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种不同化疗药物膀胱灌注预防浅表性膀胱癌术后复发

三种不同化疗药物膀胱灌注预防浅表性膀胱癌术后复发

ID:23860716

大小:55.0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11-11

三种不同化疗药物膀胱灌注预防浅表性膀胱癌术后复发_第1页
三种不同化疗药物膀胱灌注预防浅表性膀胱癌术后复发_第2页
三种不同化疗药物膀胱灌注预防浅表性膀胱癌术后复发_第3页
三种不同化疗药物膀胱灌注预防浅表性膀胱癌术后复发_第4页
三种不同化疗药物膀胱灌注预防浅表性膀胱癌术后复发_第5页
资源描述:

《三种不同化疗药物膀胱灌注预防浅表性膀胱癌术后复发》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三种不同化疗药物膀胱灌注预防浅表性膀胱癌术后复发【摘要】目的探讨吡柔比星(pirarubicin,THP)、羟基喜树碱(hydroxycamptothecin,HCPT)、丝裂霉素C(mitomycinC,MMC)三种不同药物膀胱灌注化疗,预防浅表性膀胱癌术后复发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130例行尿道膀胱癌电切术(transurethralresectionofbladdertumor,TUR-Bt)后的浅表性膀胱癌患者,随机分为3组:Ⅰ组THP(48例)、Ⅱ组HCPT(41例)、Ⅲ组MMC(41例),分别于术后1-2周开始规律膀胱灌注,比较

2、3组肿瘤复发率。结果随访3-24个月,平均14个月;Ⅰ、Ⅱ和Ⅲ组2年复发率分别为16.67%(8/48)、17.07%(7/41)和36.59%(15/41);3组比较Ⅰ、Ⅱ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Ⅰ、Ⅱ组复发率均低于Ⅲ组,Ⅰ、Ⅱ组与Ⅲ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THP、HCPT膀胱灌注预防浅表性膀胱癌术后复发疗效满意,副作用轻,耐受性良好。【关键词】膀胱癌;吡柔比星;羟基喜树碱;丝裂霉素C;膀胱内灌注浅表性膀胱癌术后复发和相伴的肿瘤进展是影响膀胱癌预后的重要因素。目前对浅表性膀胱癌治疗以手术治疗为主,术后给予定

3、期膀胱灌注化疗,对预防膀胱癌的复发尤为关键。因此,探求一种合理有效的化疗药物膀胱灌注及其最佳的治疗方案对预防膀胱癌术后复发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对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02年5月-2006年5月130例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ransurethralresectionofbladdertumor,TUR-Bt)后的浅表性膀胱癌患者,分别选用吡柔比星(pirarubicin,THP)、羟基喜树碱(hydroxycamptothecin,HCPT)、丝裂霉素C(mitomycinC,MMC)三种不同药物进行系统的临床研究,通过随访,证明

4、术后膀胱灌注化疗,预防浅表性膀胱癌术后复发安全有效。并对其疗效进行观察比较,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本组130例浅表性膀胱癌患者,男性109例,女性21例,年龄26-85岁,平均56.2岁。膀胱单发肿瘤81例,多发肿瘤49例。术后均经病理活检证实为膀胱移行细胞乳头状癌,并且术后膀胱镜检肿瘤无残留,按国际联合抗癌协会(UICC)分期:Ta48例,T182例。MC膀胱灌注。1.2灌注方法对130例患者随机分为3组,Ⅰ组THP(48例)、Ⅱ组HCPT(41例)、Ⅲ组MMC(41例),分别于术后1-2周开始给予膀胱灌注化疗。灌注前先排

5、空尿液,常规消毒后留置导尿,再灌注药物,灌注后嘱患者每5min改变体位一次(仰、俯、两侧),化疗药物在膀胱内保留30min。用药方法均为先每周1次,连续8周,以后每月1次,连续10次,总疗程为12个月。Ⅰ组:30mgTHP用蒸馏水稀释至50mL;Ⅱ组:16mgHCPT用蒸馏水稀释至50mL;Ⅲ组:40mgMMC用蒸馏水稀释至50mL,记录每次灌注后的全身及局部反应情况。1.3疗效观察所有病例随访时间3-24个月,平均14个月。各组灌注后定期进行血常规、尿常规、肝、肾功能、B超和膀胱镜检查。在整个治疗过程中详细记录每次灌注后的全身及局部不良反

6、应情况。所有病例1年内每3个月复查膀胱镜检1次,1年后每半年复查膀胱镜检1次。膀胱镜检如发现可疑病变,即行活检以明确有无肿瘤复发,并对复发例数进行统计。1.4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处理,所有数据采用χ2和t检验,检验水准α=0.05。2结果2.1疗效与复发Ⅰ、Ⅱ和Ⅲ组随访2年复发率分别为16.67%(8/48)、17.07%(7/41)和36.59%(15/41)(表1),Ⅰ组与Ⅱ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Ⅰ、Ⅱ与Ⅲ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表13组患者不同药物治疗后的复发情况比较2.2不良反应

7、3组患者灌注后均有不同程度的尿频、尿急、尿痛等膀胱刺激症状,发生率Ⅰ、Ⅱ、Ⅲ组分别为22.92%、17.07%和34.15%,发生频率随灌注次数增加而增加,持续1-3d,多在1d以内消失。灌注期间出现肉眼血尿,Ⅰ组2例,Ⅱ组3例,Ⅲ组4例,发生率Ⅰ、Ⅱ、Ⅲ组分别为4.17%、7.32%和9.76%。膀胱镜检示膀胱黏膜弥漫性充血,炎性反应严重,给予持续膀胱冲洗,暂停膀胱灌注,静脉滴入抗生素后缓解。所有病例给予对症治疗2-4d后血尿消失,3组不同药物灌注后均有患者出现血象异常,其中Ⅰ组4例,Ⅱ组3例,Ⅲ组6例,均在灌注6-8次时出现白细胞<

8、;2.5×109/L,给予升白细胞药物后,恢复正常,继续灌注治疗。9例出现肝、肾功能轻度损害,临床未作特殊处理。15例出现皮疹(表2)。表23组患者不同药物灌注治疗后发生不良反应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