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浅议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ID:23571509

大小:103.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1-09

浅议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_第1页
浅议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_第2页
浅议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_第3页
浅议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_第4页
资源描述:

《浅议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浅议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摘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本文从拟以下几方面:1、巧妙链接相关知识,感受数学学科独特的“味儿”,使学生产生数学兴趣;2、采用多样化的教学形式,激发对数学的求知欲;3、渗透数学思想,活跃数学思维,促发思维兴趣;4、展示数学美,体验数学学科之奥妙,激励数学兴趣等等论述学生数学学习兴趣培养的一些途径和方法。  【关键词】链接寻求渗透展示)  兴趣是指人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进行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兴趣作为心理倾向是一种稳定的,而非偶然的、暂时性的指向。不管是什么学科一旦引起了学生的兴趣,他们就会对此学科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明显地表

2、现出对所学内容必须理解,必须掌握的心理倾向,因而就学得十分积极主动,也很有成效。“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句话是很有道理的。苏联教育家赞可夫也说过:“凡是没有发自内心求知欲和兴趣学来的东西,是很容易从记忆中挥发掉的。”但是,兴趣不是一朝一夕产生的,必须自始至终在整个活动中逐步培养。而对于及其抽象枯燥的数学学科的学习来说,这项工作就显得更有必要了。因此,我们数学教师应利用一切可应用的因素,努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能够自然的乐在其中。  一、巧妙链接相关知识,感受数学学科独特的“味儿”,使学生产生数学兴趣4  巧妙链接相关知识是指教者充分挖掘教材与其他知识领域的联系,进行知识链接。新教材

3、增加了“读一读”、“想一想”、“做一做”、“看一看”、“试一试”、“练一练”、“你知道吗”、“为什么”以及数学史料、数学家、实际生活、数学趣题、知识背景等等。这些虽然不是正文,却是正文的扩展,给学生一定的思考空间,从而进行更有效的自主学习,扩大知识面,开拓视野,发展智力,激发学习兴趣。教者可以充分的利用好这些教材,同时尽可能的补充知识的相关链接供学生研究,通过分组讨论等形式,人人参与观察、猜想、验证、推理与交流,这样既激发和增强了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又培养提高了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寻求多样化的教学形式,激发对数学的求知欲  教师多样化的教学形式,是激发学生求知欲的又

4、一重要途径。好奇心是孩子兴趣的源泉,好奇、好问、渴望通过自己的探索来了解世界是孩子的天性。数学内容丰富多彩,学生基础参差不齐,所以,数学课堂教学的方法也不能一概而论,应根据不同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采用不同的课型。但是无论采用什么样的课型,都要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的思考和求知。  数学定理、公式是“数学关系的精髓”。数学中的每一个定理、公式都蕴藏着深刻的思维过程。我们教者可深刻挖掘其中的思维奥秘,抓住其中数学关系的的精髓,采取多样化的教学形式,让每一位学生充分感受各数学关系的思维过程,亲力亲为中感受成功之喜悦。4  我教三角形三边关系定理时,首先要求学生将事先准备好的长度4

5、cm、5cm、6cm、10cm、11cm、12cm的六根小木棒拿出来进行动手操作,任取三根小木棒将其首尾相接,拼成三角形,接着提出下列几个问题:(1)任取三根小木棒能否拼成三角形?(2)有几组三根小棒能拼成三角形?(3)有几组三根小棒不能拼成三角形?(4)通过上述的动手操作,请猜想三角形中任意两边的长度之和与第三边的长度之间存在什么关系?(5)试用简洁的文字归纳你的猜想?这里我采用了“试验、归纳、猜想、证明”的方式学习定理,为学生创造实践的机会,使学生成为知识的发现者,使其成分感受成功的喜悦与快乐。通过实践学生既获得了新知,又培养了独立探索求知的能力,我们何乐而不为呢?  三、渗透数

6、学思想,活跃数学思维,促发思维兴趣  斯托利亚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思维(活动)的教学”。古代哲学家、教育家柏拉图曾在他的哲学学校门口声明:“不懂几何的人请勿入内”。这并不是因为他的学校里所学的课程与几何学有多大的关系,或者非要学子们通晓几何学,最主要的还是立足于数学教育的文化熏陶功能。我国的《数学课程标准》规定:“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能够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重要数学知识(包括数学事实、数学活动的经验)以及基本数学思想和必要的应用技能。”由此可见,数学思想方法何等重要。  比较法是一种非常重要而且十分有效的方法,是一切理解和思维的基础,随着学习的不断深

7、入,学生要掌握越来越多的知识,这就要求学生要善于比较知识之间的区别与联系,从而增强学习的信心。4  我在教因式分解时,通过复习整式乘法,让学生比较这两种运算的异同,明确因式分解与整式乘法既是恒等变形又是互逆运算。在教不等式的解法时,对比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去分母、去括号、移项、合并同类项、化系数为1这些步骤是一样的,所不同的是,需特别强调并比较化系数为1时两者的不同之处。  在数学教学中,由数想形,由形助数的数形结合思想,有利于学生对数学问题的识记与理解。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