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素养为本-促全面发展

以素养为本-促全面发展

ID:24336702

大小:56.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1-13

以素养为本-促全面发展_第1页
以素养为本-促全面发展_第2页
以素养为本-促全面发展_第3页
以素养为本-促全面发展_第4页
资源描述:

《以素养为本-促全面发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以素养为本?促全面发展学生如何看待数学,如何理解数学,以及能否运用数学的思想方法去观察、分析比较日常生活中的现象和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这些都可以反映出学生的数学素养。具有高质量的数学素养能使学生受益终身,因此,培养和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比教会学生做题显得更为重要。一、训练数学语言,发展数学思维语言与思维有着密切的关系,正确的语言是进行正确的数学思维的基本前提,直接影响着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影响着课堂的教学效果。教师应当将培养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和数学知识的学习紧密地结合起来,将它看成是数学学习的重要组成

2、部分。这样才能更好地锻炼学生思维的条理性、逻辑性和准确性。1.教师的引领、示范教师的语言是课堂教学的重要工具,教师的语言更应是学生的表率。因为儿童天生喜欢模仿,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的言谈举止、语言素养将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数学语言。因此,教师在表迗时一定要力求用词准确、精炼扼要,切忌拖沓冗长、逻辑混乱。这就必然要求教师在平时的学习工作中努力提高自己的语言素养,发挥自己的语言示范和引领作用,从而在学生的数学学习之初就对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起到积极的助推作用。1.课堂教学的组织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重良好课堂环境

3、的建设,努力构建平等、自由、民主的课堂氛围,让学生感受到安全、轻松,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通过教师风趣的点拨,让学生思想放松,心情愉悦,在课堂上畅所欲言,这样,学生的学习主体和内在潜能才会最大限度地得到激活,他们也才会全身心地投入到数学学习中。二、改进教学方式,渗透数学思想1.引导学生经历数学规律的探索过程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已经习惯于围绕一个规律的“探究”,一组练习巩固操作的匀速运动方式进行教学。如果教师依然用这种方式进行教学,不仅不能有效地发挥知识作为育人资源的载体作用,而且还有可能增加教师的教学负荷和学

4、生的学习负担。因此,我们需要打破原来这种匀速运动的教学方式。例如,教学苏教版四年级上册“加法交换律”时,教师可列举一些算术式:2+6=6+2,25+43=43+25学生通过观察发现“交换2和6的位置和不变,交换25与43的位置和不变”,紧接着教师引发学生思考“是不是所有的加法算式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和都不变呢?”引发学生猜想,从而进行举例验证,最后概括结论。2.引导学生经历数学公式的推导过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一些探索性、推理性比较强的课,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引导学生参与几何公式的来龙去脉,又使学生的空间观念获

5、得发展,真正做到“知其然”,必“知其所以然”。三、联系生活实际,培养数学意识1.导入生活情境,引出数学问题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生所学的新知与自己熟悉的生活现象密切相连时,学生对新知的认同感就越强,他们接纳新知的愿望也就越强烈。因此,教师在数学教学中,要善于挖掘数学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的联系,找准切入点,将数学新知嫁接在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中,使原本枯燥单调的数学知识变得更加鲜活真实,从而引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内心需求,激发他们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探索之中,优化数学学习的效果,使数学学习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2.借

6、助生活经验,解决数学问题生活是一切知识的源头活水,是科学知识产生的基石。小学数学知识与学生的生活更是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某种程度上,学生是否具有丰富的生活经验,将直接影响着他们数学学习的效果。因此,在教学时,我们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观察生活,教会他们联系实际,同时,在教学中,教师要巧妙搭建数学知识与学生生活实际的桥梁,让学生借助生活基础去思考数学问题,不断培养他们的数学能力,提升他们的数学素养。1.回归生活实践,思考数学问题例如,教学苏教版四年级下册“认识平行四边形”时,教师引导学生在操作中感悟平行四边形“易

7、变形”的特性,接下来引导学生思考:“平行四边形的这一特性在生活中还有着广泛的应用,你能在生活中找一找吗?”学生很容易找到学校门口的伸缩门中有平行四边形、还有家里晾衣服的衣架、工地上的升降梯等都用到了平行四边形“易变形”的特性。在这样的教学片段中,教师引导学生感悟数学“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的道理。数学素养是一种综合素质,它的养成不是一蹴而就的,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教师贵在重视和坚持。要为学生创造适合他们开展和参与各种探究活动的条件,使他们在活动中开拓思维,促进全面发展,提高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

8、各种活动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和应用价值,真正提升数学素养。(作者单位:江苏省淮阴师范学院第一附属小学)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