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述教育哲学视野下的素质教育

谈述教育哲学视野下的素质教育

ID:23796786

大小:58.0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11-10

谈述教育哲学视野下的素质教育_第1页
谈述教育哲学视野下的素质教育_第2页
谈述教育哲学视野下的素质教育_第3页
谈述教育哲学视野下的素质教育_第4页
谈述教育哲学视野下的素质教育_第5页
资源描述:

《谈述教育哲学视野下的素质教育》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谈述教育哲学视野下的素质教育教育哲学视野下的素质教育论文导读:本论文是一篇关于教育哲学视野下的素质教育的优秀论文范文,对正在写有关于教育论文的写有一定的参考和指导作用,——教育;教育哲学研究的目的是揭示教育的本源。教育哲学就是用哲学的思维角度来对待教育的最基本理由。    四、教育哲学视野下的教育    《说文解字》的解释,“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在西方,教育一词源于拉丁文educare。本义为“引出”或“导出”,意思就是通过一定的手段,把某种本来潜在于身[摘要]本文首先介绍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

2、教育,学生得到全面发展的教育,然后从教育哲学的视野下来看待教育与素质教育,发现素质教育大致等同于教育,甚至只是教育的一部分。素质教育的提出有其逻辑的必定和历史的必定。不论从客观和主观上来讲教育并没有落实其本质,因而用素质教育强调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  [关键词]教育哲学;素质教育;教育  1005-5843(2011)01-0008-03    当今素质教育大张旗教育哲学视野下的素质教育由写论文的好帮手.zbjy.提供,.鼓地进行着,人们支持教育改革,支持推行素质教育。那么什么是素质教育?什么又是教育?本文旨在用教育哲学的

3、观点来看待素质教育与教育,让人们看到所支持推行的素质教育是什么,它与教育又有什么区别与联系。    一、什么是“素质”    《现代汉语辞典》的解释,素质有三个含义:一是指事物本来的性质。二是素养。三是心理学上指人的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上的先天的特点。  《辞海》对素质一词的定义为:①人的生理上的原来的特点。②事物本来的性质。③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需的基本条件。  教育学作用上的素质概念是指“人在先天生理的基础上在后天通过环境影响和教育训练所获得的、内在的、相对稳定的、长期发挥作用的身心特征及其基本品质结构,通常又称为素养。主要

4、包括人的道德素质、智力素质、身体素质、审美素质、劳动技能素质等。”即便这样,定义表述也并不一样。例如,袁贵仁《人的素质论》中,认为“人的素质是人在先天遗传基础上经过后天的活动而形成的主体活动的自身条件。”刘家丰在其《素质质教育概论》中认为,“所谓素质,就是人在从事活动前所具有的较为稳定的、内在的、基本的品质,他大致包括人的生理素质、心理素质、文化科学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等方面的内容。”在毛家瑞、孙孔懿的《素质教育论》中则表述为,“在素质教育中,素质是以人的先天禀赋为基础,在环境和教育的影响下形成和发展起来的相对稳定的身心组织

5、的要素、结构及其质量水平。它既指可以开发的人的身心潜能,又指社会发展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成果在人的身心结构中的内化和积淀;既可指人的个体素质,又可指人的群体素质。”  素质的定义有很多表述,文字上不同,但实质作用却殊途同归。从以上定义中,我们可以看出教育学作用上的素质概念包括几点:(1)在人的生理基础上;(2)要通过后天环境和教育的影响;(3)是相对稳定的,能对人的身心发展起长期作用的;(4)是能帮助人构造主体活动的自身条件,具有潜能性。    二、什么是“素质教育”    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教育界提出并且广泛传

6、播开来一个新的教育名词——“素质教育”。“素质教育”一词,纯粹是中国教育科学工的创造物。这一词语的出现是由于1993年2月2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的颁布。《纲要》体现的中心意图之一,是要改革我国劳动者乃至全民族素质低下的状况。提出我国企业经济效益低、产品缺乏竞争能力的状况之所以持久得不到转变,“理由固然很多,但一个重要的理由是劳动者素质低”。因此, “必须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必须发展教育事业,提高全民族的素质,把深重的人口负担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学校要“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品

7、德、文化水平、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推动学生主动活泼地发展”。“素质教育”一词正是在这种背景下提出的。  “素质教育”一词的提出有一定的理由。一是,“素质教育”的提出来自于教育理论中对教育主体功能的研究。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许多研究者提出,在教育中应当确立人的主体地位,转变教育以及教育学中没有学生、没有人的状况,同时也是试图为培养人的素质提供理论上的前提。第二,“素质教育”的提出来自于教育实践中对“片面追求升学率”的不满,是针对“应试教育”而提出来的。“应试教育”、“高分低能”、“唯分数论”,影响了学生德智体诸方面

8、的全面发展。这种教育模式培养出来的学生脱离了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影响了社会主义建设任务的完成,也违背了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  、  那么,什么是“素质教育”,顾名思义,即通过教育使人拥有其素质,帮助人构造主体活动,能对人的身心发展起长期作用。依据国家教育督学柳斌的观点,素质教育作为一种新的教育理念,主要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