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晕丸治疗气虚血瘀型脑后循环缺血的临床研究

平晕丸治疗气虚血瘀型脑后循环缺血的临床研究

ID:24638379

大小:60.62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11-14

平晕丸治疗气虚血瘀型脑后循环缺血的临床研究_第1页
平晕丸治疗气虚血瘀型脑后循环缺血的临床研究_第2页
平晕丸治疗气虚血瘀型脑后循环缺血的临床研究_第3页
资源描述:

《平晕丸治疗气虚血瘀型脑后循环缺血的临床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平晕丸治疗气虚血瘀型脑后循环缺血的临床研究【摘要】目的探讨自拟中药经验方平晕丸配合西药治疗脑后循环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8例脑后循环缺血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均以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加服中药平晕丸3个月为1个疗程,治疗前后据临床症状改善及经颅多普勒(TCD)检测以评价疗效。结果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脑后循环缺血以加用中药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效果好。【关键词】脑后循环缺血;中西药结合;平晕丸脑后循环(椎基底动脉)供应大脑半球后2/5区、部分间脑、脑干、小脑、内耳和局位颈髓的血液。脑后循环缺血的临床表现形式主要有两种:一是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二是慢性脑供血

2、不足。椎基底动脉TIA是短暂的反复发作的脑局部供血障碍,导致相应脑供血区的局灶性缺血及短暂性神经功能缺失[1]。其发作呈现局部性、短暂性和反复性的特点,其主要症状是眩晕和平衡失调。而慢性脑供血不足则是以头脑晕乎不清、头重脚轻走路落脚不稳不准、视物疲劳或复视、耳鸣耳聋、嗜睡多睡精神不足等。从H年5月开始用中药验方平晕丸治疗气虚血瘀型脑后循环缺血。1资料与方法一般资料总结从XX年5月一n年6月经治的脑后循环缺血(符合中医内科学眩晕气虚血瘀型诊断标准的)98例,其中椎基底动脉短暂性脑缺血发作66例,慢性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32例,随机分为中西医结合治疗组(治疗组)和单纯西药组

3、(对照组)。治疗组56例,其中男27例,女29例,年龄55〜81岁,平均年龄岁;对照组42例,其中男22例,女20例,平均年龄岁。治疗方法(1)两组均给予肠溶阿司匹林lOOmgqd,氟桂利嘆(西比灵)5〜10mg,qn和/或倍他司汀4〜8mg,tide(2)治疗组加用平晕丸10g,tide平晕丸组成及制法:天麻150g,川弯150g,三七100g,红花100g,西洋参100g,怀牛膝100g,制首乌100g,节菖蒲100g,地龙100g,僵蚕100g,大黄30g,冰片20g粉碎为末,将黄芪1500g,葛根500g,丹参500g,豨莶草500g,当归300g,丹皮300

4、g,赤芍300g,桃仁300g,川牛膝300g,泽泻300g水煎3次,每次45min,然后取汁浓缩至膏状加入前方药末混匀为水丸绿豆大。3个月为1个疗程,治疗前后据临床症状改善及经颅多普勒(TCD)检测以评价疗效。2结果疗效判定标准痊愈:眩晕及其他临床症状消失;有效:眩晕及临床症状好转减轻;无效:临床症状无改善。治疗结果治疗组痊愈41例,有效12例,无效3例,治愈率为%,总有效率%。对照组痊愈22例,有效12例,无效8例,治愈率为%,总有效率为%$3讨论祖国医学认为,脑后循环缺血属“眩晕”范畴。该病多由肝脾肾三脏功能衰退,并产生了风、火、痰、瘀等邪气上扰清空而导致[2]

5、。其基本病理变化不外乎虚实两端,虚者为髓海不足或气血亏虚、清窍失养,实者为风火痰瘀扰乱清空。气虚血瘀型占其大端。平晕丸中重用黄芪及西洋参补气以行血;天麻、僵蚕平晕熄风化痰;葛根舒经筋通络配合丹参、三七、川芎、桃仁、红花、丹皮、赤芍、牛膝、当归、豨莶草活血化瘀;菖蒲、冰片开窍;首乌配牛膝补肾、黄芪配当归补气养血。共奏补气行血、熄风通窍、化痰化瘀、滋肾平肝之效。【参考文献】1王维治.神经病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XX.2黄文东.实用中医内科学.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