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的审美化改造

教学的审美化改造

ID:23681328

大小:59.50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8-11-09

教学的审美化改造_第1页
教学的审美化改造_第2页
教学的审美化改造_第3页
教学的审美化改造_第4页
教学的审美化改造_第5页
资源描述:

《教学的审美化改造》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教学的审美化改造钱海红摘要:为使教学真正满足学生内在的情感和精神需求,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可以尝试把美感结构四因素说(感知、想象、情感、理解)应用于教学,对教学进行审美化改造。具体操作是:针对审美活动的不同特定心理阶段,采用与之相应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实践证明这种操作能产生课堂审美效果,带给学生一种情趣、一种精神享受和超越,真正地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变“苦学”为“乐学”。关键词:审美感知想象情感理解钱海红,女,浙江省宁波市第二技师学院,中学高级教师。众所周知,德育课具有严肃性和抽象性的特点,虽然

2、许多教师采用了“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方法,想以此来弥补学科枯燥性的一面,但从效果上看还是不尽如人意。“理论”在联系“实际”时,“实际”只是起到解释、印证的作用,没有真正走进学生内在心灵世界,进入情感、有意义的精神世界。那么,有什么办法能唤起人内在的需求和热爱呢?依据“感知、想象、情感、理解”这一审美心理结构①,笔者尝试把它应用于教学中,对教学进行了审美化改造的可行性操作。一、感知感知是进入审美经验的门户,又是整个结构所依靠的基础。人的视觉和听觉是人的审美感受的基础器官,视觉感受形式美,听觉感受音乐美

3、,不同的形式会造成不同的心理感受。德育教学要找准“美点”,用“美点”来营造意境,让学生有丰富、深刻的感受。平时,本人比较喜欢用多媒体的视频传导、富有表现力的图片、声情并茂的朗读、音乐的渲染等方法引导学生入境。例如,在《职业道德与法律》第三课“良好道德促进人生发展”中,笔者曾有过成功的演绎:视频播放:“人民的好公仆——孔繁森”视频歌曲《公仆赞》……集体朗读诗歌:《有的人》(臧克家纪念鲁迅有感而作)师独白:沧海桑田,人间巨变。美丽而神秘的西藏,正是这些默默无闻的建设者,让世界屋脊挺直了脊梁,傲然屹立在世

4、界东方。在共和国的历史上,曾涌现过许多像孔繁森这样的道德模范,如焦裕禄、郑培民、方永刚……,你能说说这些道德模范身上有哪些共同的特点吗?师生互动:……集体探讨并朗读名言:(插入孔繁森与老百姓在一起的图片)1.雪莱:道德中最大的秘密是——?互动探讨结论:爱.2.车尔尼雪夫斯基:要是一个人的全部人格、全部生活都奉献给一种道德追求,要是他拥有这样的力量,一切其他的人在这方面和这个人相比起来都显得渺小的时候,那我们在这个人的身上就看到崇高的——?互动探讨结论:善。感知作用于人的是一种综合的、整体的反映,具有

5、整体和选择的特性。当我们欣赏一段富有表现力、感染力,呈运动状态的视频,一幅具有内容美、场景性的图片的时候,外在美必然引起视觉的快感;当我们倾听一首深情而具有崇高意境的音乐、一段传情达意的诵读时,必然会引起听觉的享受和沉醉。使用多种感知形式,熏陶渐染,轻松愉快进入角色而情不自禁,褒贬随成,使内容整体透出一种崇高的壮美,化人心田,引起心灵的快适和一种妙不可言的心理体验。美的内容,一方面取决于教师对教材中“美的元素”的把握与驾驭,另一方面,要靠教师用巧妙的教学方法来展示。留给学生浅层的印象是不够的,重要的

6、是选择和使用多种元素,把学生带进教学所表现的意境中去,感知形象蕴涵的动人细腻的美,并力求在审美这一维度上得到整合,让学生对美的欣赏达到“悟”的最高境界。二、想象“没有想象就没有艺术”。想象是进入审美世界的翅膀,想象力是一种生命的张力,它能超越时空的限制,将现实与幻想、过去与未来、此岸与彼岸、自我与对象融为一体。通过想象,在“想”中去补充和丰富、加工和改造人物形象,使人物蒙上美的光辉,产生内心视像,变“此情此景”为“我情我景”,从而把学生从理性世界带到情感世界。如案例《记全国人大代表、宁波二百的周宁芝

7、》(屏幕上投影一幅周宁芝的工作照片,教师踏着背景音乐,讲述案例故事……。)思考题:(1)周宁芝是宁波职高的骄傲,她的爱岗敬业表现在哪里?(这是浅层次上的阐释)(2)“我要成为顾客问不倒的营业员”,请想象一下周宁芝要付出怎样艰辛的努力才能达到?(放大细节想象,引导学生进行情感上的体验,这是较深层次的解释)(3)“爱岗敬业对老板有好处,对自己没好处”对吗?你从周宁芝的事迹中受到怎样的启示。(暴露错误观念,通过辨析激发学生的内在道德需求和主体意识,这是更深层次的道德情感引领)精心设置利于学生发生想象和扩展

8、的“作用点”,就能帮助学生获得丰富而有益的审美感悟。。我要成为顾客问不倒的营业员”,一句看似平凡简单的话语,通过放大想象细节,抽象的“艰辛努力”就“动态”化、具象化和情景化了,榜样的人格熠熠生辉、光彩照人,点燃了学生心中的激情与梦想,学生本来就有的内在的、向上的、向善的力量被呼唤了出来。想象越丰富,情感体验也就越丰富,精神上获得的感受也就越丰富,也就越能把握蕴含其中的意义。试想,如果不发挥学生的审美想象力来进行“补充”、“填空”,就很难把概括着的、凝冻着的内容融化开来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