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堂教学移情艺术初探论文

语文课堂教学移情艺术初探论文

ID:25264670

大小:53.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11-19

语文课堂教学移情艺术初探论文_第1页
语文课堂教学移情艺术初探论文_第2页
语文课堂教学移情艺术初探论文_第3页
语文课堂教学移情艺术初探论文_第4页
语文课堂教学移情艺术初探论文_第5页
资源描述:

《语文课堂教学移情艺术初探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语文课堂教学移情艺术初探论文移情是情感体验的过程,使学生感他人之所感;移情是情感沉淀的过程,使学生知他人之所感;移情是情感升华的过程,使真、善、美融为一体。移情促使教学认知与情感的统一,使教学情理相融,彰显生命的色彩,从而使教学效果最优化。一、教学移情艺术内涵的界定移情(empathy),即感情移入或同感..,指“理解他人情感、经历等的能力”。1概而言之,移情本质上是一种理解,是对他人的情感、经历等的理解,设身处地对他人情感体验的心理过程,其最终导向是“感同身受”,感人之所感,并知人之所感。移情最早是一个美学概念,于1873年由德国美学家R

2、obertVischer在《视觉的形式感》一文中首先提出,用来指代审美活动中的感情移入现象,具体是指“把自己的主观感情倾注到本来不具有人的感情的审美对象上,使无生命的自然物也有人的思想,使对象与主体的情感融为一体”2。这是美学意义上的移情。移情的心理学意义是指:在人际交往中,..人们彼此之间的感情相互作用。3在课堂教学中,移情是指教师通过教学,把蕴含教材之中的作者之情和自己从教材中的体验之情有效地“移”给学生,使作者之情、教师之情和学生之情三位于一体,共鸣升华情感,从而丰富学生的情感,培养其高尚的情操。我们欲从以下四个方面把握此内涵:其一,

3、此教学非彼教学。传统教学中沉迷于文字的理解,侧重逻辑的推演,重认知而轻情感,课堂教学失去了情趣、情感的魅力。这既违背了课堂教学的特点,也违背了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此教学旨指教师充分调动各种教学手段,遵循教学认知与情感统一的要求,彰显教学的情感元素。其二,确定教学移情的对象。教学移情的对象包括作者之情与教师之情,是以二者唤学生之情。如果以作者之情为单一对象,则学生不易理解与体验作者的情感,教师只有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如何体验其情感,移情才易于发生。其三、移情既是课堂教学的手段,更是课堂教学的目的。课堂教学移情的最终目的不是为了移情而移情,而是在

4、此情感体验的基础上,使学生的思想有所升华,情操有所陶冶,丰富学生的情感资源,使得学生“情感的核”能够“抽芽舒叶”“开花结果”。二、课堂教学移情艺术的条件1.课程教学移情的前提:准确的作者之情准确把握教材中的作者之情,这是教学移情的基础与前提,要求教师在备课时,倾情以入情,不带有任何主观色彩,也不固守教条主义,凝练作者所渗透在人物形象或景物形象中的思想感情。众所周知,作者丰富的情感,高尚的情操凝铸在字里行间,情动于中,意溢于表,是极具价值的教育资源。教师只有披文入情,方能有效移情,而移情的成功与否,与教师能否准确把握作者之情密不可分。如果教师

5、在备课时很难体会出作者凝聚在课文佳作中的真情实感,在教学过程中就很难以情动人,以情育人。叶圣陶曾指出:“作者胸中有境,人境始于亲。”换言之,教师只有胸中有情,教学才能始于亲。2.课堂教学移情的保障:丰富的情感体验情感作为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是兴趣的诱因,是个体内在世界的本性力量。一般而言,人的素质结构在心理形式上包括认知和情感两个层面。情感与认知活动相伴而行,是认知活动的内驱力,对认知有增效的作用。列宁说:“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4一般而言,教材中作者的情感经验与学生的情感经验具有时空的差距,学生只有在自己

6、的情感体验的基础上,进行联想、迁移,才能准确体悟文中的“言外之意”“象外之象”“景外之景”,使移情得以发生。如果一个人内心的情感世界贫乏、荒芜,那么,在教学过程中,情感迁移的可能性就会降低。所以说,丰富的情感体验是教学移情的物质基础,是教学移情得以成功的保障。3.课堂教学移情的关键:有效的立体互动移情艺术的实质是生命与生命的对话与交流,课堂教学中运用移情艺术就要勇于冲破传统教学的樊篱,教师不再是课堂话语的霸权者,而是用心倾听学生“不同的声音”,作为学生情感交流的平等的他者。著名画家范曾在《吟赏风流》一书中说:“煽情之作或能震动一时,移情之作

7、则可根植于心。”5如何将作者之情和教师之情植于学生之心,使之成为学生学习的不竭之源?这就需要师生之间的立体互动来体验移情艺术,换言之,就是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师生与文本的立体互动,情感在互动中碰撞与升华,所产之情真诚,所明之意透彻,学生才能超以象外,得其环中。三、课堂教学移情艺术的操作1.言传身教,以情动情情感的感染理论认为,人与人之间会捕捉到彼此间的情感,一个人的情感唤起会作用于另一个人或更多的人,并在这些人中产生相应的或补充性的情感。”6由此得知,情感具有感染性,而教师的情感对学生更有着巨大的魅力。课堂教学要“寓理于情”,教师必须具

8、有浓厚而真挚的情意,并将这种情渗透和体现于教学语言和非语言中,诱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情感。总之,言语教学和非言语教学,是教学不可须臾离的媒介。所谓言传身教,旨指教师通过教学语言和非语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