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脾胃学说

教材脾胃学说

ID:23843844

大小:76.5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11-11

教材脾胃学说_第1页
教材脾胃学说_第2页
教材脾胃学说_第3页
教材脾胃学说_第4页
教材脾胃学说_第5页
资源描述:

《教材脾胃学说》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第七章脾胃学说第一节脾胃学说之理论基础及其源流脾胃学说是中医学中起源较早、历代皆有发展、在中医学中地位颇为重要的中医学理论体系之一。它奠基于《内经》、《难经》,两千余年来通过历代各家不断的临床实践、验证并不断总结发展,逐步发展成为今天具有系统理论并能正确指导临床实践的一个重要学说。该学说理论体系的形成是以李杲的代表作《脾胃论》等的问世为标志。一.脾胃学说之理论基础(一)脾胃的解剖形态《内经》缺乏脾胃解剖形态的记载,在《难经》中有部分描述。《难经·四十二难》:“脾重二斤三两,扁广三寸,长五寸,有散膏半斤,主裹血,温五脏,主

2、藏意”。“胃重二斤二两,迂曲屈伸,长二尺六寸,大一尺五寸,径五寸,盛谷二斗,水一斗五升”[1]。(二)脾胃的生理《内经》、《难经》中有关脾胃生理方面的论述,归纳为如下两个方面:1.脾胃化生气血及运化水谷精微充养五脏、四肢、百骸之功能首先,《素问·灵兰秘典论》曰:“脾胃者,仓廪之官,五味出焉”、《素问·六节脏象论》曰:“脾胃……者,仓廪之本,营之居也,名日器,能化糟粕,转味而入出者也”、《素问·五脏别论》曰:“胃者水谷之海,六府之大源也”、《难经·三十难》曰:“人受气于谷,谷入于胃,乃传于五脏六腑,五脏六腑皆受于气”、《素

3、问·经脉别论》曰:“食气入胃,散精于肝,淫气于筋。食气入胃,浊气归心,淫精于脉,脉气流经,经气归于肺,肺朝百脉,输精于皮毛”。指出脾胃的主要功能一是腐熟水谷,二是运化水谷;将水谷精微分别输入五脏六腑、四肢百骸,充养周身。其次,《素问·经脉别论》曰:“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精四布,五经并行”、《灵枢·营卫生会篇》曰:“人受其于谷,谷入于胃,以传与肺,五脏六腑皆以受其,其清者为营,浊者为卫”、《灵枢·决气篇》曰:“中焦受气取汁,变化而赤是为血”、《灵枢·营卫生会篇》曰:“中焦

4、亦并胃中,……此所受气者,泌槽粕,蒸津液,化其精微,上注于肺脉,乃化而为血,以奉生身,莫贵于此”。明言气血津液等精微物质皆来源于脾胃。总之,《内经》、《难经》明确指出了脾胃有化生气血及运化水谷精微充养五脏、六腑、四肢、百骸之功能。后人据此总结为:脾为后天之本。2.脾胃的关系及与五脏、五官、五体、五志、五神的整体相关性《内经》曰:“脾与胃以膜相连耳”[2],明确指出脾与胃的表里关系,基于这一生理关系,《难经·三十五难》又曰:“胃者,脾之府”。而脾胃在五脏中的地位,《内经》更是明言:“脾为孤脏,中央土,以灌四旁”[2]。并明

5、确指出脾胃的重要作用:“水谷皆入于胃,五脏六腑皆禀气于胃”[3],以及“胃者,五脏之本也”[2]。至于脾胃与五官、五体、五志、五神等的关系,《内经》所论更是明晰:“脾合胃,胃者,肉其应,……脾应肉”[3]、“口为脾窍”[3]、“脾气通于口,口和则知谷味矣”[1]、“口唇者,脾之官也”[3],以及“脾足太阴之脉……连舌本,散舌下’’[3]、“咽主地气”[2]、“四肢皆禀气于胃,而不得至经,必因于脾,乃得禀也”[2]、“脾生肉”[2]、“在体为肉,在脏为脾,在色为黄,在音为宫,在声为歌,在变动为哕,在窍为口,在味为甘,在志为

6、思”[2]、在神乃为“脾藏意”[2]。至于脾的性质,《内经》所谓:“中央生湿,湿生土……其性兼静,其德为濡,其用为化”[2],此即后世“坤静之德、乾健之运”之端倪。总之,《内经》《难经》对脾胃论述颇多,无论是脾胃在人体所寄居的位置、性质、阴阳属性,还是脾胃在人体的功能、作用、分工以及与相关组织器官的联系等等,均作了颇为全面的论述,从而奠定了脾胃学说的理论基础。(三)脾胃的病因病理1.脾胃病病因首先,《内经》指出造成脾胃病的主要因素是情志不遂,以及饮食不节等。经曰:“思伤脾”[2],以及“饮食自倍,肠胃乃伤”[2]。其次,

7、指出饥饿劳役,脾胃虚损也会导致各种疾病。如《灵枢·五味篇》曰:“谷不入,半日则气衰,一日则气少矣”,而《灵枢·本神》曰:“气虚则四肢不用,五脏不安”,各种疾病由此而发。2.脾胃病病理《素问·藏气法时论》曰:“脾病者,身重……虚则腹满,肠鸣,飨泄,食不化”,《灵枢·本神篇》曰:“脾气虚则四肢不用,五脏不安,实则腹胀,经溲不利”;明确指出脾胃虚实病理。《素问·刺热篇》曰:“脾热病者,鼻先赤”、“脾热病者,先头重颊痛,烦心颜青,欲呕身热”[2];《灵枢·师传》曰:“胃中热则消谷,令人悬心善饥,脐以上皮热;……胃中寒,则腹胀”;

8、《灵枢·经脉》曰:“胃中寒则胀满”;明确指出脾胃寒热病理。《灵枢·本脏》则对脾胃其他病理做了描述:“脾大,则苦凑眇而痛,不能疾行。脾高,则眇引季胁而痛;脾下,则下加于大肠,下加于大肠,则脏苦受邪……;脾脆,则善病消瘅,易伤;……脾偏倾,则善满善胀也”。其他如:“四肢不得禀水谷气,气日以衰,脉道不利,筋骨肌肉皆无气以生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