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平行班化学隐性分层教学的实践和思考

高一平行班化学隐性分层教学的实践和思考

ID:23270132

大小:108.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11-06

高一平行班化学隐性分层教学的实践和思考_第1页
高一平行班化学隐性分层教学的实践和思考_第2页
高一平行班化学隐性分层教学的实践和思考_第3页
高一平行班化学隐性分层教学的实践和思考_第4页
高一平行班化学隐性分层教学的实践和思考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一平行班化学隐性分层教学的实践和思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高一平行班化学隐性分层教学的实践和思考  【摘要】依据学生实际、课程要求和理论支持提出"高一平行班化学隐性分层教学",用例子突出各课型隐层施教的过程及效果,在实践的基础上发现不足之处,并对其进行反思。  【关键词】学生差异高一化学隐性分层教学实践反思  一、问题的提出  高一平行班有极少数尖子生、正招生、扩招生、16%的寄读生,学生水平参差不齐,差距迥异;十五六岁处于敏感期,自尊心强,"应试教育"使很多老师养成"嫌贫爱富"①的习惯,"越富"就学得越轻松,"越贫"就越艰难,违背了新课程"以人为本,面向全体学生",让优等生"吃饱",让差生"消化得了"的宗旨。以上表明,很有必要改变教学策略

2、。"因材施教"、"最近发展区"、"掌握学习策略"等理论表明后天造成的"贫富",只要有恰当的方法,让学生足够自信,付诸一定行动,能力就会提升。隐性分层教学保护和尊重学生,为其创造提升的机会,使其在学习水平上都得到最大和最佳的提升,为此笔者做了一番实践和思考。  二、问题的实践  (一)准备阶段  实验前教师传授隐性分层教学的相关知识,使学生对此有一定的理解和认识,提一些要求并鼓励要积极参与课堂活动的要求,做学习的主人,为教学做好铺垫。7  学生动态隐性分层③④:了解学生课堂表现、接受能力、作业情况,与班主任、科任教师、学生、家长等沟通全面掌握学生的实际情况,综合考虑对学生分层,但不宣布

3、具体层次,一段时间后重新判定调整层次即内隐动态分层。"隐性分层"的好坏直接关系到能否最大程度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关系到师生间是否和谐。  目标隐性分层:教师对各层学生在同一知识点的把握上有不同的要求,具体掌握到何种程度,要考虑到各层学生的理解能力,接受能力等都要深思熟虑,课要备得全面,想得周到,照顾到各层,一节课有好几套教学设计,根据课堂情况适时调整教学策略,使隐性分层教学不留于形式。把握好"度"。"度"把握得好,使好生"吃得饱",差生"消化得了",让学生在被尊重的前提下体验到学习化学过程中的喜悦。  (二)隐层施教  备课隐性分层:确定的教学目标要在教学设计中体现,哪些内容仅作了解,

4、哪些知识点哪层学生必掌握,掌握到何种程度,各层学生作业有何不同要求,教学过程中会发生怎样突发性事故  隐性分层教学中主要环节是隐层授课,让学生感受到同等待遇,还要不让隐性分层留于形式,这要根据课型确定隐层施教的具体方式。  1."理论课"的隐层施教7  根据新课内容和学生的认知水平,设置问题情境,激活学生原有知识、经验和学习兴趣,引导其思考,可以给其零星指导"引"一把,让各层学生根据提示都有所思考,根据学生表现和课程难易,再"扶"一下,让各层学生都能理解得更透彻,现以高一"原电池原理"为例实施隐层授课,笔者设计了以下实验:  1:将Zn、Cu同时平行插入稀硫酸。  2:将Zn、Cu上

5、端靠在一起,只将其一插进溶液。  3:将Zn、Cu上端靠在一起,同时插入稀硫酸中。  4:将Zn、Cu通过导线连接同时插入稀硫酸。  5:在连接Zn与Cu的导线间接电流计,同时插进稀硫酸。  1差生跃跃欲试,踊跃回答,知道"然"和"所以然",为新课做好铺垫;2在1的基础上设置一点障碍,拐个小弯,好生立即喊出来,差生略思考,点头默许;教师以"看来难不倒大家"作为过度进入3,学生聚精会神,陷入思考,和1对比,发现"铜上气泡多,而锌上只有一点"的异常,产生"有什么不一样?"的疑问,吸引了所有学生,有了"探个究竟"的想法;4使学生恍然大悟,原来"挨在一起等同导线",与物理电路挂钩,体验不同科

6、间的联系。教师紧紧抓住学生的注意力,迅速演示5,学生豁然开朗,原来这是闭合回路,产生电流,有物理知识的铺垫学生弄清电子流向,给出正、负极,通过正、负极得失电子,教师顺势给出正、负极电极反应,学生得到"正极还原,负极氧化",据电子流动方向及闭合回路的相关知识,还得到离子移动方向,简记"正-正,负-负",理解后记忆,牢固而准确。还让学生试着总结原电池的必备条件和前提,差生也总结出来了,成就感和被尊重的感觉让差生觉得"差"是暂时的,增强了学习信心,提升了学习动力。  2."无机物"的隐层施教7  必修1以钠、氯为代表探讨金属、非金属的一般性质,学习物质分类,探究"八圈图",学习碳、氮、硫、

7、铝及其化合物,学生越觉得化学课堂容量大,记转化、记方程式使学生措手不及,笔者认为学生没有建立起知识链,以"铝及其化合物性质"为例实施隐层施教。  本节难点是Al的两性问题,据反应类型选择试剂,Al→Al3+选酸,产物中是否有氢气,取决于是氧化性酸还是非氧化性酸,零散的知识点因这一个点被串起来了。Al→[Al(OH)4]-选试剂,好生说是碱,差生在思考,而且似乎有所理解,我迅速提供稀NaOH、稀氨水,差生也发现"加NaOH的试管中Al表面有气泡,而加稀氨水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