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藜芦醇对人外周血单核-巨噬细胞ccr5表达的影响

白藜芦醇对人外周血单核-巨噬细胞ccr5表达的影响

ID:23873063

大小:63.50 KB

页数:12页

时间:2018-11-11

上传者:U-991
白藜芦醇对人外周血单核-巨噬细胞ccr5表达的影响_第1页
白藜芦醇对人外周血单核-巨噬细胞ccr5表达的影响_第2页
白藜芦醇对人外周血单核-巨噬细胞ccr5表达的影响_第3页
白藜芦醇对人外周血单核-巨噬细胞ccr5表达的影响_第4页
白藜芦醇对人外周血单核-巨噬细胞ccr5表达的影响_第5页
资源描述:

《白藜芦醇对人外周血单核-巨噬细胞ccr5表达的影响》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白藜芦醇对人外周血单核/巨噬细胞CCR5表达的影响【摘要】目的:观察白藜芦醇对人外周血单核/巨噬细胞CC型趋化因子受体5(CCR5)表达的调节作用。方法:采用Ficoll-Hypaque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再经贴壁法纯化单核/巨噬细胞。采用IFN-γ(1×105U/L)诱导单核/巨噬细胞表达CCR5,再分别加入不同浓度的白藜芦醇(0.5,5,25,50和100μmol/L)进行干预。培养24h后收集细胞,RT-PCR法检测外周血单核/巨噬细胞CCR5mRNA表达水平;流式检测单核/巨噬细胞CCR5表达阳性率。同时将CCR5荧光素酶报告基因(pGL3-Basic-CCR5)转染各组细胞,检测各转染组的荧光素酶相对活性。结果:中、高浓度白藜芦醇处理组(25,50和100μmol/L)的CCR5mRNA表达水平、CCR5阳性细胞率和CCR5-luc报告基因的荧光素酶相对活性比对照组均有所降低,低浓度白藜芦醇处理(0.5和5μmol/L)对单核/巨噬细胞CCR5的表达无明显影响。结论:中、高浓度白藜芦醇可抑制外周血单核/巨噬细胞CCR5的表达。【关键词】白藜芦醇;单核/巨噬细胞;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报告基因;趋化因子受体  [Abstract]Objective:Tostudyregulating effortsofresveratrolontheexpressionofCC-chemokinereceptor-5(CCR5)inhumanperipheralmonocyte/macrophage.Methods:MononuclearcellshumanperipheralbloodbythemethodofFicoll-Hypaquedensitygradientcentrifugation.MacrophagesediumtoinducethecellsexpressingCCR5.DifferentconcentrationofRES(0.5,5,25,50and100μmol/L)etime.Monocyte/macrophageRNAetry.CCR5reportgeneentionedabove,therelativeluciferaseactivityofCR5reportgeneol/L)treatedgroupparedol/Ltreatedgroup.Conclusion:MidstandhighconcentrationofresveratrolhavetheeffortstoinhibittheexpressionofCCR5inhumanperipheralmonocyte/macrophage.  [Keyonocyte;macrophage;CCR5;reportgene;chemokinereceptor  白藜芦醇(Resveratrol,RES,3,5,4′ -三羟基-均二苯代乙烯)是一种主要由葡萄属植物产生的成分,具有广泛的药理功能,如抗菌消炎、诱导肿瘤细胞凋亡、清除自由基、抗氧化、抗衰老、保肝、保护心血管、内分泌调节和免疫调节等[1]。2004年Krishnan等[2]首先报道了白藜芦醇的抗HIV-1作用,发现白藜芦醇可诱导处于感染潜伏期的HIV-1基因表达病毒抗原,从而刺激机体免疫系统的抗病毒作用[2]。2006年杨子峰等[3]利用感染HIV的小鼠模型证实了白藜芦醇的抗HIV作用。目前白藜芦醇的抗HIV作用越来越引起了人们的重视,但是对于白藜芦醇的抗HIV机制尚不清楚。众所周知CC型趋化因子受体5(CC-chemokinereceptor-5,CCR5)在HIV-1病毒感染单核/巨噬细胞的过程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CCR5与HIV-1的gp120结合后可以促进HIV-1病毒进入细胞,有很多抗HIV-1药物的靶位点正是CCR5[4],我们推测白藜芦醇可能是通过下调单核/巨噬细胞CCR5的表达,从而起到抗HIV-1病毒作用。若果真如此,这将对揭示白藜芦醇的抗病毒机制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也将为白藜芦醇抗HIV-1的药用价值提供重要的基础理论依据。  1材料和方法  1.1材料  健康人外周血(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白藜芦醇(Sigma);DMSO(Sigma);IFN-γ(Sigma);淋巴细胞分离液(上海生工);lipofectamine2000Reagent(Promega) ;RES-荧光素酶报告基因(pGL3-Basic-CCR5,含有CCR5启动子-416bp~+61bp)由日本Nagasaki大学Moriuchi博士惠赠;pGL3-Basic(Promega);pGL3-Control(Promega);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试剂盒(Promega);RT-PCR试剂盒(TaKaRa);FITC-鼠抗人CD14单抗(PharMingen);FITC-羊抗鼠IgG(PharMingen);鼠抗人CCR5抗体(PharMingen)  1.2方法  1.2.1人外周血T细胞的分离取健康人外周血5ml,采用Ficoll-Hypaque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单个核细胞,转入塑料培养皿,于37℃孵育6h,轻轻晃动培养皿,PBS洗涤3次,弃去上清,黏附在培养皿上的细胞即为单核/巨噬细胞。用EDTA法重悬细胞,锥虫蓝染色法测定收获细胞的活力,以>95%为合格[5]。以FITC-鼠抗人CD14单抗染色细胞,流式检测单核/巨噬细胞的纯度,以>90%为合格[6]。  1.2.2白藜芦醇干预将上述细胞密度调整为2×106L-1,加入24孔板,1ml/孔,然后加入IFN-γ(终浓度1×105U/L[5]),同时分别加入终浓度为0.5,5,25,50和100μmol/L的白藜芦醇,并设不加白藜芦醇的对照组(白藜芦醇用DMSO溶解,各组DMSO终浓度不超过0.2%)[7,8],置于37℃、体积分数为0.05CO2培养。  1.2.3RT-PCR法检查CCR5基因的表达 细胞总RNA的提取:于细胞培养24小时收集细胞,1000r/min离心5min,弃上清,PBS洗涤1次,用Trizol试剂提取细胞总RNA,取5μlRNA进行琼脂糖电泳。  CCR5及内参照GAPDH的合成:CCR5(482bp)正义引物5′-GTGGGCAACATGCTGGTCAT-3′,反义引物5′-GGCAGGACCAGCCCCAAGAT-3′;GAPDH(639bp)正义引物5′-AGCTCCACTGGCGTCTTCAC-3′,反义引物5′-GCTTGACAAAGTGGTCGTTGAG-3′。  RT-PCR法检查CCR5基因的表达:按逆转录试剂盒(TaKaRa)说明书进行。取样本RNA3μg,分别加入50μmol/LOligo(dt)1μg,0.1μmol/LDTT1μl,40U/μlRNAaseOUT1μl,10mmol/LdNTP1μl、逆转录酶MMLV1μl,加RNAase-freeH2O至25μl。PCR反应体系为:模板cDNA1.5μl,10×PCR缓冲液2.5μl,10mmol/LdNTP2μl,10μmol/L引物各1μl及TaqDNA聚合酶0.5μl,加水至25μl;于96℃变性5min,96℃30s,55℃30s,72℃30s,共计25个循环;72℃延伸10min。取10μlPCR产物1.5%琼脂糖凝胶电泳,用凝胶成像系统检测。  1.2.4各组单核/巨噬细胞CCR5表达阳性率检测 于细胞培养24h后,收集细胞,用PBS(含0.2%BSA和0.02%叠氮化纳)洗涤2次,弃上清,分别加入鼠抗人CCR5抗体(2.5μg/ml),同时作同型对照,置4℃30min。用2.5μg/ml的FITC-羊抗鼠IgG洗涤并重悬细胞,置4℃30min。PBS洗涤后用300目滤网过滤,然后分别上机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9]。  1.2.5CCR5荧光素酶报告基因(pGL3-Basic-CCR5)转染试验①质粒DNA的纯化:将质粒pGL3-Basic-CCR5,pGL3-Basic,pGL3-Control和pSVβ-gal,分别转化细菌,获得转化菌,用质粒大量提取试剂盒按产品说明书提取质粒,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质粒DNA纯度(无RNA带为合格),用蛋白核酸分析仪检测质粒DNA含量及纯度[D(260nm)/D(280nm)>1.8为合格]。②质粒DNA瞬时转染单核/巨噬细胞,按照lipofectamine2000Reagent(Promega)产品说明书进行操作。方法为细胞转染次日,EDTA法重悬对数生长期的细胞,用含10%胎牛血清的完全RPMI1640换液,调整细胞密度为2×105L-1,加入24孔板中,1ml/孔。细胞转染前以不完全RPMI1640洗涤每孔2次,每孔加入不含抗生素的完全RPMI16401ml,置于37℃,5%CO2培养备用。取质粒pGL3-Basic-CCR5,pGL3-Basic(阴性对照组)和pGL3-Control(阳性对照组)各1μg分别混入0.2μgpSVβ -gal(内参照),分别加入50μl不完全RPMI1640培养基,分别取脂质体2μl加入50μl不完全RPMI1640培养基,置室温5min,缓慢混合DNA及脂质体稀释液,室温孵育20min,随后将DNA-脂质体稀释液按照100μl/孔加入24孔板,轻轻前后晃动培养板使液体混匀,置于37℃,5%CO2培养。③药物干预:转染5h后各转染组加入IFN-γ(终浓度1×105U/L),其中pGL3-Basic-CCR5转染组再加入终浓度为0,0.5,5,25,50和100μmol/L的白藜芦醇,置于37℃、体积分数为5%CO2继续培养。④荧光素酶相对活性测定:于转染48h后收集细胞转入1.5mlEP管,1000r/min离心5min,弃上清,PBS洗涤2次,每管加入200μl报告基因细胞裂解液,振荡30s,置室温5min,12000r/min离心30s,取20μl上清液加入100μl荧光素混合后立即用荧光分析仪检测光密度值。用β-galELISA检测试剂盒及酶标仪检测各组β-半乳糖苷酶活性(D值)。⑤荧光素酶相对活性的计算方法:荧光酶活性校正值=荧光素酶光密度值/β-galD值,荧光素酶相对活性=各组荧光酶活性校正值/pGL3-Basic转染组校正值。  1.2.6统计学处理样本PCR产物的琼脂糖凝胶电泳条带的灰度分析采用BandLeaderApplicationVersion3.00软件;数据以x± s表示,采用SPSS10.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差异显著性用单因素方差分析(One-:标准,为100,200,300,400,500和600bp。RT-PCR产物中MIF扩增产物带为482bp,GAPDH扩增产物带为630bp,各孔上样量为5μl。  图11.5%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CCR5RT-PCR产物(略)  Fig1RT-PCRproductstestedby1.5%agarosegelelectrophoresis  A:对照组nbsp;B:RES0.5μmol/L组C:RES5μmol/L组  D:RES25μmol/L组E:RES50μmol/L组F:RES100μmol/L组  图2单核/巨噬细胞表面CCR5流式检测图(略)  Fig2LevelsofCCR5onmonocyte/macrophagetestedbyfloetry  2.2各组单核/巨噬细胞CCR5表达阳性率  对照组、白藜芦醇0.5,5,25,50和100μmol/L组CCR5阳性细胞率(%)分别为76.3±16.8,78.1±17.1,75.7±16.4,66.2±15.0,62.5±14.7和58.9±15.3(图2)。低浓度白藜芦醇(0.5和5μ mol/L)处理组CCR5阳性细胞率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高浓度白藜芦醇(25,50和100μmol/L)处理组CCR5阳性细胞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各组CCR5阳性细胞率均值分别比对照组下降了13%,18%和23%(P<0.05)。  2.3CCR5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转染荧光素酶相对活性  低浓度白藜芦醇(0.5和5μmol/L)处理组荧光素酶相对活性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高浓度白藜芦醇(25,50和100μmol/L)处理组荧光素酶相对活性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各组荧光素酶相对活性均值分别为对照组的0.84,0.81和0.76倍(P<0.05),见图3。  荧光素酶相对活性  图3各报告基因转染组荧光素酶相对活性(略)  Fig3Resultsofrelativeluciferaseactivityofeachtransfectedgroup  3讨论  CCR5是与G蛋白偶联的7次跨膜蛋白,全长包括352个氨基酸,主要表达在单核/巨噬细胞和T细胞表面。CCR5与其主要配体MIP-1,MIP-1β和RANTES结合后, 可激活膜内G蛋白,并引起胞内Ca2+浓度上升及蛋白激酶C的活化,从而表现出白细胞的趋化性及炎症反应等各种生理功能[10]。CCR5还是HIV-1感染单核/巨噬细胞的重要辅助受体。HIV-1首先通过包膜蛋白gp120与单核/巨噬细胞表达的CD4分子结合,随后又与细胞表面的CCR5结合,这种结合诱发gp41插入胞膜,进而病毒进入细胞内[11]。CCR5对于HIV-1感染单核/巨噬细胞是必须的,例如CCR5△32的基因突变个体可抵抗HIV-1的感染,还有很多抗HIV药物的作用机制就是改变CCR5的构象,阻止其与gp120的结合,如TAK-779,SCH-C和E-913等药物[12]。因此单核/巨噬细胞CCR5的表达水平与其对HIV-1的易感染程度是密切相关的。   本实验的结果提示在体外实验中,中、高剂量的白藜芦醇能明显下调单核/巨噬细胞表达CCR5,而CCR5的表达水平又与HIV-1的感染密切相关,因此白藜芦醇抑制单核/巨噬细胞CCR5的表达很可能是其抗HIV-1的机制之一。在HIV-1感染的早期,HIV-1感染的靶细胞主要是单核/巨噬细胞,其后才是CD4+T细胞,所以白藜芦醇在HIV-1早期感染中可能会起到较为明显的作用。另外单核/巨噬细胞还可通过CCR5,接受趋化因子的信号向炎症部位聚集,从而发挥炎症作用,例如2型糖尿病、系统性红斑狼疮和类风湿性关节炎等疾病,与趋化因子和CCR5所介导的单核/巨噬细胞浸润是密切相关的[13,14]。因此白藜芦醇抑制单核/巨噬细胞CCR5表达的作用,可能也是其具有抗炎作用的机制之一。  单核/巨噬细胞CCR5的表达受很多细胞因子的调节,如一定剂量的IL-2,IL-10,PHA,LPS或IFN-γ可上调CCR5的表达,西罗莫司等则可抑制其表达[5,15]。因为未经刺激的人外周血单核/巨噬细胞的CCR5表达水平较低(仅为3%~25%),难以反映白藜芦醇的抑制作用,因此在本实验中采用IFN-γ(1×105U/L)刺激单核/巨噬细胞表达CCR5,使CCR5细胞阳性率达到了75%以上。本实验CCR5报告基因测定结果显示,中、高浓度白藜芦醇(25,50和100μmol/L)处理组荧光素酶相对活性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其荧光素酶相对活性均值分别为对照组的0.76~0.84倍(P<0.05)。这提示中、高浓度的白藜芦醇能够在体外下调单核/巨噬细胞内CCR5启动子的活性,抑制CCR5基因的表达。在CCR5的调控序列中含有Oct-1,TCF-1和GATA1等顺式作用元件,有研究 认为细胞因子主要是通过STAT-3-c-Jun/c-Fos途径来引起CCR5启动子的活化[16]。白藜芦醇有可能通过抑制其中某些信号蛋白的活化,起到抑制CCR5转录的作用,具体机制还有待进一步研究。需要指出的是白藜芦醇在体内可形成多种代谢产物如葡萄糖醛酸等[17],这决定了白藜芦醇在体内的药理作用要比体外实验更为复杂,因此白藜芦醇的抗HIV或抗炎作用可能是多种机制共同作用的结果。该领域的研究还需要更多的体内实验支持,相信随着研究的深入,白藜芦醇在临床将得到更广泛的应用。【参考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