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于生活,归于生活

来于生活,归于生活

ID:23788041

大小:106.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1-10

来于生活,归于生活_第1页
来于生活,归于生活_第2页
来于生活,归于生活_第3页
来于生活,归于生活_第4页
来于生活,归于生活_第5页
资源描述:

《来于生活,归于生活》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来于生活,归于生活  【摘要】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广大数学教师不断更新数学教学理念,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方式,尤其是在“大数学观”理念的指引下,生活的大舞台正在我们的数学教学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正能量,数学学习与生活实际的联系越来越得到了加强,从而使学生们越来越感受到了数学“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的道理.  【关键词】生活化;数学课堂;数学作业;数学探究  荷兰数学教育家汉斯?弗赖登塔尔认为:“数学来源于现实,存在于现实,并且应用于现实,数学过程应该是帮助学生把现实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过程

2、.”《新课标》要求“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这些思想、理念如一盏盏明灯,为我们广大数学教师的教学指明了正确的方向,让我们更清晰而坚定地认识到了数学与生活的“鱼水”关系.但是如何让生活在数学教学中发挥最大的正能量,需要我们数学教师潜心去摸索、探究.以下是本人对这一课题的一些浅见.  一、让课堂教学生活化  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习内容和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越贴近,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就越高.数学与生活有着紧密联系,数

3、学教师应该善于结合课堂教学内容,去捕捉“生活现象”,采撷生活数学实例,为课堂教学服务.6  1.导入生活化,吊胃口  数学源于生活实际,这为数学老师导入新课提供了大量的背景材料.如在“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新课导入中,我设计了以下情景:指定某排的两名同学,请学生指认班中哪几名同学和这两名同学的距离相等?这几名同学的位置有何特点?同学们听后跃跃欲试,但又拿不出可行的具体方案,我就因势利导说我们只要学好线段垂直平分线的知识,就可圆满地解决这个问题了,这样的导入大大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又如,生活中的零上

4、温度与零下温度、海拔高度这些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就成为我们引入正数、负数的实际背景.再如计算银行存款利息为我们引入方程提供了有效的切入点.  这样的生活化导入不一而足,不仅显得亲切自然,可以消除学生对数学知识的陌生感,而且有助于学生体会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因此我们在导入时应多注意从生活实例出发,带动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数学的学习探索之中.  2.例题生活化,贴人心  《数学课程标准》强调:“数学课程应当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为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因此在数

5、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的认知规律、已有的生活经验和数学的实际,优化例题的讲解.如在“一元一次不等式和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教学时,结合现在“黄金周”旅游的热点问题,我设计了这样一个例题:今年五一节,父母打算带你和几个亲戚家的孩子一起去某地旅游,在咨询价格时,甲旅行社说:“6如果你们买一张全票,其余人可享受半价优惠.”乙旅行社说:“你们可以购买团体票,按原价的2/3.”而两家旅行社一张全票的价格均为120元.你能用小孩的人数来表示两家旅行社的价格吗?你能算出选择哪家旅行社合算吗?该例题切合

6、实际,与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引起他们极大的探索欲望和解决问题的兴趣.  对于概念教学,这是数学教学中的一个难点,如何让学生弄清抽象的概念,很多数学老师颇为头疼.本人根据多年的教学探究认为,老师如果能从生活现实中精选实例,把教材内容与“数学现实”有机结合起来,就能较顺利地啃下这“硬骨头”.比如:从生活中常见的“梯子问题”出发,引导学生讨论“一元二次方程”的模型和近似解.一个长为10米的梯子斜靠在墙上,梯子的顶端距地面的垂直距离为8米,如果梯子的顶端下滑1米,那么猜一猜,底端也将滑动1米吗?列出底端滑

7、动距离所满足的方程,你能尝试得出这个方程的近似解吗?这个距离是比1大,还是比1小?在此基础上,再提供一些具体的数量关系,进而使学生产生学习方程一般解法的愿望,并经历探索满足方程解的过程.  可见,我们教师只要肯用心、善用脑,就能从生活的大舞台中撷取很多的数学元素,捕获大量的数学信息,用贴近生活的具体实例来引发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让学生感到数学的亲切、自然、具体、现实,体会到生活化的数学.  二、让课后作业生活化  在新课改背景下,轻负优质的强烈呼吁下,优化数学作业俨然已成为广大数学教师的又一课题.

8、本人认为将6数学作业生活化是优化作业的必然趋势和需要,它能充分调动学生做作业的积极性.因此,教师在具体设计作业时,应考虑到学生所处环境和生活背景,让学生在完成数学作业的过程中享受到学习数学、运用数学的快乐.对此,我一直实践着,并收获着.  譬如本人在教学“轴对称图形”和“轴对称变换”时,布置了一个“长作业”:给学生一个月时间,让他们自由选定对象去剪20个自己喜欢的东西,并规定一个月后进行剪纸评比.事后发现,绝大部分课外认真经历过剪纸的学生对于轴对称性质的记忆、理解明显好于敷衍了事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