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学》-第五章-时间数列(补充例题)

《统计学》-第五章-时间数列(补充例题)

ID:24488127

大小:381.00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8-11-14

《统计学》-第五章-时间数列(补充例题)_第1页
《统计学》-第五章-时间数列(补充例题)_第2页
《统计学》-第五章-时间数列(补充例题)_第3页
《统计学》-第五章-时间数列(补充例题)_第4页
《统计学》-第五章-时间数列(补充例题)_第5页
资源描述:

《《统计学》-第五章-时间数列(补充例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五章动态数列例1、“九五”时期我国国内生产总值资料如下:单位:亿元年份国内生产总值其中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1996199719981999200067884.674462.678345.282067.489403.513844.214211.214552.214472.014212.033612.937222.738619.340557.845487.820427.523028.725173.527037.729703.8试计算“九五”时期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和其中各产业的平均发展水平。解:【分析】这是时期数列资料,可按简单算术平均数()计算平均发展水平。计算结果如下

2、:国内生产总值平均发展水平78432.7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平均发展水平14258.3亿元;第二产业平均发展水平39100.1亿元;第三产业平均发展水平25074.2亿元。例2、我国人口自然增长情况见下表:单位:万人1986年1987年1988年1989年1990年比上年增加人口16561793172616781629试计算我国在“七五”时期年平均增加人口数量。解:【分析】新增长人口是时期指标,故平均增加人口数量仍用计算。年平均增加(万人)例3、某商店2010年商品库存资料如下:单位:万元日期库存额日期库存额1月1日1月31日2月28日3月31日4月30日5月31日6月3

3、0日636055484340507月31日8月31日9月30日10月31日11月30日12月31日484545576068试计算第一季度、第二季度、上半年、下半年和全年的平均库存额。11解:这是一个等间隔时点数列,用“首末折半法”计算:例4、某企业2002年各月份记录在册的工人数如下:1月1日2月1日4月1日6月1日9月1日12月1日12月31日在册工人数326330335408414412412试计算2002年该企业平均工人数。解:【分析】这是不等间隔时点数列,用间隔月数进行加权的公式计算平均工人数:=385(人)例5、某企业2002年各季度计划利润和利润计划完成程度

4、的资料如下:计划利润(万元)利润计划完成(%)第一季度第二季度86088713013511第三季度第四季度875898138125试计算该企业年度利润计划平均完成百分比。解:【分析】应该按两个时期数列对比组成的相对指标动态数列计算序时平均数的算式计算:该企业利润年平均计划完成百分比(%)例6、1995-2000年各年底某企业职工工人数和工程技术人员数资料如下:年份职工人数工程技术人员199519961997199819992000100010201085112012181425505052607882试计算工程技术人员占全部职工人数的平均比重。解:【分析】这是由两个时点

5、数列对比所组成的相对指标动态数列计算序时平均数的问题。分子和分母均应按“首末折半法”计算序时平均数后加以对比。工程技术人员占全部职工工人数比重(%)=例7、某工厂2003年上半年工人数和工业总产值资料如下:月份月初工人数(人)总产值(亿元)1234561850205019502150221621902.502.722.713.233.743.73另外,7月初工人数为2250人。根据上述资料计算:(1)上半年平均工人数。(2)上半年平均总产值。(3)上半年平均劳动生产率。(4)上半年劳动生产率。解:【分析】解答本题要明确劳动生产率的概念;认识月初工人数是时点指标,总产值是

6、时期指标,然后采用相应的方法计算序时平均数加以对比。11(1)上半年平均工人数(2)上半年平均总产值(3)上半年平均劳动生产率(4)上半年劳动生产率例8、某公司的两个企业2004年2月份工业增加值及每日工人在册资料如下:企业增加值(万元)工人数1-15日16-20日21-28日甲乙415452330332312314245328试计算各企业和综合两企业的月劳动生产率解:先按公式计算平均工人数甲企业:乙企业:全公司:计算结果如下表:企业增加值(万元)平均工人数(人)月劳动生产率(元/人)(1)(2)(3)=(1)÷(2)甲乙415452302.5327.613719137

7、97合计86763013762例9、试利用动态指标的互相联系来确定某市生产总值动态数列水平和所缺的环比动态指标:年份生产总值(亿元)环比动态指标增长量(亿元)发展速度(%)增长速度(%)增长1%绝对值(亿元)20003532001242002106.120037.252004112005324.59200610820074220086125.72200948解:【分析】动态分析指标中增长速度与发展水平、前期水平与增长1%绝对值的关系是解答本题的依据。就是结果如下表所示:年份生产总值(亿元)环比动态指标增长量(亿元)发展速度(%)增长速度(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