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探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追问艺术

初探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追问艺术

ID:37243597

大小:25.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5-20

初探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追问艺术_第1页
初探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追问艺术_第2页
初探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追问艺术_第3页
初探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追问艺术_第4页
资源描述:

《初探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追问艺术》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初探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追问艺术华佗中心中学颜廷楷什么是追问?《教学方法与艺术全书》是这样回答的:“追问,是对某一内容或某一问题,为了使学生弄懂弄通,往往在一问之后又再次提问,穷追不舍,直到学生能正确解答为止。”这个定义从对象、内容、目的、形式和结果等几个方面对追问的概念作了比较详细的界定。追问是课堂预设提问的继续与升华。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巧妙的追问,既可以使学生更深入、更正确地理解文章,也可以帮助教师应对课堂中“突发性”的回答,化解尴尬,展现机智。另外,教师追问也要注意3点:尊重学生,把握时机,深厚的文化底蕴。  “善问者,如攻坚木,先其易者,后其节

2、目。”《礼记·学记》中的这段话,表明在教学中“问”的方法,是先易后难。而追问作为一种语文教学的方式,如果运用恰当,将会使课堂教学异彩纷呈,精彩无限。那么,什么是追问呢?它是在前次提问基础上的延伸和拓展,或深化或纠偏,“穷追不舍”,有利于学生的正确理解。追问通常有以下几种情况:第一,改头换面的重复提问,这是针对企图逃避问题的学生采取的措施;第二,调整角度范围的启发提问,如果学生确实答不出或答错了,就采用这种方式,如果立即转向其他学生提问,会挫伤学生的自尊心。应当继续为他们提供线索,打开思路。例如,缩小提问的范围,降低问题的难度,帮助他们正确回答,并适

3、时鼓励,这样他们下一次被提问时不会产生不安和焦虑,会更倾向于努力回答问题。专家指出,具有安全感的教学环境对学生的学习动机是至关重要的。教学视频二  第三,层次递进的诱导追问。这是在学生的答案不完全正确的情况下的做法。用连续提问且层层深入的方式诱导学生深思熟虑,得到更完整全面的答案,借此锻炼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技能。这种做法让学生能充分领悟探究问题的科学思路。这时要特别注意的是问题的组合和顺序。后续的提问是为了让学生证明或进一步解释自己的答案。  在实际教学中,经常可以看到不少教师的追问不注重艺术性,过于简单。诸如“还有吗”“好不好”之类的追问,表面

4、上营造了热烈的气氛,实质上流于形式,华而不实,有损学生思维的积极性;有的教师追问超出学生知识范围,问题过难,抑制学生的思维热情和信心;有的教师不善于了解学生的思维过程而适当引导,学生思维水平难以提高。追问是一项设疑、激趣、引思的综合性艺术,教师要重视课堂追问的艺术性,把握时机,充分发挥追问的效能。  1、巧妙追问,有助深入理解  在阅读教学中,由于学生对文本的理解不够深入,回答时往往缺乏多方位、多角度、深层次的思考,学生很容易停留在字词的表面,回答很肤浅;如果教师不能进行很好的引导,便会让课堂交流停在表面,此时就需要教师进行巧妙、有效的追问。 2、

5、巧妙追问,有助正确理解  新课程极力倡导学生解读文本的个性化。所谓“一个千读者有一个哈姆雷特”,也是有道理的。但是在实际教学中,由于认识和鉴赏的原因,学生在个性解读时,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偏差、错误的情况。有的学生的回答让人啼笑皆非,可能会造成尴尬的场面,那么教师是盲从还是拒绝呢?显然,教师可以尊重学生但不能盲从学生,可以通过巧妙的追问,表达教师拒绝的本意。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的回答天马行空,自由发挥,个性化的阅读随处可见。我们在尊重学生的个性阅读时,如果不能进行很好的追问,而有点盲从的意味,学生无论答什么,教师都表示赞同。或许当时能激发学生回答问题的

6、积极性,但缺少了教师的主导,更不利于学生正确地理解。  所以,在课堂教学中,适当而巧妙的追问既可以把学生引向正确的理解,也可以化解教师的尴尬处境,这就是教师的教学智慧。  3、巧妙追问,需要注意三点  (1)教师要尊重学生教师在课堂中要学会倾听,尽管学生可能运用的是另类的话语方式,尽管他可能将课堂拦腰割断,使教师处于尴尬之境,但是如果用最大的耐心去聆听它,用最大的热心去解读它,用最大的诚心去赞赏它,就会有非同寻常的收获。所以,教师要有一颗爱心,学会倾听,尊重学生发表的见解。  (2)教师要把握好追问的时机.准确的追问时机犹如“趁热打铁”,顺势一问,

7、可以促进学生的思考,效果自然事半功倍;相反,如果教师错失良机或追问时机不当,便可能让学生“雪上加霜”,不知所云。有一教师在上《福楼拜家的星期天》时,总结时说:“人物描写要抓住特征,莫泊桑擅长人物描写,课文中的几个人物都能表现他们的性格特征。”接着就追问一句:“一名画家用3年时间画了一幅人物画,连毛细血管都能看出来,这样的画与莫泊桑的人物描写相比,谁更有艺术价值?”结果学生不知如何回答,因为这两者之间缺乏可比性,而教师也不知该如何应对,场景很尴尬。  (3)教师要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因为学生的回答千奇百怪,是不能进行预设的,这就需要教师的教学智慧。教

8、师要迅速地判断,自然地引导,但是在课堂中不允许教师进行长时间的思考,如何能在短时间内进行追问,就需要平时教师的知识积累。“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