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高考历史中国现代化的发展历程

届高考历史中国现代化的发展历程

ID:23304558

大小:171.05 KB

页数:35页

时间:2018-11-06

届高考历史中国现代化的发展历程_第1页
届高考历史中国现代化的发展历程_第2页
届高考历史中国现代化的发展历程_第3页
届高考历史中国现代化的发展历程_第4页
届高考历史中国现代化的发展历程_第5页
届高考历史中国现代化的发展历程_第6页
届高考历史中国现代化的发展历程_第7页
届高考历史中国现代化的发展历程_第8页
届高考历史中国现代化的发展历程_第9页
届高考历史中国现代化的发展历程_第10页
资源描述:

《届高考历史中国现代化的发展历程》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中国现代化的发展历程重庆市黔江中学 庞友海重点主干知识整合主题提示:现代化,亦称近代化。是中国近现代史上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变迁过程。其主要内容包括三个方面:一是生产力方面,手工操作向机器生产的转化;二是在生产方式方面,由封建主义向资本主义转化;三是政治方面由封建专制向资产阶级民主共和的转化。以及资产阶级自由、平等、博爱等观念之发生等。近代化发生在封建社会后期,贯穿于资本主义产生、发展和社会转变的必经阶段。它是以科技为动力,以工业化为中心,以机器生产取代手工劳动、机器工厂取代家庭作坊和手工工场为主要标志,并引起经济制度、政治制度

2、、生活方式乃至思维方式的一场全方位的社会变革。在中国近代,近代化也就是工业化和与工业化相伴随着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的变化,就是要实现社会的转型,即从中世纪社会转化为近代社会。完成这一历史任务,必须解决两大问题:一是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二是繁荣富强和持续发展。一、中国近代国家工业化的发展历程及阶段特征1、起步阶段(1840-1895年),主要是地主阶级领导的洋务运动。洋务运动前期以“自强”为旗号,兴办了一仳近代军事企业,主要有“三局一所”。最早的是1861年曾国藩创立的安庆军械所,最大的是曾、李主办的江南制造总局。后期以“求富”

3、为旗号,兴办了一批民用工业,主要有“三局一厂”。最早的是1872年李鸿章在上海创办的轮船招商局。这一时期,政治体制近代化尚未提上议事日程,以军事工业为主体的工业化有所进展,并经历了由重工业到轻工业,由军需到民用,由国营到民营的发展过程。投资形式也由官办、官督商办到商办,经历了从一元到多元的转变。同时,由于洋务运动的需要,近代化开始由经济领域逐渐向科技文化和人才教育领域渗透。2、整体发展阶段(1895-1927年),也是最重要的阶段。学习西方先进的科技文化与变革社会制度有机结合在一起,中国近代化向前迈进了一大步。首先,在“实业救国”

4、的浪潮下,以工业化为主体的经济近代化有了长足发展。它分为两个时期:第一个时期是甲午战争以后民族工业的初步发展,棉纺织业的发展最为突出;第二是辛亥革命后和“一战”期间民族工业短暂的春天,纺织业和面粉业发展最快。3、曲折前进阶段(1927-1949年),在阶级斗争和民族斗争极为尖锐复杂的历史环境下艰难地进行。国民政府统治前期,是中国近代化事业有所发展的十年。如从外国人手中夺回了“关税主权”,设立了国家银行,统一货币发行权,发行了法币,实行了国民经济建设运动,推动了工业、商业及整个经济领域近代化的进程。但官僚资本的形成和垄断又在一定程度

5、上压制了民营工业的发展。抗战期间,中国近代化的进程被打断,原有的工业在日本军国主义的大举侵略下遭到严酷摧残。抗战胜利后,美国垄断资本与四大家族官僚资本相结合,又把中国近代化事业推入绝境。二、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兴衰过程及历史地位兴衰过程:1、产生:鸦片战争后,在中国封建经济分解和商品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在外商企业的刺激、示范和洋务派军用工业尤其是民用工业的诱导下,十九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资本主义工业开始兴起。早期著名的企业主要有“三厂一坊”.(见教材35页)。到甲午战争前,实存商办近代企业260家,大部分是轻工业.,主要分布在上海、广

6、东、天津等沿海地区。近代商办企业的投资者主要是一些官僚、地主、商人(包括买办手工业主),他们已转化为民族资产阶级。民族资本主义工业虽然是一种先进的生产方式,但它毕竟是在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过程中产生和发展的,实力薄弱,深受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国封建主义的压迫与束缚,同时又对它们存在着一定的依赖性。它使民族资产阶级在政治上不可避免地具有两面性。2、初步发展:甲午战争后,帝国主义对中国进行资本输出,进一步破坏了中国社会的自然经济,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提供了客观条件。清政府为扩大税源,解决财政危机,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百日维新、清末新

7、政以及20世纪初中国人民收回权利的斗争,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3、短暂繁荣:一战期间,帝国主义忙于战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辛亥革命又推翻了封建帝制,民族资产阶级大受鼓舞,“实业救国”成为一大思潮,受爱国心的驱使和利润的刺激,促使他们投资于新式工业,使处于夹缝中的中国民族工业得到一次发展的机会。从1912年到1919年,中国新建厂矿有600多家,其中发展最快的是纺织业和面粉业。这一时期,由于辛亥革命胜利的鼓舞以及一些有识之士的倡导,“实业救国”成为与民主共和并在的两大思潮,涌现了一批代表人物。如张骞、周学熙和荣宗敬

8、、荣德生兄弟等。但好景不长,世界大战的结束打断了民族工业的发展趋势。这说明帝国主义侵略是阻碍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根本因素,不摆脱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地位,国民经济就不可能得到正常的发展。4、日益萎缩:国民政府统治时期,由于帝国主义和官僚资本的压迫,中国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