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德育渗透在语文教学中

将德育渗透在语文教学中

ID:23185049

大小:52.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1-05

上传者:U-991
将德育渗透在语文教学中 _第1页
将德育渗透在语文教学中 _第2页
将德育渗透在语文教学中 _第3页
将德育渗透在语文教学中 _第4页
将德育渗透在语文教学中 _第5页
资源描述:

《将德育渗透在语文教学中 》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将德育渗透在语文教学中摘要:在语文教学中,将德育教育渗透于语文教学中是十分必要的,具体内容包括:利用语言的形象性和事例的生动性,激励感染学生;借助英雄人物的事迹培养学生的自信心、责任心,使学生的道德素质不断提高。爱国主义学校教育是学生形成健康人生观的关键时期,在高度发达的信息时代,网络文化夹杂着千姿百态的价值观扑面而来,使处于人生价值观形成中的青少年时常处于茫然而不知所措的难以抉择的十字路口。如何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德育就是教育者按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受教育者施加系统的影响,把一定的社会政治思想和道德规范转化为受教育者的思想意识和道德品质的过程。因此,语文教育是德育教育的基础。 关键词:语文德育 学校教育是学生形成健康人生观的关键时期,在高度发达的信息时代,网络文化夹杂着千姿百态的价值观扑面而来,使处于人生价值观形成中的青少年时常处于茫然而不知所措的难以抉择的十字路口。如何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正如江泽民同志提出的要把德育放在首位。德育就是教育者按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受教育者施加系统的影响,把一定的社会政治思想和道德规范转化为受教育者的思想意识和道德品质的过程。其目的是把受教育者培养成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正确的政治态度和科学世界观的人。教育是人的灵魂的教育,而非理智知识和认识的堆积。现在,学校已把德育推到了显著的地位。学校除了专门开设政治理论课外,还将德育与各科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  一、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的可能性各门课程教学中,语文课堂上德育的契机往往更多,这是语文课程的人文性和工具性以及语文教学贯彻文道统一的原则所决定的。语文不同于其它学科,它自有与数学、物理、化学等一样的工具性作用,又有净化人们心灵,塑造美好道德的教化作用。正是由于语文学科具有工具性和思想性的双重特点,所以,语文教学的任务就是在提高学生运用语言文字能力的同时,不断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思想境界和品德修养。   语文教学中的文道合一原则,使其在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我国古代教育历来以儒家传统思想为根本,将德育列在教育的首位。自最早的教育家孔子始,《论语》所收录的孔子对学生的教诲,绝大多数属于德育范畴。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这里的道指的是古时通行的行为准则与道德规范,也是当时一个人的立世之本。语文教育和德育教育之间的关系,简单来说其实就像肥沃泥土中的沙土与水的关系,他们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不能分离。  在利用语文教学进行德育教育时,最重要的是结合课文的丰富内容,对学生进行不同方面的教育。  语文教材中所选取的课文,大多是文质兼美、历久不衰的佳作,融文、史、哲、自然科学等诸多学科内容为一体。无论是诗歌、散文、小说、剧本的情中有理,还是说明文、议论文的理中有情,都像随风潜入夜的春雨,对学生进行着潜移默化的教育,使学生受到多种文化的熏陶和影响。这一方面能够使学生们在实践中提高对语言文字的理解,一方面也有助于对学生道德水准的净化与规范。同时,道德水平提高后,也有助于学生们发展阅读审美心理,对提高现代文阅读水平也有很大帮助。因此,语文教育是德育教育的基础。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应积极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深入、细致、全面地挖掘课文中的德育因素,有目的、自觉地以教材中的感人事迹、高尚的思想情操、鲜明的观点道理去感染学生、教育学生。这就要求教师找准切入点,充分利用课堂阵地进行德育渗透。德育的主要内容是对学生进行理想主义和爱国主义教育。  二、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的途径  1.利用语言的形象性和事例的生动性,激励感染学生   语文教材语言的形象性与生动性特点,决定了熏陶感染的深刻性。形象生动的语言容易深刻感知,容易引起想象联想,容易激发情感。在学习《邓稼先》一文时,正值神州六号载人航天飞船飞行圆满成功。举国欢庆,这是我国高科技发展的伟大里程碑,是中国人民自强不息、自主创新的又一辉煌成就,全体中华儿女为此感到无比骄傲和自豪。这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很好契机。两弹一星的奠基人和开拓者邓稼先是一位鲜为人知的科学家。在他身上没有神秘的色彩,没有耀眼的光环。有的只是他置身沙漠,碎首黄尘的一腔热血,无私奉献、鞠躬尽瘁的伟大精神。课文从中国近100年来任人宰割的历史说起,将人物的命运和国家的兴衰、民族的强弱联系起来,从而赞颂邓稼先的精神和他所创立的功勋。从中国屈辱的过去到今天屹立于强国之林。一定的情境产生一定的情感,情感的产生又会进一步深化情境氛围。在这样情境相生的氛围里,爱国之心、报国之情由然而生,他们一改往日沉闷,纷纷积极发言,把自己通过看书和从网上看到的事例都讲了出来,讲到中国受屈辱的事例,人人气愤,听到壮国威的事例个个振奋。通过学习这篇课文同学们受到了一次全面的爱国主义教育。有了爱国之情,还应树立爱国之志。课文结束时我讲到科技英模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和弘扬,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不励精图治怎能有非凡的业绩。让我们以此为动力人人树立一个远大理想。人之可贵,在于有志。鸟无翅,不能高飞;鱼无鳍,不能远游;人无志,则不能有所作为。通过发掘文章中所蕴涵的爱国主义因素,可以有效地教育和激励学生,使他们增进爱国之情,确立报国之志。2.利用英雄人物培养学生的自信心、责任心 现在的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缺乏自信心、和责任心。毛泽东诗词《水调歌头游泳》气势磅礴,风格豪迈。表现了诗人急流勇进,改天换地的伟大胸襟和气魄。值得同学们学习和借鉴。在讲解过程中我注意横向的联系,纵向的深入。词中更立西江石壁,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这三句是主席想在长江上游修建拦河大坝伟大工程的畅想。我进一步点拨到,长江自古以来给人民带来不少灾难,其中1931年和1935年最为严重,当时汪洋浩荡,人畜死亡无数。人们谈之色变,主席迎难而上下决心对长江进行全面的整治和开发。这三句是描写征服改造长江宏伟规划的未来蓝图,表现了他带领人民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雄心壮志和豪迈气魄,词中的截、立二字是具体体现。经过50年的不懈努力这一愿望终于实现了,它就是葛洲坝。我进一步发挥到,这是人们战胜困难、改造自然的具体事例。使学生认识到困难像弹簧,你弱它就强,只要有顽强的毅力,世上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作为一个男孩子就应像主席那样胸怀祖国、放眼天下面对困难毫不惧怕,这才是男儿本色。通过分析作品使学生感受到伟人的精神力量和人格力量所在,由此产生巨大的心灵震撼和心理共鸣,以此培养学生的责任心和自信心。使学生对生命的意义产生深刻的觉悟,构建学生完美的人格。  由此可见,只要我们细心挖掘,语文处处有德育。  历史在前进,时代在发展,语文教学的内容也在不断更新,但万变不离其宗,教育人、鼓舞人、鞭策人、陶冶人永远是语文教学的主旋律。因为它能给人的启迪往往是从外在精神到灵魂深出的升华,它激励学生追求真理、向往完美的人格力量,这正是秉承了人文思想的精髓。  另外,德育还需要教师的言传身教,学高为师、德高为范,学识只是实施教育的一个部分,教师本身的道德素质则直接影响着学生。齐身正,不令则行;齐身不正,虽令不从!教师作为社会文化道德的形象代言人,承载着社会的道德期望,这种道德期望是从事教师职业的特殊道德要求,强调教师对学生的人格感化和道德示范作用。教师本身来说就是一种教育力量、教育资源,教师要想育人先要育己,在当代价值多元的社会里,这种完整的人格和道德素养愈发显得重要。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