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商行周刊YG(16)[1]

城商行周刊YG(16)[1]

ID:23477407

大小:49.50 KB

页数:20页

时间:2018-11-08

城商行周刊YG(16)[1]_第1页
城商行周刊YG(16)[1]_第2页
城商行周刊YG(16)[1]_第3页
城商行周刊YG(16)[1]_第4页
城商行周刊YG(16)[1]_第5页
资源描述:

《城商行周刊YG(16)[1]》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城商行周刊Weekly国家发展改革委中国经济导报社北京世经未来投资咨询有限公司2010年第16期2010年第16期国家发展改革委中国经济导报社1北京世经未来投资咨询有限公司2010下半年,城商行如何开展中小企业业务?如何应对大银行的激烈竞争?如何以中小企业业务为突破点开拓新的市场?城商行将面临一场空前艰难的“保卫战”,“保卫”的对象则是以往大银行鲜有问津的中小企业。2010年上半年,信贷争夺可以说是数量之争、规模之争,但上半年的天量贷款显然并未能在盈利方面给各大银行带来多大助益,并且随着大型企业、项目的瓜分完毕,此后的信贷转向是必然选择。在盈利的压力和政策的推动下,中小企业成为今

2、后的“主角”顺理成章,这样的趋势对于以中小企业作为主营业务的城商行来说,并不是一个好消息。包括国有四大行在内,目前国内大部分全国性银行都已经设立了中小企业专营机构,中小企业专业化服务体系的建设步伐进一步加快。而另一方面,中小企业业务不仅是城商行的主营业务之一,同时也是城商行在跨区域经营拓展市场可值得依赖的利器,竞争的加剧让城商行跨区域经营的道路不再平坦。因此,城商行正在经历历史上最好的发展阶段,但同时又是最为艰难的历史时期。对于城商行来说,无论是政府项目还是零售业务,都将因为离开本地而失去优势,唯有中小企业业务才是其开拓异地市场的利器。但是在加剧的竞争面前,在实力强大的大中型银行

3、面前,城商行的拓展变得充满不确定性。大中型银行存规模品牌优势近年来,大中型银行参与中小企业市场争夺的脚步越来越快。尤其是2010年下半年以来,信贷转向的趋势和国务院“中小企业29条”利好政策的推出,更进一步加速了商业银行服务中小企业的进程。大中型银行的巨大规模带来的影响力是城商行所无法比拟的,在产品相差不大的情况下,企业首选肯定是大中型银行。而且,城商行离开本地城市之后,这方面的劣势将更加明显。事实上,抛开银行规模不谈,从产品角度来看,尽管中小企业业务是城商行的主营业务,但城商行中已经形成品牌影响力的中小企业产品屈指可数。除了北京银行的“小巨人”品牌之外,其他城商行中小企业品牌知

4、名度大多局限于地方。更加令人担忧的是,八成以上的城商行目前仍未形成中小企业产品和业务品牌。此外,半数以上的城商行官方网站上,中小企业产品并没有出现在醒目的位置,这和招商银行、兴业银行等股份制银行网站上让人一眼可见的中小企业产品广告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表明,城商行品牌意识薄弱,缺乏品牌的规划,而大中型银行的品牌意识明显更强。如工商银行的财智融通、中国银行的信贷工厂、交通银行的展业通、招商银行的点2010年第16期国家发展改革委中国经济导报社2北京世经未来投资咨询有限公司金中小企业金融、民生银行的商贷通等中小企业品牌,其品牌影响力都要远大于城商行的中小企业产品。微小贷款或成突破点中小

5、企业市场开拓的不利将阻碍城商行的扩张步伐。相比国有行和股份行,城商行对利息收入的依赖更大,利息收入占城商行总收入的九成左右。这其中,政府项目、中小企业贷款是其主要收入来源。但是对于异地分行来说,失去了本地的基础之后,只有中小企业才是其生存和发展的根本。然而,城商行中小企业业务的突破点在哪?通过零售业务,可以帮助城商行有效拓展中小企业业务。以零售业务模式开展中小企业业务,早已经被证明是有效的方式。除此之外,在中小企业贷款的一个特殊领域—微小企业贷款上,城商行也有着明显的优势,走在了大中型银行的前面。微小企业是中小企业中位于最底层的一个群体,贷款风险更高、手续更加繁杂,难以得到大中型

6、银行的青睐。但是对于城商行来说,这却是一个巨大的市场空间。近年来,包商银行、台州市商业银行、大庆市商业银行等城商行在微小贷款上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有效的帮助其开拓了新市场。小企业、微小企业在中小企业中占比超过90%,而大中型银行更加关注的则是那10%的优质企业部分。因此,抢占了微小企业市场,就等于抢占了大半个中小企业市场,巨大的市场让城商行有足够的施展空间。(世经未来分析师-韩军伟)2010年第16期国家发展改革委中国经济导报社3北京世经未来投资咨询有限公司在经历了2009年的高速扩张之后,一直被看好的城商行的高成长性或已经有所变化,规模因素是各家银行业绩增长最为关键的因素。众所

7、周知,大型银行的竞争优势体现在其依靠广泛的网点渠道和多元化金融平台所打造的主办型银行的地位,而中型股份制商业银行的竞争优势集中在净息差定价水平的竞争能力和非利息收入的差异化发展的趋势方面。那么,留给城商行的竞争战略应该是“求同存异”。城商行的高增长本无可厚非,但其扩张必须要以一定的管理边界作为支撑,盲目地追求规模可能会给其经营带来严重的影响。规模增长误区其实,在城商行前几年高速扩张之时,就有人质疑“高增长不等于高成长”。重新反思城商行走过的扩张之路,城商行等小型商业银行的核心竞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