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压氧对于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治疗体会

高压氧对于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治疗体会

ID:24612687

大小:62.62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11-15

高压氧对于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治疗体会_第1页
高压氧对于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治疗体会_第2页
高压氧对于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治疗体会_第3页
资源描述:

《高压氧对于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治疗体会》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高压氧对于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治疗体会高血压脑出血多发生于基底节区,是一种致残率、致死率均较高的疾病。手术对于大多脑出血是适宜的治疗方法,术后辅以高压氧治疗(HBOT),能提高疗效,降低致残率及死亡率。现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一般资料:2005〜2010年收治高血压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患者212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110例,术后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行高压氧治疗;对照组102例,术后给予常规药物治疗。两组患者年龄、性别、术后GCS评分、血肿部位、血肿量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及术后常规治疗方法

2、:均在全麻下行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依据术后病情变化,以抗炎、止血、脱水、营养支持、重症监护、控制并发症等常规处理。高压氧辅助治疗组于生命体征平稳,术后7天开始。采用单人纯氧舱内,以收缩压纯氧加压至0.20mPa,加压20分钟,稳压20分钟,后逐渐减压20分钟出舱。每天1次,10次为1个疗程,治疗均在2个疗程以上。观察指标:分别于高压氧治疗1周、2周、3月进行GCS及G0S评分。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0.0医学统计软件进行分析,采用t检验及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高压氧治疗1〜2周进行

3、GCS及GOS评分结果进行比较,有明显差异(P<0.01);3月后评分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有显著性差异(P<0.05)。提示进行高压氧辅助治疗的第1周与2周患者恢复与对照组比较明显好转,3个月后评估致残率较对照组低。讨论高血压脑出血术后的继发性脑损害,主要表现为损伤区域出血和病灶周围的脑水肿,造成相应区域脑细胞坏死变性,失去相应的功能。本研究显示,在术后1〜2周内尽早行HB0T,能使患者尽早觉醒,促进脑代谢功能及自动调节机制恢复。与相关报道相符[1,2]。HB0T辅助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术后的作用机制较为复杂,考虑

4、可能有以下因素。HBOT能促进损伤的血管内皮细胞恢复;能抑制血小板膜糖蛋白的表迗;能够提高损伤灶区域内N0浓度等[2],减少血小板聚集和活化,减少微血栓的形成。改善脑组织病变部位血氧供应[3]。HBOT可使缺血组织的血管扩张,微循环改善,从而增加病灶区的血供;增加血氧含量,提高氧分压及血携氧量,血氧弥散半径增大[4,5]。可直接纠正脑缺氧,促进葡萄糖代谢,生成ATP增多,加速细胞代谢和生长,改善细胞内外环境,促使部分可逆状态细胞恢复功能。HBOT具有清除自由基作用减少缺血区脑组织的凋亡,减少缺血再灌注脑损伤[6

5、]。上述机制能够有效地减轻脑水肿,改善缺血灶脑组织微循环,挽救濒死脑细胞,减低病残率。参考文献1李晓卫,孙昭胜,叶艳巧,等.高血压脑出血术后高压氧治疗时机分析[J].中华神经外科杂志,2008,24:438.2唐晓平,张涛,彭华,等.高压氧对重型颅脑损伤血小板参数和继发性脑损伤的影响[J].中华神经外科杂志,2010,26:356-358.3万致婷,王云霞,杨淑文,等.高压氧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血浆内皮表-1、一氧化氮及脑血流动力学变化的影响[J].中华航海医学与高气压医学杂志,2002,9:216-219.

6、4唐晓平,刘琬椿,余定庸,等.高压氧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疗效分析[J].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2004,9:430-432.5且大文.高压氧治疗脑血管疾病概况[J].中华航海医学与高气压医学杂志,2001,8:57-59.6赵红,卢晓梅,陈学新,等.高压氧对脑缺血再灌注小鼠抗氧化酶类及血脑屏障通透性的影响[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04,26:196-199.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