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供养人员规模适度性研究——以河北省为例

财政供养人员规模适度性研究——以河北省为例

ID:24553791

大小:49.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1-15

财政供养人员规模适度性研究——以河北省为例_第1页
财政供养人员规模适度性研究——以河北省为例_第2页
财政供养人员规模适度性研究——以河北省为例_第3页
财政供养人员规模适度性研究——以河北省为例_第4页
资源描述:

《财政供养人员规模适度性研究——以河北省为例》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财政供养人员规模适度性研究——以河北省为例刘亮(中共河北省委党校,石家庄050051)内容提要::文章首先对河北省1994年-2013年财政供养人员规模进行了实证分析,认为相对于全国平均水平而言,河北省存在可用财力越来越低,但财政供养人员却越来越多的现象。文章认为适度财政供养人员的决定因素是总人口和人口密度,并据此构建适度的财政供养人员模型,测算出河北及其他省份的超编率进行比较分析,进而提出相关政策建议。.jyqk)为被解释变量,以各地区总人口规模(rk)、人口密度(md)为解释变量分别构建模型,通过比较各自拟合度和解释变量对被解

2、释变量的显著性来检验模型是否能有效反映变量之间的关系,其数学表达式如下:运用eviews6.0软件对模型(1)进行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拟合程度达到96%,总人口在1%的水平下显著,人口密度在1010水平下显著,说明模型的显著性很高,可以用来测算各地区适度财政供养人员规模(见表3)。三、河北省财政供养人员的超编率分析以模型(1)计算得出各地区适度财政供养人员,然后将各地区适度财政供养人员与实际财政供养人员比较,算出超编率,即某地区财政供养人员超编率=(该地区实际财政供养人员一该地区适度财政供养人员该地区实际财政供养人员,某地区超编率

3、越大,财政供养人员相对越多,若为负数则表明没有超编,该地区对财政供养人员规模控制得较好。从纵向上看,2009年-2013年看,河北省财政供养人员由不超编到超编状态,其中2011年一2013年超编率逐年增大,由0.65%上升到1.06%。如果2013年河北省财政供养人员超编率维持在2009年的水平,可以减少财政供养人员4.31万人(见表4)。从横向上看,广东、安徽、浙江、四川、江苏财政供养人员超编率较低,如果河北省财政供养人员超编率分别降到这五个省的水平,2013年将分别减少财政供养人员4858万人、43.03万人、26.55万人、

4、25.59万人、15.57万人①。(见表5)四、主要结论和政策建议本文从不同角度论证了河北省财政供养人员规模过大的事实,随着河北省经济发展迈人中高速增长的新常态,财政收支缺口日益加大,控制财政供养人员规模将更加重要。多年来的机构改革实践和研究证明,财政供养人员不是单纯的数量和经费问题,而是政府效能和效率的问题。为此,在财政供养人员规模控制的对策方面,本文强调以省情为基础,积极构建规模适度的政府;以效率为前提,进一步推进政府机构整合;以能力为关键,全面履行政府公共服务职能。第一,学习广东省和安徽省的经验。广东省和安徽省都是人口大省、

5、经济大省,长期以来两省的财政供养人员规模控制工作做得都比较好,有必要学习两省经验。第二,加强对县域财政供养人员的规模控制。已有研究表明,河北省县域间财政供养人员超编率不平衡,财政供养人员超编率在10%以上的县有31个,必须实行零增长的措施,力争在5-10年内通过自然减员、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和购买公共服务的办法,将财政供养人员规模压缩到适度财政供养人员的规模。第三,引入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机制。大力推进公用事业市场化的进程,引入市场竞争机制将垃圾收集、城市道路的清洁、城市园林管理等公用事业推向市场,通过购买公共服务的方式,逐步减少这方面

6、的财政供养人员,减轻财政负担。第四,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一方面,深入推进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政事分开、政社分开,优化政府机构设置、职能配置、工作流程,建设职能科学、结构优化、廉洁高效、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另一方面,探索推进行政区划调整。河北省有135个县(市),171个县级政区,数量位居全国第二,但设区市仅有11个,数量仅位居全国第16位。应在财政“省直管县”的基础上加快推进行政直管县改革试点,同时深化乡镇行政体制改革,适时调整部分地区的行政区划。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