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良丝裂霉素c灌注法预防初发浅表性膀胱癌复发

改良丝裂霉素c灌注法预防初发浅表性膀胱癌复发

ID:23665789

大小:53.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1-09

改良丝裂霉素c灌注法预防初发浅表性膀胱癌复发_第1页
改良丝裂霉素c灌注法预防初发浅表性膀胱癌复发_第2页
改良丝裂霉素c灌注法预防初发浅表性膀胱癌复发_第3页
改良丝裂霉素c灌注法预防初发浅表性膀胱癌复发_第4页
改良丝裂霉素c灌注法预防初发浅表性膀胱癌复发_第5页
资源描述:

《改良丝裂霉素c灌注法预防初发浅表性膀胱癌复发》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改良丝裂霉素C灌注法预防初发浅表性膀胱癌复发作者:李映川,姜睿,何毅,陈同良,粟宏伟,龙汉安【摘要】目的改进丝裂霉素C膀胱灌注治疗方案,提高其预防浅表性膀胱癌电切术后复发的疗效。方法62例初发浅表性膀胱癌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和改良组。术后随访5年。结果肿瘤5年复发率常规组为55.2%,改良组为32.8%,经logrank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现膀胱不良反应常规组10例,改良组12例,经χ2检验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丝裂霉素C膀胱灌注化疗可以有效预防初发浅表性膀胱癌电切术后复发。【关键词】浅表性膀胱癌;丝裂霉素;复发;治疗浅表性膀胱

2、癌术后容易复发,丝裂霉素C(MMC)是常用的膀胱化疗灌注药物,有助于预防术后肿瘤复发。我院自1998年1月-2000年3月通过改进丝裂霉素C膀胱灌注方案若干细节,提高了疗效,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入选对象参与本临床研究的均为初发浅表性膀胱癌(Ta1,G1-2)。术前临床诊断的浅表性膀胱癌在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T)后需经病理检查证实。细胞分化差的G3级肿瘤及膀胱原位癌(CIS)采用BCG灌注,不作为本研究对象。1.2一般资料1998年1月-2000年3月,共有62例患者入选,男性33例,女性29例。年龄40-77岁,平均62岁。以肉眼血尿首诊43例,长期不明原

3、因镜下血尿行膀胱镜检查发现11例,因其他泌尿系统症状行膀胱B超检查发现8例。1.3治疗方法与分组所有参与本研究的患者均接受TURBT治疗。术后肿瘤组织及肿瘤基底切除的部分膀胱壁组织送病理检查证实。62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常规组接受常规方案MMC膀胱灌注化疗,改良组接受改良方案MMC膀胱灌注化疗。常规组30例,术后3d开始第一次膀胱灌注治疗,MMC40mg,质量浓度1g/L,保留2h。以后每周灌注1次,共8周。灌注前后患者不做特殊准备。改良组32例,灌注时间和频率同常规组。主要改进如下:①MMC80mg,质量浓度2g/L;②灌注前6h至灌注结束前均控制饮水;③灌注前晚及灌注前1h

4、口服小苏打各1片。1.4随访术后随访5年。1.4.1膀胱镜检查第1年每3个月复查膀胱镜1次,第2年每6个月1次,2年以后每年1次,共随访5年。1.4.2尿液脱落细胞学检查术后前2年每月复查尿液脱落细胞学检查1次,以后每3个月复查一次。尿液脱落细胞学检查怀疑复发者行膀胱镜检,并作膀胱黏膜多点活检、送病理检查证实。1.4.3不良反应观察不良反应包括膀胱局部不良反应和化疗药物全身毒副反应。灌注前及灌注期间每周查血常规1次,灌注前及灌注后每月复查肝、肾功能。膀胱局部不良反应参照Eier生存分析法,两组病例肿瘤5年复发率比较采用logrank检验,P<0.05有统计学意义。两组病

5、例膀胱肿瘤基本构成情况、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采用Fisher精确概率法及χ2检验,P<0.05有统计学意义。2结果2.1两组病例膀胱肿瘤基本情况(表1)两组病例膀胱肿瘤分期、分级构成情况经Fisher精确概率法检验,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病例肿瘤大小构成、肿瘤数目构成情况经四格表χ2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2随访情况随访5年,常规组1例失访,改良组2例失访。2.3两组病例膀胱肿瘤各时间段复发情况(表2)常规组5年肿瘤复发率(55.2%)明显高于改良组(32.8%)。经logrank检验,χ2=4.214,P<0.05,

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表1两组病例膀胱肿瘤基本情况表2两组病例肿瘤各时间段复发情况2.4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常规组出现膀胱不良反应10例,其中Ⅰ级7例,Ⅱ级2例,Ⅲ级1例。改良组出现膀胱不良反应12例,其中Ⅰ级8例,Ⅱ级3例,Ⅲ级1例。两组病例膀胱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χ2=0.117,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出现显著膀胱症状的患者经及时处理均缓解,无1例退出治疗。无1例出现明显全身毒副作用。3讨论膀胱癌90%为移行细胞癌(TCC),其中80%为浅表性膀胱癌(superficialbladdercancer,SBC)[1]。SBC单纯TURBT治疗后容易复发,因此,根据肿瘤

7、分期、分级的不同需采取不同治疗措施预防肿瘤复发、延缓肿瘤进展。对T1G3和CIS肿瘤一般倾向于BCG膀胱灌注治疗预防肿瘤复发,而对其他风险相对较低的SBC则可选用MMC等细胞毒性药物膀胱灌注治疗预防肿瘤复发。影响化疗药物膀胱灌注治疗效果的因素较多,不同灌注药物及灌注治疗方案都与治疗效果有一定关系。MMC目前仍然是预防浅表性膀胱癌术后复发的主要膀胱灌注药物之一[2],本研究着重探讨了MMC化疗灌注方案改进后对其疗效的影响。MMC膀胱灌注治疗推荐剂量为每次40mg,浓度为1g/L[3]。本组采用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