射频消融术治疗特发性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研究

射频消融术治疗特发性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研究

ID:24315565

大小:69.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11-13

射频消融术治疗特发性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研究_第1页
射频消融术治疗特发性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研究_第2页
射频消融术治疗特发性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研究_第3页
资源描述:

《射频消融术治疗特发性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射频消融术治疗特发性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研究核工业416医院心内科四川成都610051【摘要】目的:探讨射频消融术治疗特发性室性心律失常(IVA)的临床效果及影响因素。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47例特发性室性心律失常患者作为木文研宄对象,回顾性37例患者接受射频消融术治疗的效果,分析不同起源IVA患者的临床特征及治疗效果,并观察不同年龄段及性别与临床治疗效果的相关性。结果:47例患者中室性心律失常源于流出道32例,其中右心室22例,左心室10例,左心室间隔8例,流入道4例,其他3例,室性心律失常源于流出道比例明显高于其他患者(P<0.05)

2、o流出道起源的患者中右心室比例明显高于左心室(P<0.05)o左心室间隔起源患者岀现症状的年龄明显低于其他起源患者(P<0.05)o左心室间隔起源患者手术成功率高于其他起源患者(P<0.05)o流入道起源患者术后复发率明显高于其他起源患者(P<0.05>。流岀道起源患者男女比例明显低于其他起源患者男女比例(P<0.05)。结论:IVA不同起源与发病机制有显著相关性,造成不同起源患者射频消融术成功率、发病年龄、性别比等均有所差异。【关键词】射频消融术;特发性室性心律失常;临床特征特发性室性心律失常(IVA>是指室

3、性心动过速和频发性室性期前收缩,区别于常规室性心律失常,IVA通常未伴有明显器质性心脏病。IVA起源中以流出道比例最高,临床发病时常伴有血流动力学障碍,因此传统抗心律失常药物难以有效控制,似射频消融术能快速控制左右心室起源的IVA,木文将射频消融术应用于我院收治的IVA患者治疗中,现将临床应用效果汇报如下。1资料与方法1.1患者资料选择我院2011年1月-2015年9月收治的47例特发性室性心律失常患者作为木文研究对象,男26例,女21例,年龄在20-75岁之间,年龄在20-30岁之间患者7例,31-40岁之间患者10例,41-50岁之间患

4、者13例,51-60岁之间患者8例,61-70岁之间患者6例,70岁以上患者3例,平均年龄(49.3±2.5)岁,室性心动过速患者12例,室性期前收缩35例,经心电图检查显示室性心动过速者均为单发性,室性期前收缩均为频发性,临床均伴有不同程度的心悸症状,伴有黑矇症状患者5例,伴有晕厥患者2例,未见器质性心脏病或右心室心肌病患者,入院前均接受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II药物治疗效果不佳,所有患者均自愿选择射频消融术进行治疗,并签署知情同意书。1.2治疗方法本文47例患者入院前均接受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射频消融治疗前停用药物5个半衰期

5、以上,鞘管通过经皮穿刺置入右侧股静脉,电极导管沿鞘管置入直至右心室流出道起搏标测和消融,多极导管置于高位右房、冠状静脉窦、希氏束、右心室心尖部,无自发心律失常者可进行刺激诱发室性心动过速,无法诱发者可静脉滴注异丙肾上腺素,本文47例患者中14例患者采用CARTO系统标测,33例患者采用导管常规标测,靶点选择为期前收缩时心室最早激动点,同吋结合起搏标测,及室性期前收缩QRS波群形态相同点为靶点,最终确定最佳消融靶点[1】。1.3观察指标分析不同起源IVA患者的临床特征及治疗效果,心律失常起源部位判断:期前收缩心室最旱起搏点与QRS波最匹配部位

6、。按照患者起源部位将47例患者分为流出道、左心室间隔、流入道、其他部位四组,流出道又分为右心室及左心室,流入道又分为二尖瓣及三尖瓣附近区域,消融终点为室性心动过速或室性期前收缩完全消失,静滴异丙肾上腺素诱发后,不再出现心律失常。观察不同年龄段及性别与临床治疗效果的相关性,比较不同起源部位男女性别比例[2】。分别于术后24h、1个月及3个月进行动态心电图监测,手术成功率为消融结束即刻效果及出院前效果,复发则以术后1、3个月随访效果。1.4统计学方法采用医学统计学软件SPSS16.0对患者资料进行分析,计数资料和计量资料分别采用x2检验和t检验

7、,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结果2.1不同起源部位患者统计分析47例患者中室性心律失常源于流出道32例,比例为68.1%(32/47),其中右心室22例,比例为46.8%(22/47),左心室10例,比例为21.3%(10/47),左心室间隔8例,比例为17.0%(8/47),流入道4例,比例为8.5%(4/47),其他3例,比例为6.4%(3/47),室性心律失常源于流出道的患者比例明显高于其他患者(P<0.05)。2.2不同起源患者年龄、性别及手术成功率统计左心室间隔起源患者出现症状的年龄明显低于其他起源患者(P&

8、lt;0.05)。左心室间隔起源患者手术成功率高于其他起源患者(P<0.05)。流入道起源患者术后复发率明显高于苏他起源患者(P<0.05>。流出道起源患者男女比例明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