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重有效引导促进学生成才

注重有效引导促进学生成才

ID:23710676

大小:105.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1-10

注重有效引导促进学生成才_第1页
注重有效引导促进学生成才_第2页
注重有效引导促进学生成才_第3页
注重有效引导促进学生成才_第4页
注重有效引导促进学生成才_第5页
资源描述:

《注重有效引导促进学生成才》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注重有效引导促进学生成才  临近期末,本册书本内容已经结束,接着就是如何做好期末复习。怎样做好有效复习呢?这个问题一直萦绕在我的脑海。通过新课的教学,经过单元复习、期中复习后,学生对课本的顺次复习、重复旧课已不感兴趣,如果教师再这样做,不但浪费时间,而且会使学生感到索然无味,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徒劳而无益;也有一些老师会印发一些试卷让学生盲目解题,这样不分主次,既达不到复习的目的,也会降低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复习课的一个主要目的是“查缺补漏”,需针对性地对学生较薄弱的概念性、知识性和方法性模块进行“补偿性”教学,以巩固“双基”,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基于此目的,我拿

2、出教科书和作业本查阅了本章内容和知识点,以及在前面诸多环节中学生们没有掌握好的知识点。  本章共有四节内容:1.1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1.2平行线的判定,1.3平行线的性质,1.4平行线之间的距离。对于前三节内容在前面的学习中应该做的比较多,而对平行线之间的距离学生应该会有理解不透彻的地方。于是我决定把重点、难点放在第四节。我接着翻开学生的作业本(作业和测试是学生学习质量优劣的直接反映,暴露出来的问题是反思教学的重要资源,记录着学生作业的错误情况,对其作错因分析,可以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预见性),心中有了思绪。  上课了,我告诉同学们:“学期已接近尾声,书本

3、的内容我们已经上完了,从今天开始我们进入复习阶段,先来复习第一章――“平行线”5。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第一章目录,分析一下这一章共有哪些内容?”于是我们用最快的速度回顾了前三节的知识点,确认没有问题后,开始回顾第四节的知识点有:两条平行线中,一条直线上的点到另一条直线的距离处处相等。即平行线间的距离处处相等及平行线之间的距离这一概念。这时我预设的难点是:(1)两平行线之间距离的概念;(2)准确画出两平行线之间的距离;(3)平行线间的距离处处相等的运用。于是产生了以下几个问题。  问题1:已知直线l和直线外一点A,画点A到直线l的距离。  对于基础薄弱的学生,这也是一

4、个难点。趁这个机会,我再一次巩固“点到直线的距离”的概念,通过画图直观理解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连结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  问题2:什么是“两平行线间的距离”?  问题3:怎样画两条平行线间的距离?  这两个问题都符合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特别是针对成绩是中等或中下水平的学生。根据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认为学生的发展有两种水平:一种是学生的现有水平,指独立活动时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另一种是学生可能的发展水平,也就是通过教学所获得的潜力。两者之间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教师的教学应着眼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为学生提供带有难度的内容,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5、发挥其潜能,超越其最近发展区而达到下一发展阶段的水平,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下一个发展区的发展。  教师板书,画两条平行直线m、n。5  生1:(在班级比较优秀的学生)在直线m上任取一点A,过点A作n的垂线,垂足为B,线段AB的长度就是直线m、n之间的距离。教师给予充分的肯定。  问题4:“平行线间的距离处处相等”在具体的题目中怎么用?  复习课的例题承载的是复习与巩固、查漏与补缺的功能,例题要有一定的预见性,为体现“高效性”“低碳性”与“完整性”,我把作业本中两个学生感觉有困难、有疑惑的题目作为本课时的例题。  例1如图1,在△ABC中,∠ACB=90°,把△AB

6、C沿BC方向平移,得到△DEF,设AB与DE之间的距离为m,AC与DF之间的距离为n,则m、n的大小关系为____。  分析:因为本题涉及平移变换,所以在解题前先让学生回顾平移变换的性质,以实现对知识的再现功能。(1)平移变换,不改变图形的形状、大小和方向。(2)连结对应点的线段平行(或在同一条直线上)而且相等。因此,把△ABC沿BC方向平移,得到△DEF时得到AD=BE=CF,又因为∠ACB=90°,所以AD=BE=CF=n。那么AB与DE之间的距离怎么画呢?这个问题起点有点高,教师可先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思考,然后由学生回答。有的学生回答过点A作DE的垂线,垂

7、足为G,线段AG的长度就是AB与DE之间的距离,即AG=m,也有学生在AB上任取一点画CD的垂线。这时,教师首先肯定做法是正确的,然后引导学生进行比较这两种方法的相同点与不同点有没有优劣,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作出合适的选择。例1对于成绩优秀的学生来说属于“最近发展区理论”中的第一种水平,对于中等或中下学生来说属于第二种水平。5  例2如图2,l1∥l2,点A,A1,A2,A3,…依次在l1上,点B,B1,B2,B3,…依次在l2上,设△OAB的面积为S,第一次把△OAB变成△OA1B1,使OB1=2OB,第二次把△OA1B1变成△OA2B2,使OB2=

8、2OB1,第三次把△OA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