘密写票处。”这个规定将更有效地保护选民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意志,排除外界的不当干预,选择自己满意的候选人,更好地保持选举的公正性与纯洁性。◆亮点四:“身兼两地人大代表”的现象不会出现新修改的选举法规定:“公民不得同时担任两个以上无隶属关系的行政区域的人民代表大会代表。”“身兼两地人大代表”的情形,不利于代表履行职责,不利于切实代表一个选区选民的利益和意志参加行使国家权力。◆亮点五:代表候选人与选民见面不是可有可无新修改的选举法特别规定:“选举委员会根据选民的要求,应当组织代表候选人与选民见面,由代表候选人介绍本人的情况,回答选民的问题。”而此前的法律只是规定“选举委员会可以组织代表候选人与选民见面,回答选民的问题”。从“可以”到“应当”,这意味着组织代表候选人与选民见面不再是可有可无,这有利于选民深入了解候选人,鉴别候选人参政议政能力,以便选民更好地选举。◆亮点六:保障依法选举,加大“贿选”等查处力度新修改的选举法特别增加了一条有针对性的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选举,应当严格依照法定程序进行,并接受监督。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得以任何方式干预选民或者代表自由行使选举权。”同时,为了及时有效查处以暴力、威胁、贿赂等手段破坏选举的行为,新修改的选举法增加规定:“主持选举的机构发现有破坏选举的行为或者收到对破坏选举行为的举报,应当及时依法调查处理;需要追究法律责任的,及时移送有关机关予以处理。”◆亮点七:增设“选举机构”专章,明确选举委员会职责新修改的选举法规定:“不设区的市、市辖区、县、自治县的选举委员会的组成人员由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任命。乡、民族乡、镇的选举委员会的组成人员由不设区的市、市辖区、县、自治县的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任命”。选举法规定:“选举委员会的组成人员为代表候选人的,应当辞去选举委员会的职务”。◆亮点八:对代表辞职程序作出明确规定修改后的选举法规定:“常委会接受辞职,须经常委会组成人员的过半数通过。接受辞职的决议,须报送上一级人大常委会备案、公告。”同时还明确,“166 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县级的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接受辞职,须经常务委员会组成人员的过半数通过。乡级的人民代表大会接受辞职,须经人民代表大会过半数的代表通过。接受辞职的,应当予以公告。”对代表辞职程序作出明确规定,从程序上保证了代表在不能履行职务时,有健全的退出机制。(三)国家赔偿法2010年4月29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四次会议通过《赔偿法》修改决定,自2010年12月1日起施行。  亮点一:国家机关不“违法”也要赔偿原国家赔偿法强调了“违法”,即只有国家机关的侵权行为违法侵害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造成损害后果时,国家应当承担赔偿责任。过于严格地限制了受害人获得赔偿的条件,成为受害人难以得到赔偿的主要原因之一。本次修改,取消了“违法”的限制。将“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违法行使职权”直接修改为“国家机关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行使职权”,有本法规定的侵犯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合法权益的情形,造成损害的,受害人有依照本法取得赔偿的权利。看似很简单地去掉了“违法”二字,却意味着我国国家赔偿归责原则的重大进步。亮点二:降低“门槛”畅通赔偿渠道修改前的国家赔偿法规定,公民在申请国家赔偿时要先进行程序上的确认。先由赔偿义务机关进行确认,待确认符合赔偿法的规定后才能进入国家赔偿程序。实践中,有的赔偿义务机关以各种理由不确认或对确认申请拖延不办,确认程序成为老百姓申请赔偿过程中一个很高的“门槛”,群众对此反应十分强烈。本次国家赔偿法修改取消了“确认”的程序规定,明确规定赔偿请求人应先向赔偿义务机关提出请求,义务机关应当在两个月内作出决定,如果没有按照法定期限作出赔偿决定或者请求人对作出的赔偿决定有异议,可以向其上一级机关申请复议,如果对复议结果不服还可以向人民法院赔偿委员会提出赔偿申请,这样从程序上简化了环节。亮点三:“躲猫猫”要举证责任倒置原国家赔偿法对举证责任没有明确的规定。一般情况下,公民申请国家赔偿时均要由自己承担举证责任。本次修改的国家赔偿法明确了义务机关的举证责任,如规定:人民法院赔偿委员会处理赔偿请求,赔偿请求人和赔偿义务机关对自己提出的主张,应当提供证据。法律修改后的国安赔偿法规定:被羁押人在羁押期间死亡或者丧失行为能力的,赔偿义务机关的行为与被羁押人的死亡或者丧失行为能力是否存在因果关系,赔偿义务机关应当提供证据。这一规定将有利于遏制刑讯逼供、牢头狱霸虐待嫌疑人的行为,对更完善保护赔偿请求人的利益是一个重要的措施,有利于切实保护嫌疑人的合法权益。亮点四:精神损害赔偿被明确原来国家赔偿法没有关于精神损害赔偿的规定。实践中,不少赔偿请求人也要求赔偿义务机关支付精神损害赔偿金。但囿于法律对此没有规定,他们的要求很少得到满足。如胥敬祥就因为“提出的精神损害抚慰金不属于国家赔偿法规定的赔偿范围”而遭到拒绝。修改后的国家赔偿法规定,致人精神损害的,赔偿义务机关应当消除影响、恢复名誉、赔礼道歉;对造成严重后果的,应当支付相应的精神损害抚慰金。具体法条:第二条166 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国家机关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行使职权,有本法规定的侵犯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合法权益的情形,造成损害的,受害人有依照本法取得国家赔偿的权利。  第三条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行使行政职权时有下列侵犯人身权情形之一的,受害人有取得赔偿的权利:  (一)违法拘留或者违法采取限制公民人身自由的行政强制措施的;  (二)非法拘禁或者以其他方法非法剥夺公民人身自由的;  (三)以殴打、虐待等行为或者唆使、放纵他人以殴打、虐待等行为造成公民身体伤害或者死亡的;  (四)违法使用武器、警械造成公民身体伤害或者死亡的;  (五)造成公民身体伤害或者死亡的其他违法行为。  第四条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行使行政职权时有下列侵犯财产权情形之一的,受害人有取得赔偿的权利:  (一)违法实施罚款、吊销许可证和执照、责令停产停业、没收财物等行政处罚的;  (二)违法对财产采取查封、扣押、冻结等行政强制措施的;  (三)违法征收、征用财产的;  (四)造成财产损害的其他违法行为。  第五条属于下列情形之一的,国家不承担赔偿责任:  (一)行政机关工作人员与行使职权无关的个人行为;  (二)因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自己的行为致使损害发生的;  (三)法律规定的其他情形。  第六条受害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有权要求赔偿。  受害的公民死亡,其继承人和其他有扶养关系的亲属有权要求赔偿。  受害的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终止的,其权利承受人有权要求赔偿。  第七条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行使行政职权侵犯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造成损害的,该行政机关为赔偿义务机关。  两个以上行政机关共同行使行政职权时侵犯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造成损害的,共同行使行政职权的行政机关为共同赔偿义务机关。  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在行使授予的行政权力时侵犯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造成损害的,被授权的组织为赔偿义务机关。  受行政机关委托的组织或者个人在行使受委托的行政权力时侵犯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造成损害的,委托的行政机关为赔偿义务机关。  赔偿义务机关被撤销的,继续行使其职权的行政机关为赔偿义务机关;没有继续行使其职权的行政机关的,撤销该赔偿义务机关的行政机关为赔偿义务机关。  第十六条赔偿义务机关赔偿损失后,应当责令有故意或者重大过失的工作人员或者受委托的组织或者个人承担部分或者全部赔偿费用。  对有故意或者重大过失的责任人员,有关机关应当依法给予处分;构成犯罪的,应当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十九条166 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属于下列情形之一的,国家不承担赔偿责任:  (一)因公民自己故意作虚伪供述,或者伪造其他有罪证据被羁押或者被判处刑罚的  (二)依照刑法第十七条、第十八条规定不负刑事责任的人被羁押的;  (三)依照刑事诉讼法第十五条、第一百四十二条第二款规定不追究刑事责任的人被羁押的;  (四)行使侦查、检察、审判职权的机关以及看守所、监狱管理机关的工作人员与行使职权无关的个人行为;  (五)因公民自伤、自残等故意行为致使损害发生的;  (六)法律规定的其他情形。  第三十二条国家赔偿以支付赔偿金为主要方式。  能够返还财产或者恢复原状的,予以返还财产或者恢复原状。  第三十三条侵犯公民人身自由的,每日赔偿金按照国家上年度职工日平均工资计算。  第三十四条侵犯公民生命健康权的,赔偿金按照下列规定计算:  (一)造成身体伤害的,应当支付医疗费、护理费,以及赔偿因误工减少的收入。减少的收入每日的赔偿金按照国家上年度职工日平均工资计算,最高额为国家上年度职工年平均工资的五倍;  (二)造成部分或者全部丧失劳动能力的,应当支付医疗费、护理费、残疾生活辅助具费、康复费等因残疾而增加的必要支出和继续治疗所必需的费用,以及残疾赔偿金。残疾赔偿金根据丧失劳动能力的程度,按照国家规定的伤残等级确定,最高不超过国家上年度职工年平均工资的二十倍。造成全部丧失劳动能力的,对其扶养的无劳动能力的人,还应当支付生活费;  (三)造成死亡的,应当支付死亡赔偿金、丧葬费,总额为国家上年度职工年平均工资的二十倍。对死者生前扶养的无劳动能力的人,还应当支付生活费。  前款第二项、第三项规定的生活费的发放标准,参照当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执行。被扶养的人是未成年人的,生活费给付至十八周岁止;其他无劳动能力的人,生活费给付至死亡时止。  第三十五条有本法第三条或者第十七条规定情形之一,致人精神损害的,应当在侵权行为影响的范围内,为受害人消除影响,恢复名誉,赔礼道歉;造成严重后果的,应当支付相应的精神损害抚慰金。第六部分附录【附录一】2010年中央政府工作报告  一、一年来,我们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全面做好政府工作,有以下几点体会:  必须坚持运用市场机制和宏观调控两种手段,在坚持市场经济改革方向、发挥市场配置资源基础性作用、激发市场活力的同时,充分发挥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决策高效、组织有力、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  必须坚持处理好短期和长期两方面关系,注重远近结合、标本兼治,既克服短期困难、解决突出矛盾,又加强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为长远发展奠定基础。  必须坚持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把扩大内需作为长期战略方针,坚定不移地实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加快形成内需外需协调拉动经济增长的格局。  必须坚持发展经济与改善民生、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内在统一,围绕改善民生谋发展,把改善民生作为经济发展的出发点、落脚点和持久动力,着眼维护公平正义,让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必须坚持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既强调统一思想、顾全大局,又鼓励因地制宜、探索创新,形成共克时艰的强大合力。二、2010年主要任务  今年发展环境虽然有可能好于去年,但是面临的形势极为复杂。  从国际看,世界经济复苏的基础仍然脆弱,金融领域风险没有完全消除,各国刺激政策退出抉择艰难,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和主要货币汇率可能加剧波动,贸易保护主义明显抬头,加上气候变化、粮食安全、能源资源等全球性问题错综复杂,外部环境不稳定、不确定因素依然很多。  从国内看,经济社会发展中仍然存在一些突出矛盾和问题。经济增长内生动力不足,自主创新能力不强,部分行业产能过剩矛盾突出,结构调整难度加大;就业压力总体上持续增加和结构性用工短缺的矛盾并存;农业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的基础不稳固;财政金融领域潜在风险增加;医疗、教育、住房、收入分配、社会管理等方面的突出问题亟待解决。今年要重点抓好八个方面工作:166 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一)提高宏观调控水平,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优化经济结构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刻不容缓。要大力推动经济进入创新驱动、内生增长的发展轨道。  继续推进重点产业调整振兴。一是加大技术改造力度。二是促进企业兼并重组。打破行业垄断和地区封锁,推动优势企业兼并困难企业,加快淘汰落后产能。三是全面提升产品质量。引导企业以品牌、标准、服务和效益为重点,健全质量管理体系,强化社会责任。切实加强市场监管和诚信体系建设,努力把我国产品质量提高到新水平。  大力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国际金融危机正在催生新的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抢占经济科技制高点,决定国家的未来,必须抓住机遇,明确重点,有所作为。要大力发展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生物医药、信息网络和高端制造产业。积极推进新能源汽车、“三网”融合取得实质性进展,加快物联网的研发应用。加大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投入和政策支持。  加快发展服务业。进一步提高服务业发展水平和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大力发展金融、物流、信息、研发、工业设计、商务、节能环保服务等面向生产的服务业,促进服务业与现代制造业有机融合。大力发展市政公用事业、房地产和物业服务、社区服务等面向民生的服务业,加快发展旅游业,积极拓展新型服务领域。  农村服务业基础薄弱、发展潜力大,要加快构建和完善以生产销售、科技信息和金融服务为主体的农村生产生活服务体系。加快建立公开平等规范的服务业准入制度,鼓励社会资本进入。 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重在发挥各地比较优势,有针对性地解决各地发展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重在扭转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差距扩大的趋势,增强发展的协调性;重在加快完善公共财政体系,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三)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强化农业农村发展基础  (四)全面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五)大力加强文化建设(六)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进步  改革收入分配制度。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是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体现。我们不仅要通过发展经济,把社会财富这个“蛋糕”做大,也要通过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把“蛋糕”分好。  要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兼顾效率与公平,走共同富裕的道路。  一要抓紧制定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的政策措施,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加大财政、税收在收入初次分配和再分配中的调节作用。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  二要深化垄断行业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完善对垄断行业工资总额和工资水平的双重调控政策。严格规范国有企业、金融机构经营管理人员特别是高管的收入,完善监管办法。  三要进一步规范收入分配秩序。坚决打击取缔非法收入,规范灰色收入,逐步形成公开透明、公正合理的收入分配秩序,坚决扭转收入差距扩大的趋势。(七)坚定不移推进改革,进一步扩大开放  深化资源性产品价格和环保收费改革,作为节约能源资源、保护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   我们的改革是全面的改革,包括经济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以及其他各领域的改革。没有政治体制改革,经济体制改革和现代化建设就不可能成功。  要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切实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民主权利,特别是选举权、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八)努力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166 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附录二】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  (2010年10月1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通过)        一、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开创科学发展新局面    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是推动科学发展的必由之路,符合我国基本国情和发展阶段性新特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我国经济社会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必须贯穿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提高发展的全面性、协调性、可持续性,坚持在发展中促转变、在转变中谋发展,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基本要求是:   坚持把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坚持把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支撑,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坚持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坚持把改革开放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强大动力。二、坚持扩大内需战略,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坚持扩大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的战略,必须充分挖掘我国内需的巨大潜力,着力破解制约扩大内需的体制机制障碍,加快形成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经济增长新局面。三、推进农业现代化,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在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是“十二五”时期的一项重大任务,必须坚持把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统筹城乡发展,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方针,加大强农惠农力度,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和农民生活水平,建设农民幸福生活的美好家园。四、发展现代产业体系,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    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必须适应市场需求变化,根据科技进步新趋势,发挥我国产业在全球经济中的比较优势,发展结构优化、技术先进、清洁安全、附加值高、吸纳就业能力强的现代产业体系。五、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    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和主体功能区战略,构筑区域经济优势互补、主体功能定位清晰、国土空间高效利用、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区域发展格局,逐步实现不同区域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坚持走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科学制定城镇化发展规划,促进城镇化健康发展。 六、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提高生态文明水平    面对日趋强化的资源环境约束,必须增强危机意识,树立绿色、低碳发展理念,以节能减排为重点,健全激励和约束机制,加快构建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七、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    推动我国经济发展更多依靠科技创新驱动,必须全面落实国家中长期科技、教育、人才规划纲要,大力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加快教育改革发展,发挥人才资源优势,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奠定坚实科技和人力资源基础。八、加强社会建设,建立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    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必须逐步完善符合国情、比较完整、覆盖城乡、可持续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提高政府保障能力,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强社会管理能力建设,创新社会管理机制,切实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九、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    166 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和灵魂,是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的强大力量,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弘扬中华文化,建设和谐文化,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充分发挥文化引导社会、教育人民、推动发展的功能,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十、加快改革攻坚步伐,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改革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强大动力,必须以更大决心和勇气全面推进各领域改革。更加重视改革顶层设计和总体规划,明确改革优先顺序和重点任务,进一步调动各方面改革积极性,尊重群众首创精神,大力推进经济体制改革,积极稳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加快推进文化体制、社会体制改革,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使上层建筑更加适应经济基础发展变化,为科学发展提供有力保障。十一、实施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进一步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适应我国对外开放由出口和吸收外资为主转向进口和出口、吸收外资和对外投资并重的新形势,必须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不断拓展新的开放领域和空间,扩大和深化同各方利益的汇合点,完善更加适应发展开放型经济要求的体制机制,有效防范风险,以开放促发展、促改革、促创新。十二、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起来,为实现“十二五”规划而奋斗【附录三】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解读明年经济工作六项主要任务  一、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保持经济平稳健康运行。  二、推进发展现代农业,确保农产品有效供给。  三、加快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增强经济发展协调性和竞争力。  四、完善基本公共服务,创新社会管理机制。  五、加大改革攻坚力度,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六、坚持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拓展国际经济合作空间。12月12日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2011年宏观经济政策的基本取向要积极稳健、审慎灵活,重点是更加积极稳妥地处理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管理通胀预期的关系,加快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把稳定价格总水平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切实增强经济发展的协调性、可持续性和内生动力。鲜明主线:转变发展方式从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精神看,无论是总体把握,还是具体部署的六项工作,都体现了转变发展方式的鲜明特点。今年以来,一些行业产能过剩严重,部分能源品种出现紧缺问题,再加上针对中国的出口贸易摩擦迅速增多,使得转变发展方式变得更加紧迫和必要。另一方面,世界经济结构面临新的调整,资源环境的压力正在转化为巨大的创新动力,新能源、新材料、信息网络、生物医药、节能环保等领域革新蓄势待发。转变发展方式,也决定着中国能否在新一轮竞争中占据有利位置。基本取向:积极稳健政策明年宏观经济调控面临着极其复杂的国内外环境。与过去两年相比,明年一方面要维持一定增长速度,另一方面要应对不断加大的物价压力,同时要下大力气搞好结构调整,宏观调控的目标正由以往相对单一变为逐渐多元。这也决定了宏观调控政策需要更有针对性、灵活性和有效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明年宏观经济政策的基本取向是“积极稳健、审慎灵活”,要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就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开幕当天,央行宣布再度上调存款准备金率,这是今年以来第六次也是一个月内第三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凸显了当前货币政策的“稳健”特征。166 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会议亮点】财税改革逐步完善个税制度要积极推进财税、金融、投资体制和资源环境等领域改革,加快建立和完善县级基本财力保障机制,逐步完善个人所得税制度,研究推进在一些生产性服务业领域扩大增值税征收范围改革试点,进一步推进资源税改革。住房保障建保障房商品房双体系【会议亮点】住房保障建保障房商品房双体系要加快推进住房保障体系建设,强化政府责任,调动社会各方面力量,加大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力度,加快棚户区和农村危房改造,大力发展公共租赁住房,缓解群众在居住方面遇到的困难,逐步形成符合国情的保障性住房体系和商品房体系。【会议亮点】改革攻坚加强改革顶层设计加大改革攻坚力度,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必须以更大决心和勇气全面推进各领域改革。要加强改革顶层设计,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突破。要深化集体林权制度和国有企业改革。【会议亮点】收入分配制定收入分配改革方案要研究制定收入分配改革方案,努力扭转收入差距扩大趋势。坚持把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要调整优化需求结构,增强消费拉动力,重点提升居民消费能力、改善居民消费条件、培育新的消费热点。【会议亮点】地方债务防止地方盲目上项目要保持财政收入稳定增长,优化财政支出结构,下决心压缩一般性支出,厉行节约;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坚决防止借“十二五”开局盲目铺摊子、上项目。进一步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附录四】2011年5月至9月时事政治汇总2011年5月时事政治一、国内部分:  1.“五四”青年节前夕,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5月3日同20位来自首都各界的青年代表在中南海座谈,共话青年成才之路。温家宝十分关心青年人的成长。自担任国务院总理以来,每年“五四”青年节他都要抽时间看望青年,鼓励广大青年健康成长,为祖国发展作贡献。 温家宝总理对青年成才提出五点希望:——有理想。青年要树立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的理想;树立为实现世界繁荣和进步而奋斗的理想。“守志如行路,有行十里者,有行百里者,有行终生者。行十里者众,行百里者寡,行终生者鲜。”青年要树立终生的远大理想,并努力为之奋斗。——善学习。青年是一个人学习最好的时期,最少保守思想,最能接受新生事物,要刻苦学习。不仅学知识、学本领,而且要学做人。学习要持之以恒,尤其要打好基础。要善于求知求新,不断学习新知识,探索新事物。既要学会动脑,又要学会动手。——讲道德。青年要懂得真善美,懂得自己肩负的社会责任。从年轻时起就培养讲诚信的良好品质,做一个有道德的人。——要自立。166 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青年要善于独立思考,从年轻时就培养独立思考的习惯和能力,学会判断事物的真伪。靠思考了解事情真相,做出正确判断;还要勇于创新,不墨守成规。——勇奋斗。青年要树立为实现崇高理想勇于献身、不怕牺牲、坚忍不拔的奋斗精神。  1.我国首个县级国家综合改革试点——浙江省义乌市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全面启动。国家发改委和浙江省政府5月6日在义乌市召开会议,共同部署义乌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工作。2.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日前对学习宣传吴孟超同志先进事迹作出重要指示,中宣部、卫生部、总政治部、总后勤部、上海市委5月10日在人民大会堂联合举行吴孟超同志先进事迹报告会。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军委副主席徐才厚在报告会前会见报告团成员,代表胡主席和军委其他领导向吴孟超同志致以崇高敬意,向报告团全体成员表示诚挚问候。吴孟超同志从青少年时代就追求光明和进步,在民族危亡之际毅然选择归国、入党、参军,68年来始终以赤子之心满腔热忱地为党工作、为国争光、为民解难,作出了突出贡献。作为一名党员,他对党无比忠诚,始终坚定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为党的事业忘我工作;作为一名军人,他忠实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视病人为亲人,时刻为患者着想,主刀完成14000多台手术,耄耋之年仍坚持亲自上手术台;作为一名医生,他把我国肝脏外科事业提高到世界领先水平,荣获了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被军委授予“模范医学专家”荣誉称号,最近国际有关组织又将一颗小行星命名为“吴孟超星”。3.中央党校5月13日举行春季学期第二批入学学员开学典礼。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党校校长习近平出席典礼并讲话。习近平围绕领导干部要重视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进行了阐述。他指出,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是领导干部的必备素质,是保持政治上坚定的思想基础。领导干部要提高自己的理论素养,必须坚持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重点是学习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蕴含和集中体现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本源和基础。只有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系统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才能完整准确地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才能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去分析和解决我们面临的实际问题,不断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推向前进。4.国家测绘局5月13日正式对外发布,历时3年科技攻关,打破西方技术壁垒,由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牵头承担的“机载多波段多极化干涉SAR测图系统(简称机载SAR测图系统)”的研制取得全面成功。作为国内首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机载SAR测图系统,突破了多项核心技术,获得6项自主知识产权专利,填补了国内空白,整体技术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至此,我国复杂地形区域测图将不再受雨雪云雾、山峦沟壑等恶劣的天气和地理条件制约,成功实现全天时、全天候从万米高空获取高分辨率测绘数据,快速成图,及时动态监测地理国情。5.国家主席胡锦涛5月16日下午在人民大会堂与来华进行正式访问的欧洲理事会主席范龙佩166 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会谈。胡锦涛说,建交30多年来,中欧关系经受住了国际风云变幻的考验,取得了长足发展。双方高层交往频繁,各级别对话富有成效,各领域合作成果丰硕,在重大国际和地区问题上也保持着密切沟通与协调。中欧关系的发展促进了各自的发展与繁荣,对国际关系格局产生了深远影响。中方始终从时代发展和战略高度看待中欧关系,我们愿与欧方一道,进一步规划和把握好中欧关系发展大局,把中欧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提高到新的水平。1.首都各界纪念西藏和平解放60周年座谈会5月23日上午在人民大会堂举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出席座谈会并讲话。1951年5月23日,中央人民政府代表和原西藏地方政府代表在北京签订了“十七条协议”,实现了西藏的和平解放。西藏的和平解放,彻底驱逐了帝国主义势力,捍卫了祖国主权和领土完整;沉重打击了各种分裂势力,维护了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为改变西藏政教合一的封建农奴制创造了条件,开辟了百万农奴翻身解放的道路;开启了西藏繁荣进步的光明前程,极大地促进了西藏各项事业发展。2.应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胡锦涛的邀请,朝鲜劳动党总书记、国防委员会委员长金正日5月20日至26日对我国进行非正式访问,并在北京、黑龙江、吉林、江苏参观考察。在北京期间,胡锦涛同金正日举行会谈并举行欢迎宴会。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会见金正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贾庆林、李长春、习近平、李克强、贺国强、周永康分别同金正日会晤、陪同参观或参加有关活动。访问期间,金正日先后在牡丹江、长春、扬州、南京、北京参观考察了工业、农业、科技、商业和与民生相关的项目。在牡丹江的海林农场,他详细了解了农场产业化、城镇化建设情况,走访了农场工人家庭。在长春,他参观了长东北核心区规划建设展览馆,参观了一汽轿车有限公司和解放汽车有限公司轿车、卡车生产线,详细了解装配流程、生产工艺、整车性能。在扬州,他听取了智谷有关负责人关于电子书籍、智能电网等高新科技产品研发和生产的介绍,参观了华润苏果超市。在南京中国电子熊猫集团,他了解了企业最新液晶电子产品情况。在北京神州数码控股有限公司,他参观了企业创新中心展区和研发中心。考察过程中,金正日表示,时隔9个月再次访华,看到中国在经济发展、社会建设、民生事业、科技文化等各个领域不断取得新进步,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中国共产党的改革开放政策是正确的,科学发展的路线是有生命力的。朝鲜人民为此感到鼓舞,并祝愿中国人民在实施“十二五”规划新的进程中取得更大成就。3.5月26日,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在京组织举行风云三号B气象卫星在轨交付仪式,卫星由研制部门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正式交付给用户中国气象局。作为我国自主研制的新一代太阳同步轨道气象卫星,风云三号B星正式投入使用,标志着我国极轨气象卫星真正实现了升级换代,也标志着我国气象卫星跨越发展、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据介绍,风云三号B星是我国自主研制的新一代太阳同步轨道气象卫星,设计寿命3年。2010年11月5日,风云三号B星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由长征四号丙遥七运载火箭发射入轨。经过半年时间的在轨测试,卫星各系统工作正常,获取的图像和数据质量良好,主要功能性能指标满足研制任务书要求。4.中共中央政治局5月30日召开会议,研究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问题。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主持会议。会议指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事关巩固党的执政地位,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人民安居乐业166 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对继续抓住和用好我国发展重要战略机遇期、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具有重大战略意义。党和国家始终高度重视社会管理,对形成和发展适应我国国情的社会管理制度进行了长期探索和实践。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根据国内外形势发展变化,党和国家不断就加强和改进社会管理制定方针政策、作出工作部署,有力推进社会管理改革创新。经过长期探索和实践,我国建立了社会管理工作领导体系,构建了社会管理组织网络,制定了社会管理基本法律法规,初步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二、国际部分:   1.美国总统奥巴马当地时间5月1日日23时35分在白宫发表电视讲话宣布,“美国已经完成了消灭‘基地’组织头目本·拉登的行动,此人是屠杀数以千计无辜男女老少的恐怖分子。”另据巴基斯坦媒体报道,巴情报官员5月2日证实,本·拉登于当地时间2日清晨在伊斯兰堡附近被击毙。2001年9月11日,纽约世界贸易中心和华盛顿五角大楼等地遭到恐怖袭击后,美国认定本·拉登是“9·11”事件的头号嫌疑犯。2.5月9日是第六十一个“欧洲日”。今年的主题庆祝活动在芬兰首都赫尔辛基举行,61年前,时任法国外长的罗伯特·舒曼公布了“舒曼计划”。该文件被视为欧盟的“出生证明”,由此成立的欧洲煤钢共同体为欧洲联盟打下了第一块基石。经过数十年的发展,欧盟如今已经成为一个拥有5亿多人口、在世界上具有重要影响的区域一体化组织。3.日本外相松本刚明5月16日上午召见俄罗斯驻日大使别雷,对俄副总理谢尔盖·伊万诺夫等官员15日访问北方四岛(俄罗斯称南千岛群岛)一事提出抗议。松本刚明说,自去年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视察后,俄政要不顾日方的多次交涉仍接连访问北方四岛,这与日本的原则立场是不相容的,伤害了日本国民的感情,令人遗憾。他要求俄方停止访问北方四岛。别雷表示,此次视察是为南千岛群岛的发展规划,并重申了南千岛群岛是俄罗斯领土这一俄方的原则立场。4.“奋进”号航天飞机5月16日在佛罗里达州肯尼迪航天中心顺利点火升空,开始为期16天的第二十五次太空之行,这也是“奋进”号的谢幕之旅。返回地面后,“奋进”号将与不久前退役的“发现”号一样进入博物馆。“奋进”号预计于18日抵达国际空间站,此行的主要任务是为国际空间站运送宇宙粒子射线探测器——价值20亿美元的“阿尔法磁谱仪2”,用来寻找反物质和暗物质。造价超过20亿美元的“奋进”号航天飞机高36.6米,宽23.4米,重71吨,是美国航天局第五架实际执行太空飞行任务的航天飞机,也是最新的一架。“奋进”号建造于1991年,用以替代1986年爆炸的“挑战者”号,1992年5月7日首飞。在截至去年的24次太空飞行中,“奋进”号总共在太空度过了280天9小时,绕行地球4429圈,总飞行距离达到1.65亿公里。“奋进”号进入博物馆后,“阿特兰蒂斯”号航天飞机也将在今年7月完成最后一次飞行,此后美国将终止运行了30多年的航天飞机项目。美国航天局的航天飞机发射基地今年可能有近2000名员工因此失去工作。美国终止航天飞机项目的主要理由是成本过高,奥巴马政府希望私营公司能开发出运送宇航员往返空间站的新一代航天器,而美国航天局则可集中资金进行深空探索和新技术研发。 5.第四次中国、日本、韩国领导人会议5月22日在日本东京举行。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日本首相菅直人和韩国总统李明博出席会议。166 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会议由菅直人主持。三国领导人首先为日本地震海啸灾难遇难者默哀,并对灾区人民表示深切慰问。会后三国发表了《第四次中日韩领导人会议宣言》,以及加强灾害管理合作、核安全合作、可再生能源和能效合作等成果文件。三国领导人共同会见了记者,并在三国工商界午餐会上发表了讲话。1.八国集团首脑会议5月27日下午在通过《多维尔宣言》后,在法国西北部海滨小城多维尔落下帷幕。为期两天的峰会期间,与会领导人就核安全、气候变化及与新兴国家合作、互联网问题、阿拉伯国家社会动荡等议题进行了4场工作会议。东道主法国总统萨科齐还邀请部分非洲国家代表与八国首脑共同参加了题为“非洲和平与安全”的扩大工作会议。27日上午,会议通过《多维尔宣言》,阐述了八国对峰会主要议题的立场。与会领导人认为,世界经济复苏趋势已得到确认,八国将继续致力于实现经济强劲、可持续、平衡增长。与会领导人强调,八国将继续致力于国际和平与安全。八国集团由七国集团演变而来,其成员国包括美国、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加拿大、日本和俄罗斯。八国集团成员国人口约占世界人口的14%,国内生产总值约占世界总量的65%。2011年6月时事政治一、国内部分:  1.国务院总理温家宝6月1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启动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研究部署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会议决定,自2011年7月1日起,启动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工作,今年试点范围覆盖全国60%的地区,明年基本实现全覆盖。2.北京时间6月4日晚,李娜以2∶0战胜卫冕冠军意大利选手斯齐亚沃尼,夺得法国网球公开赛女子单打冠军,象征着网坛最高荣誉的苏珊·朗格伦杯第一次刻上了亚洲选手的名字。3.据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消息,6月9日17时10分,在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的精确控制下,我国第二颗月球探测卫星嫦娥二号正式飞离月球,奔向距地球150万公里的深空。据介绍,这是嫦娥二号卫星在2010年10月1日成功发射,至2011年4月1日半年设计寿命期满,圆满完成了各项工程目标和科学探测任务后,开展的拓展性试验任务。根据工程总体的统一部署,探月与航天工程中心组织卫星系统、测控系统和地面应用系统,精心组织开展了飞离月球探测试验的专题研究和论证,明确了技术试验和科学探测目标,制订了缜密的试验方案。据悉,此次飞往深空的拓展性试验具有轨道新、距离远、飞行时间长、准备时间短等特点,面临着很大的风险,对嫦娥二号卫星系统、测控系统和地面应用系统都是极大的挑战,其最终的试验成果将进一步验证我国深空探测关键技术,深化科学探测,获取更多创新成果,并为探月工程后续任务乃至深空探测的开展奠定坚实的基础。4.第三届海峡论坛166 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6月11日在福建厦门国际会展中心开幕。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出席开幕式,并宣布第三届海峡论坛开幕。中共中央台湾工作办公室、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主任王毅致欢迎辞,中国国民党副主席曾永权也在开幕式上致辞。本届论坛围绕“聚焦基层、共享成果”的主议题,规划了5大板块、13大项活动;内容更加贴近“草根”需求,包括百个家庭联谊、亲子阅读交流、烹饪大赛、体育竞技、影视展映展播等基层民众喜闻乐见的活动;其中,台湾特色庙会、台湾县市推介、两岸乡镇对接等活动是本届论坛适应台湾基层民众需求的特别安排。作为迄今为止两岸规模最大、参与人数最多、参与界别最广泛、涉及范围最广的民间交流盛会,海峡论坛的“民间性、草根性、广泛性”定位,获得两岸基层民众的广泛认同。本届海峡论坛将聚焦民生议题,安排的活动项目更加贴近民众。1.国家主席胡锦涛6月13日在阿斯塔纳同哈萨克斯坦总统纳扎尔巴耶夫举行会谈。两国元首就双边关系及共同关心的重大国际和地区问题坦诚深入交换意见,达成重要共识,双方共同宣布发展中哈全面战略伙伴关系。2.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6月13日宣布,随着位于江西省遂川县的遂川江顶管隧道完成管道焊接,西气东输二线干线工程由此全线贯通,并计划于6月底实现干线工程全面建成投产。西气东输二线工程是我国第一条引进境外天然气资源的大型管道工程,由一条干线八条支线组成,管线全长8653公里,起于新疆霍尔果斯首站,横穿我国15个省区市及特别行政区,止于香港。其中,霍尔果斯至广州段为干线,全长4865公里。西气东输二线工程总投资约1422亿元人民币,年输气能力300亿立方米,可稳定供气30年以上,对保障我国能源安全、优化能源消费结构、推动节能减排、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以及实现科学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同时,工程建设带动我国机械、电子、冶金等几十个相关产业发展,直接投资超过3000亿元。3.中共海南省委群众工作部6月15日正式成立,这是全国第一个省级层面的群众工作部,标志着海南省用群众工作统揽信访工作进入了全新阶段。同日,海南省信访局升格为正厅级,作为主管全省信访工作的省政府工作部门,与中共海南省委群众工作部合署办公,履行党的群众工作和信访工作双重职责。作为主管全省党的群众工作的省委工作部门,海南省委群工部的主要职责包括研究部署和指导推动群众工作,调查收集社情民意,协调涉及群众切身利益政策的制定,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化解人民内部矛盾,处理信访工作等。以前信访局只是省政府办公厅内设的二级局,在处理化解信访矛盾时权力有限,在协调其他单位和部门时,常常遇到推诿的尴尬局面。省委群工部和信访局合署办公,其权力和职责更加明晰,解决问题更有权威。4.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十一次会议6月15日在哈萨克斯坦首都阿斯塔纳举行,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哈萨克斯坦总统纳扎尔巴耶夫、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塔吉克斯坦总统拉赫蒙、乌兹别克斯坦总统卡里莫夫、吉尔吉斯斯坦总统奥通巴耶娃出席会议。今年是上海合作组织成立10周年。这次峰会的主题是回顾过去、展望未来、凝聚共识、巩固团结。会议主要回顾总结上海合作组织10年来取得的成就和发展经验,深入分析国际和地区形势发展,对该组织未来发展方向作出战略规划。胡锦涛在会上发表题为《和平发展 世代友好》的重要讲话。5.国家主席胡锦涛6月16日在莫斯科同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举行会谈。今年是《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签署10周年,两国元首全面总结中俄关系10年发展成果,并就下一个10年两国关系发展规划深入交换意见。会谈结束后,两国元首出席两国有关合作文件签字仪式,签署《中俄关于当前国际形势和重大国际问题的联合声明》,发表《中俄元首关于〈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签署10周年的联合声明》,并共同会见记者。6.166 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全国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工作部署暨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经验交流会议20日上午在京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出席会议并作重要讲话。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国务院新型农村和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张德江主持会议。温家宝指出,国务院决定在全国范围启动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试点,并加快新农保试点进度,在本届政府任期内基本实现制度全覆盖,这是党和政府的重大惠民政策,是健全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重大制度建设。1.法国巴黎当地时间6月24日晚,第35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同意中国杭州西湖文化景观成为世界遗产。这是我国第41处世界遗产,也是我国连续第九年成功申报世界遗产。当晚,16个国家发言全部表示支持和高度赞扬,21个委员国一致赞成通过。“杭州西湖文化景观”位于浙江省杭州市,总面积为3322.88公顷,由西湖自然山水、“三面云山一面城”的城湖空间特征、“两堤三岛”景观格局、“西湖十景”题名景观、西湖文化史迹和西湖特色植物6大要素组成。该项目遗产区和缓冲区划界合理,具备完善的法律保障和管理体系,采取了有效的保护措施和充分的监测手段。2.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一次会议6月27日上午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第一次全体会议。会议审议个人所得税法修正案草案、行政强制法草案、职业病防治法修正案草案、兵役法修正案草案,听取国务院关于2010年中央决算的报告、国务院关于2010年度中央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工作报告、全国人大财政经济委员会关于2010年中央决算审查结果的报告,审议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关于立法后评估试点工作情况的报告等。会议听取了全国人大法律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洪虎作的关于个人所得税法修正案草案审议结果的报告。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次会议对草案进行了初次审议。提交本次常委会会议审议的关于修改个人所得税法的决定草案,在综合分析研究各方面意见基础上,考虑到对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以及工薪所得纳税人占全部工薪收入人群比重的测算情况,也考虑到与推进综合和分类相结合的个人所得税、增加直接税比重等税制改革相衔接的要求,维持初次审议稿中将现行工资、薪金所得减除费用标准从2000元提高至3000元,同时将超额累进税率中的第1级税率由5%修改为3%,以进一步降低工薪所得纳税人中70%较低收入人群的税负。3.中共中央政治局6月28日下午就中国共产党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研究进行第三十次集体学习。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在主持学习时强调,90年来,我们党在加强和改进自身建设实践中积累的历史经验,对推进党的先进性建设具有长期指导作用,必须十分珍惜并发扬光大。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长期任务和永恒课题。我们要充分运用党的建设历史经验,及时总结党的建设新鲜经验,深化对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的规律性认识,继续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不断推进党的先进性建设。二、国际部分:   1.应意大利总统纳波利塔诺邀请,中国国家副主席习近平于当地时间6月2日与80多个国家领导人一道在罗马出席了“意大利统一150周年”166 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庆典活动。此次阅兵庆典规模宏大,有近6000名意大利军人和民众参加,此外还有骑兵和装备方阵,整个过程持续了80分钟。共有来自8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的代表团在主席台观礼。在阅兵庆典开始前,现年85岁的意大利总统纳波利塔诺向无名烈士墓敬献了花圈。他强调说,保证意大利的国家统一和不可分割是“至高无上的原则”。1861年3月,意大利王国正式宣布成立,标志着意大利实现统一。1946年6月2日,意大利共和国成立。为纪念这一历史时刻,意大利宣布每年6月2日为国庆节。1.第二届东南非共同市场、东非共同体和南部非洲发展共同体成员国首脑会议6月12日在南非约翰内斯堡举行。与会国家签署宣言,宣布覆盖非洲26个国家的三方自由贸易区谈判正式启动。这将是非洲最大的自由贸易区,标志着非洲向酝酿已久的经济共同体目标迈进了一大步。规划中的三方自由贸易区将创造一个包括近7亿人口、国内生产总值总和为6250亿美元的自由市场,占非洲国内生产总值的58%。2.日本参议院6月20日下午通过《复兴基本法案》。该法规定将新设“复兴厅”,负责重建计划的拟定、协调及落实,并发行“复兴债”以确保重建资金来源,以及成立“复兴特区”以实行土地、税收等各种特殊政策。政府拟于近期任命复兴担当相。由于还需要制定相关法律,“复兴厅”预计将于明年成立,目前由政府的“复兴对策总部”行使其职能。该总部由全体阁僚组成,首相担任部长,官房长官和复兴对策担当相任副部长。在岩手、宫城和福岛3个重灾县将分别成立“当地对策总部”,由副大臣或政务官出任部长。3.第六十五届联合国大会6月21日通过安理会对现任秘书长潘基文的连任推荐,其第二个5年任期自2012年1月1日起。在随后发表的就职演说中,潘基文对会员国的信任和支持表示感谢,承诺将秉承《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加强伙伴关系,共同致力于应对全球挑战,使联合国更好地为世界人民服务。4.美国总统奥巴马22日晚宣布从阿富汗撤军计划:自今年7月至年底从阿富汗撤军1万人,明年夏末前撤出2.3万人。届时,2009年底美国借“增兵”战略派出的3.3万名美军将全部撤回,其余约7万名美军将“稳步”撤离,直至2014年底完成对阿富汗安全防务移交。奥巴马表示,明年5月,美国将与北约盟国及相关国家在芝加哥举行峰会,讨论下一阶段的移交计划。阿富汗战争使美国付出了4430亿美元和1500多名士兵生命的代价。民调显示,近3/4美国人支持从阿富汗全部或部分撤军,连一贯支持战争的共和党人也有六成支持撤军。5.北京时间6月29日凌晨,当地时间28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宣布,法国经济、财政与工业部部长拉加德当选为新一任总裁,成为该组织自1944年成立以来第一位女性总裁。2011年7月时事政治一、国内部分1.中共中央台办、国务院台办主任王毅在中国驻芝加哥总领馆为旅美台胞代表举行招待会并发表讲话。王毅表示,今年是两岸关系承前启后的重要年头,受到各方关注。大陆方面在两岸关系上的主要看法可以用三个“共同”来概括。首先,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成果应由两岸同胞共同享有。第二,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局面需要两岸同胞共同维护。第三,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未来要靠两岸同胞共同开创。166 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1.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下发了《关于加强新形势下国防教育工作的意见》,要求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国防教育法,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增强全民国防观念,促进建设和巩固国防。2.中国外交部发言人马朝旭29日就中国政府向非洲之角灾区提供援助事答记者问时表示,中国政府决定向受灾国家提供9000万元人民币紧急粮食援助。3.中国政府近日出台八方面措施促进生猪生产平稳健康持续发展,防止市场供应和价格大幅波动。通知要求各地区、各有关部门按照保持政策措施连续性、稳定性,增强市场调控前瞻性、准确性、有效性的总体要求,抓好落实工作,进一步强化“菜篮子”市长负责制,着力构建防止价格大起大落、生产大上大下的长效机制,减缓生猪市场的周期性波动,促进生猪生产平稳健康持续发展。4.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日前签署第601号国务院令,公布《烈士褒扬条例》。新华社28日受权发布这一条例。条例共六章四十一条,其制定目的是为了弘扬烈士精神,抚恤优待烈士遗属。5.近日,中宣部、中央综治办、公安部、解放军总政治部、全国总工会、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中华见义勇为基金会联合举办的第十一届全国见义勇为英雄模范评选表彰活动启动。本届活动将评选出全国见义勇为英雄10名(含英雄集体),全国见义勇为模范50名(含模范群体)。6.国务院发布了《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将国土空间划分为优化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四类,每一个主体功能区都有了明确的定位和未来的开发方向,其中重点开发的区域一共有18个。7.国务院总理温家宝27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对“7·23”甬温线特别重大铁路交通事故遇难者表示深切哀悼,对受伤人员和伤亡人员家属表示亲切慰问,决定采取坚决措施,以交通、煤矿、建筑施工、危险化学品等行业领域为重点,全面加强安全生产。8.北京时间27日5时44分,中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将第九颗北斗导航卫星成功送入太空预定转移轨道,这是中国北斗导航系统组网的第四颗倾斜地球同步轨道卫星。第九颗北斗导航卫星成功发射,标志着中国北斗区域卫星导航系统建设又迈出坚实一步。9.中国载人深潜下潜试验完成了既定目标,最大下潜深度达到5057米,创造了中国载人深潜新的历史。10.中共中央办公厅最近印发了《关于加强市(地、州、盟)党政正职管理的若干规定》,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规定》的印发和实施,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落实中央关于重要岗位重点管理要求,加强地方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的重要举措,对于培养造就一支高素质市(地、州、盟)党政正职队伍,对于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实现党和国家长治久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166 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1.据公安部有关部门负责人称,厦门特大走私案首要犯罪嫌疑人赖昌星于7月23日被加拿大有关部门遣返回国。2.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7月19日在北京发布了《第2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报告显示,截至今年6月,中国网民规模达4.85亿,较2010年年底增加2770万人;互联网普及率攀升至36.2%,较2010年提高1.9个百分点。我国手机网民规模为3.18亿,较2010年年底增加了1494万人。手机网民在总体网民中的比例达65.5%,成为中国网民的重要组成部分。3.拉萨至贡嘎机场高速公路通车典礼7月17日下午举行。拉萨至贡嘎机场高速公路是西藏第一条高速公路,2009年4月28日开工,路线全长37.8公里,工程概算总投资15.9亿元,将拉萨市区到贡嘎机场的行车时间缩短了半个小时。4.在国务院新闻办7月13日举办的发布会上,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表示,上半年,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和国内经济运行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党中央、国务院积极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不断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经济运行总体良好,继续朝着宏观调控的预期方向发展。据初步测算,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204459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9.6%。5.7月11日是第二十二个世界人口日,今年世界人口日的主题是“面对70亿人的世界”。当日,在天津召开的“7·11世界人口日”纪念大会上,国家人口计生委主任李斌表示,中国占世界人口的比重从改革开放初期的22%下降至2010年的19%,人口增长模式发生转变,生育水平显著下降。老龄化趋势加快、出生人口性别比持续偏高、流动人口规模不断扩大,成为新时期人口发展的突出矛盾。6.中央水利工作会议7月8日至9日在北京举行。胡锦涛温家宝发表重要讲话。吴邦国贾庆林李长春习近平李克强周永康出席。胡锦涛强调,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主要目标是,力争通过5年到10年努力,从根本上扭转水利建设明显滞后局面。到2020年,基本建成防洪抗旱减灾体系、水资源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体系、水资源保护和河湖健康保障体系、有利于水利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和制度体系。要坚持民生优先、统筹兼顾、人水和谐、政府主导、改革创新的原则。7.在7月5日召开的2011中国(重庆)民营经济发展论坛上,全国工商联主席黄孟复指出,我国民营经济总量已占到GDP的50%以上。8.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7月1日上午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回顾中国共产党90年的光辉历程和取得的伟大成就,总结党和人民创造的宝贵经验,提出新的历史条件下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目标任务,阐述了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全面推向前进的大政方针。他强调,全党同志要牢记历史使命,永远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永远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勇于变革、勇于创新,永不僵化、永不停滞,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不为任何风险所惧,不被任何干扰所惑,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奋勇前进,更加奋发有为地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创造自己的幸福生活和中华民族的美好未来。二、国际部分166 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1.美国参议院27日一致通过美国商务部长骆家辉担任美国驻华大使的提名。美国总统奥巴马于今年3月9日正式提名骆家辉出任美国驻华大使,接替时任大使洪博培。骆家辉将成为美国历史上首位华裔驻华大使。2.美国国会众议院通过由众议院议长博纳提出的提高债务上限及削减赤字方案后,随即被民主党控制的参议院否决。3.挪威首相斯托尔滕贝格27日说,挪威将成立一个独立委员会调查奥斯陆爆炸和于特岛枪杀事件。本月22日下午,在不到两个小时内,一名挪威男子先在奥斯陆市中心政府办公楼附近引爆汽车炸弹,后在奥斯陆以西约40公里处的于特岛上开枪射杀参加挪威工勒克儿(微博)年团活动的青少年,共造成76人死亡、80多人受伤。4.越南高层形成“三驾马车”,面临对抗中国等难题。据日本《读卖新闻》7月27日报道,越南第十三届国会第一次会议于7月26日下午再次选举阮晋勇为越南政府总理。由此,越南权力中心形成了由67岁的越共中央总书记阮富仲、62岁的国家主席张晋创和61岁的政府总理阮晋勇组成的“三驾马车”体制。5.俄罗斯与美国将于8月初在美国怀俄明州进行核安全联合演习,旨在防止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扩散的此次演习将针对核弹头运输中可能发生的恐怖袭击而进行。6.今年上半年,船只在亚洲海域遭海盗或武装歹徒袭击的事件比去年同期增加14%,创下5年来新高。据亚洲反海盗及武装抢劫船只区域合作协定组织信息共享中心发表的报告披露,上半年,印度尼西亚、新加坡海峡和马六甲海域情况最糟,除创下5年来发生最多海盗袭击案外,案件上升幅度更高达5倍以上。7.新闻集团负责人鲁珀特·默多克和詹姆斯·默多克父子7月19日在英国议会下院接受文化、媒体与体育委员会质询,承认《世界新闻报》进行电话窃听完全不可接受,为此道歉并将继续采取行动弥补事件影响。8.东京都知事石原慎太郎7月16日在东京举行的日本体育协会和日本奥委会(JOC)成立100周年纪念仪式上正式宣布,东京将申办2020年夏季奥运会。东京都政府将2020年夏季奥运会定位为“复兴奥运”,作为日本走出东日本大地震灾后阴影向世界展示风采的舞台。9.“利比亚联络小组”第四次会议7月15日在土耳其伊斯坦布尔举行,32个国家和7个国际组织的代表出席讨论解决利比亚危机的可行性途径,试图加大对利比亚领导人卡扎菲的施压力度,最终迫使其下台。10.第六十五届联合国大会7月14日就是否批准南苏丹加入联合国举行全会讨论,并对有关南苏丹加入联合国的决议草案进行审议表决,结果以鼓掌方式一致通过决议,接纳南苏丹共和国为联合国第193个会员国。166 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1.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7月12日宣布当天为“布加尔”号客轮遇难者全国哀悼日,全国下半旗致哀,联邦电视台取消了娱乐节目和广告。据初步调查,老旧、超载和违规操作是这次沉船事故的主要原因。2.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7月11日表示,“从美国的角度看,叙利亚总统巴沙尔·阿萨德已经失去执政合法性”。美国政府在叙利亚问题上一直都采取观望立场,克林顿“措辞凶悍”的讲话等于给叙利亚问题“定了调”。这也许意味着美国接下来会在叙利亚有所动作。虽然叙利亚同利比亚不同,但一旦美国认为阿萨德政府需要更迭,叙利亚政府将面临更为严峻的挑战。3.英国首相卡梅伦7月20日出席了议会紧急会议,并表示决定扩大对窃听丑闻的调查范围。除了报纸之外,还将调查广播电视及互联网等社交媒体有无违法行为,并努力使类似事件不再重演。他承认窃听丑闻动摇了媒体与警方的公信力。4.印度农业部7月20日发布消息称,印度2010至2011年度的粮食产量将达到2.415亿吨,创历史最高纪录。农业部秘书长巴苏称,印度今年粮食大丰收归因于带来充沛雨量的季风。2011年8月时事政治国内部分:7月31日至8月1日,中国人民银行分支行行长座谈会在河南郑州召开。会议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当前经济形势和下半年经济工作的决策部署,全面分析了当前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研究部署了人民银行下半年工作重点。会议认为,2011年以来,面对极其复杂的国内外经济金融环境,人民银行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把稳定物价总水平作为金融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坚持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稳步推进金融改革发展,切实维护金融稳定,有效提升金融服务与管理水平,促进了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3日发布《中国城市发展报告N o.4———聚焦民生》。报告称,到2009年我国城市中等收入阶层规模已达2.3亿人,占城市人口的37%左右。中国城市中低收入阶层比重仍然偏大,所期望的“橄榄型”结构并未出现。报告还指出,自2000年以来,中国城市的贫困问题日益突出,近年城市贫困人口比重一直维持在7%以上。在近日召开的住房城乡建设安全生产和质量管理电视电话会议中,确定保障性安居工程质量管理纳入住房保障工作考核、约谈和问责范围。从上月底到9月中旬,住建部将在全国开展房屋建筑和市政工程质量安全大检查。专题会上,住建部要求各级住建部门深刻吸取“7·23”甬温线动车追尾等事故教训,做好保障性住房、包括城市轨道交通等工程在内的市政工程建设安全生产和质量管理,坚决遏制重大建设质量安全事故发生。近日,国务院正式批复同意珠海横琴实行比经济特区更加特殊的优惠政策,加快横琴开发,构建粤港澳紧密合作新载体,重塑珠海发展新优势,促进澳门经济适度多元发展和维护港澳地区长期繁荣稳定。 国务院在批复中要求广东省做好相关组织实施工作;国家有关部门要加强指导和服务,推动相关政策措施的落实,为横琴开发创造良好环境。166 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7日,国务院通知印发中国妇女发展纲要和儿童发展纲要。国务院总理温家宝8月10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开展高速铁路及其在建项目安全大检查,适当降低新建高速铁路运营初期的速度,对拟建铁路项目重新组织安全评估。铁道部部长盛光祖随后表示,将全面下调高铁运行时速。设计最高时速350公里的高铁,按时速300公里运行;设计最高时速250公里的高铁,按时速200公里运行;既有线提速到时速200公里的线路按时速160公里开行。这是中国在过去几年连续6次铁路大提速及多次冲击高铁最高时速后的首次降速运行,也是在“7·23”事故后,铁路系统对中国高铁的一次“补课”。第二十六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将于8月12日在深圳开幕。深圳大运会组委会11日向中外媒体通报,目前大运会各项服务保障工作已经准备就绪。参加深圳大运会的各代表团已经陆续抵达,据介绍,深圳大运会组委会共收到152个代表团的注册信息,截至11日,注册人数为11901人,其中运动员为7865人,随队官员为4036人。东道主中国队参赛人数最多,共有505名运动员。8月15日,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公安厅新闻办了解到,为深入贯彻落实全国反恐怖工作会议和新疆反恐怖工作决策部署,进一步深化对暴力恐怖犯罪活动的高压态势,新疆公安厅决定,从8月11日至10月15日,在全疆开展“严厉打击暴力恐怖犯罪”专项行动。8月16日,来往于京津城际高铁的旅客们发现,以前只要30分钟的旅程从今天开始“慢”了3分钟。从这天起,中国高铁开始降速。这也是自1997年以来先后6次大提速,以及2008年中国首条时速350公里的京津城际高铁开通以来,中国首次放慢高铁步伐,寻求“速度”与“安全”的同步发展。中央财政日前下拨2011年国有工矿棚户区改造(第二批)中央预算内基建支出预算(拨款)17.96亿元,专项用于内蒙古、辽宁、河南、湖南等27个省(区、市)2011年已落实的国有工矿棚户区改造工程直接配套的基础设施建设。城市和国有工矿棚户区改造是改善民生的重大举措,中央财政对城市和国有工矿棚户区改造给予资金支持,有利于加快解决中低收入群众的住房困难,提高生活质量,改善生活环境,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卫生部部长陈竺8月18日在“第二届中国卫生论坛”上表示,中国居民医疗参保率从2000年的15%左右提高到2010年底的近95%,共覆盖了12.7亿人。陈竺称,从2009年4月以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五项重点工作均取得了积极进展和初步成效。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基本实现了全覆盖。参保率从2000年的15%左右提高到2010年底的近95%,共覆盖了12.7亿人。公立医院改革在全国各省开展试点,并选择17个城市作为国家联系试点地区。试点地区的公立医院推出了一系列惠民利民政策和措施,人民群众的看病就医感受明显改善。历经7年不懈努力,我国乡镇机构改革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截至目前,各地已经进行改革的乡镇达33524个,占全国乡镇总数的97.7%。166 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2009年1月,中办、国办印发了《关于深化乡镇机构改革的指导意见》,在5年试点基础上正式推开本轮乡镇机构改革。按照中央统一部署,2012年要基本完成改革任务。目前改革进展顺利,取得了显著成效。中国政府日前公布的《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物流业健康发展政策措施的意见》,要求各有关方面进一步降低过路过桥收费。要按照规定逐步有序取消政府还贷二级公路收费,减少普通公路收费站点数量,控制收费公路规模,优化收费公路结构。加大对高速公路收费的监管力度,撤并不合理的收费站点,逐步降低偏高的高速公路收费标准,对已出让经营权的繁忙路段,应根据政府财力状况逐步回购经营权。《意见》就切实减轻物流企业税收负担、加大对物流业的土地政策支持力度、促进物流车辆便利通行、加快物流管理体制改革、鼓励整合物流设施资源、推进物流技术创新和应用、加大对物流业的投入、优先发展农产品物流业、加强组织协调等9个方面做出了规定。 8月22日上午,安徽省政府召开新闻发布会,正式宣布安徽省撤销地级巢湖市并对部分行政区划进行调整。根据国务院有关批复内容,本次调整将撤销地级巢湖市,撤销原地级巢湖市居巢区,设立县级巢湖市,由安徽省直辖,合肥市代管;原地级巢湖市管辖的庐江县划归合肥市管辖,无为县划归芜湖市管辖,和县沈巷镇划归芜湖市鸠江区管辖,含山县、和县(不含沈巷镇)划归马鞍山市管辖。青春盛会缔结五洲友谊,活力特区演绎别样精彩。第二十六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闭幕式8月23日晚在深圳世界之窗景区隆重举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刘延东出席闭幕式并宣布深圳大运会闭幕。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汪洋,国际大学生体育联合会主席克劳德·加利安等出席闭幕式。“从这里开始,不一样的精彩”。在过去12天里,中国的青春之城与世界青年共赴青春之约,同享青春欢乐。来自世界152个国家和地区的近万名大学生运动员青春激扬,豪情绽放,追求卓越,广结友谊,见证了世界大学生体育运动发展的新高度,携手谱写了世界青年团结、奋进、友好的新篇章。深圳市践行创新简约、和谐包容的办会理念,出色的组织服务工作赢得了大体联大家庭和国际社会的好评。中国体育代表团取得了75枚金牌、145枚奖牌的优异成绩,居金牌榜和奖牌榜首位。近日,亚欧水资源研究和利用中心在长沙举行揭牌仪式。建立亚欧水资源研究和利用中心,是去年10月温家宝总理在第八届亚欧首脑会议上提出的倡议。这是亚欧会议机制运行16年来设立的首个实质性科技合作机构,也是首家在华设立的科研机构。全国人大常委会农村土地承包法执法检查组第一次全体会议8月27日在京举行,正式启动农村土地承包法执法检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吴邦国作出重要批示。二、国际部分:北京时间8月1日上午消息,奥巴马发表声明,称已和共和党国会领导人达成历史性协议,双方同意妥协,同意未来十年削减赤字1万亿美元,并避免美国未来8至12个月再度面临债务危机。俄罗斯总统助理德沃尔科维奇8月2日表示,俄罗斯叶卡捷琳堡将申办2020年世博会。166 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泰国为泰党总理候选人英拉•西那瓦5日在第二十四届国会下议院第二次会议上当选为泰国第二十八位总理,成为泰国历史上首位女总理。驻阿富汗美军8月6日遭遇“黑色星期六”:一架载有22名美军特种兵和7名阿富汗军人的CH-47“支奴干”大型直升机被塔利班武装击落,包括机组人员在内,造成至少31名美军官兵丧生,创造了美国发动阿富汗战争以来美军死亡人数之最。受标普公司将美国信用评级从AAA下调到AA+影响,8月8日美股大幅下挫,道指下跌634点,跌幅达5.55%,收于10809.85点。英国金融时报100指数下跌3.4%,德国股市下跌5%。纽约原油期货价格下跌6.4%,收于每桶81.31美元;黄金期货价格上涨61.40美元,收于每盎司1713.20美元,再创历史最高收盘价。英国骚乱始自8月6日,持续4个晚上,从首都伦敦蔓延至伯明翰、利物浦、曼彻斯特等英格兰大城市,截至12日,致死5人,大约1600人被捕。8月13日在印尼万鸦老闭幕的东盟与中日韩(10+3)经贸部长会议和东亚峰会(10+6)经贸部长非正式会议上,建立亚洲区域范围自由贸易区的倡议再度被提上日程。会上,中国和日本提出了加快“东亚自贸区”(10+3)和“东亚全面经济伙伴关系”(10+6)的联合提案。伊朗原子能组织主席费雷敦•阿巴西•达瓦尼8月17日说,伊朗计划今年11月中旬或12月正式举行其首座核电站——布什尔核电站落成仪式。朝鲜最高领导人金正日8月20日上午乘专列抵达俄罗斯边境城市哈桑。克里姆林宫和朝鲜媒体证实,金正日开始访俄,将与俄总统德米特里•梅德韦杰夫会晤。利比亚反对派武装8月23日占领了象征卡扎菲政权的阿齐齐亚兵营。利反对派自23日早晨就开始向阿齐齐亚兵营展开猛烈进攻,目前卡扎菲武装的抵抗人员已经逃离,但卡扎菲的去向仍是个谜。南苏丹共和国总统萨尔瓦•基尔26日晚颁布总统令,解散原看守政府,正式组成南苏丹共和国独立后的首届新政府。新政府由29位部长组成,基尔领导的“苏丹人民解放运动”获得了内阁部长的多数席位。飓风“艾琳”8月27日早登陆美国北卡罗来纳州。26日晚,包括纽约州在内的10个州宣布进入紧急状态,并且下令将约230万名居民紧急疏散,这是美国历史上第一次因自然灾害进行如此大规模的疏散行动。日本菅直人内阁8月30日集体辞职,日本民主党新党代表野田佳彦(54岁)30日下午在众参两院全体会议的首相指名选举中当选第95任、第62位首相。党内领导层人事方面,野田决定起用参院议员会长舆石东(75岁)出任干事长、前外相前原诚司(49岁)出任政调会长。日本前官房长官平野博文(62岁)将出任国会对策委员长,前国会对策委员长樽床伸二(52岁)则将出任代理干事长。166 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2011年9月时事政治一、国内部分:1.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党校校长习近平9月1日出席中央党校2011年秋季学期开学典礼并讲话。他强调,学习和总结历史文化,借鉴和运用历史经验,是我们党一贯重视并倡导的做好领导工作一个重要的思想和方法。领导干部不管处在哪个层次和岗位,都应该读点历史,从中汲取有益于加强修养、做好工作的智慧和营养,不断提高认识能力和精神境界,不断提升领导工作水平。2.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9月2日晚在北京观看了话剧《郭明义》,并亲切接见了剧组主创人员。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一同观看演出、参加接见。话剧《郭明义》是辽宁人民艺术剧院根据鞍钢集团矿业公司齐大山铁矿采场公路管理员郭明义的先进事迹创作的。胡锦涛指出,郭明义同志长期以来自觉学习、实践雷锋精神,坚持爱岗敬业、助人为乐。他不愧是新时期的道德楷模,我们都应向他学习。3.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近日在国土资源部考察时强调,国土资源工作支撑各行各业,影响千秋万代。国土资源系统要深刻认识国土资源工作面临的新形势,紧紧围绕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按照“十二五”规划要求,全面做好土地、矿产、地质、海洋管理和测绘地理信息等各项工作,更好地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资源保障和优质服务。以资源可持续利用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4.从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与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日前召开的节水型城市创建工作会议上获悉:全国城市人均综合用水量已由2000年的517.9升/人·天下降至2010年的364.7升/人·天,十年间下降了30%。城市年用水总量基本稳定在500亿立方米左右,每年城市节水量约占当年城市年供水总量的10%。5.亚洲政党专题会议9月4日在广西南宁开幕。此次会议的主题是“发展与社会共享:让发展成果惠及民众”。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家副主席习近平向会议发来贺信。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政法委书记周永康出席开幕式并发表主旨讲话。6.据财政部网站9月5日公布的数据:2010年,全国社会保险基金总收入17071亿元,比上年增长16%,完成预算的111%;总支出13310亿元,比上年增长21%,完成预算的98%;收支相抵,当年结余3761亿元,年终滚存结余21438亿元,比上年增长21%。7.第十五届中国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9月7日上午在厦门国际会展中心举行开馆式,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吴邦国出席。8.国务院总理温家宝9月7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听取蓬莱19—3油田溢油事故处理情况和渤海环境保护汇报,研究部署加强环境保护的重点工作。今年6月4日以来,位于渤海中南部海域的蓬莱19—3油田连续发生溢油事故。截至9月6日,溢油累计造成5500多平方公里海水污染,给渤海海洋生态和渔业生产造成严重影响。166 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1.国家统计局9月7日发布了关于2010年年度国内生产总值(GDP)初步核实的公告。经初步核实,2010年国内生产总值现价总量为401202亿元,比初步核算数增加3219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的增长速度为10.4%,比初步核算数提高0.1个百分点。2.在第二十七个教师节即将到来之际,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9月9日上午来到北京市第八十中学,亲切看望师生员工,实地考察学校工作,代表党中央向全国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致以节日的祝贺和诚挚的问候。3.第九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9月10日晚在贵阳隆重开幕。在本次民族运动会期间,还将召开全国民族体育先进集体和个人表彰大会暨民族体育科学论文颁奖大会、民族体育科学论文研讨会,举行民族大联欢活动和56个民族体育之花展演活动。4.9月11日,第十四届全国推广普通话宣传周开幕式在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伊金霍洛旗举行。9月11日—17日是第十四届全国推广普通话宣传周。本届推普周的宣传主题是“提升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应用能力,弘扬中华优秀文化传统”,全国各地将组织一系列活动,包括:“热爱祖国语言文字”教育和万人签名;学生语言文字知识和基本功竞赛;下乡、入户、进社区开展语言文字政策法规和规范知识宣传、咨询以及“推普大篷车”活动;经典,特别是红色经典诵读和书写;“推普之星”、“推普形象大使”评选等。 5.世界经济论坛2011年新领军者年会(第五届夏季达沃斯论坛)9月14日上午在大连开幕。为期3天的本届论坛以“关注增长质量,掌控经济格局”为主题,密集安排了90多场各种形式的会议,与会者将围绕低碳增长、变革性创新、移动经济、城市发展等议题展开讨论。世界经济论坛由施瓦布于1971年创立,总部设在瑞士日内瓦,每年初在瑞士达沃斯召开年会。夏季达沃斯是世界经济论坛在达沃斯以外举行的全球性会议。首届论坛年会于2007年在大连举行。今年是大连市第三次作为承办城市。6.据公安部交管局统计,截至2011年8月底,全国机动车保有量达到2.19亿辆。其中,汽车保有量首次突破1亿辆大关,占机动车总量的45.88%。今年前8个月,汽车保有量增加983万辆,月均增加123万辆,高于去年同期月均113万辆的增量;其中,私人小型载客汽车增加781万辆,月均增加98万辆,占汽车增量的79.45%,是汽车实现快速增长的主要因素。7.超级稻第三期亩产900公斤攻关验收组9月19日下午宣布,经专家测定,位于湖南省邵阳市隆回县羊古坳乡雷峰村百亩试验田的超级稻加权平均亩产达到926.6公斤。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说,这标志着我国杂交稻技术在世界继续保持领先地位。8.由中国人权研究会、中国人权发展基金会主办的第四届北京人权论坛9月22日在北京闭幕。来自26个国家和联合国等国际组织及港澳台地区的近百名人权高级官员和专家学者,围绕本届论坛“文化传统、价值观与人权”的主题进行了热烈讨论。9.2011欧亚经济论坛9月23日在西安开幕,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出席开幕式并发表了题为“共同开创欧亚合作新时代”的主旨演讲。166 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1.中共中央政治局9月26日召开会议,讨论十七届五中全会以来中央政治局的工作,研究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等问题。2.9月27日,国务院召开全国节能减排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全面动员和部署“十二五”节能减排工作。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作重要讲话,他强调,要从战略和全局高度认识节能减排的重大意义,全面落实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下更大决心、花更大气力,打赢节能减排持久战和攻坚战,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3.9月是全国“质量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王岐山9月27日在北京主持召开质量工作座谈会。4.9月28日,世界首创的三塔两跨悬索桥——泰州大桥顺利完成了最后一节钢箱梁吊装,实现主桥合龙贯通。5.北京时间9月29日21时25分45秒,我国自主研制的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后准确进入预定轨道。二、国际部分:1.日本新内阁成员名单9月2日上午发布。新首相任命仪式和新阁僚认证仪式当天下午在皇宫举行,以野田佳彦为首相的日本新内阁正式成立。新内阁阵容的特点,一是注重平衡,兑现野田“不分派系、超越恩怨”的许诺。二是论功行赏,对野田当选民主党党首的有功人员给予重任或继续留任。三是讲求务实,延续“泥鳅政治”,不讲知名度,起用低调实干者,如17名阁僚中10人是首次入阁,有5人是40多岁。2.独联体已经走过20年的历程。9月3日,独联体成员国元首理事会会议在塔吉克斯坦首都杜尚别举行,来自塔吉克斯坦、俄罗斯、乌克兰、摩尔多瓦、亚美尼亚、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土库曼斯坦的总统,白俄罗斯、阿塞拜疆和乌兹别克斯坦的总理参加了这次具有纪念意义的会议。3.据伊朗声像组织网站9月4日报道,伊朗首座核电站布什尔核电站已于当地时间3日23时29分并入国家电网。4.亚洲开发银行9月14日发布《亚洲发展展望2011更新》,宣布将2011年亚洲经济增幅由今年4月预测的7.8%下调至7.5%,2012年亚洲经济增长预期由此前的7.7%下调至7.5%。报告称,2011年第二季度,包括中国在内的主要经济体的出口增长显著放缓,与此同时,强劲的国内消费和扩大的区域内贸易正帮助维持强劲的经济增长水平。报告显示,亚洲最大经济体之间的区域内出口所占份额从2007年的42%上升至2011年上半年的47%。报告称,亚洲必须适应全球经济不景气的状况,并加速结构性改革。5.英国首相卡梅伦和法国总统萨科齐166 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9月15日突访利比亚首都的黎波里,并与利“国家过渡委员会”领导人举行会谈,成为迄今为止造访后卡扎菲时代利比亚的最高级别外国领导人。在会后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上,卡梅伦和萨科齐重申英法对利“国家过渡委员会”在政治和经济等方面的支持。卡梅伦说,英国将帮助追捕卡扎菲。1.第六十六届联合国大会9月16日以114票赞成、17票反对、15票弃权的结果,同意利比亚“国家过渡委员会”作为利比亚在联合国的合法代表。 2.朝鲜中央通讯社9月21日报道,由韩国天主教、基督教、佛教等七大宗教团体组成的代表团当天抵达平壤并开始对朝鲜进行访问。访朝期间,七大宗教的代表将参观朝鲜宗教场所,并与朝方宗教人士举行祈祷会等活动。3.俄罗斯执政党统一俄罗斯党(统俄党)代表大会23日至24日在莫斯科举行,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在24日的大会讲话中提议并支持俄罗斯总理普京作为明年俄罗斯总统大选候选人。普京则表示,如他当选总统,梅德韦杰夫将出任总理。4.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于9月23日正式向联合国递交成为联合国会员国的申请。巴民族权力机构主席阿巴斯于9月23日在联合国大会上发表演讲,并在演讲结束后向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正式递交成为联合国第194个会员国的申请。166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大家都在看
近期热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