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心理学:智力发展课件

发展心理学:智力发展课件

ID:24174079

大小:3.62 MB

页数:28页

时间:2018-10-21

发展心理学:智力发展课件_第1页
发展心理学:智力发展课件_第2页
发展心理学:智力发展课件_第3页
发展心理学:智力发展课件_第4页
发展心理学:智力发展课件_第5页
资源描述:

《发展心理学:智力发展课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智力在儿童期、青春期、成年期的发展组员:吴绍霜罗扬芳夏敏朱蕊益希取次一、智力智力的定义指人认识、理解客观事物并运用知识、经验等解决问题的能力,包括记忆、观察、想象、思考、判断等。智力和智商的区别?智商是智力商数,是评估智力的指标个人智力的数量化指标把一个年龄组或团体的平均智商值定为100通过记算分数越高智商越高70以下智力有缺陷智力年龄÷实足年龄×100=智力商数二、智力在儿童期的发展布鲁姆儿童智力发展曲线图皮亚杰的儿童智力发展理论影响儿童智力发展的因素如何促进儿童智力的发展儿童智力发展的意义美国芝加哥大学著名心理学家本杰明.布鲁姆,综合了一些心理学家对智力测验的研究成

2、果,从不同年龄智商与成熟年龄智商的相关数,绘制了一张个体智力发展曲线图,假如以17岁儿童智力发展为成熟智商100%,4岁时发展为50%,八岁时发展为80%,12虽是发展为90%,13岁时发展为92%从个曲线看到儿童智力发展是非匀速不均衡的,前四年发展快,第二个四年减慢,第三个四年缓慢。说明儿童智力发展年龄越小发展越快。由图可以看出,儿童早期教育是最关键的一个时期!特别是3岁之前是一个人大脑发育的重要时期。一个人出生时脑重量只有370克,第一年年末时,婴儿脑重就已经接近成人脑重的60%;第二年年末时,约为出生时的3倍,约占成人脑重的75%;到3岁时,婴儿脑重已接近成人脑重

3、的范围,以后发育速度就变慢了。所以孩子在出生后2~3年内,无论在生理和心理方面,良好的育儿刺激对大脑的功能和结构都有重要的影响。儿童智力发展第一阶段感知运动阶段(出生2岁左右)此阶段的初期即新生儿时期,婴儿所能做的只是为数不多的反射性动作。通过与周围环境的感觉运动接触,即通过他加以客体的行动和这些行动所产生的结果来认识世界。也就是说婴儿仅靠感觉和知觉动作的手段来适应外部环境。这一阶段的婴儿形成了动作格式的认知结构。感知运动阶段的六个分阶段1、第一分阶段(反射练习期,出生~一月)婴儿出生后以先天的无条件反射适应环境,这些无条件反射是遗传决定的,主要有吸吮反射、吞咽反射、握

4、持反射、拥抱反射及哭叫、视听等动作。通过反复地练习,这些先天的反射得到发展和协调,发展与协调意味着同化与顺应的作用。皮亚杰详细观察了婴儿吸吮动作的发展,发现吸吮反射动作的变化和发展。2、第二分阶段(习惯动作和知觉形成时期1~41有)在先天反射动作的基础上,通过机体的整合作用,婴儿渐将个别的动作联结起来,形成一些新的习惯。行为的重复和模式化表明动作正在同化作用中,并开始形成动作的结构,反射运动在向智慧行动过渡。3、第三分阶段(有目的动作逐步形成时期,41月~9月)从41月开始,婴儿在视觉与抓握动作之间形成了协调,以后儿童经常用手触摸、摆弄周围的物体,这样一来,婴儿的活动便

5、不再限于主体本身,而开始涉及对物体的影响,物体受到影响后又反过来进一步引起主体对它的动作,这样就通过动作与动作结果造成的影响使主体对客体发生了循环联系,最后渐渐使动作(手段)与动作结果(目的)产生分化,出现了为达到某一目的的而行使的动作。4、第四分阶段(手段与目的分化协调期,9~11、12)这一时期又称图式之间协调期。婴儿动作目的与手段已经分化,智慧动作出现。一些动作格式(图式)被当作目的,另一些动作格式则被当做手段使用。这阶段婴儿只会运用同化格式中已有的动作格式,还不会创造或发现新的动作顺应世界。5、第五分阶段(感知动作智慧时期,12~18月)这一时期的婴儿,皮亚杰发

6、现,能以一种试验的方式发现新方法达到目的。当儿童偶然地发现某一感兴趣的动作结果时,他将不只是重复以往的动作,而是试图在重复中作出一些改变,通过尝试错误,第一次有目的地通过调节来解决新问题。6、第六分阶段(智慧综合时期,18~24月)这个时期儿童除了用身体和外部动作来寻找新方法之外,还能开始"想出"新方法,即在头脑中有"内部联合"方式解决新问题感知运动阶段,儿童智慧的成长突出地表现在三方面:(1)逐渐形成物体永久性(不是守恒)的意识,这与婴儿语言及记忆的发展有关(2)在稳定性客体永久性认知格式建立的同时,儿童的空间一时间组织也达到一定水平。(3)出现了因果性认识的萌芽,这

7、与物体永久性意识的建立及空间一时间组织的水平密不可分儿童智力发展第二阶段:前运算阶段(2~7岁)到前运算阶段,儿童对物体永久性的意识巩固了,动作大量内化。随着语言的快速发展及初步完善,儿童频繁地借助表象符号(语言符号与象征符号)来代替外界事物,重视外部活动,儿童开始从具体动作中摆脱出来,凭借象征格式在头脑里进行"表象性思维",故这一阶段又称为表象思维阶段。在表象思维的过程中,儿童主要运用符号(包括语言符号和象征符号)的象征功能和替代作用,在头脑中将事物和动作内化。而内化事物和动作并不是把事物和动作简单地全部接受下来而形成一个摄影或副本。例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