替比夫定、阿德福韦酯联用治疗失代偿期乙肝肝硬化疗效观察

替比夫定、阿德福韦酯联用治疗失代偿期乙肝肝硬化疗效观察

ID:23408593

大小:50.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1-07

替比夫定、阿德福韦酯联用治疗失代偿期乙肝肝硬化疗效观察_第1页
替比夫定、阿德福韦酯联用治疗失代偿期乙肝肝硬化疗效观察_第2页
替比夫定、阿德福韦酯联用治疗失代偿期乙肝肝硬化疗效观察_第3页
替比夫定、阿德福韦酯联用治疗失代偿期乙肝肝硬化疗效观察_第4页
替比夫定、阿德福韦酯联用治疗失代偿期乙肝肝硬化疗效观察_第5页
资源描述:

《替比夫定、阿德福韦酯联用治疗失代偿期乙肝肝硬化疗效观察》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替比夫定、阿德福韦酯联用治疗失代偿期乙肝肝硬化疗效观察【摘要】目的探讨替比夫定、阿德福韦酯联用治疗失代偿期乙肝肝硬化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失代偿期乙肝肝硬化患者118例,随机分为联合组和对照组,各59例。对照组采用恩替卡韦分散片治疗,联合组采用替比夫定、阿德福韦酯联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48周时的血清谷丙转氨酶(ALT)、白蛋白(ALB)水平、总胆红素(TBil)、凝血酶原活动度(PTA)及Child-pugh评分情况,同时比较两组治疗12、24、48周时的乙型肝炎病毒的脱氧核糖核酸(HBV-DNA)转阴率、乙型肝炎E抗原(HBeAg)血清学转换率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两组治疗48周时的

2、ALT、TBil水平及Child-pugh评分明显低于治疗前,ALB、PTA水平明显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两组ALT、ALB、TBil、PTA水平及Child-pugh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治疗12、24、48周时的HBV-DNA转阴率、HBeAg血清学转换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替比夫定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失代偿期乙肝肝硬化能取得较好的效果,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参考。  【关键词】替比夫定;阿德福韦酯;失代偿期;乙肝肝硬化  乙肝肝硬化是乙型肝炎病毒长期持续复制进展所致,

3、若病情进展为肝功能失代偿期,则预后不良[1]。目前,对乙肝肝硬化尚无治愈的方法,但可通过长期抑制乙肝病毒复制来延缓疾病的进展,改善其生活质量。针对失代偿期的乙肝肝硬化患者,目前联合拉米夫定、阿德福韦酯治疗的相关报道较多,但替比夫定与阿德福韦酯联合治疗的报道少见。故而,本研究采用替比夫定与阿德福韦酯联合治疗乙肝肝硬化,同时与单纯的恩替卡韦进行对比,以探讨替比夫定与阿德福韦酯联合治疗的有效性及安全性。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收集2013年6月~2014年8月在本院肝病科治疗的失代偿期乙肝肝硬化患者118例。诊断参照《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10年版)中的诊断标准[2]。排

4、除标准:合并其他病毒性肝炎或合并恶性肿瘤的患者,合并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其他原因引起肝功能损害者;合并严重心、肾、脑神经疾病的患者;曾接受干扰素、核苷(酸)类药物等药物治疗者;孕前或哺乳期妇女。根据抽签法将患者分为联合组和对照组,每组69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两组患者均进行常规的内科综合治疗,如保肝、对症支持治疗。对照组在上述常规治疗基础上口服恩替卡韦分散片,0.5mg/次,1次/d。联合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口服替比夫定,600mg/次,1次/d;口服阿德福韦酯,10mg/次,1次/d。均治疗48周。  1.3观察指标比较两

5、组治疗前、治疗48周时患者ALT、ALB、TBil及PTA水平,同时比较两组的Child-pugh评分。比较两组患者治疗12、24、48周时测定HBeAg水平,及HBV-DNA表达情况,分别采用电化学发光法及PCR法测定。HBeAg血清学转换率=HBeAg血清学转换例数/HBeAg阳性例数100%。HBV-DNA转阴率=HBV-DNA转阴人数/总例数100%。并记录患者在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

6、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血清ALT、ALB、TBil、PTA及Child-pugh评分比较两组治疗48周时的ALT、TBil水平及Child-pugh评分明显低于治疗前,ALB、PTA水平明显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两组ALT、ALB、TBil、PTA水平及Child-pugh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两组治疗12、24、48周时的HBV-DNA转阴、HBeAg血清学转换情况比较两组患者在治疗12、24、48周时的HBV-DNA转阴率、HBeAg血清学转换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

7、意义(P>0.05)。见表2。  2.3不良反应两组在治疗期间均未发生病毒性突破。对照组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联合组有1例患者在治疗32周时出现肌酸激酶升高,无需特殊处理,不影响治疗。  3讨论  乙肝肝硬化进展至失代偿期后由于病情较重,患者不能耐受病毒耐药引起的肝功能再次损害,使得治疗难度增加,同时也增加了肝癌的发生风险[3]。故选用合理的抗病毒药物治疗对提高此类患者的治疗效果显得尤其重要。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