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文论——表现主义文论

西方文论——表现主义文论

ID:23917570

大小:94.69 KB

页数:29页

时间:2018-11-11

西方文论——表现主义文论_第1页
西方文论——表现主义文论_第2页
西方文论——表现主义文论_第3页
西方文论——表现主义文论_第4页
西方文论——表现主义文论_第5页
资源描述:

《西方文论——表现主义文论》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表现主义文论一、克罗齐的文论克罗齐的主要美学著作:《作为表现的科学和一般语言学的美学》(理论部分由朱光潜以《美学原理》为书名译出)《美学纲要》《艺术》(一)克罗齐论“直觉”克罗齐表现主义文论的核心概念是直觉。在《美学》的第一章中说:“知识不外两种形式,不是直觉的,就是逻辑的;不是从想象得来,便是从理智得来;不是关于个别的,便是关于共相的;而其产品不是形象,便是概念。”Intuition有两译:“直观”和“直觉”。直观:指心灵通过所有感官与对象发生直接关系,进而得到知识的活动。直觉:词义较宽泛,既用于指称前者,又用于指称一种不依靠感觉或推理,只通过内心的心领神

2、会而得到知识的活动,类似于良知。朱光潜先生最早译为“直觉”,后学沿用,遂成定俗。“直觉”一词,往往使人联想到传统文论中的玄览顿悟或心领神会,联想到一种整一性、瞬间性的心理感悟能力。而事实上,克罗齐是从康德的意义出发使用这一概念的。康德认为,感性认识就是直观,即心灵运用感受印象等心理质料做成现象世界。当然,克罗齐对康德的概念做了创造性的发展。在西方语言中,“感性”(perception)一词通常包含认知与情感两方面涵义。康德在《纯粹理性批判》中,只取认知一义,把情感排除了。与之相应,他认为,作为“美学”的感性认识,仅限于感性直观的情感方面,只与个人快与不快的主

3、观情感有关,因而不可能提高到科学的地位,只能从他关于感性认识的科学中予以排除。他的这一观点直到《判断力批判》中才有所改变,即把长期放逐的情感安排在审美判断的名义下,部分地召回到知性(康德说知性是介于感性和理性之间的一种认知能力,我们中国人喜欢把这种认知能力叫作悟性。亚里士多德把知性称为“被动理性”。他认为整个认识可以分为感性、被动理性、主动理性。被动理性是与感性知觉相关联的理性,它赋有处理感性材料的职能,不能离开感性而自存。)与理性之间的中间地带,交由审目的判断监管,负责从自然领域到自由领域的过渡,成为联结认识与道德的桥梁。克罗齐36岁时所著《美学原理》(1

4、902)前两章,沿用了《纯粹理性批判》对感性一词的认知性界定,因而有直觉“用感受与印象做材料”的说法。这表明他起初的确曾落入康德的框框,仅限于在印象感受即认知性因素的意义上理解感性。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用到直觉的知识。人们说,有些真理不能下界说,不能用三段论式,必须用直觉去体会。政治家每指责抽象的理论家对实际情况没有活泼的直觉;教育理论家极力主张首先要发达学童的直觉功能;批评家在评判艺术作品时,以为荣誉攸关的是撇开理论和抽象概念,只凭直接的直觉下判断;实行家也每自称立身处世所凭借的,与其说是理智,不如说是直觉。但在同书第10章的内容中,体现出克罗齐在对作为直

5、觉对象的情感进行专门探讨的过程中,不断地做出深入的思考,因而对康德将情感排除出感性领域、审美的感性认识根本不可能成为科学这两个错误,逐步有了自觉的认识。在哲学术语中,“感觉”是意义最丰富的一个字。我们前已遇见过它一次,它是用来指在被动状态的心灵,即艺术的素材或内容的许多名词之一,所以它与“印象”同义。我们另有一次遇见过它,意义却完全不同,它是指审美的事实的非逻辑性和非历史性,那就是纯粹的直觉,是既不界定概念又不肯定事实的一种真实。但是感觉在本章不作上述那两种意义用,也不作指心灵的其他认识形式那些意义用(它时常是这样用的),但只当作一种特殊的心灵活动,其性质是

6、不关认识的,有“快感”和“痛感”的正负两极。……现于感觉中的快感痛感两极就显出具体的而且可以说是生动的活动。在他46岁所著的《美学纲要》中,他更在以情感包容并取代认知性感知印象的基础上,明确地把直觉认识的对象直接规定为来自心灵实践活动的情感,强调:“直觉只能来自情感,基于情感”。克罗齐的理论中的“情感”指什么?他认为,情感是一种生活所造成的常以快感或痛感的面目出现的心灵状态,它伴随着全部生活,伴随着所有形式的心灵活动,是以心灵活动质料形式出现的对全部生活的感觉。对它的认识,被称为直觉。感觉是直觉的初始质料。克罗齐特别指出,这里所说的“感觉”不是一种“自然”意

7、义上的存在,不是“被动的、惰性的、机械的、物质的”存在。就其根源与本性而言,感觉“起于要达到个人目标的欲念和意志”,出自设身处地的经济实践、道德实践以至整个心灵所有形式的活动。就是说,经济意志的得失反应,得到的快感和失去的痛感构成了上述“感觉活动”的基础。这种以得到的快感和失去的痛感为两极的“经济的感觉”也可以出现在心灵活动的其它领域,于是形成道德的感觉、逻辑的感觉、审美的感觉,只不过这种感觉在经济领域居于主导地位,成为全部感觉的基础。这多少体现了经济得失的感觉对直觉美丑、逻辑真伪、道义善恶的普遍制约作用和全局性、渗透性影响。至于心灵活动其它领域对种种感觉的

8、认识接纳,首先需要由直觉综合来赋予它意象形态,为直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