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大跨双连拱隧道沉降控制措施

浅谈大跨双连拱隧道沉降控制措施

ID:23513915

大小:77.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1-08

浅谈大跨双连拱隧道沉降控制措施_第1页
浅谈大跨双连拱隧道沉降控制措施_第2页
浅谈大跨双连拱隧道沉降控制措施_第3页
浅谈大跨双连拱隧道沉降控制措施_第4页
浅谈大跨双连拱隧道沉降控制措施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谈大跨双连拱隧道沉降控制措施》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浅谈大跨双连拱隧道沉降控制措施李慧(广东省基础工程集团有限公司,广东,广州,510620)【摘要】根据双连拱隧道施工理论及施工实际进行研究,总结出以下几点有效控制施工沉降的措施,以达到指导施工的目的。【关键词】大跨双连拱隧道;地表沉降;全断面法开挖;三导洞开挖;地表注浆1、概述由于双连拱隧道具有较好的线型、节约用地、有利环保等优点,近年双连拱隧道得到快速发展。但双连拱隧道开挖断面大、而且往往在超浅埋及含水破碎带进行是施工,地表沉降过大成了制约隧道施工的头号难题,如何控制地表沉降,保证施工安全及其围岩稳定一直是国内外研究的重要课题。2、双连拱隧道开挖沉降控制措施2.1根据围岩的具体情况

2、灵活采用全断面法、台阶法、三导洞法进行开挖2.1.1III级及以上围岩中导洞台阶法(或全断面)开挖为减少施工造成扰动的次数对围岩稳定的影响,III级及以上围岩,中导洞可以釆用光面爆破的方法进行全断面开挖,断面开挖高度应比设计高出10cm,便于中隔墙立模;而正洞则根据单洞跨度进行选择施工方法,当L<=12m,采用正台阶法进行开挖施工,当L>12m,采用三台阶法预留核心土进行7T*挖施工。2.1.2IV级及以下围岩中导洞台阶法采用三导洞法开挖IV级及以下围岩较为松散软弱,为保证施工安全,施工过程中强调变大洞为小洞进行施工,开挖宜采用三导洞法开挖。中导洞宜采用台阶法开挖,台阶长

3、度5〜6m,上下台阶均利用简易台架进行开挖支护作业;侧导洞采用上下台阶法施工,施工方法同中导洞;待中隔墙砼达到70%强度后,可进行正洞上部开挖施工。正洞分上中下三部开挖,上部釆用环形开挖,超前5-6m,中部预留核心土,光面弱爆破,汽车配合装载机出碴。严格控制每循环进尺,浅埋段0.75m,V级围岩深埋段1.5m,IV级围岩段2m,支护紧跟掌子面。2.2采用长管棚、超前小导管等辅助措施2.2.1洞U长管棚施工长管鹏采用长为20〜40m的089(或108)超前大管棚支护,钢管为热乳无缝钢管,节长6/8米,环向间距40cm,外插角3°;设置位置宜在明洞衬砌轮廓线以外30cm,中导洞顶

4、及左右正洞上部60°范围。为使钢管钻孔定位准确,设置导向墙,导向墙中预埋管棚导向管,钢管接头采用丝扣连接,丝扣螺纹长大于15cm,相邻两钢花管的接头要错接,错接长度不小于lm。管棚钢管内注浆,顺序先下后上,全孔采用一次性注浆,浆液采用水泥浆,水灰比为1:0.75—1:1,注浆压力初始0.5-1.0MPa,终止压力1.0〜1.5MPa,注浆前进行现场注浆试验,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注浆参数,长管棚与下一环超前小导管搭接长度不小于2mo2.2.2纵向超前小导管施工导管采用5m长Φ50×5(Φ42×3.5)热乳无缝钢管,环向间距40cm,搭接长度不

5、小于100cm,外插角6°;采用丫T28风钻沿隧道纵向以6°外插角钻孔,孔径稍大于管径。小导管尾部焊在钢拱架上,顶进吋注意保护管口不变形,并对开挖面及相临界面喷砼封闭,管口设止浆塞。采用1:1水泥浆灌注,施工配合比经现场试验确定,注浆终压为0.5MPa〜l.OMPa,能保持压力2min即表明达到注浆效果。2.2.2环向注浆锚杆施工隧道V、IV级围岩正洞拱部1200设φ25中空注浆系统锚杆,以达到对松动围岩加固的作用。中空注浆锚杆采用风钻直接打入,然后注浆,最后安装托板螺栓。水泥砂浆配合比宜为水泥:砂:1:1〜1:1.5,水灰比:0.45〜0.5。2.3在浅埋处

6、进行地表注浆隧道进出口覆土较浅的地段及地质松散、富水破碎地带,往往需要进行地表注浆进行加固,注浆间距宜为1.5m*1.5m,呈梅花形布置,注浆管长5〜7m,注浆管选用O50PVC塑料花管,注浆压力为0.5〜0.3Mpa,注浆材料选用1:1纯水泥浆。3、施工质量注意要点3.1在隧道开挖过程中,严格按“管超前、短进尺、弱爆破、强支护、早封闭、勤量测”方针,根据围岩的具体情况,灵活采用全断面法、台阶法、三导洞法进行开挖,并采取相应的辅助措施。3.2大管棚施工注意事项:(1)钻孔前掌子面必须按要求先喷一层素混凝土作为止浆墙,以确保掌子面在进行压力注浆吋不出现漏浆、坍塌。(2)钻孔前,精确测定

7、孔平面位置、倾角、外插角,并对每个孔进行编号。(3)钻孔外插角根据钻孔深度及钻杆强度而定,以设计为准,以l°为宜,根据实际情况作调整。一般在设计外插角基础上再加l°〜1.5°。施工中应严格控制钻机下沉量及左右偏移量。(4)严格控制钻孔平面位置,管棚不得侵入隧道开挖线内,相邻的钢管不得相撞和立交。(5)经常量测孔的斜度,发现误差超限及吋纠正,至终孔仍超限者应封孔,原位重钻。(6)掌握好开钻与正常钻进的压力和速度,防止断杆。(7)成孔后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