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同伴交往对幼儿社会性发展的作用

浅谈同伴交往对幼儿社会性发展的作用

ID:23538186

大小:52.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1-08

浅谈同伴交往对幼儿社会性发展的作用_第1页
浅谈同伴交往对幼儿社会性发展的作用_第2页
浅谈同伴交往对幼儿社会性发展的作用_第3页
浅谈同伴交往对幼儿社会性发展的作用_第4页
浅谈同伴交往对幼儿社会性发展的作用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谈同伴交往对幼儿社会性发展的作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浅谈同伴交往对幼儿社会性发展的作用>>edu.5151doc.教育资源库浅谈同伴交往对幼儿社会性发展的作用温州宏德实验幼儿园林虹同伴交往是指儿童与同一年龄阶段的伙伴之间的交往。大家年龄相近,兴趣一致,支配权平等,有一种自由宽松的氛围,幼儿可以充分表现自我、发现自我、肯定自我,心理感受积极而愉悦,对幼儿来说,那才是真正属于他们自己的社会。这种同伴交往,随儿童年龄增长而增加,成为其社会性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因素。同伴交往对幼儿社会性发展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同伴交往有助于促进其认知能力的发展。认知能力是幼儿社会

2、性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能为幼儿掌握社会规范、学习社会行为打下良好的基础。在同伴交往中,不同的孩子具有不同的生活经验和认知基础,他们在共同活动中也有不同的行为表现,这为儿童提供了分享知识经验、互相模仿、学习的重要机会。同时,同伴交往也为幼儿提供了大量的同伴交流、直接教导、协商、讨论的机会,幼儿常在一起讨论物体的多种用途或问题的多种解决方式。这些都非常有助于儿童扩展知识,丰富知识,发展自己的思考、操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生活中很平常的模仿行为为例:在美术活动中,我们经常会发现,同一组的小朋友或两个关系很好的同伴,他们的作

3、品都有些类似,其实这与他们平时频繁的交往活动有关。二、同伴交往促进幼儿积极情绪情感的发展。没有同伴的孩子会产生消极情绪,长期没有同伴,这种消极情绪会稳定为一种不良自我感觉,将严重阻碍幼儿心理发展,阻碍个体社会化的进程。同伴交往能使幼儿产生安全感和归属感,从而心情轻松、活泼、愉快。观察发现,幼儿在同伴交往中经常表现出快乐的情绪,因为在交往中有许多创造快乐的因素:幼儿的建议被同伴采纳;共同搭建积木被老师表扬等等,都能得到快乐和满足。就象艾立克·费罗姆说过的那样:“人类只有和其同胞们携手并肩、休戚与共中才能找到快乐和满足。”

4、快乐是一个最基本的积极情绪,快乐中包含力量和信心的体验;快乐能感染周围的人,吸引更多的同伴,营造更多的快乐;快乐有益于身体健康;快乐有助于形成乐观、开朗的性格。这些真是社会对个体情感发展的期待。在实习过程中我曾见过这样两位小女孩,安安和奕奕两个都是平是很内向的小朋友,一次远足活动中,我意外发现她俩是好朋友,而且两人在一起的时候很活泼,很开朗,一点都不象一个人独处时的样子。于是在以后的活动中,我可以把她俩安排在一起,我发现这不仅促进了她们的快乐交往情绪,而且用同伴交往的快乐帮助其克服了平时胆怯的心理。同伴交往对调节自我情

5、感的能力及健康情感的发展大有好处。如幼儿在与同伴的竞赛性交往中获胜而感到自豪,这是同伴所能接受的;但是继而产生骄傲的情绪,并在言行上表现出这种反感,这会是幼儿不得不对自己的情感进行调节,否则他将受到群体的排斥。长期与同伴的交往,幼儿的情绪情感会朝着健康的适合社会要求的方向发展。三、同伴交往有利于幼儿社会交往能力和亲社会行为的发展。社会交往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也是一种实际操作能力。所谓亲社会行为,西方心理学家认为是对别人,对社会有利的行为。表现为:轮流、助人、合作、谦让、分享等。在同伴交往中,一方面幼儿发出社会行为,如微

6、笑、请求、邀请等,根据对方的反应作相应的调整,自我调空控能力得到了发展。自我调控能力也是社会交往所必须的能力。另一方面,同伴的反馈往往直接和坦率,如果你发出的是友好、合作、分享等积极行为,同伴做出肯定和喜爱的反应;而如果你做出抢夺、抓人、独占等消极行为,同伴则做出否定、厌恶和拒绝的反应。这种丰富的、直接的反馈有利于发展幼儿良好的行为,并使之转化为一些稳定的交往技能。如有个四岁的男孩,他聪明好动,看见同伴在一起玩得很开心,就前去观看,看见自己喜欢的玩具就一把抓过来。问他为什么要抢同伴的玩具,他很委屈:“我不是抢玩具,我想

7、和他们一起玩。”可见,他的主观意识里只是想参与交往,行为上却不知如何交往。一个偶然的机会,同伴用小汽车和他交换变形金刚,他高兴极了,因为他最喜欢汽车,而且这个小小的交换带给他的不仅仅是快乐,还有交往技能的启示。自那以后,如果他想玩某件玩具,不在盲目地去抢,而是拿玩具和同伴进行协商交换。四、同伴交往为其将来社会角色扮演作好积极准备。观察发现,幼儿对成人世界的社会角色有很大的兴趣,他们喜欢玩角色游戏,坚持不懈地对社会角色进行模仿、探索、认识,为自己将来的社会角色做着积极的准备。而这一切都是在同伴交往中实现的。举一个幼儿园常

8、见的娃娃家为例,这其中就包含幼儿对性别角色和家庭角色的理解、认识和学习。曾经看到过这样一个交往情节:3个5岁多的女孩为谁做“家”中的妈妈争执不休,忽然,A女孩找到了理由:“今天老师表扬我是能干的人,只有能干的人才能做妈妈。”B女孩马上顿悟:“今天老师也表扬了我,我也很能干,我也可以做妈妈。”C女孩只好认输:“好吧,我做小孩,你们俩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