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产税的价值取向与其改革设计导向

遗产税的价值取向与其改革设计导向

ID:23262872

大小:59.01 KB

页数:13页

时间:2018-11-06

遗产税的价值取向与其改革设计导向_第1页
遗产税的价值取向与其改革设计导向_第2页
遗产税的价值取向与其改革设计导向_第3页
遗产税的价值取向与其改革设计导向_第4页
遗产税的价值取向与其改革设计导向_第5页
资源描述:

《遗产税的价值取向与其改革设计导向》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贾康:遗产税的价值取向与其改革设计导向选择字号:大中小 本文共阅读42次更新时间:2014-09-2614:36:16进入专题:遗产税 ●贾康(进入专栏)      【内容提要】本文从遗产税考量的价值取向和改革设计的问题导向两个维度,对研究开征遗产税问题进行分析探讨。文章首先对遗产税价值取向考量和改革设计的大方向加以判断,继而对关联着一系列问题的税改方案设计要领,从多个角度展开抽丝剥茧的提炼分析,得出富有启示性的结论。  【关键词】遗产税/价值取向/改革设计     2013年,关于遗产税的研究开征问题,写入了国家有关部门关于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

2、指导文件,之后众多媒体竞相报道的关于“80万元起征点”的传闻,引得舆情沸沸扬扬,群情激动。在当下的中国,这是一桩与个人所得税、房产税相似而十分牵动利益、牵动感情的话题,甚至其“刺激与轰动性”有过之而无不及。  遗产税是一种税负不能转移的直接税,实践中通常要与赠与税一起设计、配套实施,据研究者统计,世界上至少有90余国征收此税。在上世纪80年代后期的改革讨论中,我国也曾明确提到此税,但一直没有开征。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了,社会变化巨大,财富的积累与增长有目共睹,社会阶层的分化和矛盾凸显也十分刺目。于是乎在近十年间,遗产税成了一个更为敏感的话题,在官方

3、文件和公开场合已久未提及。而今既已重开议论,看来今后深化展开对这一税种的理性讨论,很有必要,也无法回避。本文在此试从此税相关考量的价值取向和改革设计的问题导向两个维度,作初步分析探讨。  先说价值取向。税制、税种的设计,必然体现某种人文与社会意义上的价值取向,特别是在调节收入分配、财产配置上起较大作用的直接税——尤其是这种“家里死了人之后,后人继承财产还要纳税”的遗产税,更是如此。直观地看,遗产税的价值取向就是抽肥补瘦,促进共同富裕,或可以用西方的比喻称之为一种罗宾汉式税种(罗宾汉是欧洲传说中于中世纪晚期劫富济贫的著名侠盗)——当然,这仅是比喻

4、而已。税不是抢劫,是政府为主体的讲依法、讲规则的再分配,属于经济调节工具的运用。  在人类社会近几百年的发展中,关于此种价值取向在遗产税上应具体落实为何种设计方案,乃至对此税种的兴废如何考虑,争议不断,以后想必还会继续。最有意思的是美国案例。遗产税开征多年后,美国曾经过立法程序启动了逐步降低税率而以2010年取消该税为目标的过程,但却很快出现比尔·盖茨等一批富豪在《纽约时报》登出广告公开加以反对的情况,认为这既不利于社会,也不利于他们的后人。据说后来的博弈结果是仅在2010年停征一年(或说当年税率为零),而后又进入逐步提高税率的过程。可以说,迄

5、今这个美国案例仍在主流认识和制度框架上,肯定了实施抽肥补瘦调节的价值取向,应当讲其所体现的是社会走向发达过程中和市场经济体较成熟状态下的一种文明要素。其他代表性的市场经济体,从老牌的英国到新进的韩国,在这一取向方面大同小异。近些年也有停征遗产税的经济体,如我国香港特别行政区,但代表的并不是主流,较多反映的是某些特别情况下的特殊选择。  应特别指出,从美国看,遗产税的存在,客观上有力助推了美国业已蓬勃发展的“第三部门”(指在政府代表的公共部门、企业代表的私人部门之外的公益基金会、民间慈善机构、志愿者非营利组织等)的壮大,进而促成了公益组织在社会生

6、活中举足轻重的作用。因为年复一年、代复一代,在自然规律面前预期不久于人世的富豪,都必须做出明确选择:身后是缴纳相当高的遗产税后将剩余的遗产传给指定继承人,还是干脆生前把相当多的财产捐出去成立规范运作的公益性基金而流芳百世?相当多的美国富人在这一选择面前,会倾向于后者。美国现时存在的公益性基金会的一览表,按首字母A至Z的排列,是可排成厚厚的多卷本的,笔者当年在美国国会图书馆内见过,印象深刻。例如,大名鼎鼎的美国洛克菲勒财团出资建立洛克菲勒基金会之初,即按照美国法律确立其公益性宗旨,之后由理事会负责组织专业团队作安全投资而以增值部分用于履行宗旨的支

7、出,完全切断了基金会反过来“反哺”洛克菲勒财团的任何可能性。所以说,“洛克菲勒财团有可能走向破产清算而不复存在,但洛克菲勒基金会将永远存在”——美国的这一套相关法规与制度机制,使遗产税和公益基金会的发展形成了稳定的因果关联,进而有利于促进社会和谐。  从“中国梦和美国梦是相通的”这一共性观察角度,可总结得知,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已在一些基本特征上与发达国家相似:出现越来越多的富豪(可从不断公布的排名榜上知其大概),出现越来越多的慈善公益活动(当然在现阶段正欲走出混沌的中国,公益慈善活动甚至会与种种“变型”动作和八卦新闻相交织),形

8、成越来越明显的对于收入分配、财产配置现状的社会关切(几乎人人都有这方面的一肚子话要表达)。因此,中国在处理遗产税问题上如何借鉴国际经验并凝聚基本价值取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