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和陶渊明诗引》阅读答案

《追和陶渊明诗引》阅读答案

ID:24229813

大小:51.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1-13

《追和陶渊明诗引》阅读答案_第1页
《追和陶渊明诗引》阅读答案_第2页
《追和陶渊明诗引》阅读答案_第3页
《追和陶渊明诗引》阅读答案_第4页
资源描述:

《《追和陶渊明诗引》阅读答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追和陶渊明诗引》阅读答案《追和陶渊明诗引》阅读答案追和陶渊明诗引苏辙东坡先生谪居儋耳,置家罗浮之下,独与幼子负担渡海,葺茅竹而居之。日啖薯芋,而华屋玉食之念不存于胸中。平生无所嗜好,以图史为园囿,文章为鼓吹,至此亦皆罢去。独喜为诗,精深华妙,不见老人衰惫之气。是时,辙亦迁海康,书来告曰:“古之诗人有拟古之作矣,未有追和古人者也。追和古人,则始于东坡。吾于诗人,无所甚好,独好渊明之诗。渊明作诗不多,然其诗质而实绮,癯而实腴。自曹、刘、鲍、谢、李、杜诸人皆莫及也。吾前后和其诗凡百数十篇,至其得意,自谓不甚愧渊明。今将集而并录之,以遗后之君子

2、。子为我志之。然吾于渊明,岂独好其诗也哉?如其为人,实有感焉。渊明临终,疏告俨等:‘吾少而穷苦,每以家弊,东西游走。性刚才拙,与物多忤,自量为己必贻俗患,黾勉辞世,使汝等幼而饥寒。’渊明此语,盖实录也。吾真有此病而不早自知,平生出仕,以犯世患,此所以深服渊明,欲以晚节师范其万一也。”嗟夫!渊明不肯为五斗米一束带见乡里小儿,而子瞻出仕三十余年,为狱吏所折困,终不能悛,以陷于大难,乃欲以桑榆之末景,自托于渊明,其谁肯信之?虽然,子瞻之仕,其出处进退,犹可考也。后之君子其必有以处之矣。孔子曰:“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窃比于我老彭。”孟子曰:“曾子

3、、子思同道。”区区之迹,盖未足以论士也。辙少而无师,子瞻既冠而学成,先君命辙师焉。子瞻尝称辙诗有古人之风,自以为不若也。然自其斥居东坡,其学日进,沛然如川之方至。其诗比李太白、杜子美有余,遂与渊明比。辙虽驰骤从之,而常出其后。其和渊明,辙继之者,亦一二焉。丁丑十二月海康城南东斋引。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from本文来自学优高考网.gkstk.,全国最大的高考资源网end#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子为我志之志:记录B.与物多忤物:事物C.终不能悛悛:悔改D.其出处进退处:隐居6.下列加点虚词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3分)A.葺茅

4、竹而居之择善而从之B.如其为人,实有感焉则或咎其欲出者C.盖未足以论士也宁许以负秦曲D.先君命辙师焉犹且从师而问焉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苏轼垂暮之年,远谪天涯,生活非常艰难,其他读书写作活动大都终止了,惟喜写诗,尤喜读陶渊明的诗歌,追和陶诗。B.文章第一段虽不是直接论苏轼和陶诗,却谈了苏轼和陶诗的写作背景,暗示苏轼和陶诗与他当时的处境和心境有关。C.文中对陶渊明其诗其人的评价全用苏轼来信的原文来表现,引文占全文的三分之一,这样更贴近苏轼的本意,也含蓄地表达了苏辙对陶诗不愿作评论的态度。D.本文是苏辙

5、应苏轼要求为其和陶诗写的序言,文章充分肯定了苏诗的成就,对苏轼追和陶诗的心迹委婉地表达了自己的观点,并相信后人自有公论。8.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然其诗质而实绮,癯而实腴。(3分)(2)此所以深服渊明,欲以晚节师范其万一也。(3分)(3)然自其斥居东坡,其学日进,沛然如川之方至。(4分)参考答案:5.B(物:别人)6.B(A:顺承B:他的、那个C:目的连词,来D:代词他)7.C(“含蓄地表达了苏辙对陶诗不愿作评论的态度”的说法没有依据。)8.(1)然而他的诗看似质朴其实华美,看似清瘦(或简陋)其实丰腴

6、。(绮、癯、腴)(2)这就是深深佩服渊明,想在晚年多少学习一点陶渊明的行为的原因啊。(所以、晚节、师范)(3)但是自从他被贬居住在东坡,他的学问一天天地进步,(才思)充沛的样子如大河之水正在涌来。(斥居、日、沛然、方)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