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音的特性》教学课例

《声音的特性》教学课例

ID:24139456

大小:81.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1-12

《声音的特性》教学课例_第1页
《声音的特性》教学课例_第2页
《声音的特性》教学课例_第3页
《声音的特性》教学课例_第4页
资源描述:

《《声音的特性》教学课例》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声音的特性》教学课例徐志刚一、教学设计思路“声音的特性”是人教版物理实验教材八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三节的教学内容。本节是在学生学习了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声音,了解声音现象的丰富多彩,是声音现象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内容。音调、响度、音色等概念贴近生活,学生对此并不陌生,且兴趣浓厚,但缺乏较理性的认识,在实践中往往不易区分它们。二、教学目标1、了解声音的三个特性。2、知道声音的音调跟发声体的频率有关,响度跟发声体的振幅有关。不同发声体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三、教学重点、难点1、让学生在探究中体会和理解音调、响度、音

2、色。2、通过实验探究音调与频率、响度与振幅的关系。3、琴弦的振动太快,现象不易观察,如何探宂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与振动快慢的关系,并能清晰观察到弦的振动快慢,成为本节课实验屮的难点。四、学情分析学生在生活中、小学阶段、音乐课上或多或少已了解到声音有不同特性,也听说过超声波、次声波,见过不同乐器,但大都停留在感性认识上,缺乏更深一层的较为理性的认识。他们有进一步探宂声音特性的欲望,渴望了解乐器发出不同声音的原理,但由于基本概念的不足和探宄方法缺乏,迫切需要老师的帮助和指点。五、教学过程教师活动教师问.•这段乐曲是由什么乐器演

3、奏的?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学生答:先是小提琴,然后是古筝。以喜闻乐见的民族音乐创设课堂W景,使学生不仅感受到声音的丰富多彩,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设景入课创情引新教师归纳:不同乐器发岀的声音的特性是不M的,物理上把这种声音的特性称为音色。演示:把音义、吉他发出声音的信号输入示波器,将波形图显示出來。问:1.不同乐器发出声音的波形图是否相同?2.音色与乐器的什么有关?学生:观察波形图并对比。答:音叉和吉他由于材料和结构的不同,所以发山声音的音色不ImJo利用动态的波形图,使抽象的东两具体化,让学生有一个直观的认识。师

4、:让三位同学上台用琵琶、二胡、直笛各自演奏一段乐曲,请其他同学们观察演奏者表演吋双手的变化。问:1.三位同学演奏的乐曲除音色之外,还有那些声音的特性是不同的?2.这些声音的特性可能与什么因素有关?学生答:响度可能与发声体振动的强弱有关、声源的远近有关音调可能与手指拨动琴弦的快慢有*关、发声体振动快慢有关……通过学生现场感受,引导学生大胆猜想,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和判断能力。教师活动教师提供盛水的水槽、乒兵球、泡沫、涂改液等材料。问:如何将音叉、琴弦的振动显示出來?并将设想付诸实施学生活动生:纷纷利用桌面上器材动手实验

5、:1.利用音叉触击水面,激出水花;2.利用乒乓球接触振动的咅叉被“嘭嘭”弹起;3.利用泡沫撒在鼓面上,击鼓后被弹起;4.在琴弦上涂白色涂改液,可见度高。设计意图利用转换法放人实验现象,突破不易观察琴弦振动快慢这一难点,学生的思维潜能得到极大地发挥。较好地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调响音和教师:请同学们按照自己的设计思路,利用手边的器材进行实验。教师巡视并了解学生的探究活动,适时给以点拨、指导。学生:分组实验,动手探究。教师指导学生进行交流,帮助学生得出结论。学生将探宂实验中的所得所思所想相互交流,共同讨论最后得出结论。

6、学生用获得的物理知识对自己的猜想进一步的验证。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的能力和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合作精神,敢于提出自己的见解,勇于纠正错误的观点。培养学生通过评估的过程学会尊重实验事实、洞察事物的本质的能力。S糊糊度声和生进的波学波到声让声W耀今^。耳Id敝手解人,捕波Tr由围波声地师范声超步教音次对一放频料播视资学生阅读书本思考:为什么我们听不到蝴蝶翅膀振动发出的声音,却能听到讨厌的蚊子“嗡嗡”的声音?培养学生运用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形成物理知识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社会的理念。吉总个。^生rt.导忉弓进师度教维获澈馈

7、交反生息学信1.2.通过同学之间的交流可以达到取长补短的作用,相互学习、井同提尚。业置作布撇鑛K-业作后课成完将探究活动延伸到生活中,培养学生自主探宄意识。教学反思本节课的教学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实验,让学生体验和探宄声音的三个特性。但是,在具体教学中也发现一些问题:部分发言学生的表达能力不够强,一方面是对物理概念的把握不是很准确,更重要的是平吋缺少对语言表达能力的训练;有的学生日常生活中的观察和思考不够,缺乏对物理现象观察的针对性和敏感性,也就是对物理联系生活的意识比较薄弱。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学生在教学

8、这一师生双边活动中的主体参与。要注重科学探宄,多让学生参与探究,经历探究过程,体验获得探究结论的喜悦。同吋应冇意向学生渗透物理学的常用研究方法。例如理想实验法、控制变量法、转换法等。使学生对物理问题的研究方法有进一步的了解,对物理知识领会的更加深刻,真正掌握到一些研究物理问题的思维方法,增强学习物理的能力。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