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克卢汉与全球传播——上海交通大学纪念麦克卢汉诞

麦克卢汉与全球传播——上海交通大学纪念麦克卢汉诞

ID:23835908

大小:52.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11-11

麦克卢汉与全球传播——上海交通大学纪念麦克卢汉诞_第1页
麦克卢汉与全球传播——上海交通大学纪念麦克卢汉诞_第2页
麦克卢汉与全球传播——上海交通大学纪念麦克卢汉诞_第3页
麦克卢汉与全球传播——上海交通大学纪念麦克卢汉诞_第4页
麦克卢汉与全球传播——上海交通大学纪念麦克卢汉诞_第5页
资源描述:

《麦克卢汉与全球传播——上海交通大学纪念麦克卢汉诞》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麦克卢汉与全球传播——上海交通大学纪念麦克卢汉诞  【本文提要】传播学大师马歇尔?麦克卢汉(MarshallMcLuhan,1911—1980)诞辰100周年之际,上海交通大学召开研讨会,以“麦克卢汉与全球传播”为主题,纪念麦克卢汉为全球媒体与传播研究做出的奠基性贡献,促进中国经验与国际视野的结合,推动全球传播研究的发展。  【关键词】麦克卢汉 全球传播 媒介技术 媒介环境学  随着信息技术的突飞猛进,一个全新的全球化时代已经到来。信息成为全球社会发展的原动力,而传输这一原动力的媒介也在重塑我们的世界。早在上世纪中叶,杰出的传播学大师马歇尔?麦克卢汉(MarshallMcLuhan,1911

2、-1980)就用他机警的洞见,为我们打开了一扇理解媒介的大门。他用扎根于英语文学的逻辑基础,辅以工程学的系统观点,借助生态环境学的宏大视角,将媒介作为一个宏观系统加以审视剖析。他把传播学变成当代学科的王子,从媒介出发,认识整个人类所处的生态环境。  为纪念麦克卢汉诞辰100周年,2011年6月13日,上海交通大学全球传播研究院、媒体与设计学院、都市文化与传播研究院、媒体文化与社会发展高等研究院联合主办的“麦克卢汉与全球传播”学术研讨会在上海举行。会议以“麦克卢汉与全球传播”为主题,旨在纪念麦克卢汉为全球媒体与传播研究做出的奠基性贡献,促进中国经验与国际视野的结合,推动全球传播研究的发展。来自

3、中国、美国、英国、新加坡等地知名学者汇聚一堂,来自传播、语言、文化、哲学、艺术等不同学术视野和文化背景的麦克卢汉研究者展开碰撞观点与对话。会议由上海交通大学全球传播研究院院长、媒体与设计学院院长张国良教授主持。  一、麦克卢汉:过去与未来  会议开始于对麦克卢汉对全球传播、媒介文化、学科发展以及社会进步所做贡献的回顾和展望。上海交通大学张国良教授指出,早在上个世纪60年代,麦克卢汉就被称为“继牛顿、达尔文、弗洛伊德、爱因斯坦和巴甫洛夫之后的最重要的思想家”,半个世纪过去,人们发现这绝非过誉之词。在信息化、全球化进程日益加速的当下,他提出的“媒介即讯息”、“地球村”、“媒介是人体的延伸”等论断

4、,以及他对电子时代和赛博空间的诸多预言,一个个变成了现实。这表明,他的思想是多么富有洞察力、生命力。认真研究和对待麦克卢汉的思想遗产,必能大有益于我们进一步正确把握和运用信息传播技术,使之更好地为当今世界服务。  深圳大学何道宽教授是国内麦克卢汉著作以及麦氏所属媒介环境学派作品的最重要的中译者,为麦氏进入中国做出突出贡献。他在题为《麦克卢汉的昨天、今天和明天》的发言中,深入剖析了“麦克卢汉热”的三次浪潮。他指出,第一波“麦克卢汉热”兴起于1960年代,遍及全球,因其1964年的代表作《理解媒介》的出版而起,又因其思想的超前而短命;第二波兴起于上世纪90年代,因互联网而起;第三波则兴起于201

5、0年,因互联网的第二代媒介即“新新媒介”而起,又借其百年诞辰的东风而势头更猛。何道宽教授提出要在传播学三个学派的比较研究中推进麦克卢汉研究,从哲学高度俯瞰经验学派、批判学派和媒介环境学派。其基本轮廓是:经验学派埋头实用问题和短期效应,重器而不重道;批判学派固守意识形态批判,重道而不重器;媒介环境学着重媒介的长效影响,偏重宏观的分析、描绘和批评,缺少微观的务实和个案研究。真正摆脱服务现存体制、解放传播学的,是以麦克卢汉为代表的北美传播学的第三学派——媒介环境学派。他最后总结道:“麦克卢汉是媒介研究的信使,只要媒介演化还在继续,人们对他的研究就不会停止。”  与之相应,曾在加拿大多伦多大学麦克卢

6、汉研究所访学的上海交通大学谢金文教授,以亲历者的身份阐释了麦克卢汉与加拿大自然、社会与文化环境的内在关系。他在演讲中提出,正是加拿大天寒地冻的气候条件、开放自由的学术环境、国际化又不失村落文明的文化背景,使麦克卢汉能在这片土地上孕育出“地球村”等充满智慧的理论来。  香港中文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苏钥机教授则通过SCI/SSCI数据分析方法,深入研究从1964年《理解媒介》问世开始,各国学者对麦克卢汉作品的引用情况。他的研究发现,麦克卢汉作品被引次数在过去半个世纪中一直保持增长,并在2005年开始显著提升。他同时排列出当今引用麦氏作品最多的7个领域,依次是传播学、教育学、社会科学、文学、社会学、

7、心理学和人类学,其中传播学领域的刊物引用《理解媒介》一书在47年间共被引81次,比居于第二位的教育学(41次)和第三位的社会科学(35次)之和还要多,继而明确了麦克卢汉的学术归属,即传播学。他的研究,在增进我们对麦氏理论与价值的多元理解的同时,也揭示出麦克卢汉在全球思想界的重要地位。  复旦大学殷晓蓉教授在题为《麦克卢汉与当今时代的连接——传播学视野下的三个方面》的讲演中,从麦克卢汉与青年及其思想、人文学者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