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佛经翻译和明清翻译的比较

印度佛经翻译和明清翻译的比较

ID:25254160

大小:56.0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11-19

印度佛经翻译和明清翻译的比较_第1页
印度佛经翻译和明清翻译的比较_第2页
印度佛经翻译和明清翻译的比较_第3页
印度佛经翻译和明清翻译的比较_第4页
印度佛经翻译和明清翻译的比较_第5页
资源描述:

《印度佛经翻译和明清翻译的比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印度佛经翻译和明清翻译的比较印度佛经翻译和明清翻译的比较 摘要:我国翻译活动的第一次高潮是始于东汉,结束于北宋的佛经翻译时期,在中国,真正能够称得上语际翻译的活动始于西汉哀帝时期的佛经翻译。而明末清初的传教士翻译活动掀起了另一个科技翻译高潮。这两个时期的翻译活动有相似点,又有很大的不同。从这两个时期一些具有代表性的翻译家的翻译形式、翻译方法、翻译特点和意义影响等方面,对佛经翻译和明清时期的翻译加以比较,从而发现其中的不同。  关键词:  佛经翻译;明清  论文联盟.L.  1佛经翻译的几个阶段  佛经翻译是中国

2、翻译事业的起点。中国的佛经翻译运动大体上经历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自西汉哀帝年间(公元前2年)至东晋后秦的大约四百年。第二阶段自后秦弘始年间(399年)鸠摩罗什来长安至唐武宗会昌五年(845年)为后一阶段。  在肇始于西汉末年、收尾于北宋年间的千年译经运动里中国涌现了一大批杰出的译经大师,包括早期的安世高、支谶、支谦、竺法护,中期的鸠摩罗什、彦琮、道安、慧远以及后期的玄奘、实叉难陀、义净、不空等,他们皓首穷经,呕心沥血,共译出两万多卷佛经。这些浩如烟海的经书里文学成分较浓的有以下两类作品:第一类是有关佛及其著名弟

3、子的生平事迹。第二类是本生经,有关佛的前世、为人或为兽时修行的传说。  2佛经翻译初期的代表译者  佛经翻译时期自东汉起,历时一千四百多年,史称千年译经运动。佛经翻译者,主要是从印度来中国的僧侣和西行求法求经的中国僧侣。东汉桓帝建和二年(公元一八四年),佛经翻译就正式开始了。这个时期具有代表性的译者是安世高,他在20余年中(公元148172年)共翻译佛经35部,41卷,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安般守意经》。由于这个时期翻译没有原文,因此安世高采取的方法是口述原文的直译形式,基本上是字对字、句对句地翻译,中国读者不易

4、看懂。这一时期翻译活动是以民间私人事业的形式出现的,还没有形成有组织,有秩序的翻译。佛经翻译也经常是一个集体活动,不论是前期的数人合作传言笔受,还是东晋、隋代之后的译场,佛经翻译都经常是一种集体的多人活动。  到了符秦时代,佛经翻译活动就组织有序了。这时的代表人物是释道安。在他的主持下设置了译场,开始了大规模的佛经翻译。释道安主张严格的词对词、句对句(wordforword,lineforline)的直译,原因在于他本人不懂梵文,惟恐译文失真。他提出了案本而传不令有损言游字。为了更好的翻译原作,把握好译文的质量

5、,他请来了著名的翻译家天竺(即印度)人鸠摩罗什。鸠氏考证了以前的佛经翻译,批评了翻译的风格,检讨了翻译的方法。他主张意译,纠正了过去音译的弱点,提倡译者署名,以示负责。鸠摩罗什的译文神情并茂、妙趣盎然,堪称当时的上乘之译作,鸠摩罗什(天竺人,今印度)通过近四百卷佛教典籍的传译和阐发,第一次把印度佛学按本来面目介绍过来,对南北朝时期中国佛学的繁荣,以及隋唐佛教诸宗的形成,都起了重要作用。鸠摩罗什开创了意译的先河,译文妙趣盎然,为中国翻译文学奠定了基础。  3隋唐时期的代表人物  隋唐时期,出现了我国古代翻译界的巨

6、星玄奘(俗称三藏法师)。历经十九年的时间,玄奘译出了七十五部佛经,共一三三五卷。这个数字占唐代新译佛经总卷数的一半以上。玄奘还将中国哲学思想家老子的部分著作译成梵文,是第一个把汉文著作向国外介绍的中国人。玄奘不仅将梵文译成汉语,而且还将老子著作的一部分译成梵文,是第一个将汉语著作向外国人介绍的中国人。玄奘所主持的译场在组织方面更为健全,在翻译理论方面作出了自己的杰出贡献。他根据自己的理解和翻译实践提出了既须求真,又须喻俗的翻译标准,意即忠实通顺,直到今天仍有指导意义。他还在翻译实践中创造性地运用了多种翻译技巧。

7、在翻译上,玄奘运用了下列翻译技巧:(1)补充法(就是现在我们常说的增词法);(2)省略法(即我们现在常说的减词法);(3)变位法(即根据需要调整句序或词序);(4)分合法(大致与现在所说分译法和合译法相同);(5)译名假借法(即用另一种译名来改译常用的专门术语);(6)代词还原法(即把原来的代名词译成代名词所代的名词)。这些技巧对今天的翻译实践同样仍然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虽然在翻译上,玄奘遵循求真、喻俗,但并不是所有的内容,玄奘都会翻译的,他有五不翻,即秘密故、含多义故、此无故、顺古故和生善故。在出现以上五

8、种情况时,玄奘采用的方法是不翻译。这一时期译出的经书多达两万卷以上。佛经翻译和普及传世,对中国的思想、文化和社会各领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波及思想、政治、经济、文学、绘画、建筑、音乐、风俗等诸多文化领域和从帝王到平民的各个社会阶层。在当时的条件下,玄奘能译出如此多的优秀佛经,其坚持不懈以及严谨的翻译态度也很值得我们后人学习。  4明清时代的翻译家  这时期的代表译者是以徐光启、林纾(琴南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