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堂教学的追问艺术

语文课堂教学的追问艺术

ID:24027985

大小:49.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1-12

语文课堂教学的追问艺术_第1页
语文课堂教学的追问艺术_第2页
语文课堂教学的追问艺术_第3页
语文课堂教学的追问艺术_第4页
资源描述:

《语文课堂教学的追问艺术》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语文课堂教学的追问艺术摘要:问题是始终贯穿课堂教学的线索,对文章的探讨都是在你问我答的过程中进行的。有时候老师还要对问题追问。通过追问一是可以把问题搞得更清楚,二是使学生思维向更远更宽处拓展,有利于提高学生思维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  关键词: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追问  一、相关追问,举一反三  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在提出思考问题时,应该有一定的前瞻性,对学生整体的表现要进行预判。这样就可以早早准备好追问的问题。教师追问学生,要让学生感觉自然和顺理成章,就需要提高问题设计的相关性。如果问题之间

2、没有必然联系,学生就会被搞懵,不知道教师的真正用意,回答起来更是心中没有底。所谓相关度,就是指问题之间存在较为紧密的联系,而且追问的内容有利于对前面问题的更好解读。追问应该是补充完善的过程。比如在《将相和》的教学时,蔺相如为什么要避让廉颇?因为蔺相如不想争一时高低影响团结,妨碍国家大局。这时教师要追问,只能从蔺相如的人品方面进行:有意避让的情节展现了蔺相如怎样的精神面貌?如果教师追问蔺相如获得过哪些功劳,就降低了问题之间的相关性。  例如在学习《草船借箭》时,教案中有这样一道思考题:诸葛亮为什么能够成功借箭

3、?面对这样的问题,学生自然是众说纷纭。在学生充分讨论后,有的学生回答仍然比较模糊:因为诸葛亮能掐会算,所以才能成功借来10万支箭。这时候老师可继续追问:诸葛亮都算到什么了?学生会继续思考回答:他算到周瑜要陷害他,绝对不会让他顺利造箭的。他还算到曹操小心谨慎,不敢出兵。老师可继续追问:除了算人,难道就没有算算别的?学生回答:他算了有利的地形,还算了大雾的天气。通过这一连串的追问,问题获得圆满解决。这就是追问的效果,因为后面追问的和前面问题有很高的契合度,学生很自然就可以进行思维拓展,找到解决问题的切入点,让问

4、题顺利得以解决。  二、针对追问,突出重点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课堂教学时的追问比提出问题更具有挑战性,因为追问大多是即兴的,没有太多思考分析的余地,这是教师教学智慧的体现,也是对教师综合素质的更高要求。所以说,课堂教学中的追问,应该是一种教学艺术。教师追问学生的目的不是要难为学生,而是在追问的过程中,问题越来越明晰,为学生理解掌握相关内容提供良好契机。教师运用追问方法时,要注意加强针对性。让学生跟着教师的追问思路走,尽快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如在进行《晏子使楚》这一课的

5、教学时,教师可提出这样一个问题:楚国为什么要让晏子走小门?学生答道:因为晏子个子比较矮,这是想侮辱晏子。教师追问:楚国为什么要这样做?学生回答:楚国想显示一下自己的大国威严。教师继续追问:晏子是怎么做的?学生回答:晏子说访问狗国,才从狗洞进去。教师又问一句:对此你有什么感想?学生不知所措。从教师的这一系列追问中,我们不难看出,有些问题有一定的针对性,有的问题的针对性差很多,不仅对学生的正常思维带来困扰,也让教师的教学思路发生了摇摆。楚国为什么要这样做?这个追问已经偏离彰显晏子智慧的主题,自然也没有什么问的必

6、要。最后那句对此你有什么感想?更显得风马牛不相及,教学中需要弄清的是晏子的超人智慧,这和学生感受有什么关系?问题缺乏针对性,学生思维被打乱,难以形成完整问题体系。  三、启发追问,激活思维  教师追问学生的思路要明确,通过追问能够给学生带来诸多启发,这才是教师追问的重要目的。学生由于思维比较单纯,思考问题往往不够全面,常常被制约在一定范围内找不到突破口,这时最需要教师一语点醒梦中人。追问也许就是最好的启发方式,因为有问就有思,有思就有辨,这对有效启动学生思维体系有重要激发作用。教师要让追问带有明确的启发性,

7、不仅要对问题进行研究分析,还要针对学生实际进行设计。这一点也是比较重要的,因为学生思维习惯不一样,思维启动当然也有一些差异。教师提高针对性,启发效果才会更为明显。  例如在进行《白杨》一课的教学时,教师可设置问题:爸爸只是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树吗?不是的,他也表白了自己的心。如何理解这句话?学生都能说到爸爸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决心这个点上。老师可以追问:他的孩子们还不能理解,你能理解吗?说说你的理解。这个问题一抛出,学生会感觉自己比那些孩子要聪明,都想把自己的理解说得更全面更深刻,讨论的热情就会很高。这就是启发式

8、追问带来的效果,学生的思维激活了,学习效果就会更好。  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追问有很多,如果从相关性、针对性和启发性等角度衡量这些追问,恐怕有些追问是经不起推敲的。追问的价值降低不要紧,要紧的是扰乱了学生思维,这对学生养成良好思维习惯很不利。因此,教师在追问时,一定要多斟酌细思量,如果感觉没有必要,那就不要多此一问。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