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

后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

ID:23679994

大小:56.5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11-09

后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_第1页
后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_第2页
后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_第3页
后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_第4页
后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_第5页
资源描述:

《后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后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L.编辑。作者:丁文元,关晓明,董玉昌,申勇,张为,吴涛,高飞【摘要】[目的]探讨后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6例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行后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手术治疗,术前进行腰痛VAS及腰腿痛评分,术后平均随访20.8个月(8个月~3年),末次随访时进行VAS评分及腰腿痛评分,通过配对比较t检验,比较术前及术后VAS及腰腿痛功能评分。[结果]26例患者全部获得随访,术后VAS评分较术前明显减少,(P<0.05);术后腰腿痛评分较术前明显增加,下肢功能明显改善,(P<0.

2、05)。本组22例获得优良手术效果,优良率为84.6%。[结论]后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一种切实可行的手术治疗方式,手术疗效明确。术中操作轻柔、仔细,避免医源性损伤是手术成功的关键。【关键词】高位椎间盘突出症;手术治疗;诊断;疗效Abstract:[Objective]Toevaluatetheeffectivenessofposteriorlumbarinterbodyfusion(PLIF)inthetreatmentofupperlumbardischerniation.[Method]Tbardischerniationunderb

3、arinterbodyfusion,lumbagoVASandthepaininitiesgradesonths,thenlumbagoVASandthepaininitiesgradesbagoVASandthepaininitiesgradesarkablesignificance(P<0.03),thepaininitiesgradeshadsignificantlyimproved;thefunctionofloitieshaddistinctimprovement,statisticalanalysishasremarkablesignificance

4、(P<0.02).Tbarinterbodyfusionisafeasibleoperationtoupperlumbardischerniation,edicalinijuryisthekeytoinsuresuecessofthesurgery.Keybardischerniation;surgery;diagnosis;therapeuticeffect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是指突出部位位于L3、4及其以上的椎间隙的椎间盘突出压迫神经而导致的疾患。因其发病率低,临床症状复杂,误诊率、漏诊率高达30%~40%。目前由于MRI的普及,其确诊率明显增高。对于高位腰椎

5、间盘突出症采取何种手术方式,是否行内固定融合及稳定活动异常的运动节段,目前还没有定论。本院自2003年1月~2006年4月收治26例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例,行后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2003年1月~2006年4月在本院收治的26例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其中男18例,女8例;年龄23~65岁,平均45.8岁。根据术前影像学检查,其中L1、2突出4例,L2、3突出6例,L3、4突出16例。合并低位腰椎间盘突出5例,合并下腰椎椎管狭窄2例。1.2临床诊断及表现26例患者中有4例有明显腰部扭伤史,所有患者均有不同程度

6、的腰部疼痛及下肢疼痛、麻木症状。临床症状表现:腰痛26例,下肢疼痛19例,下肢麻木22例,间歇性跛行15例。入院后临床查体:下肢皮肤感觉异常26例,跟腱及膝腱反射减弱18例,直腿抬高试验阳性8例,股神经牵拉试验阳性9例,下肢肌力减退14例,鞍区感觉异常13例,大小便功能障碍患者5例。1.3影像学检查所见26例患者术前均常规行腰椎正侧位X线片检查。腰椎生理曲度异常的18例,椎间隙变窄的22例,所有患者X线片可见不同程度的退变增生。21例患者术前行腰椎CT检查,可见中央型突出12例,侧突型6例,脱出型3例。所有患者术前均行腰椎MRI检查,显示均有椎间盘突出。1.4手

7、术方法患者均在全身麻醉下,俯卧位,以术前X线正位标记片为标记。取病变节段为手术切口中点,常规暴露出棘突及病变节段双侧上下椎板关节突,C型臂X线机定位,确定病变节段无误后,置入椎弓根螺钉,依据术前影像学表现以及病变节段,对于L1、2水平的椎间盘突出并且为侧突型时,作者采取经关节突入路切除一侧或者双侧关节突[4];对于中央型突出,行全椎板减压,切除病变节段棘突及椎板,根据探查到突出椎间盘情况,可行部分关节突切除,在保护硬膜及神经根的情况下,行椎间盘切除,然后行椎间植骨或者椎间填充器置入,添塞凝胶海绵后,留置负压引流管,逐层严密缝合。常规引流2d,术后给予抗生素、止血

8、、脱水药物治疗。1.5随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