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友邦惊诧]论

语文教案-[友邦惊诧]论

ID:23109923

大小:18.22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1-04

语文教案-[友邦惊诧]论_第1页
语文教案-[友邦惊诧]论_第2页
语文教案-[友邦惊诧]论_第3页
语文教案-[友邦惊诧]论_第4页
语文教案-[友邦惊诧]论_第5页
资源描述:

《语文教案-[友邦惊诧]论》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为认真贯彻落实市、区有关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学习借鉴外地先进经验,加快我乡经济建设步伐,推进农业产业化、标准化进程语文教案-[友邦惊诧]论  “友邦惊诧”论    教学目的  一、学习驳斥反动论点和论据的写法  二、掌握课文中反语和对比、排比、反复句及其作用,体会语言的感情色彩和气势。  三、激发学生对帝国主义和一切反动派的愤恨,教育学生学习鲁迅先生爱憎分明、坚决彻底的战斗精神。  教学设想  一、理清文章线索,明确其批驳的逻辑层次是:亮出靶子,逐点批驳,补录电文。  二、针对敌论层层批驳,既驳论点又驳论据是本

2、文写作上的显著特点,学习时应注意体会。  三、本文语言犀利,爱憎分明,应通过朗读用心体会;复句中关联词的恰当使用,也是学习本文应该留意的。  教学时数:两课时。  预习指导  一、复习议论文的有关知识,理清什么是论点、论据和论证。  二、朗读全文、了解全文大意,初步体会排比反复句的作用。近年来,该市紧紧围绕“全省进前列,百强上位次”的发展目标,不断调整优化农业结构,全面推进农业产业化、标准化、国际化进程,促进了全市农业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为认真贯彻落实市、区有关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学习借鉴外地先进经验,加快我乡

3、经济建设步伐,推进农业产业化、标准化进程  三、在熟悉课文的基础上理出文章结构层次。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了解作品的时代背景,朗读课文并理出全文思路,明确敌论及敌论据。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二、解题。  从题目看,鲁迅先生要批驳的是所谓“友邦惊诧”,可见题目上的引号是不能漏写的,它表明这四字是引文,“论”是评论。那么,这加了引号的“友邦惊诧”究竟是什么东西?  三、研习新课。  ㈠讨论:本文的敌论点和敌论据各是什么?  敌论点:“友邦人士……国将不国”。  敌论据:“捣毁机关……悉被破坏”。

4、  ㈡作者是如何提出敌论点和敌论据的?  1。学生齐读课文第1段。思考:鲁迅先生一开始就写道:“只要略有知觉的人就都知道”,根据下文,作者认为略有知觉的人都知道一些什么?  2。根据课文的注释以及这一段的有关内容,请说说学生是在什么样的历史背景下去请愿的。近年来,该市紧紧围绕“全省进前列,百强上位次”的发展目标,不断调整优化农业结构,全面推进农业产业化、标准化、国际化进程,促进了全市农业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为认真贯彻落实市、区有关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学习借鉴外地先进经验,加快我乡经济建设步伐,推进农业产业化、标

5、准化进程  3。从历史背景看,学生运动是正义的运动。所以鲁迅先生说,这道理是“只要略有知觉的人就都知道”。这里的“只要……就……”表示条件复句的关联词,在文中有什么含义?  4。当时,东北已经没有学生的安身之地。(齐读:“报上不是说过,……就抢毙吗?”)学生们在万不得已的情况下,才放下书包来请愿。在如此“可怜之至”的情况下请愿,其结果又是如何呢?齐读“不道……‘国将不国’了”,找出作者表示愤慨的关联词语。  5。再读“不道……”一句,体会这一复句中作者感情的层次关系。  6国民党政府的通电内容是不是课文里所述

6、的这一部分?你能否在这段文字中找出有关词语加以证明?  7。一般驳论文的写法总是开门见山摆出敌论,而本文为什么先详细说明学生请愿的背景,最后才引出敌论呢?  四、练习。  1。驳论文的写作,要求把所驳的错误说法摆出来,然后加以批驳。这篇驳论的第1段,并不是仅仅摆出对方的反动观点。如果是,完全可以这样来写:近年来,该市紧紧围绕“全省进前列,百强上位次”的发展目标,不断调整优化农业结构,全面推进农业产业化、标准化、国际化进程,促进了全市农业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为认真贯彻落实市、区有关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学习借鉴外地

7、先进经验,加快我乡经济建设步伐,推进农业产业化、标准化进程  这回学生的请愿,是因为日本占据了辽吉,南京政府束手无策,单会去哀求国联,而国联却正和日本是一伙。国民党政府在十二月十八日通电各地军政当局的文里,还给学生加上许多罪名,而且指出结果,说“友邦人士,莫名惊诧,长此以往,国将不国”了!  鲁迅不是这样写的。请你对照原文说说这样写有什么不好,原文的写法好在哪儿?  2。找出课文中运用反语、排比反复的句子并体会其作用。  附:板书设计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了解驳敌论点、论据的写法,体会反语和排比反复句的

8、作用。  一、研习新课。  讨论:作者是如何批驳敌论点的?  讨论后归纳  (一)分析2——4节  1.齐读2-4节思考:  ⑴。段首作者所说的“好个‘友邦人士!’”这句话的实际含义是什么?它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⑵。在对照事实进行批驳后,作者为什么不简单反复“好个‘友邦人士’”,而要加上国民党政府”这五个字作定语,深意在哪里?近年来,该市紧紧围绕“全省进前列,百强上位次”的发展目标,不断调整优化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