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移情艺术初探

课堂教学移情艺术初探

ID:23325683

大小:111.0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11-06

课堂教学移情艺术初探_第1页
课堂教学移情艺术初探_第2页
课堂教学移情艺术初探_第3页
课堂教学移情艺术初探_第4页
课堂教学移情艺术初探_第5页
资源描述:

《课堂教学移情艺术初探》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课堂教学移情艺术初探  摘要:移情在课堂教学中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教学移情艺术是指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恰到好处地运用移情技术,设身处地地从学生角度出发,感知学生各种不同的需要和情感状态,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以促进教学活动顺利进行,最终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发展的教学艺术。教师应通过“以生为本,换位体验”、“用心倾听,理解学生”、“创设情境,促进移情”等方式,恰到好处地运用教学移情艺术。  关键词:课堂教学;移情艺术;内涵;价值;运用  中图分类号:G4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9094(2013)03-0003-04  课

2、堂教学是师生情感深度交流和自然流露的过程。“移情”作为心理学术语,是由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首先使用的。如何利用移情来促进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达到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发展的目的呢?笔者认为,教学移情艺术可以为我们提供一个很好的思考视角。  一、教学移情艺术的内涵  “情者,性之端也,循情而可以定性也。”[1]移情(empathy),又译作同理心、共情、共感等,是指“把我们自己置于他人的位置,并以那个人的方式体验事件和情绪(例如快乐和悲伤)的能力”[2]。9  教学移情具有移情的共性,但更有其自身独特之处。首先,教学移情的主体是教师

3、。教师是课堂教学活动的主导者。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从学生的角度出发,用学生的眼光分析教学,审视教学,并反思教学;在与学生的教学交往中,能感学生之所思,察学生之所需,及时感知学生各种不同的需求,真正做到以学生为本。其次,教学移情的对象是学生。教学的对象是人,是充满朝气与活力的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师生之间的关系不仅仅是知识的授受关系,更是一种情感的交流、灵魂的对话。每个学生从内心深处都渴望与教师进行互动,渴望得到教师更多的关注。教师适时地对学生进行移情,对学生的身心发展会产生深远影响。最后,教学移情的旨归是促进学生身心的和谐发展。教

4、师在教学中对某个学生或全体学生进行移情,其目的就是能保证教学互动的良性开展,以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促进学生的情感体验,最终实现学生身心的和谐发展。在这个层次上说,教学移情是一种积极的移情。但是,如何将教学移情提升到艺术的高度,则需要我们对其内涵和价值进行不断审视和深入探讨。  在此,我们尝试给出教学移情艺术的定义:所谓教学移情艺术,是指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恰到好处地运用移情技术,设身处地地从学生角度出发,感知学生各种不同的需要和情感状态,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以促进教学活动顺利进行,最终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发展的教学艺术。从定义中我们不

5、难发现,教学移情艺术具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适时性。课堂教学并不需要时时刻刻都进行移情,进行教学移情时,把握好恰当的时机,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二是适度性。教学移情之所以达到艺术的高度,把握好“度”9很重要,防止对学生的移情过度或不及。移情过度或不及都可能对学生的需要产生误解,无法达到移情的准确性,相反会起到负面作用。教学移情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对准确移情的体悟;二是对移情体悟的传达。只有在准确移情体悟基础上才能进行移情的传达,但并不是有了移情体悟就能进行移情传达,这需要一定的技巧和艺术性的手段。  二、教学移情艺术的价值  教学移

6、情艺术对课堂教学活动来说具有重要作用,是当代课堂教学活动的内在要求。它对于促进师生关系的和谐发展、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一)课堂教学本身包含了移情的内在要求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强调学生要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要想促进学生的发展就必须要首先了解学生。康布斯(Combs)说过:“要想了解人的行为,……必得先了解人如何从他的观点去知觉他所处的世界。每当你根据一项‘事实’去处理某人的行为时,就必须考虑到该一事实对你和他而言可能产生的不同意义。”[3]将移情引入课

7、堂教学,意味着教师要时常提醒自己用学生的眼光看待教学,反思教学。无论是教学内容的准备,还是教学方法的运用,都要同感学生的需求和体验。[4]教师在确定教学内容时,不应只是单纯地根据课程标准来确定教授的知识,更要将学生的需求纳入到自己的思考范围之内,选择一些学生认为有意义的知识进行讲授,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当教学能配合学生的知、情、意等方面的诸多需求,教学势必激发学生学习的自主动力。这一切的实现离不开教师,离不开施教者对学生‘设身处地’的了解。这恰恰是教师移情的功能之所在。”[5]教学活动的对象是活生生的人,是具有个性差异的学

8、生个体。要实现较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就必须时时“将心比心”,“以心换心”9,时时关心学生的不同需求,并把学生的需求、情感、体验等适时、适度地与学生分享,使学生体会到教师对自己的关注,产生情感的相互作用。心理学家马斯洛(Maslow)将人的需求由低到高分为五种,分别为:生理需求、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