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教材进行优化处理的再思考

对教材进行优化处理的再思考

ID:23802880

大小:105.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1-10

对教材进行优化处理的再思考_第1页
对教材进行优化处理的再思考_第2页
对教材进行优化处理的再思考_第3页
对教材进行优化处理的再思考_第4页
对教材进行优化处理的再思考_第5页
资源描述:

《对教材进行优化处理的再思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对教材进行优化处理的再思考  [摘要]:教材的价值在于创造性地使用过程中呈现的,教材应是一种课程资源,是师生进行对话的文本。教师要正确地认识教材,树立"教材是引子"的教材观,结合学生学习和发展的实际,对教材进行优化和有效的处理,充分发挥教材的作用,实现教学有效性。  [关键词]:新课改;教材观;优化处理  【中图分类号】G634  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是课程实施,而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是教学,教学的依据当然是教材了。新课程改革在使用教材方面也提出了许多新的观点,如:在教学中要"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要"用好教材,超出

2、教材"等。但在教学实践中不难发现,许多教师的教材观并没有多少改变,仍然过于依赖教材,不少教师在用处理旧教材的方法来处理新教材,依然是按部就班,照本宣科,毫无创造性,教学观念、教学方式基本上没有什么变化。教师把教材"神圣化",教材、教参、教案成了教学的主导。教材的价值没办法体现,教学活动失去了认知的支撑,出现了一是:教师"有所未为",即对教材的使用尚未实现从"教"到"用"的转变;二是:教师"有所难为",即对教材的弹性化使用陷入困境。5  在新课改实践中,我们应该怎样改变这种状况呢?对教材进行优化和有效地处理,发挥出教材应起到

3、的真正的价值,突出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呢?这仍旧是新课改多年的一线教师的困惑。结合在教学实践中对教材的认识,试略做一些思考。  一、优化处理教材的重要性  从学科教学的角度审视,处理教材的方式大体有三种:一是教教材,二是用教材,三是不用教教材。对于前两种不同的选择反映出不同的教学观,前者把教科书奉为圭臬,是一种教书匠的态度;而后者把教材视为重要的教学资源,是一种研究者的态度。第三种显然是不可取的,不值提倡的。  新教材是根据国家课程标准制订的,国家课程标准是根据全国大多数地区的情况制订的基本要求,也是大多数地区必须达到的最低标

4、准。但由于各地文化和发展水平的差异,它毕竟不可能兼顾所有的地区,必定有它的局限性。况且教材是静态的资源,教学则是动态的活动,要体现时代气息。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对教材再加工,有创造性地设计教学过程",因此教师对教材使用要有一个内化的过程。根据教学的需要和学生的实际,对教材中的一些不足之处,教师完全可以在尊重教材、吃透教材的基础上,对教材进行弹性化的使用和适当的调整是十分必要的,目的是为了使教材和教学情景相适应,使教学活动更加适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它有利于实现教学认知目标,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有利于学科

5、知识的综合运用。  二、对教材优化处理的建议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常会碰到一些实际问题,处理的总原则是坚持以课标为准绳,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做到以下几方面:  1.正确理解和处理课标、教材与教学的关系。5  课标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和前提,教材是依据课标编写的是课标的模本,是帮助教师理解课标、落实课标、架设课标与课堂的桥梁。课堂教学是教师依据课标对教材的再认识,再深化,再完善,再修改,再创造的重要过程。因此在教学中应该把课标和教材统一起来理解和把握,在研读课标、吃透教材的基础上,从整体上把握教材的思路,才

6、能正确有效地处理教学内容,使其更加适合完成教学目标,让教学焕发生机与活力。  2.领会新课程改革精神,转变传统观念  新课程的改革目的是为了构建具有现代教育理念的课程结构,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满足学生终身发展的需求。现代课程论主张:教学应以课程为目标之"本",教材为载体之"本"。教材不再束缚学生思维,禁锢教师智慧,不再是"神圣不可侵犯",打破了"教师教教材,学生背教材,考试考教材"的教学模式。教学不再只是忠实地实施课程计划的过程,而是课程知识的建构与开发过程,是师生共同创生课程的过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对教材优化处理,变更

7、教学顺序,更换呈现方式,补充教学内容等。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充分领会、感悟教材体现的新课程理念,克服对教材的过度依赖,转变以"课本为本"的传统教学观和教材观,树立以"学生为本"全新的教学观和教材观。  3.发挥教师的教学主体性和学生的学习主体性5  新课程实施对教师自身的素质,教学设计组织能力,与学生沟通能力,调动学生学习激情能力等方面都提出了前所未有的要求。由于教材反映了学科知识的基础和重点,在教学活动中需要教师来组织并实施,于是教师便成了"用教材"的主体。这与新课程强调的发展学生"学习主体"对知识的建构并不矛盾的,因为

8、如果离开了教师指导学生的学习活动是不切合实际的。  4.树立新教材观,把握"用教材"的价值取向  "用教材"是新课程提倡的一种教材功能观,有些专家把教材比喻成为教学的"引子",这是对传统教材观的超越。教材仍然是最核心的课程资源,教材的价值是在创造性地使用过程中呈现的,是师生进行对话的文本。教学过程就是将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