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补止泻汤治疗脾肾阳虚型溃疡性结肠炎疗效研究

温补止泻汤治疗脾肾阳虚型溃疡性结肠炎疗效研究

ID:23993107

大小:78.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1-12

温补止泻汤治疗脾肾阳虚型溃疡性结肠炎疗效研究_第1页
温补止泻汤治疗脾肾阳虚型溃疡性结肠炎疗效研究_第2页
温补止泻汤治疗脾肾阳虚型溃疡性结肠炎疗效研究_第3页
温补止泻汤治疗脾肾阳虚型溃疡性结肠炎疗效研究_第4页
资源描述:

《温补止泻汤治疗脾肾阳虚型溃疡性结肠炎疗效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温补止泻汤治疗脾肾阳虚型溃疡性结肠炎疗效研究张秀静1高丽平1郑洪波2丁承华1李艳红3于莉4刘玲玲5(1承德市中医院067000)(2承德市中心血站067000;3兴隆县卫校067000)(4兴隆县寿王坟铜矿薩院067000;5承德市荣复军人暖院067000)【中图分类号】R256.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3)18-0409-02【摘要】目的研究温补止泻汤治疗脾肾阳虚型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9年1月〜2010年12月我院门诊及住院部收治的脾肾阳虚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10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60例,对照组40例。治疗组给予温补止泻汤,

2、对照组给予补脾益肠丸,每一个月为一个疗程,连用两个疗程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8.3%,补脾益肠丸组总有效率为70.0%,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温补止泻汤治疗脾肾阳虚型溃疡性结肠炎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关键词】溃疡性结肠炎温补止泻汤疗效观察溃疡性结肠炎乂称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原因不明的直肠和结肠慢性炎性疾病,病变位于大肠,呈连续性非节段分布,多数在直肠和乙状结肠,也可以扩展至降结肠、横结肠。主要临床表现是腹泻、腹痛、粘液脓血便和里急后重,病程长,反复发作。笔者采用温补止泻汤治疗脾肾阳虚型溃疡性结肠炎,取得了很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3、1.资料与方法1.1诊断标准根据1993年全国慢性非感染性肠道疾病学术研讨会制定的《溃疡性结肠炎的诊断及疗效标准》制定诊断标准。中医辨证标准参考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993年颁布的《中医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进行,溃疡性结肠炎脾肾阳虚型主要证候:形寒肢冷,腹部冷痛,痛则欲泻,泻后痛减,时有黏液脓血,完谷不化,腰膝酸软,面色萎黄,舌淡苔白,脉沉细弱。1.2临床资料选择2009年1月〜2010年12月我院门诊及住院部收治的脾肾阳虚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100例,所冇患者的诊断均符合上述诊断标准,均排除细菌性痢疾、阿米巴痢疾、肠结核、缺血性结肠炎、活动性胃十二指肠溃疡等疾病,将10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

4、对照组,治疗组给予温补止泻汤,对照组给予补脾益肠丸,治疗组60例,男29例,女31例,年龄24〜62岁,平均40岁,病程6个月〜20年。对照组40例,男24例,女16例,年龄21〜60岁,平均42岁,病程6个月〜22年。两组病例在性别、年龄、病程上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1.3治疗方法治疗组U服温补止泻汤,方药组成:附子10克、熟地15克、党参15克、茯苓12克、白术12克、陈皮12克、山药12克、炒薏苡仁30克、补骨脂15克、肉豆蔻10克、肉桂6克、吴茱萸10克、诃子10克、赤石脂20克、白芍30克、甘草6克。该汤每日一剂,水煎取汁400毫升,分两次U服,每月为一个疗

5、程,连用2个疗程。对照组U服补脾益肠丸,每次6克,3次/天,幵水送服,每月为一个疗程,连用两个疗程。所冇患者在治疗期间,避免精神紧张,保持乐观情绪,停止使用其他治疗药物,食用易消化、富含维生素的食物,忌用生冷、辛辣刺激、汕腻食物。2.疗效标准与结果2.1疗效标准依据中华医学会消化学分会2000年制定的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标准。显效:临床症状消失,大便常规检查正常,结肠镜检查显示结肠粘膜炎症反应消失,溃疡愈合。有效:临床症状消失,大便常规检查正常,结肠镜检査显示结肠粘膜轻度炎症反应或假息肉形成。无效:临床症状、大便常规及结肠镜检查无明显改善。2.2治疗结果治疗组60例,显效34例,有效19例,无

6、效7例,总有效率为88.3%,对照组40例,显效17例,有效11例,无效12例,总有效率为70.0%,所有数据经SPSS统计软件包进行卡方检验,结果表明两组总冇效率的差别冇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表1临床疗效比较组别总有效率例数显效奋效无效治疗组88.3%6034197对照组70.0%3.讨论40171112溃疡性结肠炎属病因尚未完全明确的疾病,病程一般呈慢性迁延过程,易反复发作,0前西医上多使用水杨酸偶氮磺胺类药物、肾上腺皮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等进行治疗,但是存在着副反应多,用药吋间长,易复发的缺点。中医认为溃疡性结肠炎属“泄泻”、“痢疾”

7、、“肠风”范畴,多为禀赋不足,恣食生冷、肥甘之品,身心过劳导致湿热侵及脏腑所致。本病的发病机制包括脾虚、湿毒、“内痈”说、瘀血,其中脾虚是本病发病之本的观点己经被普遍认可[1】。本病脾虚为本,湿热为标,脾虚日久腹泻不止,出现肾阳虚弱,脾失温煦,脾阳更衰,形成脾肾两虚。近年来中医药在本病的治疗上冇了很人的进展,有多种治疗方法应用于临床,常用的方法有中药内服治疗、中药保留灌肠治疗、针灸及推拿等,各种治疗方法均取得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