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药并举治疗中风后失语52例临床观察

针药并举治疗中风后失语52例临床观察

ID:23844807

大小:80.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1-11

针药并举治疗中风后失语52例临床观察_第1页
针药并举治疗中风后失语52例临床观察_第2页
针药并举治疗中风后失语52例临床观察_第3页
针药并举治疗中风后失语52例临床观察_第4页
针药并举治疗中风后失语52例临床观察_第5页
资源描述:

《针药并举治疗中风后失语52例临床观察》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针药并举治疗中风后失语52例临床观察孙悦玲(辽宁省沈阳市中医院内五病房110004)【摘要】目的观察针药并用治疗中风后失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4例中风后失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配合语言康复训练,治疗组采用针刺联合中药治疗,进行临床观察。结果治疗后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针刺结合中药治疗中风后失语临床疗效较好,对于改善临床症状及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有很大帮助。【中图分类号】R74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3)33-0052-02失语症是由于脑损害所致的语言交流能力障碍,即后天获得性的对各种语

2、言符号(口语、文字、手语等)的表达及认识能力的受损或丧失。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中风在我国的发病率逐渐增高,而在中风患者中伴发失语症的为21-38%[1],中风后失语严重影响中风患者的生存质量。笔者釆用针药并举治疗中风后失语症取得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2011年1月一一2012年6月我科门诊及住院确诊患者104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52例,男29例,女23例,年龄:40—70岁,平均年龄62.8岁,病程最短15d,最长3个月;治疗组52例,男28例,女24例,年龄:41一72岁,平均年龄63.2岁,病程最短15d,最长4个月。两组患者一般情况经

3、X2检验,P〉0.05,无明显差异,:P、•有可比性。1.2诊断标准1.2.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1996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脑病急症科研协作组制定的《中风病诊断疗效评定标准》[2](试行)。1.2.2西医诊断标准符合1995年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标准,并经脑CT或MRI诊断为脑梗死或脑出血者,确定有单发病灶[3]。1.3纳入标准①符合以上诊断标准的患者;②小学以上文化程度;③生命体征稳定;④年龄:35—70岁。1.4排除标准①不符合诊断标准者;②严重的听力和视力障碍者;③心、肺、肝、肾、脑功能衰竭者;④有严重心、肝、肾等重要脏器功能障碍者。2治疗方法2.1对

4、照组采用常规治疗配合语言康复训练。常规治疗:给予扩血管药物及对症治疗,每日一次,15日为一疗程;语言康复训练:根据不同的失语类型,分别采用构音肌训练,对镜训练,衔接性训练,复述性训练,听语、指图、指物、指字训练,读写训练,手势法等训练促进患者功能康复,每日1次,15日为一疗程。2.2治疗组给予中药联合针刺治疗:中药汤剂给予地黄饮子加减,地黄25g,巴戟天10g,山茱萸10g,石斛10g,肉苁蓉15g,五味子15g,肉桂10g,茯苓10g,麦冬10g,菖淄10g,远志10g,蒺藜10g,泽泻10g,胆南星10go伴u眼歪斜肢体麻木或拘挛者,加地龙、僵蚕以疏风散寒;伴耳鸣B眩、腰酸膝软者,

5、加枸杞、白芍以滋补肝肾;伴少气懒言、脉弱喜卧者,加太子参、炙甘草以益气扶正。水煎服,每剂取汁300ml,每次100ml,日2次口服,15日为一个疗程。针灸取穴:金津、玉液、百会、哑门、通里、廉泉;伴口角流涎等者加颊车、地仓;伴耳鸣、腰膝酸软者加肾俞、太溪;伴少气懒言者加气海、足三里。操作方法:金津、玉液点刺放血。百会平刺0.5—0.8•、?,哑门直刺或向下斜刺0.5一0.8寸,通里直刺0.3—0.5、?,廉泉或夹廉泉向舌根斜刺0.5—0.8寸。除金津、玉液,其他穴位得气后留针30min,每日1次,15日为•一个疗程。3疗效评定标准及结果3.1观察指标治疗前后均按《汉语失语症检査法》[4

6、】检査评分,记录谈话、听理解、复述、命名4项语言功能得分。3.2疗效标准恢复治疗后得分达总分的90%以上。显效治疗前达总分50%以上,治疗后进步10%以上;治疗前总分在50%以下,治疗后进步20%以上。有效总分有进步,但未达以上两项成绩,II至少一方面达显效条件;言语功能进步1级以上(按失语症严重程度分级法)。无效治疗后总分无明显变化,各方面言语功能均无显著改变。3.3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12.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用率表示,采用X2检验。3.4治疗结果见表1表1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n(%)]组别n恢复显效有效无效总有效率(%)治疗组525(9.62)24(46.15)19(

7、36.54)4(7.69)48(92.31)对照组524(7.69)16(30.77)24(46.15)8(15.38)44(84.62)治疗后两组比较,P<0.05,有显著性差异,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4讨论中风失语是中风病的主要症状之一,中风后失语多属中医学喑痱、舌强、不语等范畴。本病是经络不通,气血阻滞,经筋失养后而致舌强失语,多与心、肝、脾、肾有关。中医对治疗中风失语症疗效显著。地黄饮子出自《宣明论方》,本方主治中风失语。《成方便读》: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