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第七章中学德育

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第七章中学德育

ID:24480119

大小:88.00 KB

页数:14页

时间:2018-11-14

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第七章中学德育_第1页
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第七章中学德育_第2页
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第七章中学德育_第3页
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第七章中学德育_第4页
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第七章中学德育_第5页
资源描述:

《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第七章中学德育》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七章中学德育第一节中学生的品德心理与健康 一、品德的概述 (一)品德的概念品德是道德品质的简称,是社会道德在个人身上的体现,是个体依据一定的社会道德行为规范行动时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和倾向。品德与道德是两个既相联系又有区别的概念。(二)品德与道德的联系1.个体品德的内容来源于社会道德。2.个体品德的形成依赖于社会道德。 3.道德和品德的直接根源不同,但它们的最终根源是相同的,它们都要受到社会发展规律的制约。(三)品德的心理结构 品德的心理结构包括四种基本心理成分: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

2、。1.道德认识 道德认识亦称为道德观念,是对道德规范及其执行意义的认识。它主要是指一个人面对矛盾冲突的情境能自觉地意识到是非善恶,进而能就行动作出缜密的道德抉择。道德认识是个体品德的核心部分。2.道德情感道德情感是根据道德观念来评价他人或自己行为时产生的内心体验。道德情感内容主要包括爱国主义情感、集体主义情感、义务感、责任感、事业感、自尊感和羞耻感。其中,义务感、责任感和羞耻感对于儿童和青少年尤为重要。道德情感是道德行为的直接动因。道德情感的表现形式主要有三种:直觉的道德情感、想象的道德情感和伦理的道德情感。 

3、3.道德意志道德意志是一个人自觉地调节行为,克服困难,以实现一定道德目的的心理过程,通常表现为一个人的信心、决心和恒心。意志行动过程包括:头脑中产生各种可供选择的行动方案;预测各种行动方案的结果;衡量行动后的利弊得失;按自己的决定行动;现实生活中结果的出现;接受行为结果的反馈;反馈影响心理结构。4.道德行为 道德行为是实现道德动机的行为意向及外部表现。道德行为是衡量品德的重要标志。看一个学生的品德,主要不是看他认识到什么,而是看他是否言行一致。一个欲望强烈丽缺乏自制的人,在行为上可能与他的是非观念相矛盾。 (四

4、)品德形成的一般过程 一般认为,品德的形成过程经历依从、认同与内化三个阶段。 1.依从 依从包括从众和服从两种。从众是指人们对于某种行为要求的依据或必要性缺乏认识与体验而跟随他人行动的现象。服从是指在权威命令、社会舆论或群体气氛的压力下,放弃自己的意见而采取与大多数人一致的行为。 依从阶段的行为具有盲目性、被动性、不稳定性,随情境的变化而变化。行为受外界的压力,而不是内在的需要。 2.认同认同是在思想、情感、态度和行为上主动接受他人的影响,使自己的态度和行为与他人相接近。认同实质上就是对榜样的模仿,其出发点就是

5、试图与榜样一致。这一阶段的学生行为具有一定的自觉性、主动性和稳定性等特点。 3.内化内化指在思想观点上与他人一致。将自己所认同的思想和自己原有的观点、信念融为一体,构成一个完整的价值体系。在内化阶段,个体的行为具有高度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并具有坚定性,表现为“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时,稳定的品德即形成了。 二、中学生品德发展的特点 (一)伦理道德发展具有自律性,品德心理中自我意识成分明显 在整个中学阶段,学生的品德迅速发展,处于伦理形成时期。伦理是人与人之间关系以及必须遵守的行为准则,它是道德关

6、系的概括,伦理道德是道德发展的最高阶段。同时,中学时期学生的自我意识发展迅速,从仿效他人的评价发展到独立进行道德评价,品德心理中自我意识成分明显。 1.形成道德信念与道德理想,道德信念在道德动机中占据相当地位从品德心理形成的过程来看,中学生对于道德知识的理解水平逐步深化,道德观念也向稳定性发展,逐步形成比较明确的道德信念与道德理想。2.学生道德信念的形成要经历一个长期的阶段,表现出阶段性(1)道德信念的准备时期,大约在10岁以前;(2)道德信念萌发期,大约在10到15岁;(3)道德信念确定期,大约在15岁以后。

7、 3.道德行为习惯逐步巩固 中学阶段是人一生中道德行为习惯形成的关键时期。中学生已经基本形成了与道德伦理相一致、较稳定的道德习惯。4.品德结构更加完善中学生的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与道德行为之间相互协调,形成了一个较为完善的动态结构,使他们不仅按照自己的道德准则去行动,而且也逐渐成为稳定的个性心理结构的一部分。 (二)品德发展由动荡向成熟过渡1.初中阶段品德发展具有动荡性 初中生道德动机的多变性与稳定性交织在一起,以多变性为主,随年龄增长,总的趋势是向稳定性发展,多变性减少。初中生在活动中,容易被“诱因”

8、引起的欲望所驱使,道德动机简单,情境性动机、情绪性动机、兴奋性动机突出,动机容易发生变化。随着社会化水平提高,理智性动机发展,兴趣趋向稳定,道德动机向稳定性发展。品德不良、违法犯罪多发生在这个时期。根据研究,初二年级是品德发展的关键期。2.高中阶段品德发展趋向成熟 高中阶段或青年初期的品德发展进人了以自律为主要形式、应用道德信念来调节道德行为的成熟时期,表现在能自觉地应用一定的道德观点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