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高血压并发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特点

探讨高血压并发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特点

ID:24407299

大小:52.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1-14

探讨高血压并发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特点_第1页
探讨高血压并发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特点_第2页
探讨高血压并发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特点_第3页
探讨高血压并发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特点_第4页
资源描述:

《探讨高血压并发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特点》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探讨高血压并发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特点张利平(河南省南阳市新野县人民医院外5科473500)【中图分类号】R54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3)13-0203-02【摘要】目的探讨探讨高血压并发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特点。方法选择7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分为两组:A组伴有高血压史,B组无高血压史。对比观察急性心肌梗死前后血压变化及临床特点。结果脉压的变化A组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出现脑卒中、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房颤、再梗的发生率等并发症及住院病死率均高于B组。结论合并高血压的AMI患者严重心脏并发症较多,近期预后较差,早期积极控制

2、血压是减少AMI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生存率的关键。【关键词】高血压急性心肌梗死临床特点高血压是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其不仅与心脏血管事件的发生密切相关,而且也是影响急性心肌梗死(AMI)预后的高危因素之一[1]。通过对木院2010年2月〜2011年7月7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和探讨,旨在提高对高血压并发急性心肌梗死的认识,减少并发症的发生,降低病死率。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2010年2月〜2011年7只在我院心血管内科住院的AMI患者共72例,按发病前有无高血压病史分为两组:高血压组(A组>40例,即入院前有高血压(≥140/90mmHg)病史,男22例

3、,女18例,年龄34〜86岁,平均58.6岁;心肌梗死部位:下壁15例,前壁10例,前间壁8例,前下壁5例,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2例。非高血压组(B组)32例,男20例,女12例,年龄45〜87岁,平均(65.6)岁。心肌梗死部位:下壁12例,前壁8例,前间壁5例,前下壁5例,非ST段抬高型2例。两组病例在性别,年龄,梗死部位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1.2诊断标准:按WHO/ISH1999年高血压防治指南,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排除继发性高血压,即可诊断高血压病[2】。AMI的诊断,出现典型的心肌梗死的心电图改变,急性期心肌酶谱的

4、增高,并结合缺血性胸痛等临床表现[3】。1.3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作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别冇显著性意义1.结果2.1脉压的变化A组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表1A、B两组脉压的变化组别例数舒张压(mmHg)收缩压(mmHg)脉压(mmHg)A组165±22.6B组120.3±24.3P<0.054087.5±12.668.6±15.63272.2±13.551.4±12.82.2.A组出现脑卒中、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房

5、颤、再梗的发生率等并发症及住院病死率均高于B组见表2表2两组主要并发症比较(例%)主要并发症A组(40例)B组(32例)脑卒中7(17.5)2(6.3)心力衰竭23(57.5)11(34.3)心源性休克5(12.5)1(3.1)新发心房颤动4(10)1(:3.1)再梗死5(12.5)1(3.1)死亡6(15)2(6.3)P<0.051.讨论急性心肌梗死发病因素中最危险的疾病就是高血压,它能加快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对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生、发展及预后造成极大的影响[4]。高血压能加速血栓的形成,导致左心室肥厚,加重心肌缺血,诱发心功能不全,增心律失常的发生率。许多流行病学和大规模临床试验证明血

6、压水平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的发病率呈线性关系,降压治疗能显著降低冠心病的发病率。所以控制好血压至关重要,对于高血压患者每天保持积极乐观的精神状态,能奋效的治愈高血压。心情郁闷时,要转移•一下注意力,通过轻松愉快的方式来松弛自己的情绪。脉压增人是预测心血管疾病的独立因子。本文结果显示脉压的变化A组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据文献报道,高血压合并左心室肥厚吋,发生AMI后心肌缺血严重,严重心律失常及心力衰竭的发生增加,猝死的危险性明显增加。本组资料显示A组出现脑卒中、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房颤、再梗的发生率等并发症及住院病死率均高于B组。总之,血压稳定对高血压的治疗及其并发

7、症的预防,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早期积极控制血压是减少AMI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生存率的关键。参考文献[1]翟丽华,李普康.急性心肌梗塞并高血压患者的近期预后[」].高血压杂志,1997,5(4):290.[2】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起草委员会.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试行本)[j】.高血压杂志,2000,8(1):94-102.[3】叶任高,陆再英.内科学[M].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290.[4】王文,陈树勋,刘玉惹.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