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虚血瘀型缺血性中风中医治疗临床探究

气虚血瘀型缺血性中风中医治疗临床探究

ID:33860843

大小:53.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3-01

气虚血瘀型缺血性中风中医治疗临床探究_第1页
气虚血瘀型缺血性中风中医治疗临床探究_第2页
气虚血瘀型缺血性中风中医治疗临床探究_第3页
资源描述:

《气虚血瘀型缺血性中风中医治疗临床探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气虚血瘀型缺血性中风中医治疗临床探究摘要:目的:探讨气虚血瘀型缺血性中风在中医治疗方案中的治疗效果。方法:对医院收治的224例气虚血瘀型缺血性中风患者随机分成中医治疗组和西医治疗组,每组各有112例患者。其中中医治疗组采用在口服中药治疗的基础上配合针灸治疗的方法,西医治疗组采用常规性的西医治疗法。结果:中医治疗组患者的有效率远远高于西医治疗组的患者。结论:对于气虚血瘀型缺血性中风患者的治疗,采用中医治疗的方法其治疗的效果是非常明显的,患者的有效康复率也非常高,在临床治疗缺血性中风患者中具有重要的价值。关键词:缺血性中风中医治疗【中图分类号】

2、R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3)06-0352-01缺血性中风是中老年人中一种比较常见的病症,从中医理学中可以得知,这种病症是脑部所造成的。这种病症在临床上常常表现为口角歪斜、口齿不清、半身不遂等,老年人一旦患上这种病症就会出现易复发的特点,严重情况下还会导致残疾和死亡情况的发生,对于缺血性中风患者来说及时的治疗和正确的治疗方法,对缺血性中风病症的治愈率有着重要的影响。1临床资料1.1资料与方法。在医院与2007年2月-2012年2月收治的224例属气虚血瘀型缺血性中风患者中,男124例,女100例,年龄在50

3、-80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5岁。所有的患者在经过CT检查以及中医脉相检查后确定为气虚血瘀型缺血性中风的症状,其在临床上的主要症状表现为口角歪斜、口齿不清、半身不遂,肢体软弱无力,偏身麻木,手足肿胀,面色淡白,气短乏力,心悸自汗。舌质暗淡,苔薄白或白腻,脉细缓或细涩等。1.2方法。中医治疗组:中医治疗对其采取的治疗原则为益气活血通络[1]。首先中医治疗组的所有患者都采用补阳还五汤进行治疗,这种汤药主要是由中药配合而成的,其中桃仁、红花、赤芍、当归各12g,地龙和川苇各10g,黄英30go这些药物在按照一定的比例混合后水煎服用,每天服用一剂,但

4、是在这个服用的过程中需要根据患者的不同的体质适当的将服用法量进行增加和减少,也可以在原有中药的基础上加入其他的中药成分。对于气虚比较明显的患者可以加入少量的人参;对于肢体浮肿比较厉害的患者可以加入泽兰和茯苓;对于高血压患者加入葛根、桑寄生和川牛膝;对于因为气虚不摄所造成的失禁者可以适当的加入一些像金樱子、益智仁和桑螺虫肖能够温肾的中药成分。在采取中药服用的基础上,对于缺血性中风患者还可以采用针灸疗法配合治疗。针灸治疗主要是以穴位为基础进行治疗的,取患者穴位中的居留、中渚、悬钟、曲池、合谷、风市环跳、足三里和手三里。如果患者的症状为上肢偏瘫,

5、在针灸治疗中穴位可以选择合谷、曲池,针灸治疗中所使用的针形大概在1-3寸之间,进针后在行针的过程中按照平泄平补的方法进行治疗,针灸疗法的时间在半个小时左右,每天在服用中药治疗的基础上进行一次针灸治疗。西医治疗组:西医治疗主要是采用口服辛伐他汀、肠溶阿斯匹林、氯毗格雷这些药物,同时配合以静脉注射低分子右旋糖肝、胞二磷胆碱、甘露醇等进行治疗[2]。西医治疗中有一点是和中医治疗相似的,就是在中医治疗的过程中同样要根据患者的实际身体状况采用对症下药的方法,当然这也是所有病症治疗的一个基本原则。1.3统计学分析。对所有的数据采用SPSS13.0系统的

6、软件进行分析,在这个分析的过程中对计数资料通过采用X2来进行检验,用t来对计量的资料检验,发现其P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