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动脉造影技术在肺动脉栓塞中的应用

ct动脉造影技术在肺动脉栓塞中的应用

ID:24023755

大小:50.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1-12

ct动脉造影技术在肺动脉栓塞中的应用_第1页
ct动脉造影技术在肺动脉栓塞中的应用_第2页
ct动脉造影技术在肺动脉栓塞中的应用_第3页
ct动脉造影技术在肺动脉栓塞中的应用_第4页
资源描述:

《ct动脉造影技术在肺动脉栓塞中的应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CT动脉造影技术在肺动脉栓塞中的应用【】目的探讨CT肺动脉造影技术在肺动脉栓塞中的应用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对30例肺动脉栓塞患者进行CT肺动脉造影(CTPA)检测。结果I型患者18例,其中6例位于左肺动脉,5例位于右肺动脉,7例左、右肺动脉及肺叶肺动脉皆有;Ⅱ型患者3例,其中右下叶肺动脉2例,左上叶肺动脉1例;Ⅲ型患者5例,其中右下叶肺动脉2例,左上叶肺动脉2例,2个以上肺叶肺动脉1例;Ⅳ型患者4例,均位于双下肺肺段、亚段肺动脉。左、右肺动脉、叶肺动脉、段肺动脉、亚段肺动脉栓塞率分别为79.41%、62.96%、57.78%、13.00%。结论CT肺动脉

2、造影(CTPA)技术对肺动脉栓塞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关键词】CT肺动脉造影技术;肺动脉栓塞;诊断价值    肺动脉栓塞(pulmonaryembolism,PE)是指于静脉系统或右心的血栓阻塞了肺动脉或其分支【1】,引起以呼吸和循环功能障碍为主要病理特征的疾病,发病率仅次于冠心病和高血压,居第三位【2】。而且死亡较高,达到30%以上,但是若能及时诊断及早治疗,死亡率可以降至8%以下【3】。肺动脉栓塞患者发病凶险,临床特异性差,容易误诊、漏诊而延误诊断和治疗的最佳时间。因此CT动脉造影技术在临床诊治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  1资料和方法  1.1临床

3、资料  本文选择的30例患者是2009年2月至2011年1月来我院就诊肺动脉栓塞患者。其中男性18例,女性8例。年龄33~78岁,平均54.6岁。临床特征:胸闷、呼吸困难19例,咯血、胸痛6例,特异性症状5例。  1.2检查方法  使用SIEMENTS公司生产的Sensation1010排螺旋CT扫描机,工作电压120kV,工作电流160—310mA,层厚5mm,螺距1.1。为了增强扫描效果,使用非离子对比剂碘海醇或碘普罗胺100ml,300mgI/ml,采用高压注射器经肘静脉进行团注,运用自动触发技术,团注速度3.5ml/s。扫描范围及方向:自肺尖至

4、膈肌进行水平扫描,让患者仰卧位,在患者吸气后屏气的状态下完成扫描,扫描后用0.75mm层厚进行重建。分析以轴位图像为主,结合多平面重建(MPR)、容积再现(VR)、容积再现(VR)、曲面重建(CPR)、Cine电影等后处理软件。  1.3诊断方法  肺动脉栓塞病分为急性期和慢性期两类,征象分为直接征象和间接征象。直接征象为主要诊断依据,特征是肺动脉不同程度的充盈缺损,依据缺损不同分为四种形式:I型:中央充盈缺损,即充盈缺损位于血管腔中央,可见轨道征。Ⅱ型:附壁充盈缺损,即充盈缺损紧贴气管壁。Ⅲ型:部分盈缺缺损,即腔内有不同程度的充盈缺损,大多形态不规则

5、,旁边可见造影剂充盈。IV型:完全闭塞型,即管腔内无造影剂充盈。轨道征提示急性栓塞而有重要意义。间接征象主要有2种表现:(1)马赛克征:即肺灌注不均匀,肺灌注正常区、灌注过度区与灌注下降区相互交错。(2)肺梗死灶:典型的肺梗死灶为楔型致密影像,尖端指向肺门,底端朝向胸膜面,其它间接征象有肺动脉增粗、肺纹理稀疏、右心肥大等。  2结果  30例肺动脉栓塞患者经CT肺动脉造影检测表现为血管内充盈缺损影。I型患者18例,其中6例位于左肺动脉,5例位于右肺动脉,7例左、右肺动脉及肺叶肺动脉皆有;Ⅱ型患者3例,其中右下叶肺动脉2例,左上叶肺动脉1例;Ⅲ型患者5例

6、,其中右下叶肺动脉2例,左上叶肺动脉2例,2个以上肺叶肺动脉1例;Ⅳ型患者4例,均位于双下肺肺段、亚段肺动脉。30例患者肺动脉栓塞率情况见表1:  表1患者肺动脉栓塞率情况  3讨论  很多尸检报告证明,有67%~79%的肺动脉栓塞患者生前未得到正确诊断【4】。我国对该病的漏诊率更是高达80%以上。CT肺动脉造影技术的出现给肺动脉栓塞的临床诊断带来了准确依据。CT肺动脉造影诊断肺动脉栓塞的敏感度可达75%~100%,特异性更可高达80%~100%,对于叶、段肺动脉显示的精确性更高,能明确肺动脉内栓子的位置、程度、范围、性质和观察肺动脉血流动力学状态等。

7、  CT扫描机在扫描时需要注意的一些问题:①扫描的速度越快扫描效果越好。②扫描层厚必须达到最薄。③延迟时间应做到准确无误,确保肺动脉中对比剂浓度在峰值期完成扫描。④图像的处理要求多角度、多方结合的进行肺动脉图像的重建,这样能从多角度、多方位地显示血管的解剖结构及病变形态,反映病变程度。快速扫描的目的是在肺血管动脉期内完成扫描,使肺动脉血管内对比剂的密度达到峰值,图像质量最佳。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