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经翻译探究

佛经翻译探究

ID:24455977

大小:61.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1-14

佛经翻译探究_第1页
佛经翻译探究_第2页
佛经翻译探究_第3页
佛经翻译探究_第4页
资源描述:

《佛经翻译探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佛经翻译探宄高文金朝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摘要:佛经翻译开始于东汉时代,最早译者是天竺人摄摩腾和竺法兰,他们所译的《四十二意经》是我国现存佛经中最早的译本。继之者则为安世高。苻秦以后,佛经翻译有丫较大的进步。释道安是这时译经的主持者。佛经翻译对我国文化的发展,曾起过广泛的影响。佛经翻译盛行以后,佛教的教义就更为广泛地传布开来,对人们的思想产生影响。在佛教盛行的情况下,它的哲学思想也为一部分知识分子所接受。它传入中国后,就与老庄哲学想渗透。佛教对当时的文学也有着深刻的影响。关键词:佛经;翻译;研究;作者简介:高文金(1976-),男,辽宁朝阳人,朝阳师范高

2、等专科学校,副教授,主要从事伦理学及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收稿日期:2017-08-25Received:2017-08-25佛经翻译有一个发展过程。佛经翻译对我国哲学、文学等的发展,曾起过广泛的影响。一、佛经翻译的概况佛经翻译开始于东汉时代,最早译者是天竺人摄摩腾和竺法兰,他们所译的《四十二意经》是我国现存佛经中最早的译本。继之者则为安世高。他本是安息人,来中国后不久即通汉语,译《安般守意经》等三十多部。他到中国时并未带来原本,翻译时用汉语讲述,由中岡人为他记录整理。他侧重意译。因经义的讲解易于游离,又无原文可以对证,他的译文有许多失真之处,但较流畅易

3、读。梁慧皎《高僧传》说:“其先后经纶……义理明晰,文字允正,辩而不华,质而不野。”及至灵帝光和年间,月支人之譏也来中国,译《般若道行经》等十余部。《高僧传》说:“凡此诸经,皆审得本旨,了不加饰,可谓善宜法要,弘道之士也。”可见他偏重直译。他的再传弟子支谦,是江南最早的译者,译经四十余部,以《维摩诘经》最为重要。谦本71支人,但生于中国,深通汉语,故译文很少。西晋时,乂出现了一位翻译大师竺法护,他祖先是月支人,但久居敦煌郡。他曾游历丙域,学会了当地民族的语言文字,并携来梵经多部。到中原后,“终身写译,老不告倦”(慧娇《高僧传》卷一),先后译经一百七十余

4、部。东晋以前的主要译者,即此数人。这时翻译工作还未由政府组织。翻译者都是外来人,语言隔阂很大,而且所译经典很多事从西域文字转译的,翻译时要有许多人来配合,其过程大抵是先由外来的“执木人”诵讲原文,再经“译语”译成汉语,然后由“笔受”者记录卜'来。苻秦以后,佛经翻译有了较人的进步。释道安是这时译经的主持者。在他的监译之下,译出了《四阿含》《阿毗县》等。他对以前的译本作了校录和整理工作,并且提出了翻译文体的问题。《婆沙序》中,他说:“遂案本而传,不令有损言游字,时改倒句,余尽实录也。”(《全晋文》卷一五八)他还提出了“五失木三不易”的翻译原则。而这吋的翻

5、译大师则为鸠摩罗什。他的父亲是天竺人,母亲是龟兹王的妹妹。他很聪慧,年轻时就精通佛理和梵文。释道安倾慕他的声名,劝苻坚迎接他。苻坚派吕光进攻龟兹,挟罗什而归,未知,苻坚已死,他就依吕光于凉州,居留十八年,学会了汉语。晋安帝元兴元年(402),姚兴迎他到长安,待以国礼,请他在丙明阁逍遥园及大寺译经。并召集僧肇、僧敷、道生、道融等名僧多人,同他共参译事。这些人物文字修养很高,在润饰译文方面起了一定作用。罗什在长安住了八年,译经三百多部。所译《大品般若》《法华》《维摩诘》《首愣严》等,都是大乘重要经典。他对翻译的干枯有很深的体会,在《为僧叙论西方辞体》中写

6、道:“改梵为秦,失其藻蔚,虽得大意,殊隔文体。有似嚼饭与人,非徒失味,乃令呕秽也。”(《高僧传》卷二)在具体的翻译工作中,他偏重意译,为了使译文适应中国的文体,于原文吋有改动。僧®《中论序》说他译《屮论》时,“其屮乘阙繁重者,法师皆载裨之”(《全晋文》卷一六零)。僧肇《百论序》,说他译《百论》则“陶练复疏,务存论R,使质而不野,简而必诣”(《全晋文》卷一六五)。他译经时方法虽然如此灵活,态度却很谨慎。僧肇《注维摩诘经序》说他“陶冶精求,务存圣意,其文约而诣,其旨婉而彰。微远之言,于蘇显然”(《全晋文》卷一六五)可是他是既求其“达”,又求其“信”的。他

7、的译文比较畅达,渐臻成熟。慧观《法华宗要序》说他译《法华经》,“曲从方言,而趣不乖本”(《全宋文》卷六十三)。鸠摩罗什以外,当时重要的译者还有佛陀跋陀罗、法显、昙无譏等人。佛陀跋陀罗译经论十五部,以《大方广佛华严经》最有影响。法显曾到印度求经,居住十五年,游历三十余国,著有《佛国记》,详细地记述了他往返吋的见闻。他带冋《杂阿含》《方等泥洹》等梵本,初自译《方等泥洹经》,还请人翻译。自他归国以后,西行“求法”的风气大盛,屮印交通也跟着频繁起來。昙无譏的重要翻译是《佛所行赞经》。这是佛教大诗人马明所著,以韵文叙述佛一生的故事,饶有文学意味。到了梁、陈时期

8、,拘那罗陀由海道至中国,译《摄大乘论》《唯乘论》《大乘起信论》等六十余部,给予中国哲学一定的影响。这个时期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