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丘浚《南溟奇甸赋》看15世纪之海南自然生态与人

从丘浚《南溟奇甸赋》看15世纪之海南自然生态与人

ID:24359076

大小:48.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11-14

从丘浚《南溟奇甸赋》看15世纪之海南自然生态与人_第1页
从丘浚《南溟奇甸赋》看15世纪之海南自然生态与人_第2页
从丘浚《南溟奇甸赋》看15世纪之海南自然生态与人_第3页
资源描述:

《从丘浚《南溟奇甸赋》看15世纪之海南自然生态与人》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从丘浚《南溟奇甸赋》看15世纪之海南自然生态与人丘浚(1421~1495年)是明代海南最有功名成就的学者,他出生于海南,也受教育于海南,基本上在他1444年赴广州应乡试并取得第一名举人以前,亦就是在24岁以前,他未曾离开过海南。等到他在北京由翰林而就任国子监祭酒以后,人们觉得奇怪,一位来自落后地区的他,怎么能有这样的表现呢?于是纷纷以好奇的眼光来询问其故。因为来问的人太多,他为了省去口说的麻烦,乃于1477年写了《南溟奇甸赋》一文,说明他有今日成就之理由。所谓“南溟”即南方的海洋之意,所谓“奇甸”是一块奇异之地的意思。合起来说就是在中国南海中有一块奇异的地方,

2、这个地方就是“海南岛”。实际上,他这篇赋所要写的就是海南的自然生态与人文社会。我们都知道,明代的海南是教育很发达的一代,人才辈出,中举者约六百余人,考取进士者多至六十余人,丘浚是其中之一而已。为什么明代的海南教育这么发达呢?丘浚的《南海奇甸》一赋,可以提供一个重要的参考架构,再辅以其他历史著作及史料,我们就不难解开这个谜。  丘浚的这篇赋全文约三千三百字,真正触及海南之自然生态与人文社会者约一千余字。系以与翰林院主人对话的形式,随兴而至一问一答,没有依一定的次序,且赋的形式一般是赞美而不批评,文字艰涩,用词古僻,故虽气势磅礴,不易诵读。但它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当

3、时的海南自然景观与人文经济社会的情形。从这篇赋里,我们可以知道丘浚并未曾走遍海南全岛各地,他大概仅就他比较熟悉的海南北部情形而写,所写之自然生态不多,亦不完整,且有渲染之处,如他说海南没有瘴气,因四周海洋把它渲泄掉了,其实这是与事实不符的。我们知道海南的瘴气一直维持到1950年中共大力砍伐海南山区林木以后,才告消失。兹就根据赋中所述资料,依自然景观、物产与人文社会归纳于下,最后引用丘浚的其他文章和现代史家之研究,证明明代海南有大量人口移入,农业有相当的发展,海外贸易相当发达,经济生活亦相当充裕。因有了这样的经济基础,配合上自宋代以来所建立起来的教育基础,及明政

4、府的教育扩张政策,海南的人文成就才被推展到一个顶点之上。丘浚仅是站在这个顶端的一位著名学者吧了。在介绍海南自然及人文社会之生态以前,让我首先引录原赋的前言,丘浚曰:吾郡之在今日,民物繁庶,风俗淳美,贤才汇兴,无以异乎神州赤县之间。且复俊迈奇诡,迥异常俦,有由然哉!浚世家于海南,北学于中国,偶有所见,谨拜手稽首而为之赋曰:(下面就是他赋中所写的海南自然和人文社会情形,括号中之文字为万人移民海南,人口增加了,土地之开垦也跟着增加,加以引进高产作物番薯,粮食产量增加,基本上能够自给自足。牛之引进与繁殖也有相当的发展,不但不需再输入,而且还有输出,明太祖朱元璋曾派人到

5、海南来买牛。明正德年间(1506~1521年),肇庆、新兴的商人每年来海南买牛,再卖到两广去。万历年间(1573~1619年)牛税大量课征。史书上有黎峒“牛羊被野,无冒领者”。  这时海南的商品经济也逐渐发展,纺织品因有黄道婆的技术传入与发展,比其他地区还要进步。汉黎间之贸易兴盛,出口有黎族的纺织品、盐和木材、尤其是许多珍贵的木材、香料、玉石、牛与槟榔等物品。海南之海商在洪武初年(1368~1398年)第一次把香料当作名贵土产运销到大陆去贩卖。除此以外,海南亦是南海诸国进贡中国与商品贸易的转运站,明政府派遣公差使臣前往交址、暹罗、占城等国,或由这些国家来朝贡的

6、贡舶,都必途经海南,如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后卫所百户林茂驾驶备倭船装运盐课赴南京。洪武三十年(1397年),万州千户祝德威统解朝贡品暹罗象只到南京。或派军队护送中国使节与礼品到暹罗。如1429年“前卫所百户项贵领军随牛、内官通暹罗”,这就是所谓的“伴护通夷”。当时海南诸国的船只大都是绕过海南东南部到广州去的,所以崖州的望楼港有“番国贡船停泊”过,毕潭港有“占城贡舶泊过”,陵水县桐栖港亦有“番国贡船泊”过。此外万州东南海面的独州岭(大洲岛),是当时南海诸国进贡必经之路径。万州之连塘港门有“番神庙”,往来船只必祀之,祭时禁忌猪肉,显然是崇奉伊斯兰教者之神庙

7、。有些贡船回程经过琼山,所以在海口府城就有暹罗使臣所建的“柔远亭”。  人口繁盛、农业发达、贸易兴盛及人民生活丰衣足食之情形既如上述,而与此同时,海南之官私教育亦相当发达,以生员学额为例,此时规定琼州府学为40名,州学30名,县学20名,私学方面,书院与社学增加很多。同时又有许多从大陆来的良师和良官,教导本地学子,于是人才辈出。亦就是在各种经济与文化都有利的条件底下,明代海南的教育才兴盛起来。丘浚在《南海奇甸》一赋中所说的海南自然生态与人文社会的发达情形,的确是有根据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