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是”的配价语法研究

《论语》“是”的配价语法研究

ID:23276569

大小:79.22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11-06

《论语》“是”的配价语法研究_第1页
《论语》“是”的配价语法研究_第2页
《论语》“是”的配价语法研究_第3页
《论语》“是”的配价语法研究_第4页
《论语》“是”的配价语法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论语》“是”的配价语法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论语》“是”的配价语法研宄内容摘要:《论语》中“是”的用法灵活多变,以“是”为结构中心的句子在句法结构及语义结构方面都呈现出繁复的特点。本文以配价语法理论为指导,研宄《论语》中“是”的配价类型。首先,考察“是”的构句情况和限制情况。其次讨论“是”作为各种语法角色所对应的配价类型。再次,探究“是”构成语义角色的语用价值。关键词:《论语》“是”字配价语法语用价值1.引言本文采用导源于法国语言学家泰尼埃尔的配价语法理论,以词项为单位,在对《论语》中“是”进行全面、量化分析的基础上,着重于《论语》中“是”的价的描写和分析。并讨论“是”作为

2、各种语法角色所对应的配价类型,探究其形成机制和内在特征。以期对《论语》“是”的句法和语义功能取得直观化和概念化的理解。配价语法的始祖泰尼埃尔在《结构句法基础》中提出:“句子是一个有组织的整体,统一句子中的词根词之间存在着联系;正是这些联系构成了句子的框架,成为人们理解句子意义的一个重要线索。”(方德义译、胡明扬校,1998,285-312,《结构句法基础》)因此,对“是”的句法和语义功能有较为全面的了解后也能增进对《论语》诸多语义的参悟。近年来,配价语法扩大了研究范围,对于古代文献专著的语法研究中也引进了配价语法的方法。本文所选研宄

3、对象《论语》是由孔子弟子编写的语录体著作。记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既符合我??古代汉语的简约性和意合性语言特点,又具有最真实的口语特点。因此本次研宄对象《论语》是切合先秦战国时期口语原貌的,在很大程度上能够真实地反映“是”在战国时期的使用概况。2.《论语》“是”的构句情况和限制情况2.1《论语》“是”的分布情况《论语》中“是”的用例共计43例,其中作为复指代词的用例出现24例,作为判断动词的用例出现17例,作为连词的用例出现2例。从用例的分布来看,印证了王力先生的观点:“在先秦时代,主语后面往往用代词‘是’

4、字复指,然后加上判断语??????‘是’字经常处在主语和谓语的中间,这样就逐渐产生出系词的性质来。”(王力,1980,135,《汉语史稿》)在句子中,主语提出了论述主体,谓语需要从另一方面述说论述主体,当“是”处在主谓之间强调谓语的时候,它常常就有了确认主谓之间这种述说内容成立的效果。从而成为表判断的一个重要手段,因此可以看做是判断句的一个标志,“是”就成为一个判断词。2.2判断动词“是”的构句情况和限制情况判断动词“是”在先秦的用例较少,并不具备典型判断动词的特点,即还未见加上否定副词“不”的用例,也没有从口语上代替“非”。但是依

5、照王力先生的判定标准(王力,1980,354,《汉语史稿》),在《论语》中判断动词“是”摆脱了语气词“也”,“是”成为必要的,而不是可有可无的系词。这是本文判定“是”作为判断动词的依据所在。例如:(1)子曰:“不逆诈,不亿不信,抑亦先觉者,是贤乎!”(宪问十四)(2)子曰:“过而不改,是谓过矣。”(卫灵公第十五)(3)长沮、桀溺耦而耕,孔子过之,使子路问津焉。长沮曰:“夫执舆者为谁?”子路曰:“为孔丘。”曰:“是鲁孔丘与?”曰:“是也。”曰:“是知津矣。”问于桀溺。桀溺曰:“子为谁?”曰:“为仲由”。曰:“是鲁孔丘之徒与?”对曰:“

6、然。”曰:“滔滔者天下皆是也,而谁以易之?”(微子第十八)(4)周有大赉,善人是富(尧曰第二十)“是”作为判断动词时,更多的是作为小句句首出现或独立承担判断意义。出现在句中的“是”,可以受副词修饰。有时可以单独用在形容词和动词前面,表示肯定语气,有强调作用。同样由于受到发展程度的限制,《论语》中“是”的使用范围和灵活程度不能跟现代汉语里的“是”相提并论。它不可以带上动态助词“着、了、过”,也未见“X不X”格式。2.3复指代词“是”的构句情况和限制情况首先,“是”在《论语》中作为复指代词的用例时,或者复指主语,或者复指谓语。复指的主语

7、可以是一个或几个名词,也可以是一个或几个句子形式或谓语形式。例如:(5)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能忍也?”(八佾第三)(6)子入太庙,每事问。或曰:“孰谓鄹人之子知礼乎?入太庙,每事问。”子闻之,曰:“是礼也。”(八俏第三)(7)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颜渊第十二)(8)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季氏第十六)其中,前两例中的“是”复指主语,分别复指“八俏舞于庭”和“每问事”。后面四例的“是”复指谓语。由于这里的“是”作为复指代词的身份出现,因此它具有依附性。即“是”

8、所复指的主语或谓语必须在“是”构成的小句之前出现,否则将不能成立,《论语》中也未见其例。2.4连词“是”的构句情况和限制情况“是”作为连词使用时,去掉与否都不会对语义和语法产生影响,由此可见其作用偏向于羡余了。(9)子路使子羔为费宰。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