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例研究引领学校教研文化

课例研究引领学校教研文化

ID:23573929

大小:108.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11-09

课例研究引领学校教研文化_第1页
课例研究引领学校教研文化_第2页
课例研究引领学校教研文化_第3页
课例研究引领学校教研文化_第4页
课例研究引领学校教研文化_第5页
资源描述:

《课例研究引领学校教研文化》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课例研究引领学校教研文化  余俊,河南省信阳市第五初级中学语文教师,中学高级教师,信阳市优秀社科专家,河南省名师,河南省教育厅学术技术带头人,系中国教学研究网专家组成员、中国写作学会青少年写作研究中心研究员。主持多项省级以上课题研究,已在《语文报》、《教学与管理》、《教学月刊》、《试题与研究》等几十家刊物发表教学研究文章二百余篇,其中包括全国中文核心期刊3篇,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60余篇。编制的中考模拟试题经发表后,部分被引用为中考语文试题。首创网络作文评改,在国内有一定影响。2012年创办学校第一个学生社团――如月文学社,目前,文学社社员已在省级以上

2、报刊发表文学作品80余篇。  以教研组为单位的语文教研活动,其历程可与新中国的历史一样长久,在语文教师队伍的培养与校本研修过程中功不可没,效果明显。但在实践中,许多学校的语文教研组活动往往流于形式,教研组“研”的功能日趋退化,难以激活每个成员的教研智慧。在新课程背景下,面对空前深远的语文课程改革的需求与呼唤,传统的语文教研形式正面临新的挑战以及提升品质、助推改革的重大抉择。课例研究作为国际上备受瞩目的教学研究策略和教师培训策略,被赋予了发展教师学科教学研究能力的功能和价值,能够为传统的教研活动注入新的理论支撑和实践样式,因此值得借鉴。“以课例研究的方式

3、提升教研品质和改进课堂教学”7[1]已成为当下语文教研改革的最强音。为此,我们提出语文课例研究方案,向河南省基础教育教学教研室申报了研究课题――“基于教学现场的初中语文课例研究”。本课题于2013年6月在河南省教研室正式获准立项。  作为最基层的教学研究组织,语文教研组受制于传统的教研形式,使之作为语文教师专业化水平提高平台的功能被逐渐边缘化。基于目前语文教研组的现状,我们不得不思考选择课例作为教师研修的“支架”,从课例研究出发,将其构建成一个卓有成效的研究共同体,从而提升语文教研组的研究品质,进而提升教师的实践智慧。本课题研究就是基于以上认识,以教师

4、为逻辑起点的课例研究作为研究方式,以教师成长为起点,期望通过语文教师教学行为的优化来促进学生的学习发展,从而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率和效益,使学生获得全面而有个性的成长,使教师在校本教研中实现专业成长。作为教学型研究的主要方式,本课题研究基于教学现场,以课例为载体,围绕如何优化一节课而展开备课、设计、上课、评课等教学研修活动,研究成果主要以文本教案和案例式课堂教学样式呈现。课题研究用文献研究法收集并学习与本课题核心概念有关的文献资料,进而提出适合本课题实际的推进策略;运用调查法展开调研,了解我校语文教学亟待解决的问题;研究人员还将运用行动研究法进入语文教

5、学现场,深度参与研究。  通过课题的研究,我校志趣相投、互动合作、心理相容的语文教研共同体已经结成,构建了以课例研究为基本特质的语文教研文化。基于教学现场的初中语文课例研究,研究小组形成的共识与结论如下。  一、研课旨趣:从就课论课到专业诊断7  在传统的语文教研活动中,语文教师观课时往往把自己置身于观众的位置,只看热闹,而不会从专业的角度反思,更缺乏语文课例研究的思考。一方面,在传统的评课中,执教者如遇同伴的直言不讳,往往会反唇相讥,结果是只增嫌怨,徒生隔膜。长此以往,评课者往往碍于情面,说些无关痛痒的活、流行的话、应景的话、“我以为”的话,甚至是虚

6、假的恭维。另一方面,在传统的观课中,教师往往毫无准备就进入课堂开始听课观察。由于听课缺乏目的性,进而在接下来的评课环节就仅凭直觉感受,要么没有明确的主题,要么主题泛化,“你说、我说、大家说”,想到哪里说到哪里,甚至一味盲从,很难跳出感触式的经验怪圈,而美其名曰的“抛砖引玉”也往往是“眉毛胡子一把抓”。由于评课没有中心观点或主题,加之缺乏理性的专业诊断和具体可行的改进意见,也就不利于其他教师从一节课感悟到一类课的道理,不能让教师对一类课的教学有所启发。这种听听、看看、说说的观课活动,由于缺乏深度,总是评论(非专业性说教)有余而行动改进不足,其结果往往是专

7、业性的教研活动充斥着越来越不专业的内容,以至于课堂的改进收效甚微。  语文课例研究是学术化的观课评教,评课旨趣在于专业诊断,即以专业的课堂诊断直接指向教学问题的最终解决和教学水平的稳步提高。课例研究开展以来,教师习惯于在对当次课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有了一个基本的了解之后,再有目的地走进课堂。在接下来的研课活动中,教师也不再是经验主义至上,不再是就课论课,评课者已经能够以专业的眼光来审视课堂上发生的师生之间的交互行为,“从学理上切入语文课堂教学的内部,做与专业职称相匹配的分析、阐释和研究”7[2],评课时多了理性的专业诊断,也有了具体可行的改进措施,使评

8、课起到有效促进和发展的功能。这样的评课活动,从孰优孰劣的评价区分向教学问题的理性诊断发生转向,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