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探究性学习探析

初中数学探究性学习探析

ID:23355858

大小:104.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1-07

初中数学探究性学习探析_第1页
初中数学探究性学习探析_第2页
初中数学探究性学习探析_第3页
初中数学探究性学习探析_第4页
初中数学探究性学习探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初中数学探究性学习探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初中数学探究性学习探析  摘要:初中数学的探究性学习要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以学生的发展为培养目标,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那么,如何在初中数学课中开展数学研究性学习呢?  关键词:探究性;指导;思考;探析  中图分类号:G6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2851(2013)-03-0013-01  一、注重探究性学习方法的指导  学习方法的好坏决定了学习的效果和效率,在学生探究性学习的过程中,老师应当注重对学生学习的方法进行指导。首先老师应当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指导学生如何发现问题,如何对所学的知识进行归纳和总结,从而使得他们可以自己对课本进行学习,这样

2、就更有助于他们在学习中发现问题,进而自己解决问题。其次,老师应当让学生养成预习的习惯,预习可以帮助学生在课前就对所要学习的内容有一个大致的了解,这样在课堂上当老师讲解时时学生才有时间和精力去思考,主动地思考是探究性学习的第一步,只有通过思考学生才能发现问题,进而解决问题。  二、创设问题情境,鼓励学生自主思考5  数学是一门十分灵活的学科,较为固定的思维方式并不利于数学成绩的提升。初中生的创造能力正处于提升时期,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应该限制学生的思考,应该鼓励学生独立思考。例如在讲解三角形内角和的定理以及证明时,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首先,教师可以先为学生讲解三角形

3、内角和定理――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等于180,让学生能够充分理解这一概念。然后,教师可以为学生讲解一个容易理解的证明方法,如老师可以在课前要求每个学生准备一个纸质的三角形,然后将三角形的三个角剪下来编注不同的号码,通过不同号码顺序的组合,再加上量角器的辅助,就可以很容易得出其内角和为一百八十度。在学生了解这一简便的教学方法之后,再创设问题情境来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让学生思考证明三角形内和定理的其他方法,例如运用平行线。这种循循渐进地教学方法利于提高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能够自主思考,从而更加有效地掌握相关知识。另外,为了能够丰富学生知识,教师还可以在学生了解这一定理之后,对

4、其进行延伸性的讲解。  三、加强直观操作,指导学生初步学会抽象概括的思维  数学知识具有不同程度的抽象性,为适应学生的思维方式,指导学生抽象数学知识和原理,就需要提供丰富的直观材料,通过观察、操作、比较、分析获得大量感知认识,建立表象,以此作为抽象数学知识的支柱。  例如教学“由立体图形到视图”时,在讲台转盘上摆放学生熟悉的各种物品,然后组织学生分组观察引发对“从不同方向观察同一物体得到不同结果”的讨论,进而得出“三视图法”,教师结合多媒体课件演示后,再让学生围绕六种几何体分组进行生活体验,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态度,促进观察、分析、归纳、概括等能力的

5、发展。  四、在知识形成的过程中渗透探究性学习5  好奇心和求知欲是激发学生学习、求知的动力,在教学中可采用引趣、设疑、悬念、探讨、故事、游戏等各种途径,活跃课堂的气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去思考。如在讲授新课时,可根据课题的内容创设好问题的情境,让学生产生疑问,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数学的研究性学习过程是围绕一个需要解决的数学问题而展开的,可以设置问题串,让学生直接参与研究思考,经过合作探讨解决问题。  学习数学的过程其实就是一个问题解决的过程。每当学生学习新的概念、甚至一个新的定理或公式时,对学生来说就是面临的一个新问题。事实上,课本中的不少概念、定理、公式的证明

6、和推导,就是开展数学研究性学习的好材料。比如,在进行“圆”的学习时,我分发给每名学生一个破碎的圆形硬纸片,同时说明每名同学拿到的是一块打碎了的圆形摩托车后视镜片。现在请大家发挥自己的才智,看谁能用最快的速度帮老师重新配制一个同样大小的镜片。学生们马上忙起来,有的用量角器、圆规比划,一段弧一段弧地连接;有的几个人在一起唧唧喳喳探讨,把各自的碎片拿出来拼凑等等,在这一教学的过程中,学生学到的不仅仅是一个几何定理,更重要的是像数学家一样地进行研究和创造。  五、在概念的教学中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进行探究性学习5  概念的形成有一个从具体到表象到抽象的过程,学生获得概念的过程,

7、是一个抽象概括的过程。对抽象数学概念的教学,更要关注概念的实际背景与形成过程,让学生体验一些熟知的实例,克服机械记忆概念的学习方式,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比如函数概念,学生很难理解课本中给出的定义,教学中不能让学生死记硬背定义,也不应只关注对其表达式、定义域、值域的讨论,而应选取具体事例,使学生体会函数能够反映实际事物的变化规律。如先让学生指出下列问题中哪些是变量,它们之间的关系用什么方式表达:1.火车的速度是每小时60千米,在t小时内行过的路是s千米;2.用表格给出的某水库的存水量与水深;3.等腰三角形的顶角与一个底角;4.由某一天气温变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